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12)
- 2023(7828)
- 2022(6244)
- 2021(5896)
- 2020(4562)
- 2019(10294)
- 2018(10345)
- 2017(16727)
- 2016(10941)
- 2015(12406)
- 2014(12953)
- 2013(11486)
- 2012(10754)
- 2011(10016)
- 2010(10302)
- 2009(8902)
- 2008(8671)
- 2007(8076)
- 2006(7240)
- 2005(6556)
- 学科
- 济(30154)
- 经济(30115)
- 教育(22698)
- 管理(21394)
- 中国(16897)
- 业(14660)
- 理论(12521)
- 地方(11424)
- 学(11391)
- 教学(11045)
- 企(10938)
- 企业(10938)
- 农(9447)
- 方法(8281)
- 地方经济(7322)
- 制(7267)
- 数学(6643)
- 发(6612)
- 财(6569)
- 业经(6558)
- 数学方法(6454)
- 研究(6421)
- 学法(6336)
- 教学法(6336)
- 体(6208)
- 农业(6088)
- 融(5556)
- 金融(5548)
- 学理(5512)
- 学理论(5512)
- 机构
- 大学(140223)
- 学院(138357)
- 研究(56003)
- 管理(40262)
- 济(40099)
- 经济(38586)
- 科学(35489)
- 中国(33805)
- 教育(33764)
- 理学(33533)
- 京(32930)
- 理学院(32862)
- 范(32154)
- 管理学(31899)
- 师范(31897)
- 管理学院(31596)
- 所(29038)
- 研究所(26614)
- 师范大学(25943)
- 江(24915)
- 技术(24265)
- 农(23889)
- 中心(23790)
- 北京(21711)
- 职业(21407)
- 院(21011)
- 财(20133)
- 业大(19994)
- 州(19425)
- 农业(18677)
- 基金
- 项目(91116)
- 研究(75660)
- 科学(71414)
- 基金(57486)
- 家(50667)
- 国家(50041)
- 教育(44274)
- 社会(42147)
- 科学基金(40517)
- 省(40219)
- 社会科(39340)
- 社会科学(39331)
- 划(35825)
- 编号(35380)
- 成果(32239)
- 课题(29763)
- 基金项目(29129)
- 年(25122)
- 自然(23453)
- 重点(23118)
- 自然科(22855)
- 自然科学(22842)
- 资助(22465)
- 自然科学基金(22357)
- 发(22066)
- 规划(21335)
- 项目编号(20575)
- 部(20461)
- 性(19401)
- 创(19156)
共检索到228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元海 查诗晨
职教领域教育硕士人才培养定位有其特殊性,而其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又面临众多现实困境,因此需要由多元主体共同来完成,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试点院校,相关的行业企业以及职业院校,这些主体形成了职教领域教育硕士人才培养共同体。职教领域教育硕士人才培养共同体应努力通过培养主体的协同化、课程设置的融合化、导师队伍的团队化和考核评价的多元化来保障共同体的高效运行,以实现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薛栋
职教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于2016年正式开展。从学历提升到兼具职业教育与师范教育双重特点的中职师资培养探索是职教领域教育硕士学位设置的政策背景,强调教育理论、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遵循问题导向和工学结合原则的人才培养过程,采取定期过程考查和学位论文答辩形式的人才培养考核标准构成了《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结合试点院校的人才培养实践案例发现,生源构成、课程设置以及学位论文的内容要求是职教领域教育硕士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董红杰 谢香兵
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智能化技术正在对所有行业和企业进行重塑,“上云用数赋智”成为主导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在阐释数智化内涵和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根据现有会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培养具有数据分析能力、智能决策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财务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数智融合及技术创新拓展为主线,构建了数智化背景下的会计专业硕士课程体系,提出在会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中,将目前选修课中的新技术模块的部分课程列入必修模块,或作为理实合一课程嵌入传统财会理论课程之中,并以四门数智化课程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三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希望为数智化会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MPACC 数智化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国艳 曹如军
认为教育硕士特殊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现有培养队伍的缺陷,客观上要求强化教育硕士协同培养共同体的建设。指出教育硕士协同培养共同体的形成与创新,应本着权责明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促使地方政府、高校及地方中小学校理性地践行各自职责。
关键词:
教育硕士 协同培养共同体 研究生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骁 毛洪涛 陈秋生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推进,持续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一些高等教育的诘难者似乎认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高的责任应由高校独立承担;而在诸多关于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贾旻 王慧泽 陈晓煜
自20世纪70年代终身教育理论产生以来,国际终身教育的关注点逐渐从“生存”转向“发展”,从“福利社会”转向“和谐社会”,从“公共利益”转向“共同利益”,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旨在实现“利益共同体”,推动个体可持续发展、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及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终身教育的利益共同体由正规、非正规以及非正式教育组成,涵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构形态;利益共同体的结构化行动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实现方式,是共同体成员共同努力促使共同体要素不断完备、共同体结构趋向合理的动态过程,是共同体成员基于终身教育价值和共同价值认同前提下,围绕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展开的协同行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景晓娜
我国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已有十余年的历史,成果卓著,但也出现了一些模式运行中的问题。基于对存在于培养目标、课程定位、师资队伍、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的反思,提出可行的改进策略。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孟一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素养并能创造性地从事国际商务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我国新增了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本文简要分析了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设置的必要性,探讨了该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需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建立科学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对接,等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辛宪章
以命运共同体为纽带,搭建"政校企行"合作桥梁,促进"政校企行"命运紧密相连,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与命运共同体互融共生,既是建设职业教育强国的现实之举,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精准方略。文章从校企命运共同体的缘起入手,分析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校企命运共同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并提出校企命运共同体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推进校企命运共同体大力开展新型人才职业培训;推进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内"双师型"教师双向流动的"旋转门"机制;为推动校企命运共同体提供政策支撑;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双元"育人机制。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雪松 李胜祺
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是我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实践范本。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构建混合所有制高职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不仅是校企双方相互依赖的内生性诉求,也是高职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的育人要求,更是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内在需要。高职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能够有效推动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科研功能对接,保障高职院校与企业资源整合共用,促进高职院校形成育人特色。根据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办学特点,应加快构建以现代化治理体系为准绳的合作机制,以市场化运作为规制的运行机制,以校企合作能力提升为模型的保障机制。同时,探索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的建设路径,必须明确其建设内涵与规范,树立标准基线;建立健全配套支持体系,夯实建设基础;建立评价体系,严把质量红线。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产业学院 人才培养共同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蔡丽巍 孔原
自由劳动市场给企业带来的挖人外部性问题和企业师傅劳动竞争安全问题是困扰现代学徒制推进的主要瓶颈。为此,文章提出基于校企共同体的现代学徒制建设路径,同时认为在提供政策、经费和实训基地保障的前提下,应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开发三阶段工学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产学一体、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双向介入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鲜跃勇 刘雪梅
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着最基础的人才支撑,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承担了艰巨的任务。从职业教育特点和实际出发,就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教育教学思想的树立(教育理念之人本观、多元智能观、就业导向观)、培养目标定位(定单就业型、复合普适型、继续深造型、励志创业型)以及教学要素与人才需求双轮驱动(入口、课程设置、教学环节、课外拓展、出口)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意在促进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促进职业教育办学功能的凸现,促进人才资源开发和和谐社会的实现。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培养体系 价值实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振一 刘颖 郑燕康 罗燕春 王孙禺
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完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吴振一,刘颖,郑燕康,罗燕春,王孙禺一、引言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竟争日趋激烈,中华民族能否在未来世纪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在于综合国力的强弱。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蕾
本文根据"3+2"职教师资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以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为契机,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构建具有创新能力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职教师资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文平 蔡玉俊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一批与其匹配的高层次职教师资,硕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是一类复合型人才。其培养的课程体系应体现为:"职业课程+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相整合的课程结构,"技能实践+工程实践+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施环节,"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合作的双导师指导制度,"职业文化+教师文化"渗透的课程文化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