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52)
- 2023(9295)
- 2022(7805)
- 2021(7231)
- 2020(5849)
- 2019(13268)
- 2018(12820)
- 2017(24753)
- 2016(13733)
- 2015(14890)
- 2014(14780)
- 2013(14497)
- 2012(13502)
- 2011(12345)
- 2010(12387)
- 2009(11381)
- 2008(11398)
- 2007(10072)
- 2006(8998)
- 2005(7899)
- 学科
- 济(52435)
- 经济(52373)
- 管理(39904)
- 业(37816)
- 企(29862)
- 企业(29862)
- 方法(24024)
- 数学(21634)
- 数学方法(21327)
- 农(16044)
- 财(14913)
- 中国(13509)
- 贸(13213)
- 贸易(13210)
- 易(12922)
- 学(12135)
- 业经(11412)
- 农业(10537)
- 制(10105)
- 策(9848)
- 银(9218)
- 银行(9174)
- 务(8919)
- 财务(8892)
- 财务管理(8875)
- 地方(8858)
- 行(8729)
- 环境(8593)
- 融(8560)
- 金融(8559)
- 机构
- 大学(198265)
- 学院(197863)
- 济(82346)
- 经济(80711)
- 管理(74994)
- 研究(71156)
- 理学(65217)
- 理学院(64473)
- 管理学(63118)
- 管理学院(62789)
- 中国(54181)
- 科学(45501)
- 京(41262)
- 农(40997)
- 财(38490)
- 所(37393)
- 研究所(34346)
- 业大(33484)
- 农业(32757)
- 中心(32221)
- 财经(30607)
- 江(29739)
- 经(27874)
- 北京(25721)
- 院(25590)
- 经济学(25275)
- 范(25061)
- 师范(24685)
- 州(23173)
- 经济学院(23016)
- 基金
- 项目(135974)
- 科学(106615)
- 基金(100133)
- 研究(93088)
- 家(90388)
- 国家(89657)
- 科学基金(75183)
- 社会(59665)
- 社会科(56696)
- 社会科学(56683)
- 基金项目(52285)
- 省(52187)
- 自然(50968)
- 自然科(49808)
- 自然科学(49787)
- 自然科学基金(48921)
- 划(45710)
- 教育(42412)
- 资助(41836)
- 编号(35569)
- 重点(31122)
- 部(30130)
- 发(28911)
- 成果(28680)
- 创(28266)
- 计划(26974)
- 科研(26833)
- 创新(26532)
- 课题(25361)
- 教育部(25164)
共检索到289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陆晓明
要了解和预测联储的货币政策,不仅要理解其目标,而且需要了解联储评估和预测通胀的方法论及指标体系,以更深入理解联储的决策用意和出发点。该文探讨联储衡量通胀的目的和理念,其指标体系的设计和选择,分析其常用的主要指标及特征,评估其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解析联储对目前通胀状态及前景的评估及面临的挑战。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生柳荣 谭宇曦
作为2021年最关键的宏观变量之一,美国通胀走势具有全球性意义。随着复苏前景日趋明朗,通胀高企正加速演化为后疫情时代美国经济面临的"灰犀牛"事件。处于通胀压力漩涡中的美联储正面临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调整政策策略和路径,以合理的加息步伐保证经济平稳运行,避免重复其20世纪60~70年代的历史教训。
关键词:
美联储 双重使命 新型全球化 政策走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秉坤 郭辉铭
1992年以来,我国央行多次调整货币政策基调,实施了稳健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等。为揭示这些货币政策基调的实质性内涵,尤其是刻画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转向的内在规律,本文使用多区制门限模型研究我国的货币政策反应关系,考察货币政策规则及其对通胀变化依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简单线性或三区制门限回归模型,双区制门限回归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我国货币政策的真实动态过程,即当通胀率高于1.4%时,中央银行实施相对从紧的货币政策治理通胀或管理通胀预期;而当通胀率低于1.4%时,中央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货币政策操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亚轩
在发达国家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众多央行资产负债表显著扩张的条件下,全球仍处于一个低通货膨胀的环境,甚至不时要担心通缩威胁。这似乎违背了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个货币现象的道理,从而引发了诸多的思考和讨论。笔者认为货币数量方程式也许是一个简洁的分析框架,并且能够引发不少有意义的讨论。欧文·费雪在其代表作《货币的购买力》中提出货币数量方程PY=MV,即物价乘以实际产出等于货币供给乘以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成思 党超
本文建立含有通胀预期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基于2001年1季度至2014年4季度居民和专家两组通胀预期调研数据,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决策信息集中是否包含通胀预期变量,以及谁的通胀预期更能影响货币政策。研究表明:(1)央行对居民预期和专家预期均做出显著反应,但对专家预期反应更强:平均而言,专家预期值提高1%,央行当季会降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0.4%,拆借利率则上浮0.1%;(2)在长期,央行遵循"逆预期"操作的相机抉择行为模式,表明预期变量是央行决策信息集的重要组成部分;(3)央行对某些机构的预测数据反应较强,其预测信息集可能与央行信息集重合度较高。
关键词:
通胀预期 货币政策 居民预期 专家预期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友生
论投资对货币供应的新影响及抑制通胀的对策周友生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在某一时点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总和。货币供应的数量、流动性状况是社会总需求变化的货币表现,调控货币供应量就是调控总需求。为了统计货币供应量,我国中央银行参照国际通用原则,将货币供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冯肇伯
通胀指标监控法(Inflationtargeting)是90年代初一些西方国家在货币政策思想转变中所采用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由于它是货币政策的新举措,从政策程序、体制安排、有关理论探索等等,都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摸索与完善,因此,直到近日才有较多的有关经...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任琇卿 朱鸿粟 封思贤
采用LSTR模型实证分析了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通胀预期环境下治理通胀的效果。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对通胀水平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影响;当预期通胀率低于2.1%时,减少货币供应量比提高利率更容易有效控制通胀水平;当预期通胀率在2.1%~4.2%之间时,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两种工具都能有效治理通胀;当预期通胀率大于4.2%时,利率工具治理通胀的效果好于货币供应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红兵 杜金岷
众多研究表明,我国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兼顾前瞻性和后顾性的新凯恩斯混合型菲利普斯曲线。有鉴于此,本文通过构建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并基于1994Q1-2010Q3数据估计了我国的标准化和非标准化MCI指数。实证检验表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比不含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现出更好的计量经济学特征。本文得到的标准化MCI指数显示,利率变化和汇率变化对通胀的影响力基本相当,但汇率变化对通胀的影响更迅速。本文认为,在利率工具受到制约的通胀背景下,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适当利用人民币升值来降低通胀压力,应该是我国反通胀货币政策的一种可行选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谭天骄 李亘
通过放松理性预期假设,引入有偏性预期构建一个非完美预期模型,采用SVAR方法考察货币政策透明度结构冲击对预期偏差波动的影响在两种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下是否存在一致性,得出结论: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是否有利于降低预期偏差与实际通胀率偏离均衡通胀率的程度有关。同时,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下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更能有效锚定通胀预期,降低通胀预期偏差;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下通胀预期偏差对政策工具反应呈现较小的粘性,且货币供给量对通胀预期偏差的影响要强于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为此,若要引导公众预期与政策形成合力,应在使用价格型工具时强化货币政策透明度;若要发挥政策工具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应在使用数量型工具时弱化货币政策透明度。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裘骏峰
本文理论模型显示,国际储备积累引起的货币增发会导致实物和资产价格上涨,降低货币政策独立性。首先,尽管货币政策工具短期内可以通过冲销和抑制信贷等方法控制通胀,但只要顺差积累足够大,长期无法阻止通胀。其次,如果人们预期央行未来会让物价上升,即使物价当前仍被较好地控制,资产价格也可能出现大幅上涨。最后,在"不可能三角"中,即使放弃资本自由流动,也并不意味着就能同时拥有汇率稳定和独立货币政策。
关键词:
国际储备 货币政策 资产价格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易皓 徐牧阳 王家祺
美联储当前货币政策高度锚定通货膨胀指标,甚至不惜以经济放缓及衰退为代价,全力以赴将通胀控制在目标区间。据此,文章以通货膨胀指标为研究基点,首先论证了CPI作为通胀研究指标的原因及合理性,接着通过对CPI构成的拆分,构建CPI各分项与基准利率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通货膨胀与美联储货币政策之间的关联关系,发掘影响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的核心变量。
关键词:
美联储加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华平 贺根庆
该文通过对Kydland-Prescott方程的改进,结合我国实际,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对不同信息结构下,中央银行和经济主体间的动态博弈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就货币政策的优化分析了我国实施通胀目标制的可行性。研究发现:稳定的通胀预期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降低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本;中央银行采用机会主义获得的短期效用不能持久,反而导致通胀预期的不稳定,对经济的危害更大。最后,该文对货币政策的优化操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动态博弈 通胀预期 通胀目标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殷醒民
2008年10月以来,中美两国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源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经济衰退。本文的研究显示,2008年,中美两国货币供应量M1和M2增长率是相似的;2008年底到2009年8月,中国的M1和M2增长率分别为20.6%和21.4%,而美国的M1和M2增长率仅为3.36%和2.14%,中国的通胀预期是市场对"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合理反应。在过去的一年间,中国货币当局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反应比美国的政策干预更为积极。而货币供应量的高增长孕育着价格上涨的风险,货币政策应当从被动协调美国的相机抉择转向遵循货币数量规则,抑制通胀预期,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