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81)
2023(10879)
2022(9052)
2021(8213)
2020(6243)
2019(14355)
2018(13780)
2017(25815)
2016(14314)
2015(15771)
2014(15761)
2013(15274)
2012(14536)
2011(13255)
2010(13879)
2009(12667)
2008(12561)
2007(11394)
2006(10430)
2005(9789)
作者
(39939)
(32995)
(32740)
(31259)
(21271)
(15602)
(15006)
(12725)
(12650)
(12253)
(11315)
(10934)
(10660)
(10652)
(10565)
(10286)
(9815)
(9789)
(9721)
(9580)
(8525)
(8201)
(8019)
(7647)
(7634)
(7492)
(7476)
(7394)
(6671)
(6620)
学科
(58736)
经济(58679)
管理(41672)
(39656)
(31046)
企业(31046)
中国(21974)
地方(19477)
(19435)
方法(15699)
业经(15668)
(15337)
农业(13249)
数学(12732)
数学方法(12525)
(11918)
(11673)
银行(11664)
(11426)
(11416)
贸易(11410)
(11334)
(11255)
金融(11255)
(11209)
(11019)
地方经济(10557)
理论(10507)
(10405)
环境(10228)
机构
学院(197941)
大学(191991)
(81387)
经济(79386)
研究(72145)
管理(71983)
理学(59640)
理学院(58932)
管理学(58068)
管理学院(57672)
中国(56504)
(42271)
科学(40857)
(40173)
(35978)
(33818)
中心(32995)
研究所(31866)
(30561)
财经(29679)
(29676)
师范(29415)
北京(27822)
(27330)
(26729)
(26582)
业大(24942)
技术(24185)
经济学(23793)
(23227)
基金
项目(120771)
研究(97123)
科学(95178)
基金(82927)
(70482)
国家(69737)
社会(59819)
科学基金(59767)
社会科(56599)
社会科学(56591)
(49391)
教育(46246)
编号(41985)
基金项目(41774)
(40886)
成果(35814)
自然(35055)
自然科(34154)
自然科学(34148)
资助(33822)
自然科学基金(33523)
(32220)
课题(31391)
重点(28021)
发展(26706)
(26459)
(26433)
(26217)
(25465)
(25192)
期刊
(103882)
经济(103882)
研究(67445)
中国(50930)
教育(35924)
(31125)
管理(30151)
(30061)
(24849)
金融(24849)
科学(24300)
学报(24040)
技术(20961)
农业(20748)
大学(19277)
业经(18931)
学学(17572)
经济研究(16461)
财经(14528)
问题(12982)
(12577)
职业(12262)
(11294)
(10987)
论坛(10987)
(10960)
图书(10622)
国际(10005)
世界(9698)
商业(9532)
共检索到331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杜玉帆  杨蕾  
职教集团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及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背景下产生的战略部署。集团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主要体现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手段、发展引擎和发展格局等方面。从政治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诠释了集团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从党的领导、类型特色、立德树人、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和品牌特色六个方面提出构建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指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一涛  罗尧成  
文章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凸显、现代职教体系有待完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四方面介绍了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对其丰富内涵进行了重新定义。在此基础上,从高质量发展指南、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表征、发展目标六大维度分析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并据此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构建技能型社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指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银奕淇   郭文斌   刘彦奇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予以支撑。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明确高质量发展的多重逻辑,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指向,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从激发办学活力、优化结构布局、推进数字赋能、拓展国际合作与促进资源共享等方面着力推进,为成人学习者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提供更多机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崔海红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大背景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基于此战略背景,国家审计发展过程中的制度、环境、体系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围绕新发展格局背景,对我国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政策逻辑进行了分析,并由此阐述新发展格局下的国家审计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在宏观层面,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统一领导;在中观层面,加强资源配置、贯通协同机制;在微观层面,加强科技支撑、人才强省战略建设。文章对于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和实现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广军   蒋晓明  
构建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是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是综合实力强、教育队伍强、办学质量高、人民满意度高、社会认可度高、经济社会贡献度高的教育体系,具有人民性、教育性、职业性、技术性、系统性、协调性、适应性等主要特征。建设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宏观上要着力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下简称“三融”)系统改革和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以下简称“三教”)协同创新,中观上要着力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和推进现场工程师培养改革,微观上要着力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提高职教本科教育质量和推进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林  王阿舒  罗江华  
多源流理论认为,公共政策受问题源流、政策源流与政治源流共同推动,是经典的公共政策分析工具。纵观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程,也同受这三个因素的影响。但因中外政治因素差异,将其适当修订来分析高职教育发展变迁政策更具适切性。分析发现,国家政策通过确定类型定位、促进持续发展,并重服务社会,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面对建设教育强国和技能型社会的时代使命,高职教育还面临类型特征不够鲜明、社会吸引力较弱、适应经济社会需求能力不足的挑战。展望未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职教育需深入探究类型规律、立足人的全面发展、精准服务社会,构建现代高职教育类型发展、技能人才公平发展与适应经济社会需求三大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昕  
发展关乎一个社会的存续与兴衰,决定人类现代化何以可能。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生成逻辑来看,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研判、是一百多年来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而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在把握重大机遇与现实挑战中实现发展水平新跃升的时代要求。从实践路径来看,高质量发展应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经济制度、开放水平等方面对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从价值意蕴来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厚植了经济社会的物质技术根基,而且提升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创造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资源,从而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全面超越。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政   郑霖豪   程梦瑶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又一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延续与创新。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态的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其关键特征为:以新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和以产业培育为主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实现发展目标、增强发展动力、改善发展结构、拓展发展内容以及优化发展要素,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构想:逐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补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短板,利用数字融合改善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红利”以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军  张蕴启  范豫鲁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重大命题,具有自身的生成逻辑,是面向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是面向未来的理论生成,是面向世界的实践要求。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规模大与认可度低、就业率高与就业质量低、资源领域广与资源转化率低三大矛盾,制约着其高质量发展。因此,在实践进路上,高等职业教育要从制度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入手,优化体制机制、拓展教育内涵、融合多方资源,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和智力支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符号的文化因子、技术养分和技能要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健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建设美好世界、破解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之困、探寻人类现代化发展道路等现实问题而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这一倡议的提出有助于破解全球发展失衡、贫富差距加大、生态问题凸显等问题。这一倡议的提出也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其遵循马克思主义真正交往观、马克思主义美好生态观和马克思主义逆不平等观等理论逻辑。同时,针对如何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数字丝路、绿色丝路和健康丝路等国际合作实践方案,并以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绿色发展和中国担当引领数字丝路、绿色丝路和健康丝路,从而促使"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燕翔  
为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提供有力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背后中国制造业的传统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后发优势三个方面。但随着内部人口结构变化、要素成本上升、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传统优势绝对水平依然存在但相对领先幅度逐步缩小,未来需要探索新路径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未来,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体现在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自主创新能力体系完善为动力,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基础,以大中小优质企业梯度发展为格局,以制造业高效融合服务业为协同。建议未来政策重点关注四个方向:一是强化关键领域产业政策,二是用好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三是构建统一大市场挖掘规模经济潜力,四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新发展机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翠香  
“省域”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应成为未来我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的重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的加强以及以“举办者”投入为主的高职教育经费筹措机制的贯彻落实,是以“省域”为重点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基础。当前我国高职教育面临诸多新挑战:在“省域”高职教育院校数量等若干发展指标上,省际之间差异较大,凸显了省际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在“省域”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及生均经费上,省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由此,推进我国“省域”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是:以国家层面上的区域经济合作重大战略为基础来推进高职教育区域合作,形成高职教育区域合作新格局;建立“省域”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协调机制,加大经费投入与政策创新,以实现“省域”内高职教育的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常瑞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影响巨大而深远的一个积极变量就是高质量发展,这是认识和把握推进清廉建设的大背景。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政治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清廉建设成为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目标就是要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推进思想、制度、干部、作风、文化等各种清廉要素相互作用、叠加集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清廉山西建设要顺应高质量发展大势,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把握山西反腐败斗争地域性、阶段性特征,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三不"方针方略,传承发展中华民族清廉文化,着力形成清明政治导向、规范清廉政府行为、打造清正干部群体、赓续清朗文化血脉、营造清和社会环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郝晓燕   韩一军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深入探讨了粮食产业发展中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升级,推动粮食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组织优化、经营增效、韧性增强和安全发展,从而实现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结合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前沿技术发展滞后、高水平人才支撑不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协同不足以及科研人才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四大重点方向:核心技术集成创新、不同层次科技人才梯队优化建设、不同类型组织体系的协同创新以及重点区域基础设施的改善升级。最后,从顶层设计、重点任务支撑和政策支持三个角度,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宇正   汤霓  
新型举国体制有其内涵与特性,能够传承传统举国体制的精髓,彰显整体性治理的突出特征,促使我国职业教育从功利化导向教育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教育,使资源配置从计划为主转向市场主导,将教育主体由政府、院校等单一主体扩展为多元主体力量,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并聚焦职业教育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在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新型举国体制有助于激发资本与资源的凝聚活性,有益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多维发展。在实践逻辑上,表现为新型举国体制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逻辑,推动教育链、人才链深度融入产业链的经济逻辑以及破解职业院校高质量建设症结的教育逻辑。以新型举国体制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在战略理念、实践价值、重点项目与体制机制等方面加以突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