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22)
2023(7736)
2022(6295)
2021(5453)
2020(4490)
2019(10166)
2018(9473)
2017(18448)
2016(9337)
2015(10406)
2014(10280)
2013(10449)
2012(9991)
2011(9291)
2010(9837)
2009(9568)
2008(8193)
2007(7309)
2006(6930)
2005(6660)
作者
(25871)
(21523)
(21464)
(20707)
(13729)
(10214)
(9886)
(8303)
(8146)
(7724)
(7565)
(7086)
(7061)
(6904)
(6842)
(6716)
(6237)
(6202)
(6137)
(5609)
(5483)
(5108)
(5052)
(5007)
(4973)
(4908)
(4535)
(4308)
(4299)
(4262)
学科
(64985)
经济(64948)
(25958)
金融(25958)
管理(24989)
(24054)
(22395)
银行(22395)
(21877)
中国(20857)
(19539)
企业(19539)
地方(19163)
方法(18995)
数学(17168)
数学方法(17105)
(14558)
贸易(14545)
(14256)
(13965)
(12359)
地方经济(12197)
业经(11754)
(11462)
中国金融(11081)
(10721)
(9000)
(8955)
(8192)
出口(8190)
机构
学院(137166)
大学(136991)
(77594)
经济(76336)
研究(51406)
管理(48702)
中国(46778)
理学(40631)
理学院(40238)
管理学(39800)
管理学院(39551)
(35175)
(27749)
财经(27482)
经济学(27471)
(24941)
中心(24834)
(24815)
经济学院(24646)
科学(24440)
研究所(21940)
(20445)
财经大学(20396)
(19626)
金融(19315)
(18910)
银行(18281)
北京(18004)
(17896)
人民(17563)
基金
项目(81681)
科学(64937)
研究(62845)
基金(60991)
(51078)
国家(50677)
社会(44626)
科学基金(43906)
社会科(42750)
社会科学(42739)
基金项目(30930)
(30610)
教育(27190)
资助(25802)
(24398)
自然(24024)
编号(23649)
自然科(23483)
自然科学(23479)
自然科学基金(23065)
国家社会(19860)
(19840)
成果(19596)
(18937)
重点(18454)
(17685)
经济(17536)
发展(17335)
教育部(17222)
(17121)
期刊
(91145)
经济(91145)
研究(51661)
(31561)
金融(31561)
中国(27390)
(27092)
管理(20097)
经济研究(17029)
(16110)
学报(15372)
财经(15271)
科学(14720)
(13316)
大学(13132)
(12536)
学学(12488)
国际(12037)
问题(11945)
技术(11652)
业经(11100)
世界(10433)
农业(10120)
技术经济(8687)
教育(8297)
统计(7976)
理论(7065)
经济问题(7056)
(6775)
经济管理(6640)
共检索到235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珊珊  
据联合国网站报道,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世界经济正在逐步走出金融危机,但全球经济的复苏在2010年仍面临不少挑战,报告强调各国应当通过协调对世界经济格局进行调整,避免重蹈危机之前世界经济失调的覆辙。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洪平凡  祝宝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辉  
目前正在上演的美国华尔街风暴已将全球金融带入了一个恐慌的状态,并必将导致全球生产要素价格和增长格局发生演变,从而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探讨了这次金融海啸的实质,进而展望了金融海啸后强势美元归位的历程,认为世界经济有可能重回低利率低通胀时代,对此,中国的基本经济政策应当有所调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向阳  
国际金融危机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二阶段,其影响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2008年发达国家经济已经陷入衰退,全球经济增长率大幅放慢。鉴于国际金融危机还在继续恶化,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会进一步降低。但我们认为,房地产市场2009年下半年可能会趋于走稳,油价下跌,通货膨胀压力减轻,由于主要大国采取政府干预措施以及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全球经济发生20世纪30年代那样大萧条的可能性不大。除了短期内经济衰退之外,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中长期影响将是深远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郑良芳  
本文在剖析2009年全球经济缓慢步出危机影响的情况、问题基础上,对2010年在支持经济复苏同时、避免新的资产泡沫产生,如何防止热钱冲击、防范美元贬值风险、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如何刺激内需增长、实现自主创新增长和防范"洋贿赂"等问题提出了六点看法与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齐建国  沈利生  张延群  刘戈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德存  
次贷危机究竟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美国经济何时能走出危机?中国的政府和企业将会如何应对新的国际经济局面?为了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首先判断美国这次源于房地产信贷、已经也必然波及所有金融信贷和实体经济领域的危机尚未见底,可能持续5至7年,而美国经济的复苏需10年甚至更久。在这个判断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知道中国,事实上也包括与中国类似发展模式的很多其他东亚经济体,实体经济究竟要被迫做出哪些调整,才能对中国的经济政策调整和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作一个方向性的判断。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红珊  
历时一年有余的亚洲金融危机,不仅在亚洲恢复缓慢,还在南美等世界其他地区继续蔓延,阻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这种危机能持续多久?如何才能制止和预防这种危机的发生,以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世纪之交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经济学家、金融学家在寻找发生这场危机的根...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金芳  
受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演变后的多渠道传染,传统世界经济大国和新兴及后起国家间的力量消长经历较大调整;以往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生产体系开始出现结构性变化;战后创立的多边贸易、多边金融和国际协调机制遭遇严重挑战,由此,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着重考察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六大变化领域,分析论证了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源转移、国际经济协调酝酿新的共治机制、国际金融重回强监管环境、新兴和未来市场贸易地位上升、国际投资大三角格局分化和国际生产供应链位移等变化特征,并探讨上述变化对美国经济的振兴和再度繁荣可能产生的多重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晓华  赵志君  
本文根据国际宏观经济形势的特点,把2008年以来的宏观政策分成协调一致的共识、各自为政的分歧和迫不得已的新一波宽松三个阶段,考察了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和宏观政策演化。通过经济基本面、政府赤字、货币政策的变化趋势,本文提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五个特征。本文认为,在经济增长减速和政府赤字和债务率居高不下且趋势性上升的背景下,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难以为继,宽松货币政策将利率压低至零甚至负值是一种常态现象,从而实际利率长期为负,储备货币的竞争性贬值是不得已的选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志明  
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着眼于推动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在失衡指标、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促进共同发展等问题上加强了协调与合作,达成了解决全球失衡问题必不可少的新共识。但是,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作出持久的艰苦努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肖远  
自1997年7月金融危机爆发后,泰国经济增长持续走低,由1996年的6.7%,降至1997年的0.6%,1998年首次出现负增长。泰国经济近年内能不能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笔者认为,一要探明引发泰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因素;二要认清泰国金融危机的性质,把握...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忻华  
1997年和2008年,韩国两次遭遇严重的金融动荡,且韩国经济在这两次金融动荡中的演进轨迹具有颇多相似之处。这说明外生的结构性因素在制约着韩国宏观经济的变迁。其实,这个外生结构性因素,就是与美国主导的霸权秩序结合在一起的世界经济"中心—外围"结构。韩国在这一结构中所处的"半外围区"的位置,正是韩国金融脆弱性的根源所在。从"中心—外围"结构的视角分析韩国的金融脆弱性的形成机理,可以发现"半外围区"金融运作的普遍特点。而分析韩国的金融脆弱性,对中国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晓亮  韩永辉  邹建华  
对于世界经济不平衡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世界经济不平衡是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顺差国庞大的"过剩储蓄"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愈演愈烈的世界经济不平衡却并不必然造成金融危机,而是同金融危机一样,根源于美国国内经济的某些扭曲。两者差别在于将危机的根源归于外因还是内因。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格兰杰因果实证检验,否定了危机根源外部论,并证明了后一种观点:美国房地产泡沫(美国国内经济扭曲的重要表现)在造成金融危机的同时,促进了世界经济不平衡的扩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