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9)
- 2023(9977)
- 2022(7972)
- 2021(7664)
- 2020(6567)
- 2019(15224)
- 2018(15026)
- 2017(28144)
- 2016(15718)
- 2015(17484)
- 2014(17471)
- 2013(16943)
- 2012(15290)
- 2011(13696)
- 2010(14137)
- 2009(12737)
- 2008(12959)
- 2007(11673)
- 2006(10288)
- 2005(9541)
- 学科
- 济(57546)
- 经济(57492)
- 管理(49061)
- 业(43451)
- 企(38474)
- 企业(38474)
- 方法(27818)
- 数学(23918)
- 数学方法(23275)
- 财(16772)
- 中国(15814)
- 理论(14002)
- 农(13996)
- 学(13181)
- 业经(12810)
- 制(12131)
- 务(11551)
- 财务(11492)
- 财务管理(11463)
- 企业财务(10875)
- 地方(10424)
- 银(10092)
- 银行(10066)
- 教育(9689)
- 策(9660)
- 行(9474)
- 教学(9456)
- 划(9226)
- 技术(9145)
- 贸(9048)
- 机构
- 大学(209444)
- 学院(209324)
- 管理(79883)
- 济(76604)
- 经济(74582)
- 研究(69218)
- 理学(67126)
- 理学院(66291)
- 管理学(64613)
- 管理学院(64181)
- 中国(53161)
- 京(45516)
- 科学(43540)
- 财(38920)
- 所(35474)
- 农(34994)
- 江(33849)
- 研究所(32101)
- 中心(32014)
- 业大(31189)
- 财经(29538)
- 范(28755)
- 北京(28664)
- 师范(28430)
- 农业(27351)
- 州(27166)
- 经(26919)
- 技术(26725)
- 院(25245)
- 省(23478)
- 基金
- 项目(136377)
- 科学(106311)
- 研究(98544)
- 基金(96716)
- 家(85156)
- 国家(84479)
- 科学基金(72232)
- 社会(59215)
- 社会科(56146)
- 社会科学(56129)
- 省(54871)
- 基金项目(49784)
- 教育(49429)
- 自然(48428)
- 自然科(47422)
- 自然科学(47408)
- 自然科学基金(46534)
- 划(46420)
- 资助(41482)
- 编号(40608)
- 成果(33524)
- 重点(31582)
- 课题(29816)
- 部(29618)
- 创(28612)
- 发(27975)
- 创新(26673)
- 科研(26288)
- 性(25870)
- 大学(25837)
共检索到328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许晟 郑燕平
职教硕士学位教育是一种为职业教育培养师资的继续教育类型,其培养模式与管理方式是否顺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直接关联着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阐述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一职二导三能四评"培养模式的内涵、实施方案、柔性管理方案及其成效与反思,为职教硕士学位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提供来自一线的证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彭佳红 曹晓兰 程研
柔性培养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柔性培养模式涵义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柔性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重点对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柔性与平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进行构建。为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创设适宜的环境,优化其知识结构、注重创新和工程应用实践,以推动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柔性 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硕士 农业信息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彭佳红 曹晓兰 程研
柔性培养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柔性培养模式涵义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柔性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重点对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柔性与平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进行构建。为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创设适宜的环境,优化其知识结构、注重创新和工程应用实践,以推动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柔性 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硕士 农业信息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田雪峰 王军会 李玉萍 丁红燕
在我国对实践性高层次会计人才迫切需求的背景下,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学生的不同教育历程和经验背景,以及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提出协同化柔性教育理念,并以中国石油大学为例,探讨如何建立一套协同化柔性会计硕士培养模式理论框架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
协同化 柔性 会计硕士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冯鸿燕 张永宁 王天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企业合作,创造性地提出了培养国际化中外人才的新模式,即"专业+小语种+复合能力"的"三能"中外人才培养模式。从该模式的基本特点和主要设计方案入手,重点介绍它在人才培养的理念、外语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小语种语言及复合能力课程教学等方面的创新亮点及其显著成效。本模式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特色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合作企业和受益学生的一致赞许。文末针对本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遗憾,提出了改进措施,展示了其美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玉良 朱敏 易继明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教育部决定在已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教发〔2009〕4号)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5万名(教发〔2009〕6号),并对招生细则和调剂政策作出了详细规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晟 苏力华 马园园
职教硕士学位教育是一种为职业院校培养师资的继续教育类型。文章分析探讨了江西农业大学在提高职教硕士培养质量、创新建构以"双师型"骨干专业教师为目标,面授和网络双轨课堂教学,学员的创新专业师范、学术应用研究和职业发展三能力建设为重心,实施课程学习、技能训练、毕业设计和应用实践四方位评价的"一专双轨三能四评"培养模式,同时提出了若干教学与管理机制变革的配套举措。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余支政 骆莲莲
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以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及灵活性,而课程硕士培养在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特点符合这些要求。笔者主要探讨在我国工程硕士培养实践中借鉴课程硕士攻读方式的依据问题。
关键词:
课程硕士 工程硕士 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先亮 陈玉兰 蔡伟
认为构建教育硕士"一点二线三面"的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克服目前教育硕士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一点,即以在校期间知识与能力的有限发展为未来教学的无限发展奠定基础作为一个关键点;二线,即以理论框架建构与多层次教材建设作为教学发展双主线;三面,即以互动对话、适度自教、教育实践作为具体教学过程的三大操作立面。这一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语文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郑伟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会计人才特别是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倍增,对其能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发展。设置MPAcc的初衷主要是为会计职业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但是,由于受到研究生教育"重在学术创新能力"的惯性思维影响,加上MPAcc教育开展时间较短,资源和经验都相对缺乏,导致现行的培养模式存在不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唐文焱 何太平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取得成功,必须探索出有学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体现在指导思想、培养方式、培养体系、组织形式、培养基地和管理机制等几个方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敏 隋国成
面对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分化现象,大学谋求变革当前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成为必然选择,"U-T-S"协作型教师专业化道路成为大学与中小学联动发展的理性选择。通过创设大学、地方教育研训机构与中小学的协同发展机制,"U-T-S"联合培养模式促进了理论、实践和指导的"三融通"。但"U-T-S"联动培养模式的全面实施受到变革意识和变革资源准备不足、变革各方内在文化冲突以及深度参与的缺少等诸多困境的制约,需要积极探寻各主体联动协作的利益契合点、建立平等互惠的"变革型伙伴关系"、打破三方制度壁垒并建立长效联动机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永泽 赵合喜
作为我国高校会计研究生学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教育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会计研究生学位类型单一、培养模式单一的状况,丰富和发展了我国会计研究生教育制度。但随着会计硕士招生规模扩大和结构的变化,会计硕士培养模式也需要创新。培养单位应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考核与学位论文评价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以实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的目标。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义伦
为了科学地构建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几年来我们认真研究了工程硕士生自身条件和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基地培养的特点,独创了工程硕士生培养的校企互动模式,其核心内容是:课程学习的校企互动,科学研究的校企互补,素质养成的校企互促。同时认为,要培养出合格的工程硕士,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创新培养模式。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敏 李刚
MLIS作为建立在高深学问基础的一种专业硕士,它既需要完整的知识体系,也需要娴熟的技能。在转型时期,首先要认清并处理好MLIS和学术型硕士的关系;其次应明确专业性和职业性是MLIS人才的基本属性;通过讨论课程可以获得核心知识和"元能力",然后在实践教学中反复检验这些知识和实现"元能力"的迁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