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48)
- 2023(5533)
- 2022(4010)
- 2021(3563)
- 2020(2883)
- 2019(6350)
- 2018(6517)
- 2017(11612)
- 2016(7273)
- 2015(8568)
- 2014(8916)
- 2013(8032)
- 2012(7004)
- 2011(6266)
- 2010(6339)
- 2009(5385)
- 2008(5309)
- 2007(4658)
- 2006(4247)
- 2005(4046)
- 学科
- 济(21860)
- 经济(21838)
- 业(15104)
- 管理(14803)
- 企(11199)
- 企业(11199)
- 中国(10582)
- 农(8849)
- 教学(8300)
- 理论(7834)
- 教育(6729)
- 业经(6648)
- 制(5905)
- 农业(5857)
- 方法(5846)
- 学法(5508)
- 教学法(5508)
- 地方(5260)
- 体(5152)
- 发(5078)
- 财(5012)
- 学理(4821)
- 学理论(4821)
- 数学(4737)
- 数学方法(4621)
- 发展(4560)
- 展(4545)
- 银(4499)
- 银行(4485)
- 学(4297)
- 机构
- 学院(92769)
- 大学(89216)
- 研究(32751)
- 济(30706)
- 经济(29706)
- 管理(28363)
- 理学(23616)
- 理学院(23280)
- 中国(23235)
- 管理学(22586)
- 管理学院(22414)
- 科学(19962)
- 京(19732)
- 范(17223)
- 师范(17079)
- 农(16827)
- 所(16701)
- 江(16548)
- 技术(15842)
- 中心(15209)
- 研究所(15139)
- 教育(14917)
- 财(14690)
- 职业(14617)
- 业大(13445)
- 师范大学(13368)
- 州(13151)
- 农业(12832)
- 北京(12692)
- 院(11848)
- 基金
- 项目(59722)
- 研究(49393)
- 科学(46092)
- 基金(38049)
- 家(33058)
- 国家(32683)
- 教育(27695)
- 社会(27429)
- 科学基金(27181)
- 省(26610)
- 社会科(25689)
- 社会科学(25679)
- 编号(23156)
- 划(22216)
- 成果(19923)
- 基金项目(19649)
- 课题(18459)
- 自然(16111)
- 年(15843)
- 自然科(15779)
- 自然科学(15774)
- 自然科学基金(15478)
- 资助(15042)
- 重点(14788)
- 发(14071)
- 规划(13476)
- 项目编号(13128)
- 部(13032)
- 性(12920)
- 创(12598)
共检索到149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喻忠恩 许玲
我国目前以本科层次为主体的职教师资培养已经滞后于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现职教师资培养转型、规模化培养硕士层次职教师资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建立普通高校专业教育与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相结合的、开放的"3+1"模式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是我国职教师资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南海 薛勇民
在我国,高等学校正式开始培养研究生层次职教师资是以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简称"中职硕士")的培养模式开始的。在世界研究生教育史上,"中职硕士"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创新。实践证明该模式是最符合中国实际和切实可行的。但该模式同时也暴露出缺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介入这种研究生层次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深度和广度均极其有限;二是决策层与教育理论界对这种模式的未来发展尚未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为了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对该模式进行不断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其实,该模式在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发展之后,已经拓展了其最初的培养范围。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则,承担研究生层次职教师资培养的高等院校应...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蔡玉俊 郭家田
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是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高水平专业的迫切需要。以能综合运用教育学理论方法解决工程和技能人才培养中实际问题的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为培养目标,以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工学硕士或职业院校在职工学硕士教师为招生对象,完善以专业教学法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采用交错学习方式,构建"培养院校—企业—职校"协同育人机制,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双师型"博士教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关键词:
博士层次 双师型 职教师资 工学领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兰菊 蔡玉俊
随着企业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许多高职院校都在调整专业建设方向,有些专业招聘教师的学历层次也在向博士层次提升。无论是校企合作,还是高职内涵发展、“双高校”建设项目、高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等客观需求上均要以博士层次卓越职教师资为支撑和引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基于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探索构建“工学+教育学”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校—企—校”实践育人体系、教育学与工学“嵌入式”科研培养体系、全过程一体化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形成了高职博士层次卓越职教师资培养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
博士层次 卓越职教师资 师范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曦萌
从职前培养的角度来看,1896年至今,近120年间德国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都体现了以下两种关系的变化:一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种教育类型在体制内的关系,二是职业教育和工商企业界的关系。换句话说,不同阶段的特征体现了不同劳动组织形态下经济和政治策略的变化所引起的教育变革中所涉及的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
关键词:
职前培养 德国 职教师资 专业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税务系统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 牟信勇 黄平安 王法锟
本文概括了税务系统高层次专业化人才现状,分析了税务系统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税务系统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战略。
关键词:
税务系统 高层次 专业化 人才 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文平 蔡玉俊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一批与其匹配的高层次职教师资,硕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是一类复合型人才。其培养的课程体系应体现为:"职业课程+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相整合的课程结构,"技能实践+工程实践+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施环节,"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合作的双导师指导制度,"职业文化+教师文化"渗透的课程文化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朗双菊 陈瑶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享誉世界,重视职教师资培养质量是其发展的关键。德国职教师资培养历史悠久,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在师资培养模式方面有“学徒制”、巴登—符腾堡模式、普鲁士—巴伐利亚模式、图林根—汉堡模式、“职业性专业教学论”模式等不同类型,逐渐厘定了职教师资培养的独特标准及其职能角色。随着德国生产进入后福特主义时代,如何打造高质量的职教师资队伍,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并解决供需结构性失调问题,成为职教师资培养专业化的着力方向。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德国 职教师资 培养 专业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新生 施步洲 庄西真 臧志军
就其核心特质而言,职教教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其在学科专业、教育领域和职业领域都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其专业发展的目标,就是在职教理论指导下,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不断发展的专业技术和工程技术人员实践相适应,不断提高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为实现这种目标,需建立专业化的职教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这一体系需以科学的职教理论为统领,努力实现培养培训内容的一体化,培养培训机构的一体化和领导管理体制的一体化。
关键词:
职教教师 专业化 培养培训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鄢彩玲
职教师资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重要质量保证,其培养内容随着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随着学习领域课程概念的发展,德国逐步形成了基于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本文将以德国汉堡大学电工专业职教师资的培养课程为例,解析当前德国能力导向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从而进一步了解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
关键词:
职业能力 学习领域课程 职教师资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苗德华 石连栓 刘新钰 王茹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应具备教育教学和管理学生的能力、职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解决生产和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教科研能力。职教师资培训学校应根据"高层次双师型"师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实行分类培养,尤其要针对弱势能力予以强化。
关键词:
职教师资 高层次 双师型 培养方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懿心 王益宇
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来谈职教师资的培养,论述了职教师资专业培养的制度化、系统化;职教师资专业伦理的培养;职教师资教育性、职业性、学术性相整合的专业培养模式;需要重视职教师资专业培养的研究和培养机构的建设。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教师资 专业发展 培养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谈秀菁
教师专业化是近年来我国学者研究较多的一个论题。检索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学术界主要从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理论、教师专业化实施的制度保障和教师专业化的实施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特殊教育的师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应尽快制订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将教师的学历要求转为资格要求;改革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方式,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专业教育体系;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地位。
关键词:
特殊教育 教师专业化 策略 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翠香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开启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之旅,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技术大学成为体系构建的重中之重,而博士层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关键。由此,博士层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其目标定位应是"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研究性"于一体的高层次职教教师;在此基础上,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主,"专业课程+教育课程+职业课程+研究性课程+实践课程"相整合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真正契合应用技术大学需要的、独具职教特色的博士层次的"双师型"教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振刚 孙翠香
打破学科壁垒,通过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提高博士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博士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从本质上来讲,是跨"教育学"与"工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应确立融"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和"研究性"于一体的培养目标;制定凸显"跨学科"及"专业实践能力"考核的招生制度;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为核心课程类型,凸显"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多学科来源的、校内外导师相结合的指导教师团队;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组织体系,理顺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
跨学科 “双师型”教师 人才培养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