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69)
2023(8289)
2022(6909)
2021(6239)
2020(5327)
2019(11672)
2018(11297)
2017(20367)
2016(11641)
2015(12793)
2014(12230)
2013(11889)
2012(11112)
2011(9785)
2010(9543)
2009(8627)
2008(8363)
2007(7423)
2006(6493)
2005(5608)
作者
(38566)
(32167)
(32154)
(30064)
(20521)
(15724)
(14320)
(12670)
(12494)
(11233)
(11108)
(10807)
(10693)
(10477)
(10163)
(9967)
(9904)
(9552)
(9464)
(9295)
(8625)
(7918)
(7755)
(7457)
(7311)
(7232)
(7048)
(6982)
(6695)
(6686)
学科
(40244)
经济(40186)
管理(30142)
(29177)
(22542)
企业(22542)
方法(17460)
数学(15442)
数学方法(15268)
(13833)
(12605)
中国(11166)
(10723)
(9789)
贸易(9784)
(9514)
业经(9081)
地方(8978)
农业(8692)
(7585)
环境(7515)
技术(7132)
(6859)
银行(6801)
(6711)
金融(6710)
(6462)
(6444)
财务(6430)
财务管理(6416)
机构
大学(161953)
学院(161296)
研究(64273)
(60755)
经济(59485)
管理(56153)
理学(48918)
理学院(48262)
管理学(47119)
管理学院(46878)
科学(46484)
中国(46249)
(44942)
农业(36156)
(35857)
(35782)
业大(35309)
研究所(33610)
中心(28146)
(25669)
(24400)
(24324)
农业大学(23708)
北京(22344)
(22274)
(21349)
科学院(20857)
财经(20770)
技术(19694)
研究院(19659)
基金
项目(121422)
科学(92537)
基金(87474)
(83469)
国家(82824)
研究(76159)
科学基金(67233)
自然(48386)
(47917)
自然科(47177)
自然科学(47150)
社会(46903)
基金项目(46684)
自然科学基金(46348)
社会科(44361)
社会科学(44348)
(42326)
资助(35480)
教育(33754)
重点(28842)
计划(27776)
编号(27569)
(26246)
科技(26082)
(25422)
(25102)
科研(24611)
创新(23925)
(23024)
专项(21069)
期刊
(60751)
经济(60751)
学报(42888)
研究(41630)
(39116)
科学(34217)
中国(32323)
大学(29968)
学学(29033)
农业(26489)
管理(19115)
(18961)
(15184)
业大(13267)
教育(13219)
(12677)
金融(12677)
技术(11169)
经济研究(10953)
农业大学(10768)
林业(10747)
(10495)
业经(10246)
科技(10037)
财经(9693)
资源(8477)
(8351)
问题(8291)
自然(7605)
中国农业(7591)
共检索到232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莫雅旎  郭赛  欧燕楠  焦子轩  黄若菱  李荣  沈宗专  Geisen Stefan  沈其荣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吞噬性原生动物、真菌及两者联合对黄瓜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方法]供试黄瓜品种为‘露丰黄瓜’,采用盆栽试验,设计不接种对照(CK)、单独接种贵州木霉(Trichoderma guizhouense NJAU 4742)(T处理)、单独接种丝竹虫(Cercomomnas lenta)(C处理)、组合接种丝竹虫和贵州木霉(T+C处理)4个处理,处理2周后采集植株及土壤样品,评估各处理对黄瓜性状及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结果]相较于CK,T、C和T+C 3个处理黄瓜株高分别增加6.0%、12.5%和21.5%,生物量分别提高5.6%、12.9%和24.0%,即贵州木霉和丝竹虫均能促进黄瓜生长且两者组合能够进一步增强促生效应。基于主坐标分析发现,3个处理均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随机森林模型进一步发现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是影响黄瓜生物量的主要因素。线性判别分析发现,与CK相比,3个处理分别激发22、51和82个关键细菌操作分类单元(OTU),2、6和16个关键真菌OTU;T+C处理激发了更多的与黄瓜促生相关的OTU,其中,有21个关键细菌OTU仅在T+C处理中被激发,对黄瓜促生贡献最大的分别归属于Parasediminibacterium、Fluviicola和Roseimaritima;有11个关键真菌OTU仅在T+C处理中被激发,对黄瓜促生贡献最大的分别归属于隔指孢属、Melanoleuca和毛壳菌属。[结论]相比于单一接种,丝竹虫和木霉组合接种后能更显著促进黄瓜生长,两者协同调控土著细菌和真菌群落,激发并富集潜在的土著功能微生物以塑造更有利于黄瓜生长的土壤微生物群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元森  吴坤  李翠香  贾新成  
【目的】研究黄瓜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方法】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不同种植茬次黄瓜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结果】黄瓜连作引起土壤中细菌种群发生较大变化,其中Bacteriovorax sp.(序列同源性为93%)、Pseudomonas sp.(序列同源性达97%)和另两种未培养(Uncultured)细菌种群数量减少,而Sphingomonas sp.(序列同源性达100%)和另一未培养细菌种群数量增加。连作对土壤真核微生物影响较小,但其在根际的数量变化幅度较非根际明显。【结论】黄瓜根际细菌数量与其生长发育关系密切,而非根际细菌数量随黄瓜生长发育变化不大。黄瓜连作导致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庄岩  吴凤芝  杨阳  尚庆茂  
【目的】研究轮套作对黄瓜各个时期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黄瓜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方法。【结果】轮作处理中,小麦和大豆轮作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土壤微生物群落DNA序列多样性各指数(P<0.05),其黄瓜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与对照相比,毛葱套作处理显著提高黄瓜土壤微生物群落DNA序列多样性各指数,其黄瓜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结论】小麦、大豆轮作和毛葱套作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黄瓜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婵娟  付岗  潘连富  晏卫红  庞国萍  
采用稀释分离法研究木霉菌在土壤中的定殖动态及木霉制剂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在含有基质的情况下,木霉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木霉菌在灭菌土中的存活量明显高于自然土。蕉园施入木霉制剂后,香蕉根围土壤中真菌的数量显著提高,枯萎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处理区最高防效达63.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苏世鸣  任丽轩  霍振华  杨兴明  黄启为  徐阳春  周俊  沈其荣  
【目的】探讨西瓜与旱作水稻间作减缓西瓜连作障碍的可行性,并从微生物多样性与连作障碍关系角度阐释该方法的作用机理。【方法】盆栽方法研究西瓜与旱作水稻间作改善西瓜连作障碍的效果,传统微生物计数及磷脂脂肪酸(PLFA)法研究西瓜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果】西瓜连作土壤上单作西瓜其枯萎病发病率为66.7%,死亡率为44.4%,与旱作水稻间作后西瓜生长正常。西瓜定植30d后,间作处理西瓜根际的尖孢镰刀菌数量显著低于单作;50d后,间作西瓜根际土中的真菌数量显著低于单作,而细菌、放线菌及总微生物数量均显著高于单作。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现,单作处理的西瓜根际土壤中真菌数量较多,细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哲  徐丽红  刘聪  孔令锟  吴凤芝  潘凯  
【目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构成是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两种小麦残茬对连作西瓜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阐释西瓜枯萎病与根际土壤微生物间的关系,为西瓜连作障碍和枯萎病的生态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D123和D125两种小麦残茬粉碎后施入瓜类连作土壤中并继续栽培西瓜,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西瓜蔓长、鲜重及产量,稀释平板法测定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尖孢镰刀菌数量,通过Real-time PCR测定西瓜根际土壤中功能微生物芽孢杆菌和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数量。【结果】D123和D125两种小麦残茬的施入,促进了西瓜蔓长的伸长,并在后期显著促进了植株地上鲜重、根鲜重和全株鲜重的增加(P<0.05...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蒋永梅  姚拓  田永亮  李建宏  刘婷  高亚敏  张建贵  张标  
以微生物肥料不同施用方式[A(不施肥,CK);B(施微生物肥料);C(70%化肥+微生物肥料);D(100%化肥)]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对青梗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生物指标和土壤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为寻找合理的施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处理B、C、D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青梗花椰菜株高、茎粗、叶片数等生物指标和土壤微生物学指标。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不同施肥处理下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其中,处理C效果最佳,与处理D相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凤芝  沈彦辉  周新刚  孙艺文  
【目的】研究小麦、燕麦秸秆对连作黄瓜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讨不同秸秆对连作黄瓜土壤环境的调节效果,为连作蔬菜土壤环境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瓜为试材,以连作4年的瓜类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在瓜类连作土壤分别添加质量比为2%小麦秸秆、2%燕麦秸秆和小麦、燕麦各1%混合秸秆对黄瓜生长及不同生长期土壤细菌、真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定植20 d后不同秸秆处理均能显著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条带数,与对照和小麦秸秆处理相比,添加燕麦秸秆、小麦和燕麦混合秸秆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真菌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畅  黄文茂  韩丽珍  
【目的】为4株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复合菌肥制备提供指导,促进植物根际促生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法】将4株植物根际促生菌根据固氮、解磷及解钾的功能互补配制成4种复合菌系(P_9+GD_3、P_9+GD_(12)、P_(10)+GD_3和P_(10)+GD_(12)),对盆栽花生幼苗进行灌根试验,30 d后测定花生幼苗的生长指标、土壤理化性质、根际土壤功能菌群数及酶活性。【结果】4种复合菌系的灌根处理均显著增加花生的株高和鲜重,有效提高土壤的氮磷钾含量,增加根际土壤氮循环功能菌群、溶磷菌及解钾菌的数量,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尤以P_(10)+GD_(12)菌株组合最显著,其对照(未进行PGPR复合菌系处理)的花生株高和鲜重分别高37.60%和63.90%,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分别高64.36%和1.38倍,根际土壤的氨化细菌、自生固氮菌及解钾菌分别增加36.98、8.25和13.23倍,根际土壤脲酶增加2.48倍。【结论】利用根际促生菌的功能构建多功能复合菌系可有效促进花生幼苗生长,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根际土壤环境,为下一步复合菌剂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有华  王玉林  姚晓华  白羿雄  安立昆  李新  吴昆仑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促生菌浸种处理对青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旨在为促生菌在青稞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前期筛选出的2株促生菌TSXJ4与GSXJ进行浸种处理,于青稞灌浆期采集根际土壤样品,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鉴定青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菌群多样性。【结果】促生菌浸种改变了青稞根际土壤中细菌及真菌的群落结构,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较为明显。根际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表现为GSXJ4>TSXJ4>CK,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结果与细菌相反;细菌群落中影响较大的为Actinobacteria及Sphingobacteriia,通过浸种处理,Actinobacteria数量明显上升,而Sphingobacteriia数量明显下降;在真菌群落中影响较大的为Agaricomycetes及Pezizomycetes,通过浸种处理,Agaricomycetes数量明显下降,而Pezizomycetes,数量明显上升。【结论】促生菌浸种提高了青稞根际土壤中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而降低了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青稞根际土壤放线菌纲微生物反应对促生菌浸种较为敏感,且真菌各菌群数目变化波动较大;促生菌浸种使青稞根际土壤细菌种群多样性增加,但优势菌群种类及数量较稳定,且真菌种类变化较细菌明显。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碧青  陈成榕  张辉  兰忠明  游娟  邢世和  
采用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法研究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3种林地土壤不同土层的微生物区系差异性,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覆被类型林地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相对生物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极显著或显著减少,以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土壤的垂直差异较为显著;土壤各类细菌相对生物量也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林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均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是真菌,分别占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的69.92%-77.08%和20.64%-30.01%;细菌则以假单胞细菌为主,占细菌总生物量的26.80%-38.38%.针阔混交林0-20 cm和20-40 cm土壤微生物和细菌相对生物量均极显著大于阔叶林和针叶林;针阔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孟平红  肖厚军  郭惊涛  谢双萍  潘德怀  付纪勇  李桂莲  
为探讨蔬菜不同区域和种植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对贵州省高、中、低不同海拔区域的蔬菜高效种植模式的土壤进行取样,分析测定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区域蔬菜高效种植模式下微生物总数和细菌总数均明显高于传统种植模式,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也有一定程度提高;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不同程度地高于传统模式,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比传统模式分对照别提高1.37~1.44和1.51~2.80倍。不同区域蔬菜高效种植模式的应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孟平红  郭惊涛  李桂莲  杨军  李从信  肖厚军  
关键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珍  牛伟  戎宏立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三氯卡班(TCC)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5mg/kg三氯卡班(TCC)处理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有激活作用,20.0~70.0 mg/kg的浓度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持续时间较长。而对于真菌,2.5~20.0 mg/kg的浓度表现为激活作用,40.0~70.0 mg/kg的浓度开始阶段表现为激活作用,随时间推移,激活作用逐渐降低表现为抑制作用,随后又表现为激活作用且激活作用逐渐增强。各个浓度TCC处理对土壤中蛋白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亦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21 d时抑制作用最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洁  王天顺  范业赓  何洁  黄芳  莫磊兴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浓度外源镉(Cd)对甘蔗生长情况、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探讨Cd污染与甘蔗生长、土壤微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内在关系提供参考。【方法】盆栽条件下,以糖料甘蔗为材料,采用不同Cd浓度(0、25、50、100、250、500 mg/kg)进行污染处理至甘蔗成熟期,测定其株高、茎径、蔗茎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结果】甘蔗株高、茎径和蔗茎产量随着土壤中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d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Cd污染使酶活性发生变化,随着Cd浓度的增大,特别达到100 mg/kg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