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44)
- 2023(13505)
- 2022(11578)
- 2021(11192)
- 2020(9149)
- 2019(21755)
- 2018(21608)
- 2017(41135)
- 2016(23075)
- 2015(26365)
- 2014(26549)
- 2013(25482)
- 2012(23026)
- 2011(20789)
- 2010(21045)
- 2009(18581)
- 2008(17994)
- 2007(15670)
- 2006(13551)
- 2005(11728)
- 学科
- 济(85449)
- 经济(85361)
- 管理(61248)
- 业(57173)
- 企(47659)
- 企业(47659)
- 方法(42170)
- 数学(36763)
- 数学方法(36033)
- 农(23646)
- 中国(22763)
- 学(19889)
- 业经(19363)
- 理论(19033)
- 财(18714)
- 地方(16778)
- 农业(15885)
- 教育(14557)
- 贸(14357)
- 贸易(14350)
- 技术(14261)
- 和(14137)
- 制(13967)
- 易(13900)
- 教学(13084)
- 环境(13005)
- 划(11983)
- 务(11940)
- 财务(11863)
- 财务管理(11840)
- 机构
- 学院(319536)
- 大学(316150)
- 管理(124072)
- 济(114455)
- 经济(111668)
- 理学(108263)
- 理学院(107017)
- 管理学(104582)
- 管理学院(104037)
- 研究(102478)
- 中国(72884)
- 京(67726)
- 科学(67232)
- 所(51700)
- 农(51392)
- 财(51111)
- 业大(49304)
- 研究所(47680)
- 江(46468)
- 中心(45753)
- 范(45739)
- 师范(45316)
- 北京(42640)
- 财经(41725)
- 农业(40276)
- 技术(39676)
- 州(38360)
- 经(37895)
- 院(37516)
- 师范大学(36183)
- 基金
- 项目(222689)
- 科学(173790)
- 研究(165280)
- 基金(156898)
- 家(136743)
- 国家(135550)
- 科学基金(115852)
- 社会(98581)
- 社会科(93114)
- 社会科学(93084)
- 省(90090)
- 基金项目(83358)
- 教育(80242)
- 自然(76666)
- 划(75988)
- 自然科(74896)
- 自然科学(74877)
- 自然科学基金(73467)
- 编号(70538)
- 资助(65503)
- 成果(57460)
- 重点(50605)
- 课题(50082)
- 部(48296)
- 发(47270)
- 创(46583)
- 创新(43220)
- 项目编号(42814)
- 科研(42393)
- 大学(41840)
- 期刊
- 济(122516)
- 经济(122516)
- 研究(89373)
- 中国(61818)
- 学报(51889)
- 教育(51673)
- 科学(47129)
- 农(47069)
- 管理(44493)
- 大学(39275)
- 财(36849)
- 学学(36537)
- 农业(33286)
- 技术(32844)
- 融(22017)
- 金融(22017)
- 业经(21356)
- 财经(19143)
- 经济研究(19081)
- 图书(18452)
- 业(16786)
- 职业(16571)
- 经(16208)
- 科技(15743)
- 问题(15593)
- 版(15402)
- 理论(14925)
- 技术经济(14833)
- 资源(13943)
- 实践(13911)
共检索到452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温伯颖
职技高师院校在承担职教师资培养任务的同时,不断地探索着职教师资培养和应用性人才培养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尝试从职技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困境出发,基于职技高师院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再思考,将职教师资培养融入应用性人才培养,构建了职技高师院校本科专业分流培养模式,以分流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设计,提出了分流培养实现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
职技高师 分流培养模式 实现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修朋月 张宝歌
通过对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心理能力、研究能力与教学能力“四维一体”的校本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分析、总结与归纳,为高等师范院校构建校本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一定借鉴。
关键词:
高师院校 四维一体 校本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建富
职技高师必须基于教师专业化、终身教育、人本教育等理念,积极探索、构建有别于普通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模式。实行学科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的"4+1"、"4+2"、"3+2"模式是职技高师比较理想、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教师教育必须实行独立的教育学院管理模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逍然
省属高师院校教育学专业招生规模扩大、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教育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使得省属高师院校教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问题日益突出。调整、变革以及优化省属高师院校教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成为省属高师院校教育学专业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当务之急。因此,适时改变、转型是省属高师院校教育学专业必须要作出的选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重庆
职技高师院校肩负着培养职教师资的使命,是职业教育的"母机"。当前,职技高师院校面临职教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不高,技术性、师范性和学术性不强等诸多困境。从职技高师院校的发展定位、培养模式、生源素质和办学经费等层面探寻困境出现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化解策略:政府的政策倾斜和扶持;职技高师院校坚守职教师资培养的定位,重点实施"4+2"本硕连读的研究生层次的职教教师培养制度,实现职教师资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兼顾与优质高职院校合作,分段联合培养"3+2"本科职教师资和"3+4"硕士职教师资;采取建构模式的课程结构,模块课程和学科课程的内容组织形式,构建实践导向的有职教特色的职教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白宝兰
职技高师院校食品工程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难以适应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从专业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实践活动体系建设入手,构建食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以满足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食品工程专业 应用型 人才培养 职技高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存贵
职技高师教育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是职技高师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针对职技高师校企合作存在的政策保障机制不健全、产教结合体制尚未建立、学校重视不够、利益关系有待协调等问题,要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创造良好的校企合作政策制度环境,以市场为引导,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突出办学特色,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积极转变观念,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芳芳
经济和技术进步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培养职业教育教师的专属机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际调查和相关研究表明,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面临着机构数量不足、就业问题凸出、课程和教学改革滞后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对职教师资的需求。对此,应准确定位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办学模式、借鉴国际先进课程理念、加强"职业科学"研究,探索适合我国职技高师师资培养的新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海生 马佳 裴魏魏
新课改与大数据背景下强化了学生实践与实训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知行合一。高校教师应该勇于探索专业课程改革,探索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文章通过对教与学相互渗透与学生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阐述,给出了新课改下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框图,通过对框图的分析使教学各个环节融合在一起,不仅对教师的教与学的检验提供方向,同时对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引导学生规划自己,实现对学生心灵和人格的塑造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新课改 知行合一 创新实践 融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磊
高等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关键是要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我国的教育实际,高师院校宜采取以通才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并通过提升教师素质、优化课程结构、革新教学方法、充实办学条件等措施加以落实。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通才教育 专才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云鹏 解书 赵冬臣 李业平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大学本科设置的一个新专业,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设立既解决了我国小学教师提高学历的问题,又为我国师范教育由三级向二级过渡在培养模式上提供了新思路。小学教育的专业定位应当是培养综合性复合型小学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应突出综合性,保证学科基础和教学技能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应更贴近小学教育实践,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教育 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晓季 吕常山 郑鹏武
通过对制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实践进行了广泛调研与深入思考,根据医药工业发展的要求和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我省医药工业发展现状和我校办学条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专业教材编写与实践教学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尝试。构建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加以完善和优化,培养社会急需的制药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业华
职技高师院校是主要从事中职学校教师培养的高等学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职技高师院校发展既面临层次提升方面的发展机遇,更面临人才培养方面的严峻挑战,特别是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和挤压,各职技高师院校必须重新审视和部署各自的人才培养战略。根据高等教育分类办法,职技高师院校主要属于应用型高校,应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适应性、应用性、师范性和综合性。根据学校实际状况,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职教师资和其他应用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职业方向
关键词:
职技高师院校 人才培养 类型 特征 要求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杨璐 李作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培养大批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全面提高应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理性分析卓越教育生态下高等教育生态发生的深刻演变;厘清应用本科在现代职业带中的坐标及人才市场供求态势,对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作了重新定位;阐述改革教学方法、重构课程及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实训导师制、强化跨语言交际能力培养、改革评价方法等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卓越教育 应用本科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建华
作为独立设置的专门为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专业课师资的职业师范院校(简称"职技高师"),承担着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重任。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作为我国第一所职技高师,近年来,大力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多方参与、灵活开放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新模式。以"校—企—校"联盟为核心的吉林省职教教师教育联盟就是这种探索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