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32)
2023(7652)
2022(6127)
2021(5941)
2020(4735)
2019(10744)
2018(10563)
2017(18344)
2016(11650)
2015(13420)
2014(13727)
2013(12406)
2012(11367)
2011(10391)
2010(10753)
2009(9583)
2008(9344)
2007(8619)
2006(7796)
2005(7446)
作者
(28060)
(23293)
(23267)
(22518)
(14797)
(11089)
(10835)
(9220)
(8771)
(8603)
(7926)
(7860)
(7629)
(7495)
(7453)
(7394)
(7128)
(6998)
(6896)
(6689)
(6214)
(5752)
(5562)
(5543)
(5411)
(5392)
(5247)
(5192)
(4681)
(4642)
学科
管理(33043)
(31464)
(30703)
经济(30632)
(26612)
企业(26612)
教育(20646)
中国(17778)
(13178)
(12209)
方法(11841)
(10794)
理论(10396)
数学(10256)
数学方法(10064)
教学(8574)
(8445)
业经(8076)
(8003)
财务(7984)
财务管理(7967)
技术(7671)
企业财务(7610)
(7390)
体制(7121)
农业(6895)
(6677)
银行(6667)
(6370)
(6002)
机构
大学(152245)
学院(151156)
(54466)
经济(52992)
研究(51741)
管理(48809)
理学(41490)
理学院(40948)
管理学(40129)
管理学院(39804)
中国(33464)
(33064)
教育(32744)
(30244)
(30179)
师范(30092)
科学(27233)
(25938)
(24765)
师范大学(24618)
财经(22955)
中心(22649)
职业(22646)
技术(22126)
研究所(21818)
北京(21597)
(20763)
(19701)
(18600)
经济学(17724)
基金
项目(92478)
研究(80303)
科学(75500)
基金(63236)
(52165)
国家(51499)
社会(48908)
教育(47893)
社会科(45973)
社会科学(45967)
科学基金(44460)
(38293)
编号(36560)
(33846)
成果(33430)
基金项目(31897)
课题(29895)
(25520)
资助(25294)
(24723)
自然(24665)
自然科(24072)
自然科学(24068)
自然科学基金(23638)
(23400)
重点(22696)
规划(22687)
(22616)
项目编号(21916)
教育部(21661)
期刊
(62229)
经济(62229)
教育(59080)
研究(57271)
中国(46830)
(25114)
技术(19558)
管理(19367)
职业(18091)
学报(17784)
科学(16811)
(16595)
大学(16008)
(13780)
金融(13780)
学学(13236)
财经(12319)
技术教育(12061)
职业技术(12061)
职业技术教育(12061)
农业(10889)
(10641)
(9649)
论坛(9649)
经济研究(9178)
业经(9041)
问题(7767)
(7722)
高等(6688)
(6284)
共检索到246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克松  熊晴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需"与职业院校的"能为",以及双方合作实现的互惠共赢是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逻辑理路。职业院校以课程为中介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有两种向度,即介入作为学科课程和作为活动课程的劳动教育。按照课程开发主体与资源要素的流向,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主要有单向被动输送式、单向主动介入式和双向互动合作式三种样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曹渡帆  任捷  
劳动教育作为一项具有多维性和立体性特征的教育实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空间性,需要多维空间作为其实践的载体,因而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必须严格遵循其现实展开的空间逻辑。空间范畴是对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在空间功能、空间属性和空间环境三个方面的本质规定,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指引了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空间实践。然而,在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分别出现了知识空间与实践空间分离、工具空间和价值空间冲突、教学空间和工作空间桎梏的三重空间矛盾,阻碍了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此,要通过设计课程体系,促进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空间功能整合;通过践行主流价值,实现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空间价值引领;通过明晰职能分工,增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空间协同效应,最终构建起多元立体、纵横联动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空间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艳芳  刘志军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都是为推动职业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而实施的基础性、通识性教育。从逻辑上看,两者理应能够发挥同构共生、协同育人的合力作用。坚持立德树人是两者一致性教育目标、追求创造性劳动是两者融通性教育内容、开展实践育人是两者共同性教育方式。但具体实施起来,两者的有效协同也存在着育人目标分化、课程设置固化、实践过程虚化等现实困境与难题,对此可以通过设立进阶式的教育目标、构建呼应式的教育内容、实施贯通式的教育方式等加以解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莉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理念的兼容性、目标的一致性、内容的关联性、方法的共通性等逻辑联系,为二者的有机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期推动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是职业院校育人工作的新要求,然而,目前职业院校中仍存在融合育人理念缺失、社会协同机制僵化、课程体系固化、师资匮乏等问题。对此,职业院校需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加快机制建设,营造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的社会化育人机制;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培育,打造胜任力强、专兼职结合的融合育人教师队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郑瑞强  胡军华  付仙兵  
劳动教育可以树德、增智、健体、育美,劳动育人是"五育并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支撑。高质量开展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工作,准确把握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蕴含与逻辑演进,系统思考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方面仍存在的设计碎片化、实践浅层化、评价简单化等问题,优化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实施劳动教育能力提升计划,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全面推进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落实落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有禄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对改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现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长期以来,我们的基础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忽略了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发展,以至于人们普遍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而忽略了人的健康体魄,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苗小燕  
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五育融合的起始点和凝结点,对达成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具有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本研究分析梳理了2017年以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研究,指出新时代劳动教育政策的发展完善推动了劳动教育研究的蓬勃发展;劳动形态的演进决定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必须与时俱进;重视大中小学一体化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的特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需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需进一步拓展特殊需要儿童的劳动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吕玉曼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地位的路径之一。新时代背景下重新诠释劳动教育的内涵是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前提,也是劳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及促进人性解放的关键。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培养学生的劳动行为和创造适宜的劳动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注重劳动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既要为活动设置清晰的目的,又要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兴趣集中在劳动过程中;以创造性劳动为主要形式,明晰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刻意义,狠抓知识和技术技能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在劳动过程中坚持手脑结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秋山  熊龙  
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在职业院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具有综合育人价值,能够加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建设,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在各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应该注重打造劳动特色课程,统筹协调职业院校、社会和家庭,广泛开展劳动社会实践,建立劳动评价机制,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长发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界定和认识劳动教育的基石,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价值观的逻辑起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需要劳动教育的奠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重要特征。劳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劳动教育的多元性,劳动教育是五育融合的起始点和凝结点。新时代新实践对劳动教育再发展提出新要求,加强党对劳动教育工作的领导,强化政策保障,确立劳动教育的独立学科地位和课程地位,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和管理体系,加强劳动教育的科研、教研活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向劳动教育开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惕若  刘正伟  
21世纪以来,丹麦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与时俱进,2013年取消了“家政学”“手工艺”与“针线活”课程,正式设立“食品科学”和“工艺与设计”两门课程,以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观念以及创意开发与设计能力。丹麦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贯穿小学3年级至初中9年级,课程围绕着中小学教学计划的共同目标,按照“能力目标+知识+技能”的方式展开,以未来家庭生活和职业需要为取向,为参与未来民生社会生活作准备。课程实施倡导真实情境学习、跨学科交叉主题学习和项目化学习;课程测试与评估提倡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不仅关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产品制作中的创意与美学价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东颖  
构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产生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经济社会建设进程中,生发逻辑既体现出明确的任务性特征,又体现出强大的内需性。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应主要围绕强化全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强化劳动教育功能保障,在劳动教育中突出职教价值导向等方面,全面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薄爱敬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五育并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劳动教育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是构建现代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面对当前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课程理念滞后、课程规范缺失、课程资源困乏、课程保障不足、课程职责模糊等问题,建议高职院校遵循规范、特色、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四维度”逻辑路径,以期达到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实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丹  
劳动教育包含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精神的涵养与劳动知识、技能、能力的培养。由数字、算法和机器带动的人工智能时代引发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由此加剧了人与科技之间的伦理之争,回答时代之问为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提供了现实逻辑;马克思主义劳动论从劳动创造人出发,到创造社会关系、人类道德和人类财富,促进人的认识不断升华,最后实现人的解放,为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提供了理论逻辑;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实现了五育并举的内在统一性,成为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逻辑。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育人体系,不仅要从研究理论和教材、挖掘优秀劳动人物、建设劳动文化空间等方面,重点制定高校劳动教育实施规划,同时要不断持续推进"三个课堂"的协同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郝天聪  
加快落实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我国职业院校推进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主题。围绕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问题,形成涉及劳动教育内涵、目标、课程、教师、评价等要素在内的问题域丛。在劳动教育内涵方面,应该将体力劳动教育与脑力劳动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并重点开展蕴含丰富教育意义的体力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目标方面,应该在强化劳动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学生劳动精神、劳动观念、劳动习惯与品质、劳动能力等劳动素养的培养。在劳动教育课程方面,可通过开设必修课的形式实施专门的劳动教育,强化专业课程、素质拓展课程、讲座课程、活动课程等对劳动教育的渗透。在劳动教育教师方面,要打造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在劳动教育评价方面,要灵活运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