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68)
2023(3378)
2022(3034)
2021(2952)
2020(2374)
2019(5595)
2018(5896)
2017(10886)
2016(6140)
2015(7324)
2014(7754)
2013(7476)
2012(7149)
2011(6516)
2010(6987)
2009(6032)
2008(6008)
2007(5594)
2006(4925)
2005(4599)
作者
(17391)
(14046)
(14021)
(13372)
(9028)
(6982)
(6658)
(5525)
(5431)
(5320)
(4833)
(4795)
(4674)
(4624)
(4441)
(4392)
(4293)
(4258)
(4165)
(4066)
(3717)
(3502)
(3473)
(3414)
(3404)
(3267)
(3165)
(3140)
(2917)
(2879)
学科
(21567)
经济(21539)
管理(16787)
(14896)
(11982)
企业(11982)
(6944)
贸易(6939)
(6872)
(6762)
中国(6320)
方法(6157)
(5977)
(5698)
(5688)
金融(5687)
理论(5470)
(5009)
银行(5001)
关系(4958)
(4822)
(4774)
业经(4757)
农业(4370)
教育(4302)
数学(4253)
地方(4248)
数学方法(4168)
教学(4129)
(4021)
机构
学院(85320)
大学(82999)
(32639)
经济(31710)
研究(29762)
管理(28851)
中国(24071)
理学(23248)
理学院(22968)
管理学(22553)
管理学院(22391)
(18254)
科学(16438)
(16264)
(15498)
(15049)
(14001)
中心(13969)
研究所(13470)
(12420)
财经(12015)
(11974)
北京(11928)
师范(11872)
技术(11221)
业大(10980)
(10800)
(10717)
农业(10660)
职业(10192)
基金
项目(46920)
研究(38829)
科学(35157)
基金(30826)
(26106)
国家(25847)
社会(21512)
科学基金(21066)
社会科(20239)
社会科学(20234)
教育(19060)
(18891)
编号(18326)
成果(16584)
(15806)
基金项目(15764)
课题(13332)
资助(13216)
自然(12498)
自然科(12156)
自然科学(12153)
自然科学基金(11936)
(11410)
(11049)
重点(10705)
项目编号(10612)
(10467)
(10245)
大学(9578)
(9545)
期刊
(43727)
经济(43727)
研究(27745)
中国(21949)
教育(16209)
(13661)
(13469)
管理(11473)
学报(10928)
(10837)
金融(10837)
科学(9672)
国际(9131)
技术(9084)
农业(9064)
大学(8502)
学学(7531)
(7530)
业经(7367)
图书(5964)
(5917)
论坛(5917)
问题(5912)
经济研究(5810)
世界(5637)
职业(5498)
财经(5402)
(5059)
(4705)
书馆(4513)
共检索到146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凌胜利  
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联盟在冷战后弊端增多,面临着存续困境。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致使联盟形成减少,主要原因在于联盟形成动力不足、联盟成本-收益失衡、联盟困境管理更加困难和单极霸权阴影的影响。既有联盟大多是冷战遗产,尤以美国主导的联盟居多。目前,联盟作为一种国际安全合作形式面临着矛盾增多、功能不足、行动僵化等问题。不过准联盟、国际联合阵线、议题联盟、伙伴关系这些类联盟虽具有联盟的部分功能,但却很难完全替代联盟。类联盟在安全合作上虽然更具灵活性,但其安全效力不如联盟。未来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应该更具包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凌胜利  
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联盟在冷战后弊端增多,面临着存续困境。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致使联盟形成减少,主要原因在于联盟形成动力不足、联盟成本-收益失衡、联盟困境管理更加困难和单极霸权阴影的影响。既有联盟大多是冷战遗产,尤以美国主导的联盟居多。目前,联盟作为一种国际安全合作形式面临着矛盾增多、功能不足、行动僵化等问题。不过准联盟、国际联合阵线、议题联盟、伙伴关系这些类联盟虽具有联盟的部分功能,但却很难完全替代联盟。类联盟在安全合作上虽然更具灵活性,但其安全效力不如联盟。未来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应该更具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安全威胁的指涉对象会趋向模糊化;二是安全合作与经济等其他领域合作会更加统合。包容性安全合作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可以在目前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上进行改良,联盟和伙伴关系可成为包容性安全合作的重要尝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季芳桐  朱新光  
本文以冷战后的中亚为背景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冷战后中亚国家为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而进行不懈努力的过程。通过构建中亚经济安全合作圈层结构 ,重点加强反恐、能源开发、反毒等方面的安全合作雁行模式 ,中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格局明显改观 ,但从长远看中亚安全合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高伟凯  毕素华  
冷战的“意外”终结不仅意味着世界政治进入转型时期,也意味着国家利益的一些传统认识和维护方式发生一些深刻变化。冷战的结束给国家利益的判定带来新的变化,合法性和时间两个变量的影响不断增强。在国家利益的构成要素中,不同层面的利益趋于复合化,经济利益成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软实力”层面的利益受到关注。与此同时,国家利益的维护需要重视国际制度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思正  
一冷战结束,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和调整,其中美日经济关系的发展,深受世人关注。原苏联和东欧政制的解体,结束了东西方对抗的政治格局,经济竞争势将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按照经济实力而形成的世界三大经济圈的格局,实际上左右着世界经济和政治。从凝结力角度来看,西欧共同体正在走向经济政治一体化,北美自由贸易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冯梁  汤贵友  
冷战后,东南亚海上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综合安全观”的指导下,东盟国家对海上安全理论进行了重大调整:通过提高海空军作战能力,加强东盟内部海上安全合作,提升东盟整体海上防御能力和应对海上危机的能力;积极主导东盟地区论坛建设,巧妙实施大国平衡战略,确保东盟在亚太海上安全问题上的发言权。针对“9·11”事件后东南亚海上安全新形势,东盟进一步加强了海上反恐、反海盗等一系列海上安全合作,努力推动东盟地区论坛向实质性方向发展,积极筹建“东盟安全共同体”,在实现东盟安全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光耀  
冷战结束后 ,根据新的安全环境并适应自身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欧盟调整了安全防务政策。这种调整不仅使欧盟一体化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而且对大国关系及国际格局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但是欧盟安全防务政策的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邹传锋  
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使经济安全作为一个紧迫的命题凸现在国际经济界、政界和学术界面前,受到了公众和舆论界的深切关注。虽然欧盟国家至今仍置身于金融危机之外,但作为昔日冷战主战场的欧洲,也面临着诸多安全问题:从前南危机到最新的科索沃危机;从大规模难民潮到国际...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晓刚  
冷战后 ,世界形势走向缓和 ,但各类局部战争仍是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中的重要负面因素。世界的总体稳定 ,大国关系的深化、协调 ,国际军控与裁军 ,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及全人类的共同发展都因局部战争的时起时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冷战后局部战争以其目的、规模、强度的有限性不会改变国际形势总体趋缓的基本走势。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海峰  王菁  
随着冷战的结束,中美之间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失去了原有的战略基础。但是,中美对世界稳定的共同期待、中美之间的军事关系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的阶段以后,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在以全球化为特征,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中美关系成为一种内容复杂、表现形式多样的相互依存与竞争的关系,在军事领域也一样。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两军之间只有加深了解,增进互信,才能克服影响两国军事关系的不利因素,避免两军的对抗和冲突。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栋  
在东亚“寡头垄断”的安全结构中,美日同盟“再定义”是其在冷战后应对中国崛起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当前东亚安全结构出发,以博弈论为视角对冷战后美日同盟与中国可能出现的对局进行了理论分析,从而可以更清晰地看出东亚“寡头垄断”结构对双方政策选择的影响与制约因素,并由此阐述中国的应对举措。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家成  
作为冷战产物的美日同盟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走向衰亡,相反却日益巩固。这一战略态势的形成,主要是美国基于同盟内外状况深思熟虑、运筹帷幄的结果。控制日本"异动"的战略需要,孕育了美日同盟日益巩固的内部动力;而遏制朝鲜"威胁"和制衡中国"崛起"的战略诉求,则构成了美日同盟不断强化的外部推力。在这三重同盟战略目标的导引下,美国对美日同盟的角色定位和功能指向进行了深入调整,使它逐渐适应了冷战后的新现实。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成亚  
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经历了几次乍寒乍暖、大起大落,至今仍未脱离冷战格局。从影响半岛安全形势的诸多因素来看,美国对朝鲜半岛的安全政策是主导半岛安全形势的关键性因素。冷战后,受若干因素影响美对半岛的安全政策进行了几次调整,目的都是为了把握对半岛事务的主导权。目前布什政府对朝鲜采取的是“鹰派接触”政策,同时加强美韩日三方的协调,为完成亚大战略部署,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以维持半岛现状为主要目标。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余建军  
冷战后亚太地区出现了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的进程,这个进程对美国的行动自由、领导地位和安全存在等都构成了挑战。不同政府时期美国的应对方式和策略是不同的。老布什政府经历了从反对到接受的过程,倡导多边主义理念的克林顿政府是积极支持和大力参与,而坚持新保守主义的小布什政府则是工具性利用。亚太多边安全进程在未来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多边安全政策与行为的重大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