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21)
2023(6637)
2022(5682)
2021(5399)
2020(4789)
2019(11017)
2018(11328)
2017(21262)
2016(11945)
2015(14042)
2014(14187)
2013(13281)
2012(11902)
2011(10725)
2010(11067)
2009(9833)
2008(9593)
2007(8426)
2006(7301)
2005(6422)
作者
(33154)
(27529)
(27467)
(26058)
(17584)
(13092)
(12636)
(10958)
(10520)
(10220)
(9489)
(9216)
(8910)
(8756)
(8423)
(8373)
(8370)
(8369)
(8127)
(7924)
(7059)
(6880)
(6813)
(6363)
(6352)
(6307)
(6184)
(6100)
(5587)
(5518)
学科
(46735)
经济(46701)
管理(38947)
(37775)
(33715)
企业(33715)
方法(26918)
数学(23941)
数学方法(23380)
技术(15850)
中国(13609)
理论(11857)
(10741)
(10278)
业经(10079)
(8820)
教学(8395)
技术管理(8200)
(7865)
财务(7816)
财务管理(7805)
企业财务(7463)
(7457)
贸易(7453)
(7246)
农业(6944)
(6902)
地方(6711)
(6502)
教育(6437)
机构
学院(167227)
大学(164698)
管理(67237)
(59924)
理学(58692)
经济(58450)
理学院(58081)
管理学(56482)
管理学院(56199)
研究(50556)
(34708)
中国(34602)
科学(32439)
(25789)
(25572)
(25524)
(25408)
师范(25357)
技术(24762)
业大(24578)
中心(23797)
(23643)
研究所(23353)
北京(21978)
财经(21103)
(20423)
职业(20089)
师范大学(19928)
教育(19853)
(19140)
基金
项目(114295)
科学(91850)
研究(86074)
基金(80590)
(69885)
国家(69272)
科学基金(60463)
社会(51553)
社会科(48880)
社会科学(48869)
(47427)
教育(45948)
基金项目(42163)
(40502)
自然(40290)
自然科(39521)
自然科学(39516)
自然科学基金(38805)
编号(37757)
资助(34054)
成果(30231)
课题(27216)
重点(26457)
(25790)
(25075)
(24080)
项目编号(23542)
创新(23263)
教育部(22685)
规划(22244)
期刊
(59143)
经济(59143)
研究(42535)
中国(37511)
教育(34835)
技术(25428)
管理(25149)
学报(23975)
科学(22863)
(20703)
(19754)
大学(17937)
学学(16451)
职业(15048)
农业(13965)
图书(11582)
(10944)
论坛(10944)
技术教育(10652)
职业技术(10652)
职业技术教育(10652)
技术经济(10532)
统计(10242)
财经(10150)
(10022)
业经(9773)
经济研究(9754)
科技(9339)
(9265)
金融(9265)
共检索到239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聂晓颖  黄秦安  
信息技术作为TPACK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教师TPACK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参照ProCTor和Albion等的TPACK调查工具,调查了260名职前教师与技术相关的四个变量,包括信息技术感知、iCT应用水平、TPACK水平及TPACK职业自我效能,结果表明职前教师信息技术感知总体水平与TPACK职业自我效能感较高,但iCT实际应用能力及TPACK水平却不高,并由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出四者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职前教师技术水平及TPACK发展的建议。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孔晶  赵建华  
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手段。然而,国内外颁布和实施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及推进机制更多的是面向教师大众,对处于不同发展水平教师的评估和指导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本研究基于IPO理论框架,探索影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分析模型,即ICT-TPE适应性模型。基于所构建的模型,本研究对X市三个圈层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分析,包括整体定位X市教师信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磊磊  
参照技术感知、自我效能以及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的相关量表,设计了技术感知、自我效能及TPACK关系的测量量表,并对河南、山西、甘肃三省的农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学科教学法知识、技术知识对TPACK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自我效能对学科教学法知识、技术感知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学科教学法知识对技术感知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技术感知对技术知识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学科教学法知识对TPACK的影响效应最大。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农村教师T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徐鹏  王以宁  刘艳华  张海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获取和迁移,对于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教师终身学习,有效促进专业自主发展,进一步破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开展了大量各级各类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培训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学用脱节"问题,亟待在发现问题根源并加以解决。本研究选取东北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220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量表测量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了包含学校因素、人为因素、政策制度因素、培训因素、自我效能因素和动机因素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迁移影响因素模型...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宋伟  孙众  
自我效能感、技术接受程度是教师TPACK发展中两个重要的研究问题。多数已有的传统或网络课堂环境下的相关研究发现,教师的TPACK水平与自我效能感、技术接受程度有相关关系,但这是否意味着在平板电脑下的数字教材课堂环境中仍有相似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证实。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分析技术,以英语学科为例,对山东省6个市、220所小学、507名使用数字教材超过一学期的教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字教材环境下,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技术接受度对TPACK有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另外研究还表明,性别和职称差异对TPACK无显著性影响,年龄差异对TPACK有影响,青年教师的TPACK更加显著。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任秀华  
在分析技术接纳模型(TAM)与任务技术适配模型(TTF)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用于解释和预测教师接受信息技术行为的理论模型,提出了模型的四个核心因素,并对模型因素进行了特性分析与适配关系的探讨,试图找出影响教师采纳信息技术主要因素,从而为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的有效性提供帮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龚健虎  
本文通过对广东企业494名知识型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职业动机在职业自我效能与就业能力之间具有的中介效应,以及在不同个体背景变项下员工的就业能力差异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职业动机在职业自我效能与就业能力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不同学历和不同婚姻状况的员工其就业能力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位层次的员工其就业能力均呈现出显著差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燕芬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素养已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TPACK知识是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利用技术进行教学的一种高度综合的复杂性知识,强调教师知识的多面性、灵活性和情境性。将TPACK知识引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切实提高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优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陈奕桦  赵可云  
科学自我效能对中学生科学学科的学习投入与长期生涯规划影响极为关键。为了厘清提升该变量的途径,本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生活学习途径理论视角,建立中国15岁中学生的科学自我效能形成路径模型,藉以探讨ICT对促进学生科学自我效能的成效,并比较男女生的路径差异。本研究以北京、上海、江苏与广东四省市参与PISA 2015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数据加权后的总数为790611人(男生为415066人,女生为375545人),然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整体拟合度考验、路径系数以及多群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模型的整体拟合度良好,路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晶心  王胜清  陈文广  
提升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胜任力对于提高教师教学学术水平,促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胜任力理论为指导,对混合式教学胜任力、TPACK知识框架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合高校教师特点构建了包括专业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学术3个核心维度和10项胜任特征的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胜任力模型,能够较为全面地解释混合式教学对高校教师提出的胜任力要求。在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改编已有成熟测量工具形成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胜任力量表,包含专业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学术3个子量表和48道测量题项,通过实证调查检验了该量表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该量表能够为测量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胜任力水平提供工具支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功香  芦吉虎  
在对204名大四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职业价值观与就业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职业自我效能、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能力中的职业成长能力存在显著相关。(2)文科生的职业自我效能、就业能力高于理科生。(3)高职业自我效能和高职业价值观的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均高于低自我效能和低职业价值观的大学生。(4)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春燕  张翼然  周丽娟  夏金星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职业教育信息化变得越来越受重视,而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关键在提高职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了了解中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培训现状,文章在调查全国近百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基础上,发现中职学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意识不够强烈,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不足,信息技术能力有限,学校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鼓励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加大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建设,加强培训,建立完善的管理措施等建议。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佑镁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技术深层次应用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课程整合的实施者,是真正发挥整合实效的关键。本文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从教师个人变项出发,深入挖掘影响教师进行有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因素。研究发现,教师的个人因素中的年龄、网络使用、培训、教学经历、使用频率和输入法等六项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服务学校、性别、教龄、学科、网络条件等因素则未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邓森碧  边玉芳  
作为教育评价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增值评价已经在多个国家广泛使用。通过对国内外增值评价项目及增值模型发展的研究发现,共有八类增值模型。根据模型适用的数据结构,分为单学科单群组连续两次测试成绩的模型和多学科多群组两次以上测试成绩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在教师持续效能的假设、适用的数据类型、控制变量的加入、缺失数据分析、学生天资的考虑及分析软件的使用方面有差异,这些差异影响了模型的推广和应用。另外,测试分数的质量、分数等值、控制变量的选择与信效度、数据库的建设都是确保模型准确估计的重要条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霍国庆,马瑞民  
本文首先考察了信息技术在重塑企业流程和技术体系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调配的内涵 ,然后分析了美国信息管理学家所发展的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调配模型 ,最后提出了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调配的实现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