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2)
- 2023(10716)
- 2022(8814)
- 2021(8452)
- 2020(6780)
- 2019(15565)
- 2018(15327)
- 2017(26751)
- 2016(16067)
- 2015(17810)
- 2014(17711)
- 2013(16385)
- 2012(15104)
- 2011(13855)
- 2010(14178)
- 2009(12988)
- 2008(12863)
- 2007(11684)
- 2006(10723)
- 2005(10049)
- 学科
- 济(45430)
- 经济(45340)
- 管理(41409)
- 业(35812)
- 企(29860)
- 企业(29860)
- 教育(23222)
- 中国(21021)
- 制(18606)
- 财(16432)
- 农(15966)
- 方法(15151)
- 学(13189)
- 理论(12875)
- 业经(12791)
- 数学(12561)
- 体(12476)
- 数学方法(12285)
- 体制(10429)
- 农业(10245)
- 教学(10091)
- 银(9965)
- 银行(9931)
- 融(9522)
- 行(9521)
- 金融(9519)
- 技术(8766)
- 度(8751)
- 制度(8718)
- 务(8598)
- 机构
- 大学(212235)
- 学院(207806)
- 研究(80406)
- 济(74653)
- 经济(72486)
- 管理(66828)
- 理学(56136)
- 理学院(55306)
- 中国(54698)
- 管理学(54079)
- 管理学院(53653)
- 京(47469)
- 科学(47267)
- 所(41056)
- 财(40459)
- 范(37849)
- 教育(37635)
- 师范(37481)
- 研究所(36741)
- 江(35706)
- 农(35191)
- 中心(34456)
- 北京(31080)
- 师范大学(30550)
- 财经(29874)
- 院(29803)
- 业大(29255)
- 技术(28181)
- 州(27321)
- 农业(27284)
- 基金
- 项目(132664)
- 研究(105259)
- 科学(104810)
- 基金(91081)
- 家(79829)
- 国家(78931)
- 科学基金(65586)
- 社会(63221)
- 社会科(59347)
- 社会科学(59334)
- 教育(57848)
- 省(54194)
- 划(47905)
- 基金项目(46216)
- 编号(45229)
- 成果(40812)
- 自然(40049)
- 自然科(39027)
- 自然科学(39011)
- 自然科学基金(38332)
- 课题(37005)
- 资助(36550)
- 重点(32472)
- 部(31199)
- 年(30531)
- 制(30233)
- 发(30116)
- 性(28569)
- 创(28229)
- 规划(27464)
- 期刊
- 济(92086)
- 经济(92086)
- 研究(77424)
- 教育(64598)
- 中国(63297)
- 学报(34020)
- 农(33228)
- 财(32730)
- 科学(30128)
- 大学(27464)
- 管理(27205)
- 学学(24091)
- 技术(22190)
- 农业(21946)
- 融(20240)
- 金融(20240)
- 职业(17857)
- 财经(15680)
- 业经(14246)
- 经济研究(14025)
- 经(13606)
- 技术教育(11904)
- 职业技术(11904)
- 职业技术教育(11904)
- 业(11125)
- 坛(11079)
- 论坛(11079)
- 问题(10926)
- 版(10479)
- 生(9930)
共检索到345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照星
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国职业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同时仍面临技术技能人才依赖于"学制式"升学、分类考试局限于传统的应试之举、综合评价简化为"文化"与"技能"的简单拼盘等困境。为深化职业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需要开发灵活学制的教育与培训项目,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根据多元群体入学需求,探索"因材施考";整合"知识+技艺+能力"三维指标,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录取主体和过程的多元化,动态评估教育与实训全过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瑗彬 刘珊杉 陈小丹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要求,职业教育公平的推进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公平具有在教育起点上保障入学机会与受教育权平等,在过程上不断优化区域教师资源配置,在结果上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的价值属性。但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经费投入存在省际差异,职教师资队伍规模存在层次差异,职教价值激发不足等现实困境。因此,提出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增效,保障教育起点公平;多措并举优化师资配置,促进教育过程公平;全面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实现教育结果公平的实践路径,同时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公平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于妍
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理念和价值诉求与“善治”高度契合,以实现“善治”作为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的逻辑起点,提出数字技术具有为研究生教育治理“赋智”“赋权”“赋能”“赋信”等“应然”效用。但“实然”状态下,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存在工具理性僭越下价值理性难彰显、数字治理过程中制度保障难到位、技术系统限制下协同效应难发挥、多元冲突影响下治理效能难释放等现实困境。从“实然”到“应然”,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应回归“价值理性”,强调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夯实“数字底座”,增强数字治理的内生动力;破解“碎片问题”,提升数字治理的整体效能;加强“双轨规制”,推进数字治理的体制改革,以此构建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的良好生态。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数字治理 善治 数字技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袁锐锷 何慧燕
香港回归后在一国两制正确方针指引下进行了高教改革,改革首先指向不合时宜的高等教育学制,并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设计对预科和中学学制的改革。在高校招生制度方面,香港特区着重解决入学考试、非学术领域特长学生推荐、吸收内地优秀学生等问题。本文将就这些方面的改革举措进行述评。
关键词:
香港特区 高等教育 学制 招生制度 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瑛
通过分析上海、浙江的高考综合改革对高校招生录取带来的考试环节、选拔模式和录取机制层面的重大变化,以及新的招生录取制度在政策实施运行中面临的实践困境,包括高校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选考政策陷入非理性选择的困境和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录取环节无法真正使用等。在新高考背景下,高校要顺应新高考带来的生源结构和育人生态的变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招生体制机制的变革;建立政府、高校和社会等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的选考引导平衡机制;探索实现招考分离,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真正使用创设体制基础和机制保障。
关键词:
新高考 招生录取制度 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覃梅芳 潘宇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与需求不匹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储备不充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应对不及时的问题。文章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提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然路径:制定高职院校“发展式”心理健康教育战略,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高职院校“分层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探索高职院校“工匠魂”心理健康教育网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岩 黎炜
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是当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从当前高职院校招生改革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高职招生改革的现状和趋势,探讨了深化我国高职招生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职 招生 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桥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学习和借鉴世界上的先进经验,需要对世界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的成败得失进行科学的判断和分析,总结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进而结合我们的实际和基本国情提出逐步取消高职招生考试制度的设想,倡导全力普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众化,发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后发优势,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招生 考试制度 大众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饶迪岗 陈海春
本文采用政策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恢复高考以来的招生制度及其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转变”“两个保证”的有益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欧阳波仪 刘兴恕 黄河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涉及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政府部门,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呈现主体构成的多元性、价值愿景的统一性、运行机制的系统性、创新实践的协同性等应然状态,同时面临协作参与主体不一、协作达成愿景不强、协作创新实践不多、协作运行机制不活等实然困境,必须坚持明确身份关系、凝聚价值共识、加强模式创新、推动机制完善、促进成果共享等使然进路,以有效助推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高质量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龙 谭静 徐升艳
高考招生现行的"配额制"造成了考生与大学之间"高分低就"和"低分高就"的不稳定匹配。"竞争制"导向的改革可以达到高招结果的稳定性,但却会大规模伤害现行制度下的既得利益,引发反对浪潮。因此可取的高招制度应是介于配额制和竞争制之间的一种折衷。"人口比例配额制"、"出资比例配额制"、"次级配额制"和"异地高考配额制"是四种典型的折衷制度。基于北京和山东数据的数值模拟表明,从偏离稳定匹配程度(偏离率)和既得利益受损引发反对强度(受损率)两方面来看,"次级配额制"是六种制度中最可取的。另外,当前呼声很高的开放异地高考的诉求,并不是高招制度改革最可取的方案,因为其偏离率和受损率都比竞争制大。
关键词:
匹配 稳定 配额 竞争 异地高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延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暴露出来的问题,从高职招生考试的制度本身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当前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增加招生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改革的重点是提高考试内容的基础性与综合性程度,实现考试方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招生考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申培轩 李艺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一系列复杂的制度变迁活动。《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本文力图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审视我国高考招生制度变迁的路径,思考山东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高考招生制度 改革 路径分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诸平
本文回顾了1978年以来高校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三项改革逐步推进的理论与实践进程;分析了三项改革环环相扣,相互掣肘,致使改革与其总体目标——反馈劳务市场的供求信息,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作用,促进学校建立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还有相当距离的现状;探讨了造成问题的原因和涉及到的公平、稳定、运用价格机制等理论与认识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晓超 邵建东
职教高考改革是职业教育自身类型化、内涵化发展的迫切需求。经过多年改革发展,我国职教高考制度已初见雏形,但仍面临顶层设计不完善、省级统筹不充分,企业参与不深入、技能考核不规范,融通功能不彰显、衔接路径不通畅等现实困境。为此,需要从多元统一性、职教类型性、融通衔接性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全面认识职教高考改革的应然取向。通过逐步完善顶层设计、坚持省级统筹发展,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完善技能考核体系,发挥横向融通作用、拓宽纵向衔接路径等措施推进我国职教高考改革完善。
关键词:
职教高考 现实困境 应然取向 优化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