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01)
2023(10679)
2022(8676)
2021(8123)
2020(6245)
2019(13958)
2018(13476)
2017(24713)
2016(14240)
2015(16229)
2014(16270)
2013(15468)
2012(14550)
2011(13501)
2010(13903)
2009(12256)
2008(11853)
2007(10939)
2006(10068)
2005(9281)
作者
(39029)
(33208)
(32767)
(30888)
(20598)
(15899)
(14580)
(12923)
(12775)
(11904)
(11319)
(10917)
(10497)
(10491)
(10396)
(9958)
(9839)
(9564)
(9500)
(9488)
(8624)
(8347)
(8223)
(7801)
(7766)
(7543)
(7430)
(7275)
(6851)
(6701)
学科
(58704)
经济(58651)
(46954)
(39477)
农业(31573)
管理(26840)
中国(24399)
地方(20867)
业经(18469)
(16590)
企业(16590)
(14462)
方法(12390)
(11958)
发展(11759)
(11725)
教育(11507)
农业经济(11294)
技术(10900)
(10462)
银行(10445)
数学(10428)
理论(10355)
数学方法(10313)
(10288)
(10219)
金融(10217)
地方经济(10017)
(9695)
贸易(9683)
机构
学院(197452)
大学(182589)
(78006)
经济(76130)
研究(73418)
管理(66405)
理学(55689)
理学院(55045)
中国(54612)
管理学(54084)
管理学院(53745)
(53165)
科学(43607)
农业(40150)
(39932)
(37734)
业大(34502)
中心(33814)
(33804)
研究所(33774)
(32686)
(31148)
师范(30894)
技术(28631)
(26856)
职业(26719)
(25786)
(25712)
北京(25373)
财经(24472)
基金
项目(124238)
研究(102812)
科学(97151)
基金(81967)
(70270)
国家(69380)
社会(61889)
社会科(57912)
社会科学(57902)
科学基金(57863)
(55225)
教育(49829)
编号(47908)
(44442)
基金项目(42992)
成果(38176)
课题(35528)
(35221)
自然(32145)
自然科(31295)
自然科学(31291)
资助(31213)
(30679)
自然科学基金(30657)
(30175)
发展(29153)
重点(28974)
(28609)
(27133)
(26876)
期刊
(103896)
经济(103896)
研究(60506)
(59490)
中国(56954)
教育(42736)
农业(40355)
学报(29083)
科学(27569)
技术(24498)
业经(24452)
大学(23414)
(22928)
金融(22928)
学学(21948)
管理(21749)
(21611)
(18901)
职业(18231)
农业经济(14748)
问题(14540)
农村(14448)
(14448)
经济研究(13619)
技术教育(12544)
职业技术(12544)
职业技术教育(12544)
(11769)
论坛(11769)
世界(11582)
共检索到322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儒雅  唐智彬  
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推动职业院校参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一问题上,既出台了相关政策,也在实践中形成了培育机制创新、培育平台与资源建设、校企合作培育模式创新以及国际化培育路径等重要探索。面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现实要求,需要完善职业院校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法规,凸显职业院校的培育地位与责任;促进多方合作,加强协同培育;完善培育体系建设,加强保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与氛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秦志玉  
首先,对近三年来山东省职业院校参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三方面特征。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提炼了山东省职业院校在参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方面存在的问题。它主要表现在培育体制、宣传力度、培育方式、培育手段、实训条件及后续服务等方面。在对被调查农民需求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顶层设计、市场化运作、资格认定、培育模式、培育方式和课程设计六个方面设计了山东省职业院校参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杰  曹克亮  王新辰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大局的关键之举,高职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上存在的困境,直接制约了其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效能发挥。面对困境,高职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应致力于实现技能提升与文化重塑的有机融合,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区本课程"实践优势,主动构建大类专业集群,提升涉农技能多元融合的方式彰显自身的价值担当,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做出更大贡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芳玲  肖宁月  刘平  
新型职业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农职院校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阵地。结合山西农职院校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方面的有益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建议措施。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卓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关系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人才基础,潜在职业农民的培育与转化是这一工程持续发展的关键。挖掘出可能转化为职业农民的潜在群体构成,归结其特征,分析现有培育途径的不足,阐明培育潜在职业农民群体并促进其转化的必要性。具体途径为:通过一系列措施吸引其关注农业、产生持续兴趣、主动体验尝试、最后触动其成功转型为职业农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志利  王伟哲  胡静  
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直接影响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效果的达成。本文运用资料收集法、参与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全国2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经验,运用人力资源开发个体素质评价的KSAIBs模型,针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并结合各试点县实践经验,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优化路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许浩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远程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也是远程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实践中,特别要注意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效服务。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丽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志增  
培育新型农民,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近年来,河北省实行中等职业教育送教下乡,把招生对象由原来的以初中应届毕业生为主扩展到20-45周岁的在乡农民,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使学生学习不离家门、致富不离土地,探索了一种培育新型农民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柱国  丁晓荣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主导创办的湖州农民学院创新体制机制,培育新农民;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新农民;城乡统筹发展,孕育新农民。学院提出湖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创新理念,实现由"供需脱节"向"需求导向"转变;创新体系,实现由"零打碎敲"向"整体推进"转变;创新模式,实现由"传统培训"向"现代培训"转变;创新评估,实现由"过程评价"向"绩效评价"转变。下一阶段,要进一步理清新型职业农民概念,分层分类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科学有序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扶持体系,探索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和农民创业园,鼓励农民创新发明。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莎  赵义情  
"空心化"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空心村治理的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对推动空心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生发展理论区别于传统依靠外力推动空心村发展的方式,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农民群体学习参与意愿不强、培育内容脱离实际、培育方法以灌输为主、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转变传统观念,增强内生动力;更新培育内容,体现本土特色;结合学员特征,转变培育方式;挖掘乡土能人,培育本土师资的内生解决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廖帆  
农业职业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重要的价值,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体现。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基本特点和内涵的辨析,对其能力特征进行探讨,从而确定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特质。同时,通过相关文献和数据,揭示了我国农业劳动者素质现状,对其心理特征具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从理论上看,农职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具有天然的比较优势和突出价值。为此,农职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应该在五个方面做足功夫,从而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迈钦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高职院校具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比较优势,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培育模式,在办学意识、资源整合、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通过开放办学,发挥农业高职院校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事业中的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留成  
全面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是提升农民专业技术水平、激发农民创造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在逻辑上要坚持适用、实用、管用和好用等原则,在尊重新型职业农民的前提下高效推进。针对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遭遇的现实困境,有必要在改革路径上从更新认知与思维、明确对象范围、完善标准与办法、加强培养培育、强化治理与激励等方面精准发力,以便更好地赋能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智奇  齐国  杨慧  赵娉  白瑜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中央统筹城乡、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又一新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农民开始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事关"未来谁来种地"的重大战略问题,需要凝聚共识营造培育环境,需要创新机制加快培育进程,特别是需要政策跟进和制度安排创造培育条件。本文在阐述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现实需求及国外职业农民培育经验基础上,立足我国农民素质和农民职业教育现状,提出了健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