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63)
2023(7602)
2022(6405)
2021(5858)
2020(4768)
2019(10885)
2018(10822)
2017(21287)
2016(11531)
2015(13160)
2014(13476)
2013(13346)
2012(13003)
2011(12191)
2010(12761)
2009(12255)
2008(12075)
2007(11176)
2006(10343)
2005(9686)
作者
(34066)
(28497)
(28317)
(27293)
(18651)
(13555)
(13003)
(10985)
(10900)
(10555)
(9826)
(9376)
(9338)
(9287)
(9135)
(8812)
(8539)
(8333)
(8307)
(8067)
(7522)
(6964)
(6869)
(6602)
(6556)
(6499)
(6273)
(6198)
(5841)
(5608)
学科
(70154)
经济(70097)
管理(32729)
(27217)
(21897)
企业(21897)
方法(21810)
数学(19375)
数学方法(19097)
地方(17853)
中国(15150)
(13917)
地方经济(12681)
业经(12146)
(12086)
(11946)
(11287)
贸易(11280)
(11067)
(10921)
(10135)
(9665)
金融(9665)
(9359)
银行(9353)
(9062)
农业(8805)
环境(8322)
及其(8224)
(7938)
机构
大学(177345)
学院(176917)
(86410)
经济(84612)
研究(66557)
管理(63120)
中国(52836)
理学(52304)
理学院(51721)
管理学(50843)
管理学院(50498)
(39888)
(37437)
科学(36025)
(34124)
财经(30476)
研究所(30103)
中心(29937)
(28509)
经济学(28127)
(27423)
经济学院(24882)
北京(24674)
(24293)
(24213)
师范(24055)
(23064)
(22510)
财经大学(22085)
业大(20354)
基金
项目(100998)
科学(79437)
研究(77281)
基金(72895)
(61617)
国家(61092)
科学基金(51841)
社会(50322)
社会科(47741)
社会科学(47731)
(37879)
基金项目(36161)
教育(35443)
资助(32212)
(32009)
编号(31340)
自然(30597)
自然科(29865)
自然科学(29857)
自然科学基金(29311)
成果(27934)
(23143)
(23100)
课题(22691)
重点(22585)
国家社会(20725)
(20371)
教育部(20313)
(19719)
发展(19644)
期刊
(109024)
经济(109024)
研究(64539)
中国(36527)
(29678)
管理(26548)
(25375)
金融(25375)
(23410)
学报(21899)
科学(21405)
教育(19873)
经济研究(18599)
大学(17702)
技术(16481)
财经(16404)
学学(16396)
农业(15609)
业经(14506)
(14331)
问题(13438)
(12682)
国际(12310)
世界(11119)
技术经济(10538)
统计(10139)
(8707)
理论(8693)
经济问题(8416)
现代(8342)
共检索到297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亿镭   吴伶伶  
90年代初,美国在各发达国家中率先走出周期衰退的低谷,经济开始复苏,强劲的增长势头一直持续至今,成为战后美国经济持续时间最长的增长期。不同凡响的是,经济增长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这一现象有悖于传统的经济规则,“新经济”之说便由此而生。有关新经济的成因、表现、实质等问题已多有讨论,本文不再赘述,而拟重点探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在新经济中的实施情况以及适应新经济的调整。 本文对新经济的研究追溯到1990和1991年的经济收缩期,它不但是美国最近一个经济周期的起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晓莲  刘颖  宗立鹏  
财政与货币政策是稳定和刺激经济增长的两大工具,在美国“新经济”发展中,这两大政策工具发挥了促进经济增长、缓解经济衰退、启动经济复苏的积极作用。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分析研究美国“新经济”发展中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实践和经验,为我国应对入世挑战,抢抓发展机遇,在财政货币政策选择上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敏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威廉·C.杜德利  赵天奕  
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其速度不仅要考虑经济预期,还要参考金融市场对去货币政策宽松化的反应为应对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美联储共实施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零下限的联邦基金利率为实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制定的就业和通货膨胀目标作出了贡献。2015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及FOMC双重目标的实现,联邦基金利率可能会提高,美联储会适度收紧货币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蔚  
进入90年代以来,以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牵引,美国经济呈现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和持续增长的态势,被誉为“新经济”。本文在分析新经济的同时,着重阐述了克林顿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促成新经济出现的积极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胜  邹恒甫  
本文在融入垄断竞争和名义刚性的两国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分析了定价方式和国际货币政策设计问题。在允许部分厂商采用不同于Calvo交错价格调整的后顾性定价法则的情况下,可以推导出关于短期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新的均衡关系,于是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就可以得到类似泰勒法则的最优利率政策。此时,最优利率的设定不仅受到国内通货膨胀、产出缺口的影响,而且还和国外产出波动的情况相关。最后,我们以中美两国的实际数据为样本对理论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春雨  张龙  
近年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在典型和非典型政策之间频繁切换,这种"异质性"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动态影响,导致常参数模型所刻画的溢出效应缺乏实际的经济意义。为此,本文构建了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宏观经济、私人经济和金融市场三个角度来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动态影响的表现形式及背后的机理。研究发现,动态影响体现在:一方面,不同时期美联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负向影响,意味着不同时期的同向货币政策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反向影响;另一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私人经济的影响在时间维度上分别呈现递减、递增、平滑现象。动态影响的根源在于不同时期传导机理的差异。在固定汇率下,美联储通过影响中美利差作用于中国的资本与金融账户,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在浮动汇率下,美联储通过干扰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来影响中国的经常账户,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因此,建议中国人民银行缩小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结合数量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美联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建议宽松财政政策与紧缩货币政策并行以及缩减美元在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来应对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春雨  张龙  
近年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在典型和非典型政策之间频繁切换,这种"异质性"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动态影响,导致常参数模型所刻画的溢出效应缺乏实际的经济意义。为此,本文构建了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宏观经济、私人经济和金融市场三个角度来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动态影响的表现形式及背后的机理。研究发现,动态影响体现在:一方面,不同时期美联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负向影响,意味着不同时期的同向货币政策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反向影响;另一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少昆  
基于全球103个发展中经济体1980-2014年的面板数据,本文检验了美国货币政策与全球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储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储备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联邦基金有效利率的上升将降低发展中经济体的外汇储备水平,反之将增加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储备水平。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外汇储备需求理论出发的传统宏观因素、金融因素、汇率制度和资本开放程度对外汇储备也有较好的解释力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少昆  
基于全球103个发展中经济体1980-2014年的面板数据,本文检验了美国货币政策与全球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储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储备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联邦基金有效利率的上升将降低发展中经济体的外汇储备水平,反之将增加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储备水平。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外汇储备需求理论出发的传统宏观因素、金融因素、汇率制度和资本开放程度对外汇储备也有较好的解释力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颖  李配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引发信贷紧缩,信贷紧缩对美国实体经济的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住宅投资急剧下降、企业投资急剧下降和个人消费支出的减少。信贷紧缩影响了实体经济,使美国陷入了经济衰退。美联储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为稳定金融体系积极充当金融体系"最终贷款人"角色,美联储在使用传统金融工具的同时,积极创新,开发了多种新的工具。定期拍卖工具、定期证券出借工具、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与外国中央银行的货币互换和干预商业票据市场。当然,美联储一系列的政策创新举措也引发了许多担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胤英  王锦华  
本文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基础,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前后2007年至2012年8月美联储、居民、企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做出评述,得出:美国前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1\QE2)的实施主要解决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与降低资本补充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通中的资金紧张,避免更深层次的金融系统性危机爆发。但由于量化宽松政策增加的货币流动性并未形成大量有效信贷进入实体经济中发挥作用,对宏观经济变量如产出、就业、物价并没起到预期的作用,对实体经济作用有限。美国政府于2012年9月14日宣布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是对实体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维刚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培新  
本轮美国经济复苏的货币政策框架与危机前相比基本保持不变,但是,仔细研究危机以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理念、目标、策略、工具、传导渠道等就会发现有很多不同之处,包括强调就业增长的政策目标,过度放松、稳定通胀预期及平衡方式以实现政策目标的政策策略,最优控制技术的政策规则,非常规的资产负债表工具和前瞻性指引,增强与公众的沟通以管理公众预期、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等。危机后的这种新的货币政策框架是传统政策框架的扩展和延伸,丰富了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内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