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64)
- 2023(6896)
- 2022(5845)
- 2021(5294)
- 2020(4069)
- 2019(9641)
- 2018(9666)
- 2017(17769)
- 2016(9822)
- 2015(10715)
- 2014(10893)
- 2013(10690)
- 2012(10287)
- 2011(9647)
- 2010(10009)
- 2009(9264)
- 2008(9318)
- 2007(8212)
- 2006(7907)
- 2005(7644)
- 学科
- 济(47892)
- 经济(47832)
- 管理(24339)
- 业(23252)
- 企(17951)
- 企业(17951)
- 地方(17491)
- 中国(17327)
- 农(14264)
- 业经(13356)
- 制(11994)
- 方法(10657)
- 融(10033)
- 金融(10033)
- 发(9962)
- 地方经济(9859)
- 银(9729)
- 银行(9713)
- 行(9607)
- 农业(9537)
- 体(9303)
- 学(8307)
- 数学(8263)
- 数学方法(8186)
- 财(7842)
- 贸(7717)
- 贸易(7705)
- 发展(7616)
- 展(7594)
- 环境(7541)
- 机构
- 学院(138220)
- 大学(136358)
- 济(60434)
- 经济(59174)
- 研究(57139)
- 管理(48508)
- 中国(44101)
- 理学(39537)
- 理学院(39012)
- 管理学(38466)
- 管理学院(38185)
- 科学(32871)
- 京(31266)
- 所(29808)
- 财(28824)
- 研究所(26464)
- 中心(24609)
- 农(24103)
- 江(23637)
- 范(21681)
- 师范(21467)
- 北京(20943)
- 财经(20757)
- 院(20576)
- 州(18992)
- 经(18760)
- 省(18482)
- 农业(18225)
- 经济学(17896)
- 业大(17872)
- 基金
- 项目(82175)
- 科学(64619)
- 研究(64614)
- 基金(56481)
- 家(48698)
- 国家(48219)
- 社会(40595)
- 科学基金(40583)
- 社会科(38400)
- 社会科学(38391)
- 省(33495)
- 教育(29448)
- 基金项目(29014)
- 划(27764)
- 编号(26778)
- 发(24858)
- 自然(23434)
- 成果(23118)
- 自然科(22844)
- 自然科学(22840)
- 资助(22638)
- 自然科学基金(22397)
- 发展(20579)
- 课题(20418)
- 展(20222)
- 重点(19166)
- 部(17881)
- 创(17433)
- 年(16555)
- 国家社会(16550)
共检索到244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继霞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简称“工发组织”,英文简称为UNIDO)是联合国发展系统中的一个专门机构,宗旨是促进和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并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及部门之间促进工业发展和合作。现有成员国167个,总部设在维也纳。 工发组织的前身是联合国秘书处下设的工业发展中心,创立于1961年7月。以后根据联合国大会决议,1967年1月改为工发组织,但仍为联合国秘书处下属机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圳 岳鸿飞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组织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予了巨大推动。本文结合联合国工发组织的演进和功能,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工发组织对我国工业生产力和现代化发展、经济对外开放、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的贡献和合作历程。研究认为,工发组织的设立显著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的国际话语权,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工业国际援助的主要通道。工发组织结合自身优势,对中国工业的生产力发展和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的催化作用;其中,工发组织对中国援助的优先领域与国家发展战略和五年发展规划保持同步,是双方成功合作的重要经验。同时,工发组织依靠其联合国系统的话语地位,有力地帮助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自律"与"共治"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圳 岳鸿飞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组织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予了巨大推动。本文结合联合国工发组织的演进和功能,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工发组织对我国工业生产力和现代化发展、经济对外开放、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的贡献和合作历程。研究认为,工发组织的设立显著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的国际话语权,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工业国际援助的主要通道。工发组织结合自身优势,对中国工业的生产力发展和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的催化作用;其中,工发组织对中国援助的优先领域与国家发展战略和五年发展规划保持同步,是双方成功合作的重要经验。同时,工发组织依靠其联合国系统的话语地位,有力地帮助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自律"与"共治"的积极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孟斌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中国的合作契克纳沃琳(工发组织工业部门和环境司总管司长)辉煌的过去光明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已经在其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自1979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及现代化进程后,中国始终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作为...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发组织)第41届理事会6月24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投票选举新任总干事,中国政府推荐候选人、财政部副部长、中注协会长李勇在选举中胜出。这是内地中国人首次担任联合国专门机构主要负责人。共有6名候选人参加本次工发组织总干事竞选,分别来自阿富汗、柬埔寨、泰国、意大利、波兰和中国。在将于28日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郭燕清
据日刊报导,以原苏联远东最大的城市海参崴为中心的大规模自由经济区设想已经形成。其标志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于1991年10月29日、30日在维也纳本部召开的关于开辟这一自由经济区的最初研讨会,参加该会的有俄罗斯、日本、中国、朝鲜、韩国及美国、加拿大等国政府代表,会上发表了由 UNIDO 草拟的最初报告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合湘 李天健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间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困难。每次顺应形势的改革开放举措激发了各类工业企业的发展动力,调适着工业发展和结构变迁的方向,成就了一条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工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 工业发展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余秉坚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 周年,财政部组织编写了文献历史书籍《新中国会计50年》,该书以翔实的历史资料记录了新中国会计发展的历程,为我们进行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全面客观的读本。察史知今。值此50 年大庆之际,本刊特摘登其中由余秉坚、陈毓圭同志执笔的两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文章略有删改) 。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圳
一、工发组织发展回顾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成立于1966年,1985年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工发组织主要协助政府推动国营企业的工业化进程。1975年工发组织第二届大会通过了《利马宣言》,强调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将工发组织转变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从1976年开始,工发组织为执行《利马宣言》的决定,改革组织结构,建立了协商制度、研究中心、投资促进项目和转让技术机制。在此期间,工发组织还创造性地通过建立协商制度,启动了南北谈判。1977年建立工业发展基金(IDF)以及工业和技术信息库(INTIB),1979年通过了工发组织的章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湖斌 邹仲海 徐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呈现出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结构逐步优化、对外贸易管理体制逐步完善的发展特征。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合作共赢思想、创建有利于对外贸易发展的国际环境,灵活调整对外贸易战略和政策目标,实现对外贸易由要素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外资利用战略四个方面。展望未来,中国对外贸易需要积极应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与调整,促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贸易结构,创新贸易发展模式,提高对外贸易质量与经济效益,探索数字贸易规则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姚申洪
从1972年中国参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等组织的正式活动迄今,中国与联合国工发组织合作已有四十年。目前工发组织在中国总共完成项目338个,总金额约2亿美元,正在实施的项目有四十多个,总金额为6000万美元。这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史丹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工业发展取得令人骄傲的成就。中国现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新中国70年工业的发展战略与理论创新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创新、修正、再创新、再修正的循环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工业发展环境将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变化:一是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消费升级对中国工业发展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是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但战略机遇期仍存在;三是新技术、新经济对中国工业的影响将愈加深刻,中国工业将进入结构调整、动力转换、需求升级、竞争加剧的裂变期。展望中国工业发展前景,有五大特征:一是主动作为,发展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二是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的不二法宝;三是产业融合是未来工业发展的大趋势;四是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主要力量;五是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更紧密互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寿富 吴维香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本文从工业规模、工业体系、工业企业、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等五个方面重点分析了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工业发展的五点经验:持续改革、不断深化为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全面开放、融入全球为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丰富资源、有效配置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根本基点;艰苦奋斗、循序渐进为中国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后劲。
关键词:
工业发展 工业化 技术水平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姚继霞
加强与联合国工发组织的合作姚继霞(外经贸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所)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是联合国发展系统中的一个专门机构,它以"促进和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和"在全球、区域和国家以及部门各级促进工业发展与合作"为宗旨,在实际活动中主要为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于干千 赵京桥
中国餐饮业改革开放40年来,经历了恢复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转型期四个发展阶段,并跨越发展成为基础生活服务消费产业。本文从速度与规模、消费与投资、就业与产业协同等方面,总结了中国餐饮业的产业贡献,重点梳理了市场化改革的历程、食品安全管控能力提升的脉络、对外开放的历史轨迹,归纳了餐饮业在创新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与价值;并从以人为本、消费升级、绿色生态、能力建设、公共服务、文化传承共六个方面,提出了新时代中国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