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70)
- 2023(19437)
- 2022(16372)
- 2021(15101)
- 2020(12370)
- 2019(28220)
- 2018(27762)
- 2017(52828)
- 2016(28729)
- 2015(32155)
- 2014(31655)
- 2013(30888)
- 2012(28453)
- 2011(25373)
- 2010(25217)
- 2009(22719)
- 2008(21675)
- 2007(18800)
- 2006(16104)
- 2005(13858)
- 学科
- 济(112904)
- 经济(112778)
- 管理(81454)
- 业(76345)
- 企(63706)
- 企业(63706)
- 方法(53232)
- 数学(46313)
- 数学方法(45704)
- 农(31498)
- 中国(29459)
- 财(28861)
- 业经(28643)
- 学(24199)
- 地方(22976)
- 农业(21440)
- 贸(20207)
- 贸易(20189)
- 理论(19698)
- 制(19649)
- 易(19561)
- 务(18456)
- 财务(18377)
- 财务管理(18334)
- 和(17554)
- 技术(17460)
- 企业财务(17331)
- 环境(17190)
- 银(16836)
- 银行(16775)
- 机构
- 大学(395778)
- 学院(394960)
- 管理(155206)
- 济(151571)
- 经济(148228)
- 理学(135323)
- 理学院(133798)
- 管理学(131247)
- 管理学院(130528)
- 研究(129242)
- 中国(95740)
- 京(83502)
- 科学(82000)
- 财(69173)
- 农(66089)
- 所(63388)
- 业大(61337)
- 中心(60010)
- 研究所(58167)
- 江(57692)
- 财经(56173)
- 范(53353)
- 师范(52727)
- 农业(52006)
- 北京(51954)
- 经(51255)
- 院(48241)
- 州(47201)
- 经济学(45770)
- 技术(43516)
- 基金
- 项目(280997)
- 科学(220246)
- 研究(204599)
- 基金(202467)
- 家(177211)
- 国家(175724)
- 科学基金(151110)
- 社会(127777)
- 社会科(120946)
- 社会科学(120916)
- 省(110761)
- 基金项目(107010)
- 自然(98950)
- 自然科(96641)
- 自然科学(96612)
- 教育(95494)
- 自然科学基金(94861)
- 划(93150)
- 编号(84096)
- 资助(83057)
- 成果(67306)
- 重点(63112)
- 部(61214)
- 发(59790)
- 创(58681)
- 课题(58101)
- 创新(54687)
- 科研(54035)
- 大学(52629)
- 教育部(52565)
- 期刊
- 济(159510)
- 经济(159510)
- 研究(111570)
- 中国(74834)
- 学报(66018)
- 农(59475)
- 科学(58901)
- 管理(56071)
- 财(52725)
- 大学(50381)
- 教育(49254)
- 学学(47077)
- 农业(41299)
- 技术(35983)
- 融(31989)
- 金融(31989)
- 业经(27511)
- 财经(26556)
- 经济研究(25533)
- 经(22689)
- 图书(22654)
- 业(21374)
- 问题(20867)
- 版(19380)
- 科技(18871)
- 理论(18261)
- 技术经济(17848)
- 资源(17182)
- 业大(17117)
- 商业(16826)
共检索到566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韩蕊 石艳
为提升校园欺凌防治的有效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循证实践的研究思路引入其2019年所发布的《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报告之中,形成了一种基于循证实践的、三角循环的校园欺凌防治路径模型。该模型以大样本的调查证据、区域性的研究性证据以及典型的实践性证据这三类证据为基础,以提升校园欺凌防治的有效性为根本目标,涵盖证据获取、证据分析和证据应用三个环节。基于三角循环的校园欺凌防治路径模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结出全球校园欺凌防治的"最佳证据"——校园欺凌防治的9个有效要素,为全球校园欺凌的防治提供有效证据。
关键词:
循证实践 校园欺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纯槿 郅庭瑾
校园欺凌是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是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5年调查数据,本文重点考察我国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四省市校园欺凌状况,并与经合组织国家进行比较,进而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校园欺凌的主要因素,并引入结构方程模型探查校园欺凌防治的长效机制。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佳哲 生沁霖 姚继军
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且呈现低龄化倾向,精准防治城市小学流动儿童的校园欺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大规模省级监测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和泛精确匹配模型等讨论了城市小学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结果显示:相较于本地儿童,城市小学流动儿童更容易遭受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城市小学生遭受各类校园欺凌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相较于本地儿童,师生关系对城市小学流动儿童遭受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的负向影响更大,亲子关系对城市小学流动儿童遭受关系欺凌的负向影响更大。由此,建议城市小学教师尤其班主任要更加关注流动儿童,与其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流动儿童家长也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构建亲密的亲子关系,减少流动儿童遭受各类校园欺凌尤其言语和关系欺凌的风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向阳 埃利奥特·阿伦森
一、欺凌·仇恨·报复黄向阳(以下简称黄):尊敬的阿伦森教授,我很感激2014年您授权我翻译您所著的《课堂中的合作:拆拼法(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The Jigsaw Method)》。您还赠送我《不让一个人生恨:科伦拜恩案之后的同情之教(Nobody Left to Hate:Teaching Compassion after Columbine)》一书。我没想到您除了《课堂中的合作》还有一本教育著作,您大概也没有想到后者会比前者更早在中国翻译出版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祈然 蔡娟
美国反校园欺凌的第三方组织"欧米茄人"以"帮助每个人都尊重他人"为指导思想,借用青少年耳熟能详的超级英雄角色,为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主题活动。该组织采取演讲表演、校园情景剧、校园集会、家校合作大会等活动形式促进青少年积极行为的养成和良好性格的发展,帮助青少年掌握欺凌的知识并学习防止欺凌的策略,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这些反校园欺凌活动把娱乐性、趣味性和广泛参与性相结合,可操作性强,有效减轻了教师负担,在全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第三方组织 欧米茄人 校园欺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诗雅 黄甫全
运用"多前因变量—多结果变量"框架,探讨积极心理资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对校园欺凌问题的调节效应与抑制效应,以及消极情绪(压力、焦虑、倦怠、抑郁)在积极心理资本与欺凌问题之间的完全或部分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来减少消极情绪,进而降低其欺凌行为。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基础教育具有重要启示:通过拓展和建构学生的积极情绪能够发展其积极心理资本,进而抑制校园欺凌,同时增强教育满意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菲
校园欺凌是青少年同辈群体关系失序的表现。导致校园欺凌的原因很多,其中欺凌者的道德缺失是不容忽视的一个致因。欺凌者通常持有与社会规范相悖的价值观,是非观念淡薄,情感冷漠。友爱是重要的人际交往伦理,它以善意为起点,以共同生活为路径,以平等为基本原则,内含了人的是非观、他者意识和包容品质。这对于防治校园欺凌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加强教育世界中友爱伦理的培育,应该成为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要德育对策。
关键词:
校园欺凌 道德缺失 友爱 德育对策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周雨锴 李洁琦 李小青 蒋索
为探究家庭暴力暴露与儿童校园欺凌之间的内在机制,采用多重形式暴力量表、结交越轨同伴量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的欺凌分量表、父母学业参与问卷对深圳市747名4-6年级的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家庭暴力暴露与结交越轨同伴、校园欺凌显著正相关,与父母学业参与显著负相关;结交越轨同伴与校园欺凌显著正相关、与父母学业参与显著负相关;校园欺凌与父母学业参与显著负相关;(2)结交越轨同伴在家庭暴力暴露与校园欺凌之间起中介作用;(3)父母学业参与同时在家庭暴力暴露与校园欺凌、家庭暴力暴露与结交越轨同伴之间起调节作用。相比于高父母学业参与的儿童,家庭暴力暴露对低父母学业参与的儿童校园欺凌、结交越轨同伴的影响更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邹红军 柳海民
本文以"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事件"为分析样本,采用话语分析法,以沉默的螺旋理论、博弈论等理论思想对该欺凌事件作"还原"分析。结果发现:欺凌事件中的网络舆情演化强力表现了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机制内涵,是一个以舆论为载体的社会心理聚合、意见表达螺旋上升、大众媒体推波助澜、具有负面诱导与潜藏网络欺凌危机的多主体动态博弈过程。有效应对校园欺凌中的舆情演化,防止其带来次生伤害的可行之法在于构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及社会媒体协同治理校园欺凌网络舆情的长效机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焕灵 杨婕
美国校园欺凌立法秉持了人身权神圣不可侵犯、谨慎立法和民主立法的三大突出理念。在立法路径上,美国校园欺凌立法经历了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先立后修的基本路径。美国反校园欺凌法案一般涉及法案界定、区域政策制定与运行、区域政策构成以及反欺凌措施等4个板块、11个方面的内容。美国各州的反校园欺凌法案对"欺凌"的界定虽不统一,但基本包括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精神欺凌、同伴欺凌、网络欺凌等5种类型,且对欺凌的界定标准也在不断细化。美国各州的反校园欺凌法案明确了政府、学校以及教师三大反欺凌相关主体及其职责。美国反欺凌立法机构多次修正相关条款,加大了对欺凌行为实施者的惩罚力度,同时为被欺凌者设定了投诉、正式申诉、调...
关键词:
美国 校园欺凌 立法 教育法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会会
教师是预防、干预校园欺凌的关键力量与能动主体,其参与之于校园欺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生态系统模型和理性选择的制度主义框架作为理论框架与编码依据,分析了教师对欺凌行为的认知和实际参与欺凌治理的现状,发现教师的知行困惑为:认知"止于文本"而应对现实情境中各类欺凌的能力不足,身处学校场域与执行一线而感到角色"不堪重负",因正式制度舞台中既有规则对权能的框束而选择参与"浅尝辄止",受非正式制度舞台中家庭与社会不良环境的冲击而认为合作"有心乏力"。为打通教师欺凌认知与防治行动的藩篱,可提供直接与间接支持增强教师知能对全面反欺凌的适应性;细化实体与程序规定为教师设置明确、恰切的反欺凌角色;加快建立教育惩戒制度,赋予教师参与校园欺凌治理所需的权力;整合正式与非正式制度规则,优化"家-校-社"合作的合法性逻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滕志妍 张珊
西班牙"反网络欺凌项目2.0"是基于证据的实验性防治青少年网络欺凌项目。在行动路径上,项目确立从认知导向行为的目标体系,构建模块化的活动课程,帮助学生认知网络欺凌的概念、角色,分析欺凌行为的后果,探索应对欺凌行为的策略,并以合作教育游戏2.0模拟实践强化,体验式培育学生社会情感能力。项目采取了模块课程育人、专业队伍支持、游戏活动强化和政策环境保障等几项反网络欺凌行动策略,在预防和减少网络欺凌和提高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方面效果显著,为防治校园欺凌提供了独特的经验。
关键词:
校园欺凌 网络欺凌 教育游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林杰
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校园欺凌的诉讼日益增多。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公立学校是否负有责任,在什么条件下负有责任,应该付什么样的责任成为美国各级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了上诉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和巡回法院的三个判例进行分析:在格布泽案中,联邦最高法院采纳了实际知情和故意漠视的标准以确定学校是否负有责任;戴维斯案延用了实际知情和故意漠视两个要件,推动了美国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反校园欺凌的政策与程序;科瓦尔斯基案中,网络欺凌成为校园欺凌新形式的代表,该案也提出学校的责任和权力边界的新问题,法院肯定
关键词:
美国 校园欺凌 诉讼 判例 学校责任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光辉 杨晓霞 张文新
校园欺凌持续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发展。过去40年,许多国家开始建立和完善治理校园欺凌的工作方案,其中芬兰实施的KiVa项目是众多反欺凌干预项目中的优秀范例。KiVa项目以同伴群体互动理论为干预依据,以学校为单位开展整体性的覆盖行动(普遍预防)和焦点行动(个案干预),旨在通过改善校园氛围、班级氛围、同伴互动过程与互动模式来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KiVa项目的具体做法对我国校园欺凌干预实践具有借鉴与启示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 吴梦雪
在当前校园欺凌的研究中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对象的研究相对匮乏。基于此,将研究视角锁定到中等职业学校,运用描述性分析和差异性分析对校园欺凌的行为特点和群体差异进行解析。调研结果发现,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的检出率不高,校园欺凌在其行为本身、学生及学生家庭方面均存在欺凌易发的特征。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关注易发欺凌群体,针对群体特性有区别地实施早期干预;立足中职学校,探索基于职校的"反校园欺凌"综合防治策略;树立反欺凌共识,形成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的欺凌防治共同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如何发展教师数字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路径与启示
我国校园外来暴力及其防治策略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领导力”建设举措及其特征研究
学生欺凌防治中的教师实践困境:何以成困及如何解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马斯喀特协议(草案)》2015年后的教育目标
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规划和创新路径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政策和总体规划指南》要点与思考
“教育2030”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动力、策略和行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职业教育扶贫的理念演进与实践逻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教育理念演变、推进策略与实施路径
把“未来”作为学习的对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未来素养实验室的方法论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