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09)
- 2023(6051)
- 2022(4879)
- 2021(4591)
- 2020(4024)
- 2019(9536)
- 2018(9537)
- 2017(17075)
- 2016(10317)
- 2015(12140)
- 2014(12206)
- 2013(11078)
- 2012(9852)
- 2011(8839)
- 2010(9315)
- 2009(7923)
- 2008(7646)
- 2007(6495)
- 2006(5623)
- 2005(4919)
- 学科
- 济(31354)
- 经济(31329)
- 管理(24131)
- 业(21627)
- 企(18616)
- 企业(18616)
- 方法(18146)
- 数学(16624)
- 数学方法(16070)
- 中国(12555)
- 理论(10688)
- 教学(9667)
- 教育(8908)
- 农(8259)
- 技术(6993)
- 学法(6349)
- 教学法(6349)
- 业经(6276)
- 财(6206)
- 学(6056)
- 学理(5434)
- 学理论(5434)
- 制(5181)
- 农业(5074)
- 地方(4954)
- 划(4632)
- 贸(4619)
- 贸易(4611)
- 和(4606)
- 学校(4555)
- 机构
- 学院(131399)
- 大学(125221)
- 管理(45939)
- 济(41565)
- 研究(40680)
- 经济(40301)
- 理学(40026)
- 理学院(39560)
- 管理学(38158)
- 管理学院(37939)
- 中国(27205)
- 京(26755)
- 科学(25843)
- 技术(23886)
- 职业(22611)
- 范(22220)
- 师范(22032)
- 江(21209)
- 所(20713)
- 教育(20634)
- 农(19697)
- 业大(19434)
- 财(18863)
- 研究所(18840)
- 中心(18741)
- 北京(17079)
- 师范大学(17075)
- 州(16772)
- 职业技术(15902)
- 农业(15387)
- 基金
- 项目(88665)
- 科学(70046)
- 研究(69588)
- 基金(58832)
- 家(50942)
- 国家(50450)
- 科学基金(43226)
- 教育(41029)
- 省(39153)
- 社会(38480)
- 社会科(36239)
- 社会科学(36225)
- 划(33657)
- 编号(32239)
- 基金项目(30170)
- 自然(28792)
- 自然科(28227)
- 自然科学(28222)
- 自然科学基金(27658)
- 资助(25874)
- 成果(25677)
- 课题(25659)
- 年(21765)
- 重点(21557)
- 部(19900)
- 规划(19467)
- 发(19288)
- 创(19147)
- 项目编号(18839)
- 教育部(17606)
共检索到193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卢军 韩涛
硕士层次双师型教师对职业院校师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设计上,采用"三三三"培养模式,设计职业院校硕士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同时,从培养主体为学校+行业、课程内容的设计优化、推行新型的导向型自主学习教学法、合理进行专业师资配备、建立充足的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制定硕士层次职教教师培养的保障制度、开展硕士层次职教教师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实践。
关键词:
职业院校 硕士层次 双师型教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文平 蔡玉俊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一批与其匹配的高层次职教师资,硕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是一类复合型人才。其培养的课程体系应体现为:"职业课程+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相整合的课程结构,"技能实践+工程实践+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施环节,"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合作的双导师指导制度,"职业文化+教师文化"渗透的课程文化建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贺克斌 冯柳青
本文以北京地区高校MBA专业学位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系统地考察了MBA培养模式相关的公开文本材料,对"985"院校、"211"院校和一般院校在MBA培养模式各核心要素中体现出的共性与个性进行了梳理、分析与讨论。研究发现"985"院校的MBA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国际化和高水平的特点;"211"院校体现出了较强的行业导向、多样化和院校个性;一般院校则具有务实性和基础性的特点。论文的最后基于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个性特点讨论了不同层次院校MBA培养模式的改进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苗德华 石连栓 刘新钰 王茹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应具备教育教学和管理学生的能力、职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解决生产和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教科研能力。职教师资培训学校应根据"高层次双师型"师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实行分类培养,尤其要针对弱势能力予以强化。
关键词:
职教师资 高层次 双师型 培养方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扬军 何晓民
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具体内涵是什么,"三师型"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结构,职业院校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培养模式对"三师型"教师进行培养和建设,这些都将是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三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出发,对"三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三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三师型”教师 素质结构 培养模式 建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柏清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技能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操作技能、教育理论与方法、职业指导四部分,主要通过加强教师的自我教育、搞好继续教育的"软硬件"建设以及鼓励教师到企业接受实践教育等途径来获得。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双师型”教师 职业技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江军
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分析入手,抽象出"双师型"教师的四大专业特质,即"双知识"、"双经历"、"双能力"、"双素质"。同时,基于"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特质,提出改善其培养培训的策略,包括明确培养培训的目标定位、完善培养培训的体制机制、改革培养培训的课程结构、改变培养培训的实践方式、转变培养培训的评价标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余支政 骆莲莲
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以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及灵活性,而课程硕士培养在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特点符合这些要求。笔者主要探讨在我国工程硕士培养实践中借鉴课程硕士攻读方式的依据问题。
关键词:
课程硕士 工程硕士 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群群 朱佳斌
分析了欧洲主要国家与组织硕士层次工程人才的培养标准,总结了欧洲各硕士层次工程人才培养标准的共同趋势与差异,为我国建立符合社会需求和国际化标准、具有行业特色的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标准提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
欧洲 工程教育 硕士研究生 培养标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2004年3月18—19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正式启动。 会计具有明显的专业技术特性和独立的职业背景,是经济、社会运行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政府对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已发生根本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会珍
图书情报教育要持续发展,必须把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纳入培养环节。提出了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目标、选拔方式、培养机制、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论证。
关键词:
图书情报教育 教育改革 职业竞争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蔡玉俊 郭家田
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是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高水平专业的迫切需要。以能综合运用教育学理论方法解决工程和技能人才培养中实际问题的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为培养目标,以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工学硕士或职业院校在职工学硕士教师为招生对象,完善以专业教学法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采用交错学习方式,构建"培养院校—企业—职校"协同育人机制,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双师型"博士教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关键词:
博士层次 双师型 职教师资 工学领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廖素清
文章从"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途径并提出了管理"双师"素质教师的策略,以期对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双师 培养途径 管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侯健 赵辉 于波
加强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全面素质的定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模式: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提高培养效率;严把思想教育关,确保培养方向;加强导师引导作用,提升培养质量;积极鼓励产学结合,体现培养特点;营造学术研讨氛围,改善培养环境。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郑伟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会计人才特别是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倍增,对其能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发展。设置MPAcc的初衷主要是为会计职业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但是,由于受到研究生教育"重在学术创新能力"的惯性思维影响,加上MPAcc教育开展时间较短,资源和经验都相对缺乏,导致现行的培养模式存在不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