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
2023(25)
2022(11)
2021(16)
2020(14)
2019(25)
2018(36)
2017(43)
2016(30)
2015(32)
2014(32)
2013(22)
2012(48)
2011(19)
2010(27)
2009(25)
2008(38)
2007(52)
2006(31)
2005(23)
作者
(69)
(69)
(63)
(63)
(47)
(29)
(27)
(25)
(25)
(24)
(23)
(23)
(22)
(22)
(21)
(21)
(21)
(20)
(20)
(20)
(18)
(18)
(17)
(17)
(17)
(16)
(16)
(14)
(14)
(14)
学科
管理(124)
(59)
教育(43)
(42)
(41)
经济(41)
财政(40)
(38)
组织(36)
(34)
企业(34)
(34)
人事(33)
人事管理(33)
(29)
(28)
中国(25)
工作(24)
方法(24)
制度(22)
地方(22)
(22)
学校(21)
审计(21)
研究(21)
(18)
学位(17)
(16)
地方财政(16)
决算(15)
机构
大学(388)
学院(307)
研究(155)
管理(127)
理学(107)
理学院(102)
管理学(97)
(97)
管理学院(95)
教育(92)
(91)
中心(84)
师范(82)
(82)
(80)
经济(77)
(75)
中国(72)
师范大学(72)
科学(70)
(68)
(64)
(63)
(62)
北京(54)
财政(53)
研究所(52)
(49)
技术(49)
(48)
基金
项目(198)
研究(177)
科学(148)
基金(131)
(117)
国家(113)
教育(101)
社会(92)
科学基金(85)
社会科(80)
社会科学(80)
基金项目(79)
编号(77)
(67)
成果(63)
(62)
(59)
课题(57)
自然(55)
自然科(52)
自然科学(52)
(52)
自然科学基金(51)
规划(51)
项目编号(50)
教育部(49)
资助(47)
机制(44)
(43)
(43)
期刊
中国(176)
研究(173)
(167)
经济(167)
教育(159)
(100)
管理(71)
科学(48)
(40)
财政(40)
学报(39)
大学(38)
(36)
高等(34)
建筑(33)
(32)
技术(32)
论坛(32)
图书(31)
(31)
(29)
学学(29)
(29)
科技(28)
(27)
高等教育(27)
会计(26)
财会(26)
书馆(25)
农业(25)
共检索到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云川  
本文论述了现行专业职称评审制度的种种弊端,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公正评审前提是改进评委的组成方式,增加评审过程的透明度,建立评审的约束监督机制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福华  
高等学校职称评审的完全结果公正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有助于结果公正实现的程序公正尤为重要。科学严密的程序设计能够使评审结果具有不容置疑的公正性。通过对我国三所大学与美英两所大学职称评审程序的比较研究,我国大学职称评审在指标分配、最低标准设置、岗位分类设置、同行评审、系级评审、学科组评审以及票决规则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正确认识教师分类管理,科学确定评价标准和教学科研权重;科学设岗,提高指标分配的科学性;加强基层测评和学科评审,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有效性;重视同行评审,充分发挥同行评审的作用;科学制定票决的规则与程序,提高评委会票决的科学性。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郑飞  唐葵  
我国现行刑法中对偷税罪的定罪标准是1979年刑法中主观主义的延伸。在几年的实践中,其矛盾与缺陷已逐渐表现出来,实际操作中放纵了偷税罪的犯罪分子。而与之相对立的以客观实害作为定罪标准的客观主义,更能符合公正性的要求。鉴于此,设立偷税罪定罪标准时应向客观主义倾斜,以达到定罪的公正。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后卿  
职称评审悠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公正的评审制度能对申请人起到正面激励的作用。职称评审的公正离不开程序正义,程序正义包括程序公开、程序公正、程序中立、程序效益、程序理性等主要内容。构建符合程序正义的职称评审制度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梁湘  
通过公开评审条件、评审流程、参评人信息和评审结果,以公开促公平、公正,提高了职工对职称评审工作的满意度。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简称公司)以互联网思维创新职称评审机制,用信息化手段集中开展职称评审工作,将职称评审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通过扁平化评审组织、缩短评审流程、公开评审条件、改进服务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职称评审内部标准不一致、评审过程缺乏透明度、职工参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调动了职工参评积极性,为公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金庆  
对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审工作,提出废除高级职称“终身制”,加强评后考核,评聘分开;设立与副研并行的“高级馆员”,以及加强论著质量审查,正高职称的高起点应具体化和加强对评委的资格及其工作的监督等改革意见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宽朝  
通过对辽宁等开展正高级实验师评审工作的6个省区在适用范围、学历资历要求、实验教学与管理业绩要求、科研与成果业绩要求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以人为本,做好顶层设计""导向正确,完善评审条件""分类评价,突出岗位创新"等职称评审建设策略,以适应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专业化发展需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前溪  
参与过多次评委工作之后,某高校教授越来越有一种"被绑架"的感觉。评审看似都由专家来完成,但实际上最重要的事情都是按照行政化规则进行。签字的都是学者,行政人员没有在任何一个环节签字,但这一切无法遮蔽行政化主导的"指挥棒",简单化、指标化对待教育,而专业的学术评价则被淡化,"行政权力干扰了学术权力"。(据《中国青年报》)职称本是对教师能力的考核,本该是由学术高低来决定结果好坏,事实上,却早就变成了由权力大小来定夺职位去留。在行政化评审的框架内,行政权力远高于学术权力。由学术权力主导的职称评审,会使职称评审变得纯粹,会使教师更加追求学术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曹继晨,施梅,里玉文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职称评聘工作已转入正常化。每年的职称评审工作,管理人员都要面临大量、繁琐的手工劳动。如何运用现代化手段,使职称管理人员从繁忙的工作之中解脱出来,从而使职称评审过程更加完善、快捷。为此,我们开发了《职称评审管理系统》,并应用于1997、1998年度本院的职称评审工作,基本满足了实际工作的需要,提高了整个评审过程的效率。1 系统运行环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克军  何海燕  傅萍婷  郑婷丹  王盼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属于高校学术范畴,同时也是高校人事工作的重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需要不断完善,才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水平,从而更好地为高等教育事业服务。文章选取珠海市A高校教学系列的教师作为调研对象,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回收了182份问卷,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A高校教师对现有职称评审标准了解不够深入;A高校教师对分类评审制度改革基本认同,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学型教师应以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为重,教研型教师应以教学和科研并重,科研型教师应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为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解飞厚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应引入科学计量的指标和方法。为了提高职称评审工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建立指标体系需要解决要素和赋分方法等诸多问题。同时 ,学科组专家应当自始至终操作科学计量的整个过程 ,为学校评委会在评审中突出重点、保证质量创造必要的条件。专家不记名投票有其合理性 ,投票的方式宜采用量化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为民  崔欣欣  
2017年评审权下放后,高职院校开启新一轮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建设。该轮制度建设的主要成绩表现在基本建成“四层级、六部门”的评审组织机构,构成“自下而上”的评审闯关模式,职称评审的条件、内容与方法呈现诸多亮点,评聘结合成为评审制度的重要原则等,但同时也存在学术导向的职称评审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职称评审指标的量化赋分方法不够公平合理、职称评审流程不够周全严谨等问题。省思发现,其主要根源是传统教育管理思想长期疏忽高职教育的类型属性,盲目套用研究型大学的理念误导教师的职称评审观,绩效评估模式助长职称评审制度设计的学术导向,教育行政化掣肘职称评审制度的民主性与公平性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小梅  吴英策  黄晓  白逸仙  朱泽峰  陈超群  
立足于部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工作的实践,通过对75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年度报告、25所抽查学校自评报告的文本分析,结合25所高校的现场考查、座谈与访谈分析,提出现行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取得的成绩,包括坚持党管人才,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行同行专家评议,推进分类多元评价;深化代表成果评议制度,营造公开公平公正评审环境等。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新时代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的关键向度,即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突显"教书育人"质量评价;完善"多元分类"评价体系;实现"动态过程"评聘管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方宝  武毅英  
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科研业绩条件的弹性设置具有等级选择、多样分类、等值替换和量化转换等几种主要模式。总体上,这一评价制度存在着基于分类方式的弹性设置过于粗放,可替换性指标设置改革步伐偏小,教学业绩对传统科研业绩的可替换性微弱以及"破格式"弹性设置缺乏等不足。为促进大学教师职称评审的优化,应进一步设计更为细致的分类体系与标准,大胆探索和尝试更具颠覆性的等值替换机制,加强以促进"科教融合"为导向的可替换指标设计,创设以高质量科研业绩为导向的"破格式"评审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