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90)
2023(11044)
2022(9103)
2021(8350)
2020(6430)
2019(14497)
2018(13714)
2017(26343)
2016(13949)
2015(15266)
2014(15310)
2013(14948)
2012(14299)
2011(13214)
2010(13965)
2009(13241)
2008(12283)
2007(11193)
2006(10486)
2005(9915)
作者
(39361)
(32546)
(32213)
(30727)
(20864)
(15492)
(14688)
(12628)
(12403)
(11868)
(11063)
(10771)
(10481)
(10409)
(10353)
(10161)
(9560)
(9473)
(9378)
(9215)
(8297)
(7948)
(7858)
(7569)
(7559)
(7435)
(7359)
(7200)
(6571)
(6481)
学科
(60831)
经济(60772)
(39959)
管理(38440)
(30522)
企业(30522)
中国(28176)
(26807)
金融(26807)
(25095)
银行(25087)
(24494)
地方(21902)
(20434)
(16137)
业经(16122)
方法(15871)
(15633)
农业(14165)
数学(13430)
数学方法(13248)
(11878)
贸易(11860)
(11478)
(11435)
中国金融(11308)
(11056)
地方经济(11012)
(9877)
(9610)
机构
学院(196937)
大学(192150)
(87021)
经济(84994)
研究(73471)
管理(71293)
中国(63400)
理学(58930)
理学院(58239)
管理学(57431)
管理学院(57041)
(43379)
(41486)
科学(40332)
(36698)
中心(35241)
研究所(32517)
财经(32321)
(32226)
(30806)
(29183)
(27865)
师范(27632)
北京(27306)
经济学(26991)
(26771)
(26362)
(25223)
银行(24322)
经济学院(24111)
基金
项目(119509)
研究(94942)
科学(94782)
基金(84213)
(71254)
国家(70506)
社会(60740)
科学基金(60561)
社会科(57691)
社会科学(57683)
(47913)
教育(42648)
基金项目(42456)
编号(39943)
(39593)
自然(34834)
资助(34540)
成果(34262)
自然科(33992)
自然科学(33987)
自然科学基金(33359)
(32592)
课题(29118)
发展(27282)
重点(27207)
(26799)
(26029)
(25517)
(25275)
国家社会(24874)
期刊
(107588)
经济(107588)
研究(69319)
中国(48317)
(40164)
金融(40164)
(31845)
(31133)
管理(28671)
教育(27014)
科学(24281)
学报(23820)
农业(20383)
大学(19211)
业经(18815)
学学(17802)
技术(17448)
经济研究(17341)
财经(16174)
(13991)
问题(13458)
(11301)
国际(10975)
世界(10051)
(9919)
论坛(9919)
(9843)
理论(9797)
现代(9626)
(9490)
共检索到333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家明   李寒梅  
职普融通既是我国教育结构优化和教育体系完善的关键内容,也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以职普融通政策文本为基础,分析发现:职普融通政策经历前期渗透、探索推进、体系构建和深化发展四个时期;制度环境、社会需求和文化观念等构成职普融通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受退出成本、学习效应、协调效应和适应性预期影响,职普融通政策变迁体现出强劲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时存在以重大事件为表现形式的“关键节点”。故政策制定者在推进职普融通政策创新时,需要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提升政策治理能力;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形成协同推进动力;优化政策实施环境,强化政策执行效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静  崔志钰  
职普融通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教育政策,自21世纪以来经历了初步探索、体系构建和全面融通三个阶段,呈现从倡导到要求的国家意志演变、从沟通到融通的职普关系演变、从阶段到全程的融通学段演变。我国职普融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在政策实施效果上,政策预期与现实成效存在明显落差;政策实施内容上,政策载体与内容呈现遭遇现实困境;政策推进策略上,点上试验与面上推广陷入路径混乱。贯彻落实职普融通国家教育意志,需要完善职普融通及其配套政策供给,优化职普融通政策执行环境,切实保障职普融通主体利益,多措并举打通职普融通实施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梁茜  崔佳峰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政策的发展与变迁受到政府联盟、学校联盟和家庭联盟三个支持联盟系统的共同作用。因循三个支持联盟的信仰系统变化特征,发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政策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效率优先的重点高中制度阶段、规模扩充的高中教育普及阶段,以及基于质量提升的优质均衡与多样化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政策变迁均受到政策取向学习、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公共舆论的影响。未来,应以“拓展多元学习机会”作为三大支持联盟的共同深层信仰,走出公平与效率之争;探索基于联盟间“上下互动”的政策执行机制;促进学校联盟内部的资源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强以政府联盟为主的经费筹措体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万正艺  
认为三十多年来我国社区公共服务历经了"民政倡导、自主化供给","部门联合、产业化推进","‘三社联动’、社会化发展"三个阶段。回顾过往历程,认为社区公共服务的变迁体现了以下三重逻辑:服务主体从单一分散向多元合作转变,服务理念从福利救济向赋权增能转变,服务方式从碎片化与行政化向整体化与社会化转变。认为在三重逻辑的引领下,社区公共服务的本土实践会促进中国特色社区治理的完善、公共精神的塑造和政治民主的发展,而这本身就是我国社会治理路径的探索过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君  李一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发展经历了以外交关系为基准的起步阶段、以接受单向项目援助为主要形式的初步发展阶段、以重视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为中心的拓宽阶段和以输入与输出并举的多元合作为核心的改革深化阶段。文章通过对政策的梳理,厘清了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政策的演进逻辑:以共同利益为导向的政策动力机制、以提质培优为关键的政策目标取向、以改革创生为方向的政策实施过程和以多元化趋势为核心的政策文本话语。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政策要推进多主体关照的政策动力机制、建立以提高执行水平为本的政策目标、创新线上合作的政策实施路径和深化"命运共同体"的文本话语建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正>入选理由党的二十大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新修订实施的《职业教育法》明确“国家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都将职普融通、协调发展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路径与方法。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种教育类型协调发展现状备受瞩目。
关键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倪小敏  
普职融通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英两国政府发展高中教育的共同策略。在促进高中普职融通政策上两国表现出一些共同趋势:进行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确立了普职融通制度;加强学术基础课程的核心地位;注重普职融通学习项目的开发;促进高中普职融通向高等教育阶段延伸以及支持普职整合课程的开发。对影响两国普职融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提升国家竞争力、追求教育公平和科技发展是主要因素。随着时代发展,科技发展因素对美英两国高中普职融通的发展影响愈加明显,主要体现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共同的"知识内核"扩展与普职融通的重心上移,从而使普职融通的形态发生改变。课程整合将是美英高中普职融通深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贺艳芳  吴丹  
对职教教师教育政策文本的疏理发现,职教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注重教师专业技能阶段、强调教师实践应用能力阶段、强化教师理实结合能力阶段和推进教师多元能力阶段。职教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虽然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变化,但是总体发展趋势基本遵循需求逻辑、宏观逻辑和服务逻辑。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深化职教教师职业能力的策略是:兼顾职教教师自身能力发展需求;倡导各主体共同助力职教教师能力发展;构建职教教师能力发展体系;建立职教教师能力发展监督评估机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戴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历经了以调整和扩大为重点的政策恢复阶段、以建设和推广为关键的政策加速阶段、以强化和提升为手段的政策规范阶段、以注重质量与公平为主旨的政策完善阶段。基于教育政策学分析的视阈,我国民族预科教育政策遵循着以管理体制变革为驱动的政策动力机制、以效率与公平为导向的政策价值取向、以机构与制度为保障的政策实施过程、以经济学与教育学为主导的政策话语规则等演进逻辑。展望未来,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创新需建立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策动力机制、追求以多元价值为旨归的政策目标取向、强化以督导评估为抓手的政策实施过程、构建以多元参与为主体的政策话语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敏   苏悦文  
职普融通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其内涵特征与教育强国进程存在着价值趋同,这要求在新的背景下思考职普融通的时代价值、现实困阻与发展策略。职普融通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通道,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变量,具有实现个体现代化的价值属性。但是,我国职普融通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着“融不进”“融不通”“融不好”等多重困境。由此,应将“中国式”发展内涵嵌入职普融通发展逻辑;细化顶层设计,保持职普融通结构的内部平衡;提升职普课程融合水平,确保职普融通内涵式发展;完善职普融通要素保障机制,强化融通内生力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长江  陈鹏  
“普职融通”作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重要路径,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采用内容分析法中的共词分析法,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Bicomb、SPSS、Ucinet以及Netdraw等分析工具为辅,梳理我国普职融通研究的主要热点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职业启蒙教育、高中阶段普职融通以及普职融通课程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展望未来,应在进一步加强职业启蒙教育研究、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研究、不断深化普职融通课程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延伸普职融通的教育层次,推进高等教育、继续教育阶段的普职融通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关东  问清泓  
职普分流是两种教育类型协调发展的产物,关系到学生的受教育质量,与社会分层、分层管理密切相关。由于我国职普分流机制和手段的僵化和落后,导致职普分流的本意逐渐异化。教育部门强力维系职普比大体相当,而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功能缺乏显现,导致分流焦虑现象蔓延,进而加剧初中学段教育内卷。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以职普融通替代分流,有利于保证教育个性,满足大国工匠需求,实现教育公平愿景。职普融通首先强调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必须保证职普之间的实质平等;其次,在职普融合上寻找二者的“中间道路”,丰富高职学段层次,促进职普优势互补;第三,在职普流通上保证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贯通,实现学生职普选择的机会自由,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并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与劳动教育。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龙  
结合浙江农信的实践经验,发展普惠金融应当遵循这样的逻辑:足额、便捷、便宜,以及以服务为先、风险为基、盈利可靠当前,经济社会对金融的需求非常旺盛,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也很强,但金融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金融风险防控上,宏观层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微观层面,一些金融机构追求赚快钱、赚省力的钱,导致了风险的积聚。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浙江农信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发展普惠金融应当有两种逻辑:一是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秋丽  张俊豪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族院校发展政策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以培养少数民族政治干部为主的初步发展时期(1949年—1977年)、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的壮大发展时期(1978年—2004年)、以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主的内涵发展时期(2005年至今)三个阶段。本文从政治论、经济论、价值论三维分析框架,对民族院校发展政策逻辑演进进行梳理分析,并根据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发展背景和民族工作的实际,对新时代民族院校发展政策进行了展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国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经历了从原来的限制发展到允许发展、推动发展和大力发展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政策取向都有不同特点。了解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发展逻辑,对全面认识现阶段的产业政策,促进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十分必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