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50)
- 2023(13207)
- 2022(10975)
- 2021(10280)
- 2020(8566)
- 2019(19557)
- 2018(19677)
- 2017(37713)
- 2016(20765)
- 2015(23566)
- 2014(23837)
- 2013(23275)
- 2012(21278)
- 2011(18863)
- 2010(18812)
- 2009(17279)
- 2008(17048)
- 2007(15124)
- 2006(13344)
- 2005(11833)
- 学科
- 济(81933)
- 经济(81831)
- 管理(60986)
- 业(58379)
- 企(48810)
- 企业(48810)
- 方法(36606)
- 数学(30958)
- 数学方法(30530)
- 中国(23815)
- 农(23314)
- 财(20684)
- 业经(19567)
- 学(18954)
- 地方(16852)
- 农业(15737)
- 制(15399)
- 理论(15053)
- 技术(14486)
- 贸(13718)
- 贸易(13710)
- 务(13599)
- 和(13595)
- 财务(13525)
- 财务管理(13498)
- 易(13285)
- 银(13016)
- 银行(12977)
- 企业财务(12822)
- 行(12282)
- 机构
- 大学(295986)
- 学院(293090)
- 管理(116921)
- 济(110476)
- 经济(107786)
- 理学(101021)
- 理学院(99911)
- 管理学(97965)
- 管理学院(97460)
- 研究(97131)
- 中国(72381)
- 京(64195)
- 科学(62444)
- 财(50963)
- 所(49001)
- 农(48178)
- 业大(45024)
- 研究所(44543)
- 中心(44292)
- 江(43255)
- 财经(40857)
- 北京(40701)
- 范(40433)
- 师范(40042)
- 农业(37563)
- 经(37076)
- 州(35452)
- 院(35434)
- 师范大学(32209)
- 技术(32096)
- 基金
- 项目(200905)
- 科学(156999)
- 研究(147624)
- 基金(144114)
- 家(125460)
- 国家(124404)
- 科学基金(106580)
- 社会(90802)
- 社会科(85843)
- 社会科学(85818)
- 省(78589)
- 基金项目(76814)
- 自然(69565)
- 自然科(67935)
- 自然科学(67919)
- 教育(67236)
- 自然科学基金(66661)
- 划(66063)
- 编号(60993)
- 资助(58965)
- 成果(50115)
- 重点(44295)
- 部(43489)
- 发(42247)
- 课题(41741)
- 创(41444)
- 创新(38581)
- 科研(38082)
- 项目编号(37691)
- 大学(37330)
- 期刊
- 济(123635)
- 经济(123635)
- 研究(86656)
- 中国(58265)
- 学报(48821)
- 农(44685)
- 科学(44488)
- 管理(43484)
- 财(38653)
- 大学(37016)
- 教育(36601)
- 学学(34417)
- 农业(31140)
- 技术(26459)
- 融(24752)
- 金融(24752)
- 业经(20406)
- 财经(19679)
- 经济研究(18548)
- 图书(18371)
- 经(16647)
- 科技(16608)
- 问题(16229)
- 业(15832)
- 理论(15205)
- 技术经济(14592)
- 版(14508)
- 实践(14097)
- 践(14097)
- 现代(13525)
共检索到431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翟晓舟
国家为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科研人员以及对转化有重要贡献的人员获得奖励及报酬提供了一系列法律支持。但是,由于国家及单位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配置中权责不清、规范化程度较低,使得收益的有效配置受到一定限制,有关奖励及报酬的激励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科技成果转化收益配置优化需要以权责为核心的法治规范化为引导,国家应赋予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提高收益配置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首先,需明确国家在其中的权力与责任;其次,应着力降低科研机构在正当行使"更大自主权"过程中可能承担的不当责任;最后,应在尊重权利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关键词:
职务科技成果 收益配置 权责规范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海源
高校存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问题的症结之一,在于立法在赋予高校成果转化权利时缺乏对其转化义务的规定。高校承担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义务既是权利义务对等的要求,也是高校履行国有资产管理义务的必然选择;同时,"拜杜法案"也明确规定了高校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义务。据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应当明确规定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义务,并在此基础上对该义务进行细化,具体设置及时披露研发成果、申请专利、报告实施情况等义务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为了促使高校及时履行这些义务,立法应完善政府监督机制,设置完成人催告权和转化权;同时,高校也可参考美国斯坦福大学经验,充实其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万志前 朱照照
利益驱动是职务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利益分配需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遵循约定优先原则。约定优先原则有利于厘清复杂的利益关系、符合私法意思自治的法理、能克服法律规定之不足。约定有效是约定优先原则适用的前提,对其效力判断主要依据合同法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的约定不受制于法定最低标准(除非为强制性标准);利益分配约定的合理性审查,应以形式审查为主。同时,基于雇佣双方地位不平等,应对约定优先原则加以限制,以平衡各方主体的利益诉求,促进职务科技成果转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强 暴丽艳
基于委托-代理视角,通过构建模型研究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与科研人员激励问题,旨在为我国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政策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与科研人员激励力度并非简单的正相关关系;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受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比重衡量的科技成果转化难易程度的影响,与科研人员努力成本和风险规避意愿等个人特征有关,与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程度等影响信息不对称水平的因素有关。利用MATLAB软件对以上结果进行仿真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波 何迎春
基于鼓励科技人员参与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需求,针对科技人员强制转化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合理期限内没有实施"的职务科技成果,地方立法实践中形成了三种模式:强制许可模式、法定许可模式和介入权模式。从法律制度体系角度而言,三种模式欠缺合法性和体系性,对现有的科技政策和制度造成冲击。基于《进步法》第20条所规定的科技成果二元归属模式,未来地方立法应当通过赋予科技人员持有者身份和优先实施转化权,为科技人员转化职务科技成果提供外部制度支持。
关键词:
科技人员 职务科技成果 转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饶莉
我国大量的科技成果来源于政府投资,其转化成效体现着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科技成果在转化中本身所体现的双重效益以及市场运作规律,使得在政府投资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的条件下,需要思考如何将市场机制与促进成果转化的工作相联系。本文主要在市场运作机制和政府对交易平台的构建必须坚持市场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科技成果 转化 市场化 效益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玉梅 吕晓燕 范俊娥
科技成果转化中情报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了解市场、了解成果、了解用户。通过了解可有效地减少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实现适销对路,减少浪费,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
成果转化,情报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新孝
在以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科技型企业中,如何处理好投资各方的关系,保护技术投入者的合法权益,保证科技型企业健康发展,是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激活自身资源,参与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保障,文章认为诚信和法制的原则是必然的选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林青宁 毛世平
本文基于2008—2016年高校微观面板数据,通过网络DEA模型对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测度,并探索其空间收敛性,进而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构建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检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其空间相关性显著;东部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空间集聚效应有减弱趋势,导致中西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无追赶东部地区的趋势。②政府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2012年以前更为显著;企业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在2008—2012年不显著,在2013—2016年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他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③高级职称人员显著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科技成果获奖情况难以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2012年以来奖励评价机制有了一定改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骆大进 王雪莹 常静
当前,有关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改革试点正在加快探索开展,其中相关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亟待加强。本文基于帕累托最优原理,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进行了理论探讨,结合对有关创新型国家科技成果权属的制度设计和实践经验的分析,研究了我国科技成果管理制度改革问题。本文认为,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重在权属管理改革,关键在于制度体系建设。本文建议,要统筹推进明晰科技成果资产属性、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管理改革和成果定价机制、成果转化模式、机构内控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关键词:
科研机构 成果转化 权属 改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余峰 何莹 陈婧 郑方媛 宋蒙蒙
针对我国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以转让或许可方式进行,导致成果实际价值被严重低估的现状,分析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对提升高校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收益的激励作用。在梳理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激励政策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目前我国高校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普遍采用“先投后奖”和“先奖后投”两种模式,并分别以上海理工大学的“太赫兹”项目以及景德镇陶瓷大学的“陶瓷膜”专利技术作价投资作为典型案例,分析两种模式下高校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转化实操中存在的问题,即“先投后奖”模式下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现金奖励机制、资产管理公司自主经营决策机制不够完善,“先奖后投”模式下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分割机制、转化对象遴选机制和成果完成人(团队)内部收益分配机制够不完善;进一步针对完善上述机制提出具体对策思路和建议,为推动创新和优化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傅毓维 杨红影
本文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具有高风险、不确定性的特性出发,阐述了基准折现率是根据不同的融资成本,考虑其它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计算出来的;内部收益率根据IRR判定定理和牛顿迭代收敛定理,解决了IRR多解的问题。
关键词:
技术成果转化 基准收益率 IRR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陶娜 郭英远 张胜
以高校科技成果为研究载体,研究知识扩散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机制,以期助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落地。首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与内部利益相关群体进行识别,考察各个利益相关主体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定位与作用。其次,从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因素、高校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中介服务因素以及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因素三方面,分析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最后,从完善法律实施的配套措施、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以及加快健全技术市场和服务中介服务体系三层面给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高校 科技成果 制度环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秦丽娜 李凯
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的环节和影响因素较多,国内外学者对此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政府的政策与制度环境不完善、管理体制存在弊端、观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强等几个方面。需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但应注意: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应摆正位置,充分发挥其扶持和服务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政府 产业化 科技成果转化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玉梅 吕晓燕 范俊娥
本文论述了信息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所起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媒介作用,催化作用,激励竞争作用,反馈作用,监督和调剂作用。认为这些作用发挥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与质量,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因此,应将信息市场纳入信息管理程序,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环境,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
信息市场,成果转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