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91)
2023(8954)
2022(7167)
2021(6538)
2020(5581)
2019(12423)
2018(12211)
2017(23442)
2016(12676)
2015(14329)
2014(14228)
2013(13735)
2012(12200)
2011(10557)
2010(10743)
2009(10267)
2008(10337)
2007(9307)
2006(8201)
2005(7494)
作者
(33666)
(28440)
(28288)
(26593)
(18203)
(13280)
(12806)
(11080)
(10617)
(10205)
(9480)
(9426)
(9204)
(8940)
(8676)
(8562)
(8341)
(8294)
(8258)
(7998)
(7022)
(6953)
(6847)
(6574)
(6517)
(6325)
(6250)
(6184)
(5663)
(5501)
学科
(76411)
(70939)
企业(70939)
(57667)
经济(57586)
管理(56329)
业经(25822)
方法(24269)
(23708)
(22525)
(18630)
财务(18628)
财务管理(18617)
农业(17875)
企业财务(17652)
数学(16685)
数学方法(16623)
技术(15626)
中国(13181)
(12856)
理论(12375)
(12361)
企业经济(12120)
(11654)
(11548)
经营(11322)
(11118)
技术管理(10731)
(9719)
贸易(9715)
机构
学院(182995)
大学(180538)
(78992)
管理(78136)
经济(77722)
理学(67718)
理学院(67134)
管理学(66360)
管理学院(66032)
研究(52695)
中国(41752)
(37535)
(35664)
财经(30259)
(30219)
科学(28683)
(28566)
(27511)
(24894)
业大(24870)
中心(23758)
农业(23531)
商学(23494)
商学院(23297)
经济学(23286)
财经大学(22197)
(22179)
研究所(22153)
北京(21849)
经济管理(21466)
基金
项目(117766)
科学(96221)
研究(91675)
基金(86940)
(72801)
国家(72028)
科学基金(65170)
社会(61298)
社会科(58114)
社会科学(58098)
(47522)
基金项目(46274)
教育(42256)
自然(40220)
自然科(39402)
自然科学(39390)
自然科学基金(38785)
(38025)
编号(37076)
资助(33812)
(31818)
成果(29357)
(28781)
(26809)
创新(25732)
重点(25590)
(25555)
(25478)
国家社会(25070)
课题(24769)
期刊
(92168)
经济(92168)
研究(54897)
中国(35361)
管理(33834)
(33218)
(29706)
科学(22620)
教育(22583)
学报(21284)
农业(20679)
业经(19019)
大学(18823)
技术(17116)
学学(16675)
财经(15481)
(14845)
金融(14845)
经济研究(13764)
(13538)
(12918)
问题(12051)
技术经济(11666)
财会(11031)
现代(10233)
商业(10220)
世界(9924)
(9301)
会计(8626)
经济管理(8521)
共检索到273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孟丽菊  刘则渊  
关于大学与企业的关系可以从两种意义上来解释,一种是经济学视域下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理论,另一种则是基于大学本体认识(或大学理念)基础上的社会学阐释。这两种解释发生在不同的话语空间中,它们遵循不同的逻辑和运行机制,表明大学正受到经济和教育的双重结构化,处于追求真理和追逐利益的张力之中。大学该如何面对自身的“两难困境”———既要加强与商业的联盟与合作,又要保持自身独特的理念和追求,这不仅是现代大学运行和发展要作出的现实选择,更是现代大学研究需要思考的主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毛斯丽   肖明   李格  
从上下游供应链视角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要素是破解当前数字化转型实践中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难题的新思路,本文围绕供应链关系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可能影响及作用机理展开实证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内生性等问题后,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负向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随着供应链集中程度的加大,一方面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动机容易因弱化的研发动力与简单的业务体系而受到抑制,另一方面企业参与数字化建设的能力容易因密集的专用性资产与不良的信息透明度而受到损害。在动机与能力双重机制的作用下,集中的供应链形态不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提升,且这种影响效应受企业内外部要素的调节,在非国有、处于高度市场化水平环境的企业中更为突出。本文为企业从供应链关系管理维度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多萝西·罗森贝格  徐宝侠  
直到最近,西方的研究一直强调东德没有理由单独成为一个国家,文化上的同根比东西德之间任何社会结构性差别都重要。随着政治统一的完成和全德选举的进行,德国的生活仍然没有进入令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邓渝  
合作伙伴选择对企业联盟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市场导向和关系导向联盟伙伴选择对焦点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本文以联盟伙伴选择与技术创新的目标结果关系出发,引入知识整合作为中介变量,以123家高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提出并验证了市场导向和关系导向联盟伙伴选择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但不同的联盟伙伴选择战略对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不同。市场导向伙伴选择主要促进突破式创新,关系导向伙伴选择主要促进渐进式创新。双元知识整合在联盟伙伴选择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之间产生中介作用。互补型知识整合是市场导向联盟伙伴选择与突破式创新的中介变量,辅助型知识整合是关系导向联盟伙伴选择...
[期刊] 预测  [作者] 龙勇  王兰  
联盟对技术创新的显著作用已被广泛证实。但是很少文献研究联盟与技术创新关系的中间行为过程以及联盟的类型如何影响技术创新方式的选择。本文以资源基础理论(RBT)为基础,研究联盟类型对企业能力(开发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提升作用以及不同企业能力对技术创新方式选择的影响,并对联盟类型对技术创新方式的作用进行分析。通过对多个地区制造业企业调研所得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相关假设,并对研究结论和其具有的管理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德明  贾曙光  禹献云  
联盟企业通过有效构建关系资本,获取外部知识资源,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共识。在以往关系资本与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本文引入了知识吸收能力这一中介变量,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从关系资本的三个维度(信任、承诺和有效冲突管理)阐述了其对知识吸收能力以及知识吸收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沈文装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双方的合作内容以及合作关系这两个角度来探讨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建立联盟关系的路径,分别提出了"单功能物流合作—多功能物流合作—物流战略联盟合作"以及"纯服务交易关系—高级协作关系—战略伙伴关系"的三阶段联动发展框架模型,进而归纳了可能影响两业深入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芃  龙勇  游博  
基于TCE与能力视角,识别企业能力和关系机制在技术合作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联盟伙伴的知识转移能力与目标企业的吸收能力正向影响联盟绩效,并且两种能力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非股权联盟的绩效与联盟关系机制的使用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当联盟存在大量隐性知识转移时,更高的联盟绩效依赖于目标企业更强的吸收能力和联盟关系机制的强度。研究为企业深刻理解如何在技术合作中提高联盟绩效提供了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玉斌   能龙阁  
本文基于创新扩散理论与外部性理论,利用2011—2021年中国上市企业和投入产出表数据,探讨行业内领军企业及行业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焦点企业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行业领军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促进焦点企业转型,且产业链上游促进作用高于下游。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存在扩散效应,表现在领军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管理层决策同群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促进焦点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也存在虹吸效应,表现在产业链下游企业对焦点企业产生研发人才的虹吸效应,领军企业对焦点企业产生数字资本的虹吸效应。本文的研究对于提高领军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具有重要启示,并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新思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海秋  
企业战略联盟关系建立动因是实践关注和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企业联盟关系的二维结构,认为资源关系是联盟关系的本质,决定联盟的合作价值;交易关系是建立双方资源间关系的必要条件,决定联盟的治理成本。随后,分别从资源维度和交易维度分析战略联盟的价值创造和交易治理机制。最后,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综合两个维度的分析,认为联盟净值决定着企业战略联盟关系建立的决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邵敏  
在《一个小地方》中,雅买加·琴凯德从景观描写切入,追溯安提瓜的历史,揭示它在后殖民影响下的现状。文章借助后殖民主义的相关理论,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角度分析安提瓜国家身份缺失的表现及原因,从语言、文化角度分析安提瓜人的"他者"身份及原因,指出琴凯德通过反思殖民主义遗留问题和后殖民的潜在影响来探讨国家和民族获得完整身份的可能性和途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颖琦  
本文应用NVIVO软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中企业—大学关系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质性研究。研究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为企业—大学合作研发创建了平台,改善了双方合作关系,拓宽了技术创新领域,联盟内企业—大学关系的建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有重要影响,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中企业—大学的管理创新将进一步提升产业联盟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田丽韫  钟书华  
本文讨论了欧盟企业技术联盟发展的经济、技术背景,分析了欧盟企业技术联盟发展的目的、现状及未来的五个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温承革  夏海力  
随着当今信息化和知识化时代的来临,高技术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寻求合作伙伴并建立战略联盟。由于这种联盟体契约的不完备性,本文认为高技术企业建立联盟的关键在于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措施和方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方兴  林元增  
为了构建起新的竞争优势,企业联盟应运而生。文章就联盟企业间的关系资本内涵、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关系资本是在联盟的寻找合作伙伴、建立、以及运作三个阶段中逐渐形成的,并分这三个阶段来探讨了关系资本的形成机制。同时指出在各阶段影响关系资本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并就不同阶段的要求提出了对关系资本的管理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