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7)
2023(9473)
2022(7999)
2021(7298)
2020(6301)
2019(14278)
2018(14029)
2017(26016)
2016(15127)
2015(16974)
2014(17360)
2013(16588)
2012(15334)
2011(13982)
2010(14268)
2009(13110)
2008(13025)
2007(11933)
2006(10528)
2005(9902)
作者
(43214)
(35970)
(35818)
(34366)
(22880)
(17418)
(16412)
(13844)
(13814)
(13208)
(12458)
(12260)
(11819)
(11655)
(11629)
(11154)
(10915)
(10818)
(10531)
(10325)
(9361)
(8939)
(8686)
(8371)
(8264)
(8248)
(8111)
(7952)
(7472)
(7153)
学科
(52805)
经济(52708)
管理(47385)
(41989)
(36617)
企业(36617)
方法(23539)
数学(20146)
数学方法(19699)
(18063)
中国(18000)
(17151)
(13901)
(12854)
业经(12344)
(11455)
(11295)
财务(11258)
财务管理(11225)
理论(10989)
(10893)
银行(10874)
企业财务(10716)
技术(10603)
(10357)
(9799)
金融(9797)
体制(9561)
地方(9229)
(8848)
机构
学院(209626)
大学(208506)
(79767)
经济(77680)
管理(76601)
研究(71752)
理学(64849)
理学院(64071)
管理学(62734)
管理学院(62333)
中国(54191)
(44657)
科学(43734)
(42785)
(36898)
(35182)
(34106)
中心(33524)
研究所(33111)
财经(32665)
业大(30359)
(29408)
(29051)
师范(28759)
北京(28101)
技术(27203)
(26916)
农业(26561)
(26375)
(24819)
基金
项目(137251)
科学(109090)
研究(101578)
基金(98513)
(86033)
国家(85305)
科学基金(72957)
社会(63358)
社会科(60037)
社会科学(60021)
(54966)
教育(51108)
基金项目(50847)
(47372)
自然(47085)
自然科(46033)
自然科学(46017)
自然科学基金(45187)
编号(41652)
资助(41179)
成果(34766)
重点(32180)
课题(31556)
(31457)
(29710)
(28851)
(28175)
(27654)
教育部(27127)
创新(26473)
期刊
(90065)
经济(90065)
研究(62774)
中国(50691)
(35769)
教育(35066)
学报(33642)
(30572)
科学(30179)
管理(30136)
大学(25849)
技术(24839)
学学(24141)
(21455)
金融(21455)
农业(19831)
财经(16843)
职业(15799)
(14411)
经济研究(13571)
业经(13333)
问题(11486)
技术教育(11377)
职业技术(11377)
职业技术教育(11377)
统计(11332)
(10852)
论坛(10852)
(10468)
(10465)
共检索到328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方慧   赵志群   余越凡  
科学有效的职业技能评价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职教高考制度成功的关键。借助职业技能评价方法有效性框架,采用图尔敏论证模式,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元评价。结果显示,所选技能评价方法的整体有效性无明显差异,但在测试分数和测试分数解释有效性方面存在差异。分析评价结果发现:多数技能证书的评价方法设计缺乏评价理论基础,职业技能标准设计缺乏足够的方法基础,测试试题设计缺乏情境性,结果导向的评分方式无法全面评价职业认知技能。为提高职业技能评价质量,建议引进科学的职业技能评价质量理念,建立标准化的职业技能评价技术规范,将职教高考中的技能评价部分融入教育教学改革过程,开发基于多模态学习分析的职教高考技能测评方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柳靖  刘超  柳桢  
职教高考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当前,职教高考制度建设主要集中在完善考试功能、加强省域统筹和强化生源引导三个领域。完善功能通过对技能考试内容与形式的深度构建,提升选拔分流效能、畅通升学通道,是职教高考制度建设的基础;省域统筹在职教高考建设中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职教资源合理配置,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生源引导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潜在生源的特征分析及分类引导,帮助其明确发展方向和定位,以促进人的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方慧  赵志群  
借鉴语言测试的AUA测试框架,以信度理论和整体效度观为理论基础,运用修正式德尔菲法构建了包括4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和33项三级指标的职业技能评价方法有效性框架。研究发现:信度、效度是职业技能评价方法在评价技术上最重要的质量标准;职业技能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评价不仅关注评价工具本身的有效性,还注重评价及其结果使用的有效性;对职业技能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评价是基于证据的有效性论证;所构建的有效性框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可推广性。在设计职业技能评价方法时,建议将信度和效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关注评价及其结果的使用对考生、院校和企业的影响,注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关注评价的公平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志群  黄方慧  
高质量的职业能力评价是建立"职教高考"和职业技能证书制度(1+X)的基础性工作。职业能力评价包括考试和能力测评,采用质性、量化和混合式方法。混合式测评是未来职业能力测评发展的方向。建立科学的"职教高考"制度需要从职业能力研究和考试学等视角,对职业能力评价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职教考试模型构建和能力测评智能化评分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善学  
以2019年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标志,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进入全面构建"职教高考"制度的新时期。职教高考制度是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招收新生的制度,是具有类型教育特点的一项职业教育基本制度。分析研究了职教高考相关政策,探讨了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要求下制度改革应关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提出了以"五性一化"为特点、以六种入学通道为主体、以三项机制为突破点的改革建议,勾绘了职教高考改革路线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姜蓓佳  
高考起源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要,其形态与国家经济社会背景之间存在强关联性。在精英教育社会阶段,高考以知识资本作为精英识别的符号并促成了精英人才从培养选拔到使用的闭环,而且彼时有效的前置性社会分流成就了该阶段高考竞争的有限性。进入大学扩招的大众教育阶段后,高考从致力于选拔精英到服务于大众升学,其功能发生了被动异化,不仅走向了过度竞争、成为绑架基础教育的“紧箍咒”,而且未顾及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质,同时还展现出了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适应,即技能偏向型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有效的技术型人才再生产,而现行高考的育人框架不适配技术型人才的识别和再生产。构建与现行高考相协同的职教高考制度,可释放出如下动能:适应新变化——以赛道的拓宽成就高考有边界的竞争;定位协同性——作为现行高考科学性的有益补充;打造增长极——制度牵引促进技能型社会的形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小红  
中国特色职教新高考制度是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是进一步改革中国特色教育体系和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积极探索。基于人的本质、教育的本质、高考制度的本质,中国特色职教新高考制度的本质是以强化职业教育属性特征和类型特色为路径,为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技术技能通道,为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选拔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基于“需求—供给”奠定的社会根基、“显性—隐性”催生的外推合力、“历史—未来”激发的内生动力,建设中国特色职教新高考制度成为发展必然。建设中国特色职教新高考制度应坚持顺应民心、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将关注人心作为根本遵循、将分步推进作为基本方略、将加强研究作为不竭动力,引领人民对美好的向往、稳健职教高考改革步伐、提高理论水平指导实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罗立祝  
我国职业教育正进入提质培优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已水到渠成。需要着力破解职教高考的多类型生源质量差异显著、考试科目与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匹配度不高以及多样化考试招生方式产生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建议实行职教高考统一考试制度、合理设置职教高考科目、试行专业大类"一档多投"录取模式,建立符合类型教育定位、服务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教高考制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永军   袁潇  
职教高考制度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需完善职教高考制度。针对当前职教高考制度实践中学位制度及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法律制度尚待完善、统筹实施未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本科学校通过职教高考录取学生比例有待提升、中职生参加职教高考的影响因素和困难较多等问题,优化职教高考制度应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学位制度及推进立法进程、统筹加强对职教高考制度的类型化实施、扩大相关学校通过职教高考录取学生的比例、协同解决中职生参加职教高考的多重困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茂波  孟新杭  高芳  
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推进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必须明晰职教高考制度的价值属性、功能定位及实践样态。基于推进职业教育类型发展,职教高考制度具有促进类型发展的工具性、促进就业导向的广泛性、兼顾利益相关主体的多元性、保障职业潜能评估的科学性等价值属性。据此,促进职业教育直面社会的需求、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立交融合、保障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生源质量、保障职业教育升学路径的公平有效是职教高考制度的功能定位。实践中,职教高考制度应呈现出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多样的招考录取路径、以能获取职业能力为考核标准、考试录取过程公开透明的样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安双宏  
印度实行多种考试并存的高考制度,有几种全国性的高校入学考试,地方高校和部分国家重点院校有单独的招生考试。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印度顶级高等院校和公立学院的入学考试竞争激烈。虽然印度高考制度较好地保障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教育公平与效率,但是却丧失了全国统一选拔高校生源的诸多便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柳博  
选择性是高考制度改革的核心。增加选择性为高考制度发展带来机遇。通过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增加学生的考试选择权,能够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提高学生与高校的选择适合度,能够加强专门人才培养;通过在试点省市实施外语等科目一年两考,增加学生的考试机会,能够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同时,增加选择性也为高考利益相关者带来挑战。对于学生,多一种选择多一份不确定性,每种选择都有相应的风险;对于高校,根据专业指定选考科目招生可能会扩大专业间的生源差异,也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对于中学,实行分层教学和走班制,探索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和德育方式还要走较长的路。为推进选择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传松  
部分人士将高考制度的社会、政治与文化基础抽象化,进而抨击高考甚至建议废除高考,反映出高考制度所遭遇的现实困境,其合法性也受到质疑。笔者认为,高考合法性及相关理论命题被遮蔽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也与人们的认识和观念变化有关。当前,为高考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制度环境,是高考理论研究的重要命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更庆  
职教高考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制度,具有优化职业教育类型的工具性、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广泛性、兼顾利益相关主体的多元性、保障职业技能评价和招考计划分配的科学性等内涵特征。目前,职教高考制度建设面临路径依赖、发展短板、体系缺失、功能缺陷、生态失衡等困境,从而制约职教高考改革目标的达成。为此,需要通过构建具有类型特色的统一职教高考制度、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办法、建构职普等值同效的“旋转门”机制、实施差异化职业潜能测试、建构与“双减”政策相向而行的职教高考机制等途径来解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冯生尧  
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呼唤高考制度的实质性转型。以有效选拔以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核心的高层次人才。表现性评价能够满足此种要求,故有必要纳入高考制度之中。国际上,从20世纪后期开始,英国、新加坡、我国香港地区等。都成功地把表现性评价纳入高考了。有关研究也表明,表现性评价的效度和信度能够达到可接受水平。我们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高考中设计符合中国国情的表现性评价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