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65)
2023(9750)
2022(8391)
2021(7793)
2020(6498)
2019(14638)
2018(14810)
2017(27845)
2016(15621)
2015(17310)
2014(17522)
2013(16839)
2012(15676)
2011(14187)
2010(14960)
2009(14183)
2008(14394)
2007(13206)
2006(12229)
2005(11617)
作者
(42063)
(35114)
(34775)
(33696)
(22576)
(16565)
(15929)
(13329)
(13198)
(13066)
(12001)
(11674)
(11506)
(11472)
(11445)
(10848)
(10450)
(10266)
(10192)
(10170)
(9187)
(8542)
(8541)
(8067)
(8045)
(8016)
(7926)
(7887)
(7078)
(6867)
学科
(54451)
经济(54357)
管理(52982)
(47666)
(41691)
企业(41691)
(21097)
(20976)
中国(18489)
(18025)
方法(16639)
业经(15289)
(14042)
(13623)
(13311)
银行(13306)
数学(13244)
数学方法(12972)
(12773)
体制(11844)
(11757)
财务(11722)
财务管理(11686)
地方(11624)
(11501)
金融(11498)
(11127)
企业财务(11064)
农业(11054)
(10912)
机构
学院(215015)
大学(212045)
(89795)
经济(87584)
管理(80742)
研究(74559)
理学(66793)
理学院(66088)
管理学(65190)
管理学院(64716)
中国(59783)
(50814)
(45024)
科学(39573)
(37568)
财经(36799)
(36476)
中心(34805)
(33002)
研究所(31744)
(29609)
(29020)
北京(28958)
(28901)
师范(28700)
(27185)
经济学(26757)
财经大学(26674)
业大(25092)
(24876)
基金
项目(127785)
研究(102790)
科学(101607)
基金(90476)
(76090)
国家(75341)
科学基金(65308)
社会(64580)
社会科(61170)
社会科学(61158)
(50614)
教育(49376)
基金项目(45903)
编号(44156)
(42118)
成果(39544)
自然(38639)
自然科(37687)
自然科学(37677)
自然科学基金(37019)
资助(36986)
课题(32504)
(30781)
(29317)
重点(29032)
(28325)
(28003)
项目编号(27085)
(27018)
(26994)
期刊
(113180)
经济(113180)
研究(74976)
中国(54153)
(42064)
教育(35299)
管理(34796)
(28796)
(28763)
金融(28763)
科学(25303)
学报(25238)
大学(20907)
技术(20787)
财经(19045)
学学(18968)
农业(18148)
业经(18098)
经济研究(17081)
(16376)
问题(14068)
(12289)
职业(11937)
(11547)
论坛(11547)
国际(10861)
图书(10804)
理论(10682)
改革(10591)
(10591)
共检索到361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宾恩林  
"双减意见"是我国史上最强减负令,但改革要求的落实仍面临许多根本性难题。"双减"改革的不良现象表征在物理、心理、历史和文化诸多层面,如深奥的教材及作业内容,过度的文凭社会意识阻碍"双减"改革推进,严重的"官本位"文化阻碍"双减"改革落地扎根,炽热的教育竞争代际传递阻碍"双减"改革长入人心。职教高考抓住了"双减"改革的本质因素,是"双减"改革的治本方略,有利于形成内在手段,促进改革落实。职教高考在消解"双减"改革难题方面存在三种内在机制:一是促进社会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分配机制,有助于缓解"双减"改革的文凭社会困境。二是助力形成"文化—实体"的层创机制,有利于缓解"双减"底层的"官本位"文化困境。三是生成技能型文化激活自发机制,有利于突破偏颇观念在家庭代际传递的困境。因而,需要从全局性的"双减"角度构思职教高考问题,创新职教高考的基本制度,健全职教高考的考试制度,促成技能型文化的自发机制,需要在统筹管辖、制度与内容设计等方面做出根本性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魏荷琳  李红  
职教高考是优化人才结构、拓宽成才通道、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路径。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在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职教高考,但在国家、省级、学校、学生等层面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之处。职教高考亟需明确组织形式的权威性、机会选择的普适性、考核选拔的竞争性、成长发展的可期性四方面改革,加快构建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省级统筹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模式,吸引更多有志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于国旺  
国际范围内的政府会计改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其内在机制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已从多种角度进行了解释。实际上,政府会计改革的内在机制包括效率机制和合法性机制,因而引入矩阵模型分析法的基本思路并结合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从这两种机制维度进一步研究和评估政府会计改革所处的区域,进而提出相应的机制协同策略,以实现内在机制的有效协同耦合,优化改革资源配置,最终能够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政府会计改革目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阎琨  吴菡  
新高考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变量较多的系统性工程。目前学界系统地探究新高考改革所遭遇的现实困境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使用质性研究方法,以不同省份、不同批次参加新高考改革的13名教师及1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新高考改革的现实困境模型。研究发现新高考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可行性、公平性、科学性3个范畴。其中,可行性是制约新高考改革能否顺利推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公平性和科学性是制约新高考改革功能的最基本的价值范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芃  
高校招生和人的发展的现实需要与现行高考"大一统"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是当前高考存在的最大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高考改革的目标模式为建立统一的综合测试平台,按高校专业大类设定科目组合,统一测试与自主测试相结合选拔特殊人才,高职院校招生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加强艺术类、体育类专业测试,确立综合评价的原则,形成多元录取机制。此目标模式可以优化人才选拔功能,使高校拥有更多的招生自主权;提高高考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吻合度,对实施素质教育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提供高考的个性选择空间,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理顺共性考查与个性考查的关系,兼顾统一性与多样性。高考改革目标模式的推进策略为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自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成火  
自1952年建立统一的高考制度以来,高考科目改革就从未停止过,无论是"3+2",还是"3+X",无论是"上海试点",还是"三南方案",高考科目改革始终以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价值取向,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终极目标,螺旋式推进。2014年启动的"3+3"新高考科目改革是过去历次改革的持续与深化,6年的实践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也面临诸多挑战,利益相关者过度功利化博弈造成选考科目失衡,缺乏社会系统的保障支持,等级赋分方法有待改进等。为此,要加深对高考社会本质属性和矛盾根源的认识,坚持学考基础上推进高考科目改革基本策略,强化高校对选考科目的指引,优化等级赋分方法,加强改革的社会综合保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高华  湛邵斌  
教育部提出的两种高考模式"双轨制"改革,表现出对高职教育的特别关注,展现出较强的时代意义,在对高职教育社会形象的进一步提升、高职人才有效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双轨制"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应从多层面寻找应对之策,确保高职教育在高考改革中获得实际效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兆玮  靳瑞芳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在推动社会进步、技术革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高职高专院校实行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同的招录模式,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文化素养,且在普通本科后进行顺次录取,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新高考改革推行分类考试,取消批次设置,提倡技能型高考,为高职高专业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职高专院校应以新高考改革为契机,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专业建设、推行教学改革,不断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构建科学的考试招生制度,深入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鄢烈洲   石俊华  
数字化正在变革和重塑职业教育生态。职教高考作为在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基础上,基于职业教育类型发展而建立的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制度,自2019年提出以来备受关注。数字化赋能职教高考,不仅能够更好地顺应数字时代的要求,提升制度的生命力,而且能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促进职业教育的整体数字化转型,以及更快地提升人才选拔质量和效率,支持技能人才多样化成长。同时“,全流程”赋能可以构建更加科学规范的职教高考落地新生态“,全要素”保障则可以实现更大程度的教育公平。因此,为实现职教高考数字化转型,需要做好数字新基建,为其构建底层支撑;深化治理,探索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路径;全面提高一线教师、考务人员和中职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数字素养和技能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立红  
高考改革以英语考试为先导出台了一系列新方案、新政策,不仅导致高中学校新进英语教师计划的变更,也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建议高师院校做出以下应对:分类培养,重点打造精品英语教育专业;重视实践性课程,强化实习实训力度;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指导;更新就业理念,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搭建订单式培养渠道,按需培养英语人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新凤  
我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以来,在考试科目、考试方式、招生录取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措施逐步完善,初步达成政策目标。后续省份借鉴试点省份经验,调整改革方案,保障了高考综合改革在全国范围的稳妥推进,也促进了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高考综合改革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为改革政策目标与现实基础的冲突、个体理性与群体理性的冲突、利益相关群体多元诉求的冲突以及高考改革的效率、科学与公平价值导向的冲突等。随着高考综合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教育系统内外部改革难度的增加,稳妥推进高考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傅欣  
学校探索校本评价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以高考综合改革形势为背景,从实施维度、主体维度和目标等方面提出校本评价实践困境,分析校本评价的理论内涵。提出校本形成性反馈评价体系建设策略,从评价主体多元关联、评价维度指标形成性过程、评价过程的效果性反馈以及技术性增效拓展等四个方面进行策略研究。最后,就校本形成性反馈评价实施提出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双   檀祝平   朱葛俊  
职教高考“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办法已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受到广泛认可。但还存在招生办法区域化、竞争力度不足化、技能测试复杂化的现实困境,对职教高考考试制度的构建带来挑战。基于区块链技术,重建考试组织架构,由“地域分散型”到“一心多元式”;重塑文化考试组织形式,由“组织复杂化”到“全过程控制”;重构职业技能考查模式,由“局限性考查”到“全方位展示”,使区块链技术赋能于职教高考考试制度,助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宋兴甫  
推行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是贯彻落实国家"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优化行动"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主动试行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有利于师范生、教师的发展、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完善。探索实施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教学名师驻校工作室模式"和"C-G-S"校际导师合作模式,首先,在制度建设层面应尽快建立政府统筹规划的教师人才市场机制、正式确立基于公益的专业属性、建立健全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与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建立完善的双导师制度;其次,在条件支撑层面需营造全民关心支持的共识、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构筑稳固而和谐的师师、师生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汪昌华  
对中小学师生冲突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中小学师生关系由和美走向冲突,部分师生冲突趋于恶化。冲突关系的形成是诸要素统一变化的过程,学生不满情绪的长期压抑是其诱因,权威合法性的消解是其关键,学生对教师不再充满期待是其根源,师生言行的对立与师生关系的疏离是其表征。而教师应对方式制约着冲突关系的形成,关爱是建立和美无冲突师生关系的最佳方式,沟通是消解冲突关系的最佳方式,回避会使其陷入危机,强制的滥用致其恶化。因此,应选择恰当的教师应对方式,消解学生的不满情绪,重建教师权威合法性,调整学生对教师的合理期待,以建构"以和为贵"的师生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