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26)
2023(8977)
2022(7277)
2021(6554)
2020(5581)
2019(12278)
2018(11937)
2017(23204)
2016(12584)
2015(13693)
2014(13379)
2013(13287)
2012(12151)
2011(10461)
2010(10852)
2009(10259)
2008(10565)
2007(9590)
2006(8613)
2005(8169)
作者
(34875)
(28977)
(28966)
(27343)
(18506)
(13772)
(13099)
(11161)
(10809)
(10508)
(9886)
(9734)
(9646)
(9036)
(8991)
(8720)
(8663)
(8471)
(8392)
(8073)
(7202)
(7143)
(7094)
(6628)
(6515)
(6456)
(6399)
(6392)
(5789)
(5678)
学科
(75394)
(71894)
企业(71894)
(58605)
经济(58536)
管理(56154)
业经(26128)
方法(24179)
(24104)
(21176)
(19352)
财务(19339)
财务管理(19326)
企业财务(18365)
数学(16441)
数学方法(16301)
技术(15777)
农业(15775)
(13498)
(13133)
(12934)
中国(12482)
企业经济(12318)
(12218)
理论(12133)
(11864)
经营(11435)
(10807)
技术管理(10704)
体制(10598)
机构
学院(184192)
大学(177174)
(81592)
经济(80292)
管理(77283)
理学(66402)
理学院(65819)
管理学(65092)
管理学院(64757)
研究(56419)
中国(45208)
(40454)
(36254)
财经(31635)
科学(30548)
(29304)
(28808)
(28620)
(27616)
中心(25438)
研究所(24396)
业大(24076)
经济学(23921)
商学(23182)
财经大学(23065)
商学院(22997)
农业(22900)
北京(22649)
(22344)
经济学院(21675)
基金
项目(115979)
科学(94492)
研究(89065)
基金(85616)
(72618)
国家(71909)
科学基金(64420)
社会(58883)
社会科(55919)
社会科学(55902)
(46769)
基金项目(45193)
教育(40619)
自然(40088)
自然科(39214)
自然科学(39206)
自然科学基金(38621)
(37589)
编号(35760)
资助(33689)
(31239)
(28398)
成果(28062)
(26195)
重点(26148)
创新(25600)
(25483)
(24567)
课题(24513)
国家社会(24507)
期刊
(96213)
经济(96213)
研究(56156)
中国(35536)
管理(35199)
(35193)
(28645)
科学(23086)
学报(21637)
农业(19924)
技术(18582)
教育(18105)
业经(18022)
大学(17718)
学学(17125)
财经(16242)
(16235)
金融(16235)
经济研究(15210)
(14165)
(13021)
技术经济(12241)
问题(12240)
财会(11092)
世界(10505)
现代(10332)
(10106)
商业(9881)
经济管理(9370)
国际(9359)
共检索到281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清华  
不断增加的战略联盟为联盟各方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尤其是联盟中弱势企业或产业中的后来者。然而,大量的实证研究的结果却得出了一些悲观的结论。在以市场换技术的联盟企业里,联盟对弱势企业的学习能力的作用非常有限。本文对影响联盟企业学习绩效的关键因素和提高后来者学习能力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探讨了中国企业如何在联盟中有效地学习与成长等问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智敏  陈怀超  侯佳雯  
根据所构建的"关系强度—成员能力—知识治理"研究框架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分析关系强度对联盟企业正式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影响;其次,从外部与内部两种视角入手,构建双中介模型,考察联盟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在此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从两种路径剖析关系强度影响联盟企业知识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关系强度对联盟企业正式和非正式知识治理均存在正向影响;联盟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在关系强度影响联盟企业正式和非正式知识治理过程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验证了成员能力的双中介路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德明  贾曙光  禹献云  
联盟企业通过有效构建关系资本,获取外部知识资源,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共识。在以往关系资本与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本文引入了知识吸收能力这一中介变量,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从关系资本的三个维度(信任、承诺和有效冲突管理)阐述了其对知识吸收能力以及知识吸收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耀吾  常逢梅  
基于联盟框架构建的企业知识整合风景模型,揭示基于吸收能力的知识整合机理和规律,以TD-SCDMA联盟企业为样本的实证检验表明,吸收能力对知识整合的作用具有周期性和波动性,在一个周期内,随着吸收能力的增强,知识整合水平逐渐提高,当知识整合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吸收能力的增强知识整合水平出现递减效应。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徐二明  陈茵  
以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为基础,从企业吸收能力这一概念入手,剖析企业吸收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组织管理机制对企业吸收能力构建和发展的影响。依据吸收能力经典文献对吸收能力的前因进行重新梳理和归类,对现有文献中各种思路有一定的整理和明示作用。通过研究两种吸收能力的4类影响因素,辨识出中国企业在吸收能力培养和发展方面的优势和弱势,通过实证方法全面衡量和验证潜在吸收能力与实际吸收能力两者之间以及两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通过模型的构造和分析,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在286个中国企业样本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均是中国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其中代表创新的实际吸收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志  于渤  郝生宾  
本文以我国黑龙江地区企业为调查对象,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竞争优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在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4个构成维度中,企业知识利用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存在直接的显著相关关系,企业知识获取能力、知识消化能力及企业知识整合能力等3个维度与企业竞争优势不存在显著的直接相关关系,而与企业知识利用能力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本文结果为培育和提升面向企业竞争优势的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蒋再文  江积海  
吸收能力是后发企业技术学习和知识转移以实现创新的重要能力。本文着重探讨吸收能力的组件及形成过程,研究影响提升后发企业吸收能力的内外部知识特征、企业间的关系、企业内员工的心智模式、运作流程和组织结构、企业发展战略等结构性因素,结合吸收能力的形成过程详细分析了各种因素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方向,从而为进一步设计促进后发企业吸收能力的不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国庆  孙婧  贺胜德  
文章基于权变的观点围绕着知识基础与企业吸收能力(潜在吸收能力与现实吸收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知识基础对获取、消化、转化及利用能力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万里  钱锡红  
自1990年科恩和利文索尔(Cohen and Levintha)对吸收能力作出开创性研究以来,吸收能力正在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新兴领域。本文对近20年来国际上有关吸收能力的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对吸收能力内涵的讨论,探讨了吸收能力的维度构成及各维度的定义;在对目前吸收能力代表性理论研究评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个更简洁、合理的吸收能力机制模型,并对该模型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吸收能力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静武  
本文介绍了封闭式创新、开放式创新模式和组织吸收能力,建立了组织吸收能力和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关系框架,并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长峰  
吸收能力理论被广泛用于研究复杂的组织现象,是技术创新、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产业经济与战略管理等多学科领域研究所涉及的核心指标,很多学者用该理论解释不同的企业创新绩效。本文首先回顾了相关文献,说明了吸收能力的基本内涵和模型。其次在企业网络的视角下,探讨了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和调节作用。第三,总结了两个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的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优缺点。最后,本文指出随着外部知识资源对企业创新重要性的增强,不能继续把知识作为一个已知的常量,要区分不同的知识属性是否对企业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韦小柯  
企业多角化的过程,是知识吸收能力发挥作用的过程,较强的知识吸收能力便于企业开展多角化经营。企业的吸收能力有路径依赖的特性,因此受吸收能力影响的多角化也是路径依赖的和演进的,多角化目标业务与核心业务的距离、多角化的速度和模式都与吸收能力密切相关。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钱锡红  杨永福  徐万里  
创新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普遍认可,但关于影响创新的关键因素则仁者见仁。网络理论强调企业外部网络位置对企业创新的作用,而企业内部能力观则认为吸收能力才是决定企业创新的最重要因素。本文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各执一词,也各有道理,但都是片面而不完整的,应该综合看待。本文利用三个维度来刻画网络位置,并且引入吸收能力,考虑吸收能力与网络位置的交互作用,从而构建出更具说服力的整合模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刁丽琳  朱桂龙  许治  
随着技术创新的开放度增加,吸收能力作为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理论工具而备受学术界的青睐。尽管企业吸收能力的相关研究堪称丰富,但许多学者对该领域仍存在认识的误区。为此,本文从企业吸收能力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出发,对它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和实证测量等研究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同时剖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小虎  项保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它可分为信息搜寻、知识吸收、创新与应用三阶段,不仅取决于内部的知识积累还取决于外在的社会网络环境。社会网络通过关系要素、结构要素、社会资本等对吸收能力的搜寻、吸收和应用阶段都产生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