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98)
2023(15785)
2022(13017)
2021(12220)
2020(9798)
2019(22872)
2018(22881)
2017(42351)
2016(24302)
2015(27628)
2014(28058)
2013(26698)
2012(24294)
2011(21974)
2010(22354)
2009(19758)
2008(19191)
2007(17009)
2006(14817)
2005(12912)
作者
(68300)
(56533)
(56527)
(53866)
(35954)
(27159)
(25716)
(22469)
(21859)
(20319)
(19516)
(18874)
(17893)
(17864)
(17628)
(17285)
(17262)
(16926)
(16333)
(16094)
(14167)
(14141)
(13700)
(12876)
(12759)
(12650)
(12634)
(12440)
(11432)
(11223)
学科
(93426)
经济(93342)
管理(63707)
(58184)
(48991)
企业(48991)
方法(43308)
数学(37831)
数学方法(37105)
中国(28749)
教育(24715)
业经(23641)
(23338)
(22220)
地方(20775)
理论(20590)
(19541)
农业(15631)
技术(15258)
(14951)
(14879)
贸易(14868)
(14398)
环境(14109)
教学(14048)
产业(13621)
(13603)
(12755)
(12476)
(12301)
机构
大学(335418)
学院(333903)
管理(128301)
(119069)
经济(116107)
理学(111954)
研究(110982)
理学院(110579)
管理学(108143)
管理学院(107520)
中国(75438)
(72892)
科学(72158)
(55723)
(54101)
师范(53664)
(52483)
(51650)
研究所(51429)
业大(50282)
中心(49264)
(49241)
北京(46579)
师范大学(43451)
财经(42686)
教育(42116)
技术(41835)
(40879)
农业(40483)
(40448)
基金
项目(233723)
科学(184246)
研究(175313)
基金(164355)
(143107)
国家(141797)
科学基金(121387)
社会(105953)
社会科(100201)
社会科学(100172)
(94807)
教育(87649)
基金项目(86272)
(81030)
自然(78894)
自然科(77052)
自然科学(77036)
自然科学基金(75551)
编号(74709)
资助(67995)
成果(61796)
课题(54384)
重点(53773)
(51136)
(50747)
(48789)
项目编号(45516)
创新(45138)
科研(44167)
(44138)
期刊
(124409)
经济(124409)
研究(99679)
教育(71272)
中国(70222)
学报(53158)
科学(47920)
(45686)
管理(45628)
大学(40463)
(37735)
学学(36559)
技术(35307)
农业(32600)
(21655)
金融(21655)
业经(21491)
图书(19912)
经济研究(19700)
职业(19595)
财经(19307)
(17354)
(16443)
科技(16277)
问题(15632)
技术经济(15398)
统计(15326)
(15320)
论坛(15320)
理论(14848)
共检索到480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瑗彬   石伟平   辛雨  
职教领域教育硕士被视为未来职业教育教师的后备军,加强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培养是加快数字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略。在这一背景下,明确职教领域教育硕士数字胜任力内涵,从数字理念与态度、数字知识与技能、数字教育与教学、数字关怀与支持、数字合作与发展五大维度构建职教领域教育硕士的数字胜任力模型,提出学—做—教—研“六段四阶”的数字胜任力培育路径,并以此指导开展具体的培育实践,以期培养出数字时代职业教育所需的师资人才。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缪园  马利荣  
从胜任特征的角度出发,以国际上影响较大的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质量标准为基础,构建图书情报硕士胜任特征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问卷、收集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提炼出图书情报硕士胜任特征的五大子群,即基础性胜任特征群、专业性胜任特征群、拓展性胜任特征群、职业发展胜任特征群和管理胜任特征群,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图书情报硕士胜任特征模型,为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细化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制定图书情报职业资格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缪园  刘栩凝  
从人才胜任特征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软件工程硕士胜任特征指标体系,进而描述和分析了软件工程硕士胜任特征的五大子群,即专业性胜任特征群、基础性胜任特征群、发展性胜任特征群、拓展性胜任特征群和品格性胜任特征群,为软件工程硕士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建荣  
对43所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培养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各校重视培养工作,积极探索培养模式,培养环节有特色。但调查中也发现部分院校在培养目标定位、考生资格审核、课程教学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学位论文选题、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完善管理机制、调整专业方向、审核考生前置专业、抓好核心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同时,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出台相应政策,支持面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师资的研究生培养工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恩科  
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设立的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高层次的中小学教师。经过10多年的发展,各培养单位在在职教育硕士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不强,难以突出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与优势。因此,只有从源头上彻底扭转在职教育硕士培养目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薛栋  
职教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于2016年正式开展。从学历提升到兼具职业教育与师范教育双重特点的中职师资培养探索是职教领域教育硕士学位设置的政策背景,强调教育理论、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遵循问题导向和工学结合原则的人才培养过程,采取定期过程考查和学位论文答辩形式的人才培养考核标准构成了《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结合试点院校的人才培养实践案例发现,生源构成、课程设置以及学位论文的内容要求是职教领域教育硕士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兆诚  曹晔  
中德两国职教硕士在培养目标、招生对象、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制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性。德国职教硕士培养具有管好两端、规范中间、本硕一体、重视实践、突出能力的特点,而在我国职教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全日制生源缺乏相应的专业背景和相应实践经历,难以开展职业教育课程和专业教学方法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课程设置仍然偏重学科体系,本硕两阶段学习内容不衔接;实践能力培养存在实践教学时间短、过程不规范、质量无法保证等诸多问题;培养年限过短,以在校学习为主,对实践能力培养不够重视。针对上述问题,借鉴德国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我国职教硕士培养可从优化生源结构、加强专业教学法教师培养、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探索本硕衔接一体化培养模式、构建"三元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着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段艳林  李军  冀芦沙  
在职教育硕士作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我国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在职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对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开放式访谈,内容涉及到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动力和现状,在职教育硕士对教学和管理过程的看法、要求和意见等方面,以期从在职教育硕士这一群体的视角来审视培养的具体过程,为提高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卓炯  杜彦坤  
论述了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认为它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需求"并作为最高层次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高层次人才的内在需要,是高学历新型职业农民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农民"由身份向职业转变的重要手段。说明了当前农业硕士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有利条件,即"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正式定名,农业高校与科研院所不断深入参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城乡发展一体化不断推进,都使得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条件日趋成熟。指出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利于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衔接,有利于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得到更多经费支持。建议根据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制情况,分类开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后续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红荃  王志成  
教育分流政策为我国职教硕士培养的发展提供了政策背景和纵深发展的契机,在此背景下形成的独特培养体系一方面使得职教硕士具有区别于普通硕士的师范性、专业性、实践性,另一方面其对于优化类型教育体系、提升技能型人力资源质量、促进个人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独特价值。基于此,文章在分析职教硕士与其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从生源结构、管理机制、导师制度以及考核评价制度层面对我国职教硕士的培养路径进行了完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元海  查诗晨  
职教领域教育硕士人才培养定位有其特殊性,而其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又面临众多现实困境,因此需要由多元主体共同来完成,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试点院校,相关的行业企业以及职业院校,这些主体形成了职教领域教育硕士人才培养共同体。职教领域教育硕士人才培养共同体应努力通过培养主体的协同化、课程设置的融合化、导师队伍的团队化和考核评价的多元化来保障共同体的高效运行,以实现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敏  隋国成  
面对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分化现象,大学谋求变革当前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成为必然选择,"U-T-S"协作型教师专业化道路成为大学与中小学联动发展的理性选择。通过创设大学、地方教育研训机构与中小学的协同发展机制,"U-T-S"联合培养模式促进了理论、实践和指导的"三融通"。但"U-T-S"联动培养模式的全面实施受到变革意识和变革资源准备不足、变革各方内在文化冲突以及深度参与的缺少等诸多困境的制约,需要积极探寻各主体联动协作的利益契合点、建立平等互惠的"变革型伙伴关系"、打破三方制度壁垒并建立长效联动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新发  
以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下增设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硕士层次教师培养为出发点,分析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硕士层次教师培养的路径选择。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师)培养实践,提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培养措施建议,包括发挥院校主体作用、实现招生考试突破、优先重点领域培养、强化两个场所实践、突出三个能力提升、推进四个方面协同。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彭佳红  曹晓兰  程研  
柔性培养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柔性培养模式涵义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柔性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重点对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柔性与平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进行构建。为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创设适宜的环境,优化其知识结构、注重创新和工程应用实践,以推动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彭佳红  曹晓兰  程研  
柔性培养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柔性培养模式涵义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柔性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重点对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柔性与平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进行构建。为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创设适宜的环境,优化其知识结构、注重创新和工程应用实践,以推动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