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15)
2023(18619)
2022(15646)
2021(14592)
2020(12464)
2019(28857)
2018(28828)
2017(55226)
2016(29683)
2015(33533)
2014(33238)
2013(32728)
2012(29962)
2011(27004)
2010(27233)
2009(25185)
2008(25287)
2007(22689)
2006(19423)
2005(17356)
作者
(83766)
(70317)
(69949)
(66586)
(44674)
(33637)
(31839)
(27192)
(26390)
(25244)
(23711)
(23576)
(22442)
(22147)
(21740)
(21689)
(21233)
(20746)
(20372)
(20142)
(17390)
(17103)
(17065)
(15977)
(15742)
(15724)
(15670)
(15534)
(14189)
(13875)
学科
(122346)
经济(122197)
管理(94699)
(91488)
(78481)
企业(78481)
方法(57096)
数学(49710)
数学方法(49092)
(34918)
(31578)
中国(31199)
业经(28552)
(27604)
地方(23593)
技术(23219)
(22527)
(22483)
财务(22452)
财务管理(22397)
(22329)
贸易(22318)
(21709)
企业财务(21290)
农业(20697)
(20465)
银行(20432)
理论(19982)
(19376)
(19373)
机构
学院(422200)
大学(421635)
(173926)
经济(170303)
管理(167645)
理学(144965)
理学院(143476)
管理学(141078)
管理学院(140278)
研究(135197)
中国(103084)
(86855)
(82939)
科学(80650)
(66520)
财经(65800)
(65177)
中心(63865)
(63834)
研究所(60101)
业大(59994)
(59585)
北京(54048)
经济学(53289)
(52658)
师范(52094)
农业(51096)
(50495)
(49219)
财经大学(48857)
基金
项目(282378)
科学(223964)
研究(207266)
基金(205894)
(178460)
国家(176996)
科学基金(153386)
社会(132228)
社会科(125590)
社会科学(125556)
(111282)
基金项目(108538)
自然(99208)
教育(97151)
自然科(96957)
自然科学(96931)
自然科学基金(95253)
(93243)
资助(84322)
编号(84021)
成果(68495)
重点(63405)
(63011)
(62141)
(60087)
课题(58138)
创新(57534)
教育部(54751)
国家社会(54658)
科研(54141)
期刊
(187181)
经济(187181)
研究(119311)
中国(83585)
(67197)
管理(64421)
学报(61754)
科学(58667)
(58076)
大学(47959)
教育(46046)
学学(45147)
(39303)
金融(39303)
技术(39133)
农业(38973)
财经(32982)
业经(31059)
经济研究(30130)
(28367)
问题(24535)
(22103)
技术经济(21403)
统计(21036)
(20130)
(20116)
科技(19766)
商业(19628)
(19535)
图书(19413)
共检索到619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敬文  王丹  于深  
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对象,对联盟组合开放度、非正式独占性机制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福建、北京、广东等地调研数据,整合产业联盟理论与开放式创新理论,构建联盟组合开放度、非正式独占性机制与开放式创新绩效关系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揭示它们之间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1)联盟组合开放度、非正式独占性机制均对开放式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2)知识获取正向影响开放式创新绩效;(3)知识获取在联盟组合开放度、非正式独占性机制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4)知识吸收能力正向调节知识获取对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文元  张茜  张鑫  
本文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特性分析,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实现稳步快速发展,就要进行开放式创新。然后,本文提出衡量产业开放式创新模式的3个维度:伙伴类型开放度、创新阶段开放度和R&D战略开放度。通过对国内外开放式创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文献的梳理归纳,本文总结出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3个维度的具体表现,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开放式创新模式。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墨  陈恒  
在回顾企业开放式创新与独占性机制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两者间耦合关系进行分析与检验。通过构建企业开放式创新与独占性机制测评指标体系,采用提高稳定性的组合评价法确定企业开放式创新与独占性机制的系统指标权重,通过构建多系统耦合函数对两系统的耦合度进行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算例中企业开放式创新与独占性机制处于中度耦合和中度协调耦合状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阳银娟  陈劲  
旨在揭示企业创新获利过程内部要素的优先级,并进一步探索企业的实际独占性机制和开放度如何作用于企业的开放式创新绩效。以中国本土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以企业的实际独占性机制为研究视角,探索了中国管理情境下企业实际独占性机制的表现特征,并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企业实际独占性机制如何作用于企业的开放式创新。所得结论如下:企业内部技术保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和顾客锁定程度对企业创新绩效都会产生正向影响;企业的开放度和实际独占性机制共同作用于企业的创新绩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福象  王新新  
本文基于GVC模式下人力资本空间流动视角,对要素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行业的绝对集中度、规模差异度、劳动生产率变化率、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产品销售成本与产品销售收入比等变量存在着多重的复杂联系。为此,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必须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和范围经济优势,根据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特点在产品无限细分的差别化基础上走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道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鑫  彭新永  赵越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高端产业却存在着低端化问题,而开放式创新作为全新的创新模式,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与高端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学者们关于开放式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的研究深度不够,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文章从开放式创新(内涵、模式分类、实证研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影响因素、路径与政策)两大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并从产业"质"的角度出发提出开放式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开放式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研究的现存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放式创新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转型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有效指导。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天娇  邹国庆  
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何种创新模式实现核心技术突破,进而促进产业稳步发展,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新模式选择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自主研发能力弱、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效率低下、产业化能力不强等问题。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建立一个面向世界、开放式的创新网络,通过内外部技术资源整合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的变革。开放式创新能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打破产业技术发展瓶颈,实现产业发展与自身战略定位相匹配,向高端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放式创新可采取三种模式,即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模式、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模式和整合型开放式创新模式。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放式创新发展,应加强相关政策扶持,实现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双轮驱动,鼓励"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闫俊周  齐念念  
运用专家访谈和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层级结构及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并以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验证了结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受多种因素影响,是一个复杂系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主要由企业知识(技术)吸收能力和研发(人员、费用)投入强度两大子因素系统构成;市场需求强度和宏观经济状况作为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系统的起点,是创新的重要动力源;政府和企业应全面系统地认识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同时集焦于关键影响因素的提升和管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敬文  谢翔  陈建  
在经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进一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水平已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组织间知识共享视角,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属性和技术创新特征,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绩效的分析模型,并运用PLS-SEM模型算法,对选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有效样本问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织间知识共享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直接作用;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对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同时企业知识整合和知识吸收能力在组织间知识共享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研究对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提升区域协同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兴志  谢理  
本文首先利用SFA模型测算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效率,然后通过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企业规模和不同的创新方式对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路径,以及不同产权结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水平整体上较低,企业规模与创新效率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比较显著,而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不同的产权结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相同,国有产权与创新效率呈现负向关系,而非国有产权与创新效率呈正向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敬文  江晓珊  周海燕  
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重要模式。合作伙伴选择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和有效运行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属性和协同创新特征,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结构模型,并利用PLS-SEM模型算法,运用SMart PLS3.0软件,对选取调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技术资源、文化背景、信息沟通和合作意愿对联盟合作伙伴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合作意愿在企业技术资源、文化背景和信息沟通对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影响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研究成果对于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保证联盟稳定、有效运行具有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相平  
本文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及开放式创新能力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从技术能力、市场能力、创新文化等3个方面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认为科学化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有利于地方政府在营造开放式创新环境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敬文  李一卿  陈建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新时代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缺失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对于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构建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网络能力、知识协同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发现: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网络能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影响,知识协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网络能力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向永辉  曹旭华  
文章以新能源产业为例,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遴选出归属该产业的企业,利用微观企业层面的大样本数据,对企业创新绩效进行综合性研究。文章基于面板Probit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企业的R&D投入、出口与否和企业知识积累对企业的创新产出有明显正向效应;企业规模、企业资本密集度等因素对创新产出的重要性因所有制不同而不同。政府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来诱导企业尽可能多地进行R&D投入,扩大出口以及增加企业本身知识积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锦  李胜会  
本文以我国10家LED上市公司2008-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随机前沿模型(SFA)对LED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进而加以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LED企业在创新投入上存在不足,LED产业总体创新效率水平不高,并且差异很大,平均创新效率最高与最低的企业差距超过5倍,但每年的创新效率在逐渐提高;企业创新效率与竞争力无明显相关关系。最后对如何提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