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72)
- 2023(9302)
- 2022(7701)
- 2021(7271)
- 2020(5686)
- 2019(12571)
- 2018(11958)
- 2017(22497)
- 2016(12325)
- 2015(12893)
- 2014(12312)
- 2013(12095)
- 2012(11052)
- 2011(10016)
- 2010(10017)
- 2009(9281)
- 2008(9183)
- 2007(8268)
- 2006(7426)
- 2005(6268)
- 学科
- 农(50810)
- 济(50785)
- 经济(50710)
- 业(45661)
- 农业(34435)
- 管理(31336)
- 企(23129)
- 企业(23129)
- 业经(19318)
- 方法(17732)
- 数学(15533)
- 数学方法(15445)
- 中国(12503)
- 农业经济(12357)
- 财(12245)
- 制(11621)
- 地方(10551)
- 发(10469)
- 收入(10082)
- 贸(9860)
- 贸易(9856)
- 易(9675)
- 学(9574)
- 村(9554)
- 农村(9537)
- 体(9057)
- 发展(8967)
- 展(8965)
- 策(8768)
- 分配(8182)
- 机构
- 学院(175346)
- 大学(169570)
- 济(72782)
- 经济(71562)
- 管理(68510)
- 理学(60864)
- 理学院(60283)
- 农(60037)
- 研究(59411)
- 管理学(59400)
- 管理学院(59115)
- 中国(46411)
- 农业(46208)
- 业大(38521)
- 科学(38168)
- 京(33555)
- 所(30254)
- 财(29810)
- 农业大学(29083)
- 中心(28853)
- 研究所(27841)
- 江(25490)
- 财经(23893)
- 业(23153)
- 经(22069)
- 经济管理(21916)
- 省(21808)
- 范(20959)
- 经济学(20895)
- 师范(20613)
- 基金
- 项目(125981)
- 科学(98936)
- 基金(92687)
- 研究(88774)
- 家(83426)
- 国家(82563)
- 科学基金(69753)
- 社会(59462)
- 社会科(55864)
- 社会科学(55845)
- 省(50943)
- 基金项目(50333)
- 自然(45046)
- 自然科(43990)
- 自然科学(43975)
- 自然科学基金(43226)
- 划(41615)
- 教育(37880)
- 编号(35338)
- 资助(34657)
- 农(34530)
- 发(28202)
- 重点(28030)
- 部(27628)
- 创(26847)
- 成果(26575)
- 业(26342)
- 国家社会(25216)
- 创新(25088)
- 科研(24185)
- 期刊
- 济(84626)
- 经济(84626)
- 农(66494)
- 农业(44938)
- 研究(43246)
- 学报(35766)
- 中国(34798)
- 科学(31557)
- 大学(27330)
- 学学(26776)
- 业经(22794)
- 财(20603)
- 业(20061)
- 管理(18946)
- 融(18000)
- 金融(18000)
- 农业经济(14627)
- 农村(14245)
- 村(14245)
- 版(13329)
- 问题(12980)
- 业大(12319)
- 农业大学(11300)
- 经济研究(10934)
- 技术(10923)
- 财经(10905)
- 世界(10470)
- 教育(10190)
- 经济问题(9492)
- 社会(9466)
共检索到248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属琴 玉国华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推动精准扶贫战略深入实施的有效制度安排,然而在扶贫开发过程中也难免暴露出一些与制度设计初衷相背离的"异化"现象。本文基于当前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主要模式,结合治理机制的相关原理,发现农村资金互助社扶贫效果的不稳定性主要源于不完全契约治理状态下社员异质分层和法律意识淡薄所导致的股权高度集中和机会主义倾向。为进一步提高农村资金互助社在扶贫过程中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建议还原其"源之于农,受益于农"的服务宗旨,建立依托合作金融扶贫、农业产业扶贫、农业技术扶贫相结合的长效扶贫机制,推动互助社完善治理架构,步入稳定与发展的良性轨道。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属琴 玉国华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推动精准扶贫战略深入实施的有效制度安排,然而在扶贫开发过程中也难免暴露出一些与制度设计初衷相背离的"异化"现象。本文基于当前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主要模式,结合治理机制的相关原理,发现农村资金互助社扶贫效果的不稳定性主要源于不完全契约治理状态下社员异质分层和法律意识淡薄所导致的股权高度集中和机会主义倾向。为进一步提高农村资金互助社在扶贫过程中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建议还原其"源之于农,受益于农"的服务宗旨,建立依托合作金融扶贫、农业产业扶贫、农业技术扶贫相结合的长效扶贫机制,推动互助社完善治理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军
帮助农村贫困群体通过生产活动走上致富道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为解决农民特别是农村特困群体贷款难问题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它是新形势下政府扶贫方式的创新和构建农村"穷人银行"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互助合作 金融扶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平 任芃兴
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作为新型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其内部治理机制已背离合作金融所倡导的"民主治理"模式,结合已有的农村金融改革经验不禁反思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民主治理"模式为何屡屡难以实现。受相关理论和研究启发,本文首先从成员异质性视角对农村资金互助组织非"民主治理"的原因予以探讨,并以江苏省盐城市36家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组织成员异质性增大导致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内部治理机制逐渐偏离"民主治理"模式。文章进一步讨论了组织异质性的成员结构可能来源于农村圈层结构改变的社会变迁过程,据此,相关农村金融政策应该明确方向,并辅以相应措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商文莉 郑少锋
我国农村资本市场容量巨大,激活农村"沉睡资本",增强农村经济活动是农业结构调整和转换方式的必经之路。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是农村合作金融的创新探索与实践,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激活农村地区被长期压抑的资金要素,其效率如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使用DEA方法对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进行效率评估和实证分析,探求基于金融许可和依托组织对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样本的整体运行效率随资金规模的增加而增加,金融许可证对互助组织的运行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而无依托组织背景的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运行效率更高。据此,针对不同模式下提出提高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颖慧
农村贫困治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是化解三农问题的一把钥匙,是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扶贫开发事业的主要障碍及其研究意义;指出农村多元化扶贫开发格局建构的问题,农村扶贫资金投入方向和运用模式的引导力量不足及农村扶贫资金对造血式扶贫项目的支持力度不足等若干问题;给出构建多元化农村扶贫资金筹措和扶贫开发格局,优化农村扶贫资金投入方向和运用模式及增强农村扶贫资金对造血式扶贫项目的支持等对策。
关键词:
农村扶贫资金 损害赔偿制度 侵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季婵燕
扶贫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金融组织形式。在文献综述基础上,以江山和龙游两县(市)为样本,对扶贫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制度特征及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扶贫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运转高效、灵活,能够提升农村金融市场效率,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但是也存在着资金仅限于内部循环和潜在信用风险的问题。因此,应对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进行创新型模式设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商文莉 郑少锋
社会资本是以信任、互惠和社会规范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及关系网络,封闭性的社会结构是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条件,也是社会资本产生消极功能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在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生发基础研究中引入农村社会资本,对组织所处的农村社会网络、规范和信任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社会结构的相对封闭性在组织设立初期起到积极作用,但它制约组织的长远发展和成员的创新活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迟兴武
农户资金互助组织是一种以成员为基础元素的资金融通机制,一般以自然村落边界为限,建于地缘、血缘关系或者是相对熟悉的人缘和人脉关系基础之上。村落组织天然具有稳定性、关联性和微小性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清华 董晓林 朱敏杰
本文关注宁夏地区村级互助资金运行现状和扶贫目标瞄准问题,并基于宁夏11个县29个村庄492个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样本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村级互助资金瞄准贫困的准确度及农户参与和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互助资金的主要受益人群集中在中低和中等收入组农户,未能充分涵盖最贫困的人群。与传统金融扶贫相比,互助资金服务目标有所下沉,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据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规范互助资金、提高互助资金扶贫瞄准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清华 董晓林 朱敏杰
本文关注宁夏地区村级互助资金运行现状和扶贫目标瞄准问题,并基于宁夏11个县29个村庄492个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样本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村级互助资金瞄准贫困的准确度及农户参与和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互助资金的主要受益人群集中在中低和中等收入组农户,未能充分涵盖最贫困的人群。与传统金融扶贫相比,互助资金服务目标有所下沉,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据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规范互助资金、提高互助资金扶贫瞄准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郑良芳
在论述贯彻今年一号文件提出的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开展信用合作的重大意义、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相应对如何才能切实办好农民的信用合作提出了十条建议,特别提出各地政府要学习借鉴安徽凤阳县政府那样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办信用合作的领导,是完全有可能办好的,以供探讨。
关键词:
农村金融 资金互助 农业科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支平
农村精准扶贫面临扶贫需求与扶贫供给"双重分散性"的挑战。而组织建设是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措施。当前农村精准扶贫存在着垄断、职能混淆和责任能力不对称等组织问题,应该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通过推进城乡统筹、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强化政府服务、强化村社组织建设、农户协商参与等组织建设措施予以解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廷 任凡兴 李明
合作金融发展史表明,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产生于农村私人借贷市场,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存在增加了可供农户选择的借贷交易方式。本文从微观视角对农户借贷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和交易价格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农户借贷交易方式选择的决策模型,分析发现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私人借贷市场借款成本上升和贷款收益下降的结果。本文进一步从农户社会资本视角分析私人借贷市场这一变迁的原因,并基于江苏省样本数据验证了农户社会资本中"强关系"的减少促使了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兴起。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文律
本文以"潜在利润——同意一致性"为分析框架,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对温州农村资金互助会制度创新进行理论解析。分析发现,内生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制度创新源于已有的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安排下无法获取的潜在利润,而这些潜在利润的产生与制度环境的变化有关。内生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制度安排实现了潜在利润,满足了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需求,当事人之间达成了一致性同意,是一种新的帕累托改进。促进内生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合法化是现阶段一种较优的政策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