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41)
2023(7526)
2022(6332)
2021(6112)
2020(5075)
2019(11803)
2018(11758)
2017(21082)
2016(12636)
2015(14498)
2014(14949)
2013(13769)
2012(12816)
2011(11363)
2010(11787)
2009(10497)
2008(10500)
2007(9324)
2006(8583)
2005(8211)
作者
(33602)
(27690)
(27544)
(26986)
(17405)
(13195)
(12686)
(10761)
(10725)
(10269)
(9483)
(9408)
(9140)
(9032)
(8974)
(8569)
(8332)
(8208)
(8145)
(7782)
(7580)
(6895)
(6858)
(6484)
(6388)
(6386)
(6238)
(6097)
(5741)
(5638)
学科
(40327)
经济(40262)
管理(31417)
(25341)
(21194)
企业(21194)
(19562)
中国(18826)
(15729)
(13376)
(12846)
方法(12444)
财政(12022)
地方(11417)
理论(11107)
数学(10446)
教育(10390)
数学方法(10195)
(10171)
体制(10014)
(9726)
业经(9523)
(9210)
银行(9191)
(8857)
教学(8795)
(8600)
金融(8593)
农业(7654)
(7243)
机构
学院(164375)
大学(158675)
(60800)
研究(60557)
经济(59141)
管理(52391)
中国(45519)
理学(43129)
理学院(42563)
管理学(41577)
管理学院(41262)
(37508)
科学(35770)
(35097)
(32065)
(28855)
研究所(28213)
(26648)
中心(26607)
(26450)
师范(26367)
技术(25740)
财经(25360)
职业(24049)
北京(23152)
(22795)
(22278)
教育(22024)
(21864)
业大(21375)
基金
项目(98586)
研究(80400)
科学(76761)
基金(65465)
(56008)
国家(55447)
社会(46731)
科学基金(46185)
社会科(43893)
社会科学(43883)
教育(42777)
(42044)
编号(36129)
(35510)
基金项目(33209)
成果(31714)
课题(29270)
资助(27236)
自然(26984)
自然科(26305)
自然科学(26295)
自然科学基金(25786)
(24662)
重点(23913)
(22670)
(22192)
(21570)
项目编号(21081)
规划(21068)
(20305)
期刊
(77794)
经济(77794)
研究(58006)
中国(47694)
教育(41970)
(31682)
(24803)
学报(24645)
技术(21521)
管理(21456)
科学(20854)
大学(19180)
职业(18072)
(17619)
金融(17619)
学学(17457)
农业(16005)
财经(13723)
经济研究(12621)
业经(12344)
技术教育(12307)
职业技术(12307)
职业技术教育(12307)
(11969)
(10252)
论坛(10252)
问题(10222)
(8011)
(7750)
(7693)
共检索到278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农素兰  方绪军  
协同学在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取向,使课程思政建设从一种“可能性”到“必然性”,反映出课程思政建设中“整体”与“部分”的协同性辩证关系,但是在实践中却催生了“知识性”超越“价值性”的实然现状、“结构性”排斥“内生性”的系统更新、“他组织”僭越“自组织”的开放性以及“单变量线性”缺乏“多维度非线性”的适用性四种本体结构性问题。因此,建议以理念生成、课程建构、文化改造、课程评价等内在逻辑结构为出发点,基于协同学理论理清思政课程改革的新思路,使育人与铸魂相协同,架构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的对话桥梁;内生与共生相协同,实现课程“再语境化”的双向重构;“术”与“道”相协同,形成师生共育的“中国故事”;过程与结果相协同,建构“多维度非线性”的评价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敖永红  刘霞  李美清  
工匠精神培育是"大国工匠"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强化工匠精神培育,职业院校应从协同学角度研究工匠精神培育,分析工匠精神培育与协同学的耦合性以及工匠精神培育的协同学特征,通过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实践教育"三育"协同的工匠精神培育新路径,加强工匠精神锻造,推动"制造强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蔡瑞林  刘霞  龙慧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存在一些问题,在协同学视野下,这是由于供应端的教育系统和需求端的经济系统没有进行充分协同运动。但系统之间的关联运动将使对接系统出现宏观有序结构,特别是由于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会使对接系统由非平衡状态进入到平衡状态,由不稳定结构变为稳定结构。论文构建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协同度理论模型,并据此对常州高职园区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协同运动能够乐观应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存在的问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加权   蒋洪   杨海峰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课程思政的生成,具有“双创”观培育内在需求、“三观”塑造外在要求、双重价值塑造现实诉求的三重逻辑,这内在规定了其通过实施双重价值塑造、牵引“双创”素质提升、赋能“敢闯会创”的多元目标要求。因此,针对其建设、教学环节薄弱,难以达成多元目标要求的现实境遇,要围绕目标要求,打造“双创”教育课程、思政元素等五维一体化的实践新样态,着力构建整体实施框架。基于此,从系统化建设、多样化教学、柔性化评价入手,积极探寻改革向路,有效聚拢教学资源要素,是促其提质增效、助力高质量就业创业的理性选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农素兰  
课程思政建设是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探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在"知识诠释面"与"意义生成面"、本体限制性与"他我"定向限制、"刺激—反应"强化训练与"发现—建构"意义学习、"主—客"体纵向教导型与师生双主体横向交互型方面存在二元选择性矛盾。基于此,以如何呈现、如何理解、如何教学、如何角色定位为逻辑切入点,从教育文化哲学视角,探究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新思路:提升教师课程二次开发的能力,生成课程思政认知的文化契合域;以个体先验、经验为基础,搭建学生"自我"与"他我"课程思政认知的文化汇合域;营造课程"再语境化"的智慧生长空间,架构学生"发现—建构"课程思政文化学习域;塑造师生双主体横向交互型关系,生成课程思政文化共同体。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俊学  刘伟光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也需要不断进行。因为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停留在某一阶段。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立足点应该定位于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素质能力的教育上,使接受职业教育的人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及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改革的动因与目标也在于此,这也是本文阐述的观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淑莲  金建生  
城乡教师协同学习共同体是基于协同学习共同体原理组成的新型教师发展联盟,但在当前的实践中,还存在实践着的"共同体之人"缺乏对城乡教师协同学习共同体的理论自觉、对其深度学习的运行特点模糊不明、具体运行策略无共同体特征等运行机制的问题。正确认识城乡教师协同学习共同体结构组织的多元性和互主体性、功能的时代性和价值的共享性、运行动因的内在深刻性等运行机制特性是达成深度学习的重要因素。为此,实践中还要注意:在组成方式上,采用线上线下、虚实结合、外驱内发、形散核实的学习共同体形态;在学习方式上,采用混合学习、真实情境、行动探究的深度学习方式;在动力驱动上,采用发展性评价、他组织与自组织协调、教师领导的方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月月  罗尧成  肖纲领  
治理组织建设及其协同运行是实现高校治理结构优化和治理能力提升,促进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当前,高职院校治理组织协同运行存在校系两级党政组织权力边界模糊、学术权力发挥受行政力量限制、学术治理组织间横纵向关系不清、师生的民主监督权力未能有效行使等问题。在协同学理论相关原理的启迪下,文章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治理组织建设的理论框架,具体包括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学术为本、权力共治"的学术委员会,形成学术组织体系的纵向衔接和横向互补机制,构建民主监督组织与"党政学"组织"以权利制约权力"机制,建立校企合作组织与其他校内治理组织人员交叉任职制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肖生苓  王泽蘅  
在对黑龙江省森工企业原木供应链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协同学理论,并分析其在森工企业原木供应链体系中的应用。建立原木供应链子系统协同的序参量方程,寻找影响原木供应链体系效率和效益提高的主导因素,构建原木供应链体系协调度模型。通过对协调度变化趋势的分析得出:1999—2008年,黑龙江省森工企业原木供应链体系财务和业务2个子系统的协调度变化趋势较为混乱,有序性不明显,反映出整个行业的混乱状态;原木供应链体系协调度总体变化趋势相对平稳,但水平较低,变化范围在-0.2~0.2之间,原木供应链组成系统各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的协调程度较低。黑龙江省森工企业应该以新经济时代全新的管理理念指导企业未来的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凤玲   徐涵  
协同学是分析系统由无序向有序转变的重要理论,与分析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建设具有内在契合性。在我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存在多个涨落推动系统的相变,通过分析系统相变的历史进程,发现构建多元、开放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成为必然。高水平工科大学具备构建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的成熟度,体现为自身资源优势显著、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因此,提出建立高水平工科大学参与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构建的协同机制,要以培养目标为序参量,发挥引领导向作用,畅通多方协同渠道,建立评价反馈整改机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保江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着力点的重大调整,是实现我国经济从高速度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必然选择。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第一举措",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经济新常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前提,新发展理念是供给侧结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姚慧丽  于云霞  
人员整合的过程与结果是决定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本文将并购企业人员系统看作是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复杂系统,从协同学的视角出发,对企业并购中的人员冲突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并购企业人员整合的协同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颖  于凤  
协同学与林业持续发展张颖,于凤协同学,是由原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H·哈肯创立的。1976年,他出版了《协同学导论》一书,此后,协同学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并不断发展。协同学与耗散结构理论一样,都是研究系统怎样实现自组织的,因而是被看作系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耿林  
协同学思想与行政管理四川省经济信息中心耿林行政管理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的组织与管理活动,在发展社会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程中人右报其重要的地位。行政管理系统的功能发挥好坏,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将亘接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传...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吴斧平  
本文以三明电大分校两个较为成功的学习小组为案例,分析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探讨了小组合作的内容、功能、基本条件,以及在组织小组学习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