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16)
- 2023(9302)
- 2022(6800)
- 2021(6032)
- 2020(4393)
- 2019(9868)
- 2018(9539)
- 2017(16023)
- 2016(10038)
- 2015(11734)
- 2014(11764)
- 2013(10411)
- 2012(9490)
- 2011(8773)
- 2010(8960)
- 2009(7327)
- 2008(7296)
- 2007(6617)
- 2006(5656)
- 2005(5064)
- 学科
- 济(33450)
- 经济(33419)
- 管理(22860)
- 业(18589)
- 企(15461)
- 企业(15461)
- 中国(14050)
- 业经(13501)
- 理论(12805)
- 方法(12412)
- 教育(11833)
- 教学(10758)
- 数学(9697)
- 农(9694)
- 数学方法(9503)
- 产业(9341)
- 信息(8954)
- 总论(8503)
- 信息产业(8339)
- 学(7696)
- 学法(7071)
- 教学法(7071)
- 农业(6519)
- 财(6367)
- 技术(6092)
- 学理(5989)
- 学理论(5989)
- 银(5578)
- 银行(5557)
- 和(5430)
- 机构
- 学院(135103)
- 大学(129789)
- 管理(44123)
- 济(43750)
- 研究(43002)
- 经济(42451)
- 理学(38129)
- 理学院(37587)
- 管理学(36640)
- 管理学院(36391)
- 中国(28626)
- 京(27468)
- 科学(26348)
- 技术(24262)
- 范(23906)
- 师范(23676)
- 职业(23535)
- 江(22031)
- 教育(20921)
- 财(20803)
- 农(20663)
- 所(20507)
- 中心(19714)
- 业大(19302)
- 研究所(18827)
- 师范大学(18447)
- 州(17752)
- 北京(17125)
- 职业技术(16606)
- 财经(16486)
- 基金
- 项目(90740)
- 研究(76038)
- 科学(71430)
- 基金(59362)
- 家(50486)
- 国家(49855)
- 社会(44398)
- 科学基金(42631)
- 教育(42357)
- 社会科(41805)
- 社会科学(41794)
- 省(39720)
- 编号(35773)
- 划(33123)
- 基金项目(30313)
- 成果(30075)
- 课题(27648)
- 年(24354)
- 自然(23742)
- 自然科(23149)
- 自然科学(23143)
- 自然科学基金(22725)
- 资助(22314)
- 重点(21872)
- 项目编号(21197)
- 规划(20675)
- 创(20122)
- 发(20022)
- 部(19748)
- 性(18959)
共检索到200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如俊
数字时代数字素养将成为职业院校学生未来工作、学习与生活必备的核心素养。在对数字素养以及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内涵流变的追溯基础上,以胜任特征模型理论、耗散结构理论、人格心理学理论与教育生态理论为逻辑依据,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网络层次分析法、量化分析法、质化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学生数字素养总体框架模型,诠释框架的基本要素要义,提出解决学生数字素养培养问题的实践路向,即构建系统化的培育目标体系,设计层级化的要素结构框架模型,搭建多元化的培育课程体系,建设开放的培育生态,从而为职业院校实施学生数字素养培育与政策制定提供学理参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晓寒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行为的变革,全球范围内教学和学习的信息技术发展得到了普遍重视。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教学具有四方面特征:学习者参与的开放性、在线资源的生成性、学习行为的独立性、数据资源的可用性等,这些特征既适用于普通教育,亦适用于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背景下,职业教育更需要技术的渗透,职业院校学生需具备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等信息素养。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技术是基础、标准是导向、课程是依托、教师是支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永钊 程扬 李丽军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包括数字注意力素养、数字参与力素养、数字链接力素养、数字协作力素养。文章在分析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数智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实践进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以及开展教师数字素养微认证;构建全覆盖、多形式、分层次的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推进数字化转型生态系统建设;完善教师数字素养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自波 张丽娟 白芳
厘清职业教育学生数字素养的内涵并构建其数字素养框架,对数字时代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及ASK模型,结合职教学生“身份”和“类型”特征,构建了一个包括数字知识、数字技能、数字态度3个一级维度、8个二级维度以及21个三级维度能力指标的职教学生数字素养框架,以期为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字素养 职教学生 内涵 框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慧萍
新时代对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工匠人才成为广受关注的时代课题。基于对工匠精神的内涵结构与时代意义的理论辨析,梳理当前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现状和问题,构建了基于培育理念、培育内容、培育手段、培育机制的逻辑分析框架,并提出未来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弘扬工匠文化、创新培养模式、完善保障措施。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郑永和 王杨春晓 王一岩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本研究通过总结当下教育的表征形态、理论基石和研究范式,归纳出智能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是以真实教育问题为导向,有效结合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为代表的科学与技术,以发现教育基础规律为重点研究内容,服务于以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多元教育评价、优质服务供给与治理的新型教育研究。基于内涵,本研究考察并参考自然科学基金"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方向的申请主题,将智能时代的教育科学研究归为"基础规律层""技术方法层""智能服务层",构建了教育、科学、技术相融合的教育科学研究逻辑框架。最后,从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定位与实践路向、数据驱动的教育评价和教育服务体系、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构建教育科学研究体系四个方面明确了智能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进路,以期为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肖丽 谭永平 郑世珍
文章阐述了职业本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逻辑起点,分析了其内涵和意蕴,并从学校层面提出建立"二元三级"组织体系、打造"双高双强"教学团队、构建"四性五化"内容体系、搭建"四位一体"教学平台、创建"双师双线"教学模式等加强职业本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汪榜江 郑祥玉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文章从ESG的制度背景出发,基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三大因素系统探讨了ESG整合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要素,并基于数字化转型创新性地对ESG的内涵框架进行系统性阐释和论述,构建了数字经济时代ESG整合的实现路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指导和有益参考。
关键词:
ESG 内涵框架 因子逻辑 实现路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冯毅
本文立足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和方法,阐释了审计中职业判断的系统性、动态性,构建了会计报表风险生成与传导的逻辑框架和审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逻辑框架,有助于增强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决策的系统理解,进而帮助注册会计师提高职业判断水平和判断质量。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职业判断 风险导向 审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磊 邱懿 何正英 杨勇
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是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落实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化理念与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把握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涵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层面进行系统分析。坚持《职业教育法》引领、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完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是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可行性发展路径。基于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契机,系统建立对话机制、大赛交流机制、展会合作机制和联盟发展机制,构建职业教育国际化走出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兰明 陈蕊花
当前,职业院校存在对职业素养培养重视程度不足、素养培养体系碎片化的问题,学生职业素养水平堪忧,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走向。以往对职业院校学生素养的研究缺乏体系化的深入探讨,因此,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通过实证调查研究,构建了一个5维度、3层次的复杂模型,创新性地提出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研究的理论框架,并成功应用于实践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职业素养 模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茂勇 蔡凌
职业院校数据治理是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要素。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范式的提出,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从宏观建构转向微观规范的政策诉求。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遵循从碎片转向全局的价值逻辑、从孤岛转向共生的过程逻辑、由浅表转向深度的技术逻辑及从适应转向预测的功能逻辑等四重转型逻辑。在实践场域,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存在数据生态失衡与数据架构断点、数据规格泛化与信息离散、数据治理政策缺位与流程迟滞、数据治理偏利取向与效用失准等现实问题。推动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实践范式建构,可从基于国家“智慧大脑”架构的共生共治价值体系建构、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数据全链条管理过程机制建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分层治理技术载体建制、基于师生同频成长支持体系动力设计的功能系统调试四个维度展开。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欧阳丽
“课程美育”是广泛挖掘课程中的美育元素进行审美教学的教育实践活动。高职院校的“课程美育”,有着“以美育人”的工具性、“全面发展”的目的性和“显隐结合”的载体性。结合高职院校新时代“大国工匠”人才培养需求,依据美育规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来实施高职院校“课程美育”,引导工匠精神根植于心、外化于技、持之于行。遵从课程作为教育性经验的规律,从“内生融入”的教学设计、“协同联动”的教学组织、“师生共鸣”的教学策略、“增值发展”的教学评价等实践路径,实施“课程美育”。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高质量美育新格局,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课程美育 以美育人 工匠精神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涂三广
专业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有效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学校不能只停留在专业自身"怎么建",更须深入分析"为什么建";为什么建是专业建设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怎么建是专业自身价值的实现方式。在专业建设实践中,学校要首先回答为什么建,再考虑怎么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桂春
职业院校实践课教师普遍缺乏基本的教学素养,这不仅制约了实践课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拖累了职业技术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影响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实践课教师个体角度而言,提升教学素养水平的基本策略包括:正确认识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独特性,正确认知学生和学习,树立现代教学观念,学会学习和反思,强化教师专业角色意识。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实践课教师 教学素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