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1)
2023(1276)
2022(1136)
2021(1048)
2020(938)
2019(2002)
2018(1972)
2017(3960)
2016(2043)
2015(2231)
2014(2215)
2013(2264)
2012(2015)
2011(1907)
2010(1898)
2009(1803)
2008(1676)
2007(1502)
2006(1377)
2005(1318)
作者
(5650)
(4703)
(4682)
(4658)
(2982)
(2238)
(2207)
(1855)
(1736)
(1730)
(1634)
(1533)
(1513)
(1498)
(1465)
(1450)
(1432)
(1417)
(1409)
(1390)
(1206)
(1187)
(1160)
(1126)
(1079)
(1070)
(1062)
(1018)
(990)
(940)
学科
(9348)
经济(9337)
(8583)
管理(7276)
(6958)
企业(6958)
方法(5239)
数学(4488)
数学方法(4480)
人民(3701)
(3610)
消费(3560)
结构(3254)
(2985)
水平(2883)
消费水平(2883)
农业(2556)
业经(2467)
(2462)
收入(2007)
(1992)
银行(1991)
(1945)
财务(1944)
财务管理(1942)
(1912)
企业财务(1881)
(1810)
贸易(1810)
经营(1788)
机构
学院(31687)
大学(30800)
(14570)
经济(14374)
管理(13927)
理学(12148)
理学院(12077)
管理学(11955)
管理学院(11909)
研究(8146)
中国(7631)
(6891)
(5855)
财经(5714)
(5190)
(5155)
商学(4845)
商学院(4817)
(4304)
经济学(4300)
财经大学(4240)
业大(4188)
科学(4090)
经济管理(4048)
农业(3944)
中心(3934)
经济学院(3850)
(3829)
北京(3691)
(3633)
基金
项目(19705)
科学(16165)
基金(15424)
研究(13987)
(12966)
国家(12802)
科学基金(11618)
社会(9895)
社会科(9433)
社会科学(9430)
基金项目(8166)
自然(7726)
自然科(7558)
自然科学(7555)
自然科学基金(7419)
(7375)
教育(6339)
资助(6287)
编号(5842)
(5721)
(4618)
人文(4197)
教育部(4158)
国家社会(4042)
重点(3883)
(3857)
成果(3847)
科研(3816)
(3785)
大学(3767)
期刊
(19284)
经济(19284)
研究(9478)
管理(5635)
(5217)
中国(4761)
(4623)
业经(4555)
(4146)
金融(4146)
科学(3965)
学报(3826)
商业(3663)
经济研究(3591)
大学(3238)
学学(3185)
财经(2937)
农业(2709)
消费(2521)
商业经济(2498)
(2484)
问题(1976)
技术(1836)
统计(1605)
技术经济(1552)
农村(1492)
(1492)
理论(1465)
现代(1458)
经济管理(1446)
共检索到46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苏卫东  
本文对上市公司董事会与经营者腐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发现董事会规模与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加,会加重经营者腐败现象,而董事会的学历结构以及董事长总经理二职合一,与经营者腐败之间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苏卫东  冯冰花  
国内上市公司对高管人员的薪酬激励仍旧以年度报酬为主,这种报酬存在着与业绩脱钩的问题,使得股东通过“高薪养廉”的意图没有实现,高管的高报酬反而助长了经营者腐败现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苏卫东  李树爱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持股这种激励约束机制对经营者腐败现象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这是由国内股市的上市公司高管持股现状与持股制度的缺陷造成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苏卫东  陈超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股权结构对经营者腐败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营者腐败与股权集中度、流通A股比例、B股H股等外资股比例均呈正比,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行政单位的公司也更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国林  
本文对上市公司董事会与经营者腐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发现董事会规模与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加,会加重经营者腐败现象,而董事会的学历结构以及董事长总经理二职合一,与经营者腐败之间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宁  陶学禹  
管理腐败是近期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管理腐败问题是目前普遍存在于我国企业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也是造成企业大面积亏损、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探索管理腐败产生的根源,从根本上遏制管理腐败的产生和蔓延,是当前经济领域内的学者们亟需解决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荣杰,刘兵  
建立并完善企业经营者管理腐败行为的制约机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经营者管理腐败行为的内涵;其次分析了经营者管理腐败问题存在的根源;最后提出了经营者管理腐败行为的制约防范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振鸿  
改革十年,我国涌现了一大批企业家。他们艰苦创业,努力经营,善于管理,开拓前进,为国家的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推动了企业改革的深化。但是,在改革之年,也有些企业的经营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败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在八十年代末的反腐败、反官倒的浪潮中,曾有一种“制度决定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基本观点是:在保证政治清明、吏治廉洁问题上,制度起决定性作用;好的制度下贪官必受惩治,坏的制度下好人也会变质。这一论点在推动从主观性、随意性的人治向程序化、法制化的法治进化所起的进步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新一轮的反腐败现实斗争中,中央的决心不可谓不大,惩治的力度不可谓不烈,民众的拥护不可谓不诚,可是顶风作案者(甚至包括一些省部级领导)依然不绝,其经济根源究竟何在呢?在这期“中国经济新走势”栏内发表《腐败的制度根源》一文就对此进行了论述与分析。作者任浚先生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腐败之源在于转...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辰宁  芮颖  
腐败阻碍了外来直接投资的增长——《国际投资者究竟如何看待腐败现象?》简介赵辰宁芮颖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的魏尚进先生于今年(1997年)5月撰文《国际投资者究竟如何看待腐败现象?》,对1990~1991两年间14个资金输出国及45个资金引进国(东道国...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  
尽管《华盛顿公约》中并未明确规定缔约国有责任制止贿赂与腐败行为,但在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中,涉及贿赂与腐败的抗辩却越来越常见。许多仲裁庭都对适用于腐败抗辩的证明标准及举证责任分配问题作出了评论,但鲜有仲裁庭对认定腐败成立的法律后果进行分析。待解决的问题包括,腐败究竟应当作为管辖权问题,还是应与案件实体问题一并解决;东道国求诸于腐败抗辩,是否受制于弃权规则及禁反言原则;仲裁庭是否有权对从事了腐败交易的双方当事人的比较过失进行评估。在环球免税公司诉肯尼亚仲裁案、尼科资源公司诉孟加拉国仲裁案、金属技术公司诉乌兹别克斯坦仲裁案中,仲裁庭处理腐败抗辩的裁判思路不尽一致,体现了国际仲裁界在处理腐败问题上的态度演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南旭光  
金融腐败与金融监管有着重要联系,而且在金融监管及惩处的执法过程中会存在着监管腐败问题。文章在金融监管执法活动中构建了一个具有腐败倾向特征的监管执法者对金融机构或其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监督执法的模型,指出一个福利最大化的政府可以通过实施适当的激励政策以防范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合谋腐败的发生,同时证明了如果允许金融活动参与者在违法行为发生后可以实施具有恰当的惩罚激励措施的自我报告制度,政府就能够通过降低官僚作风、保持较少的监督执法官员、降低监管寻租以增加社会福利,并通过自我报告制度消除金融腐败而进一步为社会谋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英  许钟  杨宪时  郭全友  
探讨了分别接种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的无菌大黄鱼鱼块在5℃贮藏中的生长速率和腐败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以产生异臭味时的腐败菌数和腐败代谢产物的产量因子作为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定量指标。接种鱼块腐败时(产生明显异臭味)腐败希瓦氏菌与假单胞菌的菌数即最小腐败菌数(Ns)的对数值分别为9.14lg cfu/g和9.25lgcfu/g。由Gompertz方程得到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的生长动力学参数: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分别为0.0714和0.0700,最大菌数(Nmax)的对数值分别为9.45lg cfu/g和9.37lg cfu/g。结果表明,两种腐败菌在无菌大黄鱼鱼块中的μmax基本一致,且Nm...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南旭光  
企业在向银行寻求信贷融资时遇到的信贷腐败可分为两类:金融机构中主管信贷审批的高层人员的审批腐败;负责信贷发放的基层人员的支付腐败。通过分析两种类型的腐败在项目寻求信贷融资时的影响,揭示信贷腐败与信贷融资之间的关系,指出两类腐败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基层支付腐败对信贷融资项目产生逆向选择,阻止了低风险项目的信贷融资行为,而高层人员倾向于和融资项目合作,因而具有减少基层机构支付腐败的动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