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14)
2023(11244)
2022(9486)
2021(8806)
2020(6955)
2019(16185)
2018(15920)
2017(30264)
2016(16618)
2015(18652)
2014(18656)
2013(18322)
2012(17513)
2011(16088)
2010(16386)
2009(14901)
2008(14424)
2007(13019)
2006(11926)
2005(11053)
作者
(46781)
(39082)
(38380)
(36649)
(25216)
(18676)
(17634)
(15190)
(15128)
(14292)
(13216)
(13121)
(12666)
(12278)
(12091)
(11978)
(11707)
(11498)
(11398)
(11155)
(9862)
(9514)
(9376)
(9111)
(8942)
(8825)
(8717)
(8570)
(7856)
(7786)
学科
(70322)
经济(70245)
管理(43046)
(41556)
(30137)
企业(30137)
中国(26456)
地方(25605)
(23908)
方法(19796)
数学(16882)
业经(16702)
数学方法(16607)
农业(16305)
(14407)
(13074)
地方经济(12563)
(12513)
(12386)
银行(12374)
(12202)
金融(12200)
(12101)
(12083)
贸易(12069)
(12051)
环境(11977)
(11542)
(11521)
技术(11197)
机构
学院(228828)
大学(224753)
(93075)
经济(90588)
研究(84889)
管理(84583)
理学(70684)
理学院(69697)
管理学(68470)
管理学院(67994)
中国(65279)
(51129)
科学(50402)
(43710)
(42190)
中心(40265)
(38567)
(37735)
研究所(37605)
(37308)
师范(37051)
北京(33330)
财经(32548)
(31335)
(31196)
业大(31038)
师范大学(29675)
(29294)
农业(28756)
(27444)
基金
项目(146323)
科学(116376)
研究(114328)
基金(102223)
(87166)
国家(86261)
科学基金(74332)
社会(71121)
社会科(67171)
社会科学(67159)
(59083)
基金项目(53931)
教育(53257)
(50161)
编号(48842)
自然(45719)
自然科(44616)
自然科学(44608)
自然科学基金(43753)
成果(41285)
资助(40961)
(37901)
课题(36113)
重点(33127)
(31997)
发展(31165)
(30614)
(30491)
(29479)
规划(28665)
期刊
(117192)
经济(117192)
研究(77564)
中国(57988)
教育(37638)
(35952)
(31721)
管理(31664)
科学(30087)
学报(28299)
(28088)
金融(28088)
农业(24262)
大学(22202)
技术(21424)
业经(20891)
学学(20255)
经济研究(17403)
问题(16514)
财经(15227)
(13861)
(13229)
(12394)
图书(12184)
资源(12022)
(11796)
论坛(11796)
现代(11493)
(11407)
职业(10763)
共检索到376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新  赵浩宇  田锦友  
对华北超大城市B市三所职校142名教师进行了测试、调查及访谈,发现B市职校机械和汽车类专业课教师获得的职业能力、家庭经济支持高于全国部分地区平均水平;但其职业认同、组织认同感、成就动机和感受到的学校支持、家庭精神支持、企业支持略低于全国部分地区平均水平;与三年前相比,其职业能力、职业认同和家庭精神支持、企业支持有所下降。文化课教师在职业认同、组织认同感等多方面都低于专业课教师。其中原因包括宏观政策环境变化、产业定位和技术阶段变化、生源危机、社会歧视等。因此,建议政府可以在非核心区域举办职业教育;加强师资培训,强化职校社会服务职能;进一步重视职业教育,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校企合作、降低学历门槛,扭转职业教育发展困局,并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从业者的职业获得感。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谭玲玲  吴群琪  
运用运输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从出租车企业、出租车司机、出租车运价、出租车自身特征四个角度对出租车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以广州市的调研数据为例进行说明,得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对出租车行业的基本属性认识不到位、服务定位不准确、发展逻辑不清晰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只有加快构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合理引导城市交通需求、创新出租车行业管理体制、提高出租车司机准入门槛才能解决现有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魏义方  张本波  
特大城市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是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要把握三大重点,即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与人口调整变化相协调,与区域协同发展相促进,与户籍制度改革相统筹。同时,面临两大难点,一是有效弥补短板问题,二是破解激励不兼容问题。促进特大城市公共服务进一步均衡发展亟待与人口布局调整相结合,实现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合理、高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宇  殷成志  
随着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根本目标,超大城市已经进入空间治理新阶段,推动科技新城建设与城市更新协同发展是引领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怀柔科学城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支撑之一,当前,怀柔科学城建设和老城区城市更新都处于起步阶段,提高新老城协同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分析怀柔科学城主要特质、老城区城市更新及新老城区协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之上,构建科技新城建设与城市更新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并从突出协同发展理念、深化产业分工协作、强化创新空间共建共享、完善协同治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卡  
基于2008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连续6年2 557日的北京市各空气质量监测点空气质量指数数据,以及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分街道人口数据,运用SPSS聚类、ArcGIS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运算,探析北京市城市建设对于大气污染格局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格局、新城建设以及城市人口分布等因素都会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微观格局产生影响,大气污染治理不应忽视调整城市建设格局这一路径,尤其需要重视城市增长、新城建设中对绿化和生态廊道的预留与保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睿颖  张俊玉  方舟  
全球变暖引发的超大城市极端天气灾害对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有严重影响。文章以广州为例,利用1952~2010年广州市逐日温度与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年平均温度、极端高温天气日数、年平均降水量、极端降水天气日数的十年为间隔的变化趋势;并通过正态性检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广州市年平均温度和降水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邓剑伟  郭轶伦  李雅欣  杨添安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的难度也快速上升,这在超大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管理上,超大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出现了体量大、需求多、差异化等新问题。在现实中,超大城市的公共服务排名也正被其他城市超越。为了回答超大城市能否提供好的公共服务这一问题,文章以北京市为例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跨年度的统计数据和公众满意度,研究发现:北京市公共服务质量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尚未达到与其城市定位相匹配的高度;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市公共服务质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并受到公共政策的影响;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北京市城区和郊区的公共服务质量都在提升,但仍存在一定的非均等化现象;北京市不同领域的公共服务发展并不均衡,统计数据显示的公共服务质量与公众评价存在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卡  
基于2008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连续6年2 557日的北京市各空气质量监测点空气质量指数数据,以及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分街道人口数据,运用SPSS聚类、ArcGIS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运算,探析北京市城市建设对于大气污染格局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格局、新城建设以及城市人口分布等因素都会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微观格局产生影响,大气污染治理不应忽视调整城市建设格局这一路径,尤其需要重视城市增长、新城建设中对绿化和生态廊道的预留与保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阳慧,缪磊磊  
超大城市土地资源的短缺迫切要求实现土地的优化配置。本文以广州市为例,从土地优化配置要顺应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这一角度入手,分析了在土地优化配置中的人口再分布、人口优化配置、新旧区之间的人口流迁、暂住人口和老年人口等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莹  陈洁  罗静  蒋亮  
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逐渐成为诸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有必要深入探索城市就业多中心之间的功能关联和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机理。为此,该研究以超大城市武汉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手机app移动定位数据、百度POI数据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等地理空间大数据,运用残差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模型识别和分析武汉市就业多中心及其关联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探索武汉市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1)武汉市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显著,就业多中心之间的关联表现为城市主中心与最近次中心间的功能互补。2)武汉市就业次中心形成的关键性驱动因素有多样化指数、三产企业数量、交通路网密度和《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等,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促进就业次中心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学的城市规划能够有效引导就业多中心布局。3)劳动力集聚和《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分别对武汉市就业次中心的形成具有显著和较为显著的阻碍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晔琴  
随着我国境内外籍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加和聚居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移民及其聚居区治理已成为我国移民研究和多元社会治理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上海的国际化社区建设是政府规划和市场力量参与共同形塑的结果,是上海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国际化社区演进历程与城市发展战略、工业布局和城市更新进程密不可分,先后经历了发展主义、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化和士绅化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创新国际化社区治理需要从治理理念、族裔特点、创新治理方式等多个维度入手,从国际化社区的结构层面去思考治理制度的构架方式与实践模式。上海国际化社区的治理不仅可以丰富我国基层社区治理的经验,同时也可以为解决多元化社会治理难题提供地方样本和实践参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细芳  
在国内超大城市推进旅游业与演艺业的融合发展有着先天的优势和明显的劣势,通过对二者融合发展效益的量化比较研究,可为国内超大城市制定下一步融合发展政策、提高融合发展效益提供依据。本文以上海、北京、广州3个超大城市为样本,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3个维度,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3个样本城市旅游业与演艺业融合发展效益的得分。实证结果表明:上海旅游业与演艺业融合发展效益不但领先于另外两个城市,而且2014年较2009年有大幅改善,与之相反,北京、广州排名靠后,5年间融合发展效益下滑,与如火如荼的市场繁荣景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提升国内超大城市旅游业与演艺业融合发展效益可以从加强政策创新、打造服务平台、夯实资金后盾、擦亮城市品牌、坚持内容为王、引导游客需求六方面展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樊志宏  胡玉桃  
作为超级复杂适应系统,超大城市的安全具有确定性与非线性两大特征,其风险具有规模递增效应。超大城市的发展和安全之间,存在相互替换和同步演进两种关系。统筹好超大城市发展和安全,是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重要任务,必须系统性构建完善安全治理的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安全治理空间,探索安全价值贡献评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蕾   唐任伍  
超大城市作为人才、经济、科技等资源要素的聚集地,在创新发展、经济效益、资源效应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战略引擎作用。超大城市面积广,人口规模大,其市域社会治理面临更多挑战。超大城市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超大城市“高统制权力+低基础能力”的治理组合模式,使精细化治理模式的发展受阻;超大城市结构科层化与功能科层化分离的体系,使精细化治理重担难以承受;超大城市强行政弱治理的社会生态环境,使精细化治理后续发展动力不足。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秩序的偏爱和对失序的恐惧,对确定性的偏爱和对不确定性的反感,对数据的迷信和对指标的崇拜,以及工具理性盛行而价值理性缺失。为实现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要以人民为中心引导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以资源下沉保障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以标准化规范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