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10)
2023(13556)
2022(11176)
2021(10635)
2020(8688)
2019(19876)
2018(19228)
2017(36594)
2016(19919)
2015(22305)
2014(21885)
2013(21617)
2012(20152)
2011(18278)
2010(18296)
2009(17481)
2008(17448)
2007(15513)
2006(13908)
2005(13061)
作者
(56764)
(47072)
(46910)
(44887)
(30184)
(22444)
(21208)
(18248)
(18104)
(16754)
(16293)
(15900)
(15232)
(15194)
(15130)
(14660)
(14219)
(13672)
(13672)
(13363)
(11948)
(11577)
(11475)
(10909)
(10692)
(10618)
(10584)
(10157)
(9581)
(9351)
学科
(80619)
经济(80481)
管理(63067)
(57410)
(49600)
企业(49600)
方法(33570)
数学(28532)
数学方法(28237)
(27522)
中国(25615)
(24533)
(21248)
业经(19213)
(17943)
(17551)
财务(17525)
财务管理(17480)
(17099)
(16875)
银行(16838)
企业财务(16828)
(16198)
(16195)
贸易(16189)
(16166)
金融(16163)
(15862)
体制(15382)
农业(13494)
机构
大学(289664)
学院(284176)
(124500)
经济(122157)
管理(104818)
研究(104447)
理学(89408)
理学院(88375)
管理学(87049)
管理学院(86523)
中国(83363)
(63019)
(62334)
科学(59493)
(52736)
财经(48929)
研究所(47397)
中心(45989)
(44698)
(44533)
(42220)
经济学(40520)
北京(40195)
(38273)
业大(38016)
财经大学(36773)
(36336)
经济学院(36211)
师范(35916)
农业(34945)
基金
项目(184468)
科学(146731)
基金(137488)
研究(135419)
(120966)
国家(120030)
科学基金(101938)
社会(89588)
社会科(84885)
社会科学(84863)
基金项目(70915)
(67368)
自然(63962)
教育(62607)
自然科(62477)
自然科学(62453)
自然科学基金(61433)
(59004)
资助(56739)
编号(52094)
成果(44954)
(43663)
重点(42813)
(39433)
(38836)
国家社会(38495)
(38294)
教育部(37916)
课题(37459)
创新(36054)
期刊
(139977)
经济(139977)
研究(92005)
中国(61963)
(51178)
学报(45514)
科学(42683)
管理(42275)
(41742)
大学(35636)
学学(33594)
(31737)
金融(31737)
教育(30920)
农业(28124)
财经(26039)
经济研究(23580)
(22468)
技术(21567)
业经(19501)
问题(18489)
(17326)
世界(16041)
国际(15752)
(15575)
(13899)
技术经济(12726)
会计(12722)
现代(12478)
理论(12079)
共检索到444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娜  
关于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应如何兼容的问题,至今仍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监事会两者在职能上的重叠与冲突,构建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博弈模型,说明了两者职能上的交叉不仅无害,而且在当前对董事会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独立董事与监事会正是构成了对董事会的双重监督与制约。在现实情况下,二者并存是极其必要的,这也体现了处于改革阶段的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特色。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斌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组织冗余会被代理人利用从而激发代理成本,并对外部监督产生正向依赖。以中国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考察了在最终控制人类型的约束条件下组织冗余和独立董事之间的依赖关系。国有公司的冗余不论和独立董事的比例还是行业专长背景都呈负相关关系,只有在非国有的上市公司中组织冗余对独立董事的行业监督表现出正向依赖的特性。这些结果表明基于组织冗余的角度,独立董事的制度安排受到所有权类型的显著影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戚聿东  徐炜  
董事会建设是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以董事会试点工作中的国有独资公司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与监事会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与监事会制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欧阳芬  
从各国情况来看,作为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都有效的发挥着制约管理层,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的作用。孰优孰劣,尚无定论。本文拟通过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制度比较,探讨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监控问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杜尧  薛恒新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在董事会治理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在董事会构成、管理机制和运作效率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文章考察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国家的董事会制度,并在对比分析基础上,就如何改善我国企业董事会治理机制提出建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丽红  汪文豪  
本文首先介绍公司治理机构中董事会的单层制与双层制的成因 ,然后论述监督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关系及对监事审计的影响 ,其次阐述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对监事审计影响的现状 ,最后探讨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公司监事审计的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宏  
近期美国一连串会计造假丑闻的爆光 ,说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尚存在诸多弊端 ,制度滞后 ,监管乏力是其突出的问题 ,上市公司治理虽然在不同国家都面临不同的特色问题 ,但其重要性是不象置疑的 ,为世界各国理论界和实业界所关注 ,面对作为上市公司治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重要性 ,必要性 ,具备的备件 ,如何有效开展工作及自律问题的研究开发解决 ,更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宁静  邱文武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是完善现代公司制度的重要内容。在我国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既可制约控股股东做出有损公司利益和其他股东的行为,也可有效监督公司经理层,减轻内部人控制带来的问题。但由于我国属二元权力模式,以及诸多现实问题的存在,独立董事制度引入我国后势必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科学引入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实现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无缝接入”,借鉴独立董事制度而引发的对完善公司监督机制的关注和尝试,无疑会在客观上促进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朝着良性的轨道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增耀  李富有  
本文指出了公司监督机构设置的国别差异及其与董事会模式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独立董事监督与监事会监督的特征及利弊。在介绍国外监事会制度改革的同时,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与原监事会制度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认为不宜用法律形式强制企业必须采用哪一种制度,而应让企业根据其具体情况在这两种制度之间进行选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莉霞  周文根  
随着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实施,新的"一元制"公司治理模式与已有的"二元制"公司治理模式并存,由此形成了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在监督职能上的重叠和冲突,如何将独立董事监督职能"无缝接入"现行的公司治理框架内,有机结合两种监管模式,应是设计我国董事制度时必须仔细考虑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牟文超  
作为全球公司治理运动的发起者,英国公司治理体系的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认为,英国公司治理体系的演进体现出长期性、平衡性和责任性的特征,折射出全球公司治理发展的新趋势。具体到董事薪酬制度安排,递延薪酬、比率指标披露和董事长报告等措施,保证了英国公司董事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对我国公司治理体系和薪酬制度的完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立彦  王婧  刘军霞  
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组成成分 ,内部监控制度对公司运营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本文讨论主题是公司内部监控制度与财务信息质量保障的联系。从案例解析监事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孰为有效 ,认为中国应当的选择是强化监事会功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汴生  吴继忠  
目前在我国公司制企业,为了约束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我们认为在中国这种二元制公司股权结构模式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并不一定能保证选出真正代表中小股东利益的代理人,并且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并不能保证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实现公司治理目标,则要大力发展基金业,通过基金业的发展来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把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群体"与"准群体"的冲突改善为"利益群体"间的冲突,以此形成一种权利相互制衡的格局,从而保证公司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