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42)
- 2023(19209)
- 2022(16093)
- 2021(14917)
- 2020(12590)
- 2019(28747)
- 2018(28416)
- 2017(54962)
- 2016(29711)
- 2015(33061)
- 2014(32782)
- 2013(32240)
- 2012(29110)
- 2011(25693)
- 2010(25577)
- 2009(23513)
- 2008(23195)
- 2007(20505)
- 2006(17931)
- 2005(15835)
- 学科
- 济(121061)
- 经济(120923)
- 业(106376)
- 管理(98627)
- 企(94962)
- 企业(94962)
- 方法(55680)
- 数学(45514)
- 数学方法(44922)
- 财(36566)
- 农(35970)
- 业经(35720)
- 中国(31723)
- 务(25538)
- 财务(25454)
- 财务管理(25417)
- 农业(25197)
- 企业财务(24125)
- 技术(24036)
- 理论(22915)
- 地方(22734)
- 制(22709)
- 学(22479)
- 和(21105)
- 贸(20492)
- 贸易(20478)
- 易(19849)
- 划(19663)
- 策(18897)
- 环境(17767)
- 机构
- 学院(416358)
- 大学(413667)
- 管理(170077)
- 济(166247)
- 经济(162781)
- 理学(147490)
- 理学院(145946)
- 管理学(143317)
- 管理学院(142574)
- 研究(130909)
- 中国(99687)
- 京(87193)
- 科学(80910)
- 财(78485)
- 农(67258)
- 所(64182)
- 财经(62656)
- 业大(61787)
- 江(61318)
- 中心(59859)
- 研究所(58247)
- 经(57035)
- 北京(54228)
- 农业(52579)
- 范(52405)
- 师范(51908)
- 州(49535)
- 经济学(49371)
- 院(47929)
- 财经大学(46458)
- 基金
- 项目(284442)
- 科学(225748)
- 研究(208934)
- 基金(207520)
- 家(179856)
- 国家(178284)
- 科学基金(155580)
- 社会(132752)
- 社会科(125805)
- 社会科学(125773)
- 省(112012)
- 基金项目(110052)
- 自然(101440)
- 自然科(99219)
- 自然科学(99195)
- 自然科学基金(97453)
- 教育(96427)
- 划(93067)
- 编号(85110)
- 资助(84490)
- 成果(67595)
- 重点(62989)
- 部(62377)
- 创(62326)
- 发(60196)
- 课题(57900)
- 创新(57582)
- 国家社会(54547)
- 教育部(54003)
- 科研(53970)
- 期刊
- 济(182350)
- 经济(182350)
- 研究(119870)
- 中国(78272)
- 管理(67574)
- 财(62675)
- 学报(62602)
- 农(61823)
- 科学(59101)
- 大学(48783)
- 学学(46080)
- 教育(45581)
- 农业(42894)
- 技术(39538)
- 融(33447)
- 金融(33447)
- 业经(32160)
- 财经(30489)
- 经济研究(28438)
- 经(26176)
- 业(24625)
- 问题(23943)
- 技术经济(22020)
- 科技(20654)
- 现代(19768)
- 图书(19353)
- 商业(19291)
- 版(19280)
- 理论(18534)
- 财会(18477)
共检索到605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洪伟 何美丽
结合技术创新、企业联盟组合以及吸收能力三方面的理论知识构建了4个数学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进行仿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联盟组合成员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且相对于渐进性创新,最优化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成员多元化水平较低,同时企业吸收能力对突破性创新绩效与成员多元化之间的关系调节作用也相对较弱。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周文光
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而对于吸收能力与流程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却鲜有研究。本研究基于来自228个样本的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吸收能力的四个维度对流程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吸收能力的四个维度(获取能力、消化能力、转化能力与开发能力)与流程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被知识产权风险所调节。这一结论既深化了关于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又为企业提升流程创新绩效、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
吸收能力 流程创新绩效 知识产权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侯广辉 张键国
基于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异质性效果的分析框架,引入吸收能力调节作用来揭示出现差异的原因及其受制条件。结果表明,企业的社会关系资本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纵向关系资本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横向关系资本则没有显著影响;企业的知识应用能力正向调节纵向关系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扭转了其在不考虑吸收能力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的格局。企业要时刻注重对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流程的优化来增强知识应用能力。否则,仅仅靠强化与政府的关系只会损害技术创新绩效。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 张磊
在企业网络中,网络位置体现了节点对资源和知识的占有和控制,探讨企业能否通过与高网络位置企业结盟获取创新所需资源并实现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结合企业网络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从网络嵌入的视角出发,通过中国计算机产业企业2013—2017年间合作数据构建了该行业247×247企业网络,探讨异位联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吸收能力和组织学习方式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异位联盟有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其次,吸收能力对异位联盟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最后,组织学习方式越趋向于探索式,异位联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越明显。研究揭示了异位联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在影响,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何爱 钟景雯
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国际化行为已经成为国际商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如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的跨国企业是否能够通过研发国际化行为提升母公司的创新绩效,现有文献对该问题尚缺乏足够的研究。文章基于2011-2017年间沪深两市310家信息技术业上市跨国企业的年度观察数据,采用泊松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企业研发国际化与母公司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首次从逆向知识转移的视角,探讨了吸收能力和地理多样性对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研发国际化显著促进母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以研发投入强度衡量的企业吸收能力显著正向调节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而以布劳异质性指数测量的地理多样性则显著负向调节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行为具有重要启示。该研究发现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应该加大海外研发投资力度以提升母公司创新绩效,且为更好地实现外部知识的逆向转移,应同时提高企业总体研发投入强度。但作为新兴经济体企业,不宜在地理分布上实行快速扩张,否则较高的沟通和协调成本将弱化逆向知识转移的程度,而不利于母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金丽
由于吸收能力递增成本的存在,应从新视角来研究吸收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即基于知识成本,而不是基于知识积累。以往基于知识积累的线性关系忽视了这种可能性:获取新知识产生的相关成本,在达到某一点之后,增加的速度可能会比其收益增加的速度更快,而且还存在相关知识同化和转换成本逐步上升的可能。因此,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倒U形的曲线关系(非线性关系),即当吸收能力达到倒U形的顶点后,随着吸收能力的继续增强,企业绩效开始下降,最高企业绩效发生在中等水平的吸收能力。
关键词:
吸收能力 创业导向 企业绩效 曲线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钰莹 原长弘 张树满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基于陕西省112家企业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吸收能力在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创新绩效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政策支持、市场竞争在上述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吸收能力中介了这一正向关系;政策支持加强了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企业吸收能力的正向作用,而市场竞争强化了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研究结论可为企业产学研协同管理实践、国家产学研创新体系完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核成 李鑫
网络嵌入是为企业提供关键知识和信息的来源,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南高新技术示范区内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网络嵌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以网络权力为中介因素、吸收能力为调节因素分析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网络嵌入性对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2)网络权力在企业网络嵌入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3)吸收能力正向调节企业网络嵌入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花 杜梅 孙芹 李玉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推动下,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愈发重视,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能否促进区域创新绩效尚无定论。文章基于资源依赖理论,选取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模型,并考察区域位置与吸收能力在此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区域位置正向调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吸收能力正向调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志军 缪沁男
在知识经济全球化时代,外部创新源在企业创新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外部创新源规模、外部创新源关系质量和外部创新源关系稳定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模型,探讨了吸收能力在上述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以山东、贵州和江苏三地188个企业为调查对象,检验了相关假设。实证结果表明,外部创新源规模、外部创新源关系质量和外部创新源关系稳定性均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带来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实现吸收能力仅在外部创新源规模、外部创新关系质量与创新绩效中分别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并存的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在上述三种关系中可以联合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德明 贾曙光 禹献云
联盟企业通过有效构建关系资本,获取外部知识资源,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共识。在以往关系资本与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本文引入了知识吸收能力这一中介变量,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从关系资本的三个维度(信任、承诺和有效冲突管理)阐述了其对知识吸收能力以及知识吸收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戚桂杰 张越 郭林江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综合理论模型,对国内外86项独立实证研究、23807个独立样本进行了Meta检验,考察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r=0.466),且潜在吸收能力通过现实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产生作用;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呈现情境差异,企业所处行业类型、国家创新环境、技术转化环境和创新绩效衡量方式等因素调节二者间关系,但影响效果不尽相同。这表明,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会受到时间、空间、行业特征及绩效评价标准的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翟瑞瑞 陈岩 姜鹏飞
对中国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数据库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内部并存的多元技术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正相关,且不同技术创新模式与企业不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差异化影响;多元技术创新模式之间存在的互补关系能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企业吸收能力在技术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之间扮演着中介变量的作用且作用程度受外在情境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技术创新模式 创新绩效 吸收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永平 张浩淼 毛雁征
本文基于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105家企业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样本数据,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在技术创新网络中,成员企业的吸收能力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及技术创新绩效都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企业的竞争优势也能促进技术创新绩效的提高;另外,企业的吸收能力还能通过竞争优势对技术创新绩效的提高发挥间接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金生 王晓云
随着用户帝国和用户赋权时代的来临,吸收用户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提升技术创新绩效的选择。将用户参与划分为用户参与的信息资源维度和用户参与的合作伙伴维度,深入阐述了用户参与各维度内涵,探讨了用户参与各维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模型,以及用户参与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内在影响机理,揭示了企业吸收能力对用户参与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并结合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实践进行案例分析,进而对企业技术创新实践提出了管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