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93)
- 2023(14380)
- 2022(11520)
- 2021(10798)
- 2020(8651)
- 2019(19509)
- 2018(18932)
- 2017(34809)
- 2016(19445)
- 2015(21602)
- 2014(21591)
- 2013(20445)
- 2012(18391)
- 2011(16241)
- 2010(16984)
- 2009(16001)
- 2008(15196)
- 2007(14253)
- 2006(12790)
- 2005(12112)
- 学科
- 业(81945)
- 企(73399)
- 企业(73399)
- 济(72314)
- 经济(72224)
- 管理(66389)
- 中国(33026)
- 业经(29103)
- 农(28594)
- 方法(27858)
- 融(26170)
- 金融(26169)
- 财(25722)
- 银(24334)
- 银行(24327)
- 行(23628)
- 技术(21991)
- 教育(21841)
- 农业(21078)
- 理论(20435)
- 数学(19943)
- 制(19701)
- 数学方法(19649)
- 务(19278)
- 财务(19247)
- 财务管理(19226)
- 企业财务(18201)
- 地方(15346)
- 策(14658)
- 体(14292)
- 机构
- 学院(264116)
- 大学(256401)
- 济(106478)
- 经济(104208)
- 管理(99703)
- 理学(84340)
- 研究(83676)
- 理学院(83507)
- 管理学(82247)
- 管理学院(81720)
- 中国(68474)
- 京(54372)
- 财(53022)
- 科学(45162)
- 江(43207)
- 财经(41133)
- 范(40527)
- 师范(40284)
- 所(40215)
- 中心(39749)
- 经(37173)
- 农(36786)
- 研究所(35473)
- 北京(35302)
- 州(34653)
- 教育(34634)
- 经济学(32348)
- 技术(32265)
- 师范大学(32044)
- 业大(31371)
- 基金
- 项目(161139)
- 研究(133193)
- 科学(131266)
- 基金(112939)
- 家(94141)
- 国家(92979)
- 社会(84359)
- 科学基金(82227)
- 社会科(79811)
- 社会科学(79793)
- 教育(68353)
- 省(67900)
- 基金项目(58442)
- 编号(57082)
- 划(55939)
- 成果(47830)
- 自然(47757)
- 自然科(46753)
- 自然科学(46746)
- 自然科学基金(45969)
- 资助(44130)
- 课题(43154)
- 创(40408)
- 发(37842)
- 重点(37439)
- 部(36865)
- 创新(36522)
- 年(36271)
- 性(35390)
- 业(35261)
- 期刊
- 济(125639)
- 经济(125639)
- 研究(90923)
- 中国(66760)
- 教育(62539)
- 财(44257)
- 管理(43685)
- 融(38283)
- 金融(38283)
- 农(37081)
- 技术(31511)
- 科学(29632)
- 学报(27749)
- 农业(24814)
- 大学(24347)
- 业经(23215)
- 学学(21463)
- 财经(21125)
- 职业(19269)
- 经济研究(18740)
- 经(18416)
- 问题(15616)
- 业(14870)
- 技术经济(14743)
- 坛(13831)
- 论坛(13831)
- 现代(12731)
- 财会(12703)
- 技术教育(12626)
- 职业技术(12626)
共检索到425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莉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理念的兼容性、目标的一致性、内容的关联性、方法的共通性等逻辑联系,为二者的有机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期推动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是职业院校育人工作的新要求,然而,目前职业院校中仍存在融合育人理念缺失、社会协同机制僵化、课程体系固化、师资匮乏等问题。对此,职业院校需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加快机制建设,营造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的社会化育人机制;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培育,打造胜任力强、专兼职结合的融合育人教师队伍。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劳动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融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曹渡帆 任捷
劳动教育作为一项具有多维性和立体性特征的教育实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空间性,需要多维空间作为其实践的载体,因而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必须严格遵循其现实展开的空间逻辑。空间范畴是对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在空间功能、空间属性和空间环境三个方面的本质规定,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指引了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空间实践。然而,在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分别出现了知识空间与实践空间分离、工具空间和价值空间冲突、教学空间和工作空间桎梏的三重空间矛盾,阻碍了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此,要通过设计课程体系,促进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空间功能整合;通过践行主流价值,实现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空间价值引领;通过明晰职能分工,增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空间协同效应,最终构建起多元立体、纵横联动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空间体系。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劳动教育 职业院校 空间逻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彭谦
劳动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各职业院校在积极探索不同的劳动教育路径,但劳动教育仍然存在淡化和弱化现象。针对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劳动教育内涵不深、课程体系不实、师资队伍不专、实践载体散乱以及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系列问题,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为例,通过构建模块化进阶式课程体系,搭建专兼职结构化师资队伍,搭建产教融合型劳动教育基地,强化职业教育劳动文化以及建立健全劳动素养评价体系等实践路径,创新突破了劳动教育困境。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劳动教育 实施路径 创新创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艳芳 刘志军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都是为推动职业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而实施的基础性、通识性教育。从逻辑上看,两者理应能够发挥同构共生、协同育人的合力作用。坚持立德树人是两者一致性教育目标、追求创造性劳动是两者融通性教育内容、开展实践育人是两者共同性教育方式。但具体实施起来,两者的有效协同也存在着育人目标分化、课程设置固化、实践过程虚化等现实困境与难题,对此可以通过设立进阶式的教育目标、构建呼应式的教育内容、实施贯通式的教育方式等加以解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娉婷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入实施国家产教融合战略的重要举措,已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国家产教融合的战略背景,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逻辑剖析入手,进而对其风险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实践提升的路径。研究发现,异质性主体、主体“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主体“共构机制”缺乏等问题均会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带来风险,审视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建立健全“四链融合”机制;第二,要加强高校对“四链融合”的引领与适应;第三,发挥政府对“四链融合”的主导性作用。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克松 熊晴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需"与职业院校的"能为",以及双方合作实现的互惠共赢是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逻辑理路。职业院校以课程为中介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有两种向度,即介入作为学科课程和作为活动课程的劳动教育。按照课程开发主体与资源要素的流向,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主要有单向被动输送式、单向主动介入式和双向互动合作式三种样态。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中小学 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课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邵月花
财经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原来的人才培养基础上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开拓性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符合现代社会第三产业对岗位人才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这是实现高职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创新或者创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专业教育 融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吕玉曼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地位的路径之一。新时代背景下重新诠释劳动教育的内涵是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前提,也是劳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及促进人性解放的关键。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培养学生的劳动行为和创造适宜的劳动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注重劳动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既要为活动设置清晰的目的,又要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兴趣集中在劳动过程中;以创造性劳动为主要形式,明晰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刻意义,狠抓知识和技术技能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在劳动过程中坚持手脑结合。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劳动教育 全面发展 创造性劳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秋山 熊龙
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在职业院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具有综合育人价值,能够加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建设,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在各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应该注重打造劳动特色课程,统筹协调职业院校、社会和家庭,广泛开展劳动社会实践,建立劳动评价机制,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劳动教育 立德树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婵娟 徐小容 陈章
"产赛教"深度融合模式以技能大赛为枢纽与手段,将生产空间、竞赛空间、教学空间进行对应与融汇,将职业教育置于企业、政府、技能大赛和职业院校相互构联形成的"产赛教"网络,其核心价值在于以竞赛平台为枢纽,推动职业教育并轨于产业发展方向,完成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与社会(政治)资本的交换、转化,通过良性互动与可持续循环,实现资本的增值,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产教深度融合。"产赛教"深度融合必须紧扣其发展的关键要素,立足于中观层面,改革职业教育内部资源,实现"三标""三地""三程""三法""三师""三考"六个方面的融合,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改革推动实践教学效益,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郑瑞强 胡军华 付仙兵
劳动教育可以树德、增智、健体、育美,劳动育人是"五育并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支撑。高质量开展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工作,准确把握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蕴含与逻辑演进,系统思考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方面仍存在的设计碎片化、实践浅层化、评价简单化等问题,优化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实施劳动教育能力提升计划,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全面推进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落实落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良杰 崔强 王朝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结合高职教育创新创业质量提升的背景,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如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师资质量亟待提高,课程建设不完善,平台建设有待加强等,探析了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的路径,如应进一步形成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全面均衡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提升实效育人效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令斌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和指引创新创业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国家工程,应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遵循一定的内在逻辑推进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在改革逻辑上以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为改革旨趣,以完善人才培养规格为改革内涵,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改革核心;在改革路径取向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主动融入高等教育战略发展,协同"政府主导、高校主推、社会助力",结合"双一流"建设、高校内涵发展、高校类型与特色系统地推进,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人才培养 国家政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朝 崔强 董良杰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论述了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应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创新创业 评价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景红
农业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属性,既是培养支农爱农新型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新农科的必然要求。创新农业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模式应立足其自身特点,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以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为支撑,以精准化评价体系建设为牵引,以特色化校园文化建设为辅助,以立体化保障体系为基础,形成"四位一体"协同发展力的劳动教育格局。
关键词:
农业职业院校 劳动教育 四位一体 新农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