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69)
2023(13520)
2022(11816)
2021(11125)
2020(9341)
2019(21679)
2018(21476)
2017(40951)
2016(22536)
2015(25351)
2014(25606)
2013(24685)
2012(22416)
2011(19933)
2010(19920)
2009(17667)
2008(17076)
2007(14935)
2006(12919)
2005(11069)
作者
(62005)
(51340)
(51122)
(48677)
(32654)
(24810)
(23235)
(20287)
(19576)
(18429)
(17619)
(17181)
(16229)
(16201)
(15940)
(15641)
(15360)
(15253)
(14728)
(14651)
(12812)
(12763)
(12344)
(11723)
(11664)
(11555)
(11509)
(11304)
(10418)
(10116)
学科
(84265)
经济(84188)
管理(67366)
(65526)
(55037)
企业(55037)
方法(40580)
数学(35154)
数学方法(34738)
中国(25364)
技术(23839)
(23057)
(20580)
业经(19191)
地方(17931)
(17841)
理论(17302)
农业(16202)
技术管理(14038)
(13940)
贸易(13929)
(13758)
(13560)
(13515)
教育(13353)
(13317)
财务(13245)
财务管理(13221)
环境(13177)
企业财务(12509)
机构
学院(307250)
大学(302633)
管理(124362)
(116984)
经济(114248)
理学(108193)
理学院(107057)
管理学(105196)
管理学院(104658)
研究(98399)
中国(70030)
(64435)
科学(61725)
(52094)
(48671)
(45654)
业大(45505)
(44998)
中心(44676)
研究所(44440)
(42155)
财经(41934)
师范(41809)
北京(40629)
技术(39683)
(38108)
(36520)
(36261)
农业(35451)
经济学(33917)
基金
项目(214368)
科学(169420)
研究(162037)
基金(151760)
(131240)
国家(130089)
科学基金(112557)
社会(99129)
社会科(93864)
社会科学(93841)
(87397)
基金项目(81244)
教育(78055)
(72809)
自然(72710)
自然科(71043)
自然科学(71029)
自然科学基金(69753)
编号(68001)
资助(61752)
成果(53815)
课题(48616)
(48560)
重点(48454)
(47252)
(46318)
创新(44543)
项目编号(41545)
教育部(40755)
科研(40281)
期刊
(122973)
经济(122973)
研究(87385)
中国(63383)
教育(49313)
管理(45881)
学报(44869)
科学(42623)
(40075)
(39323)
技术(36199)
大学(34350)
学学(31938)
农业(28837)
(20831)
金融(20831)
业经(20423)
经济研究(19437)
财经(19318)
职业(18634)
科技(17966)
技术经济(16992)
图书(16833)
(16490)
(15791)
(15376)
论坛(15376)
问题(15372)
理论(14265)
现代(13168)
共检索到441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剑涛  
增值评价作为一种能精准复现学生学习进展和需求的评价模式,确立其评价标准有利于为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图谱。职业院校制定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增值评价标准时,要强调立德树人价值、链式思维价值、技术适应价值和创新突破价值。其制定逻辑是以能力目标为本位,明确制定增值评价标准的价值取向;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有效打通增值评价标准的相关流程;以协同创新为动力,凝聚建设增值评价标准的主体共识;以过程匹配为线索,搭建对标增值评价标准的培养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秋晨   徐国庆  
创新作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首要动力,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需要以拔尖技术创新人才来推动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拔尖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变得十分重要。作为创新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拔尖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应由职业本科院校来承担。在保障技术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满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职业本科在建立拔尖技术创新人才育人机制时需要注意质量问题、师资问题和规律问题。因此,职业本科要通过具体措施来解决拔尖技术创新人才育人机制中的关键问题,包括建立创新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升师资的技术创新水平,为拔尖技术创新人才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银云   胡新岗   丁越勉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高职拔尖创新技术人才在类群特征上应具有健全的“复合性”职业人格、全面的“共识性”职业素养和典型的“职业性”类型特征。高职拔尖创新技术人才培养是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客观需要,是科技强国战略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的现实选择。在培养策略上,应科学制订拔尖创新技术人才培养特色方案,增强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合理组建拔尖创新技术人才培养特色班,实施人才培养的因材教育;高水平打造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奠定拔尖创新技术人才培养的师资保障;高标准建强产教研创融合型技术平台,夯实拔尖创新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条件;高质量建立政行校企研协同育人机制,保障拔尖创新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落实。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守新  高振华  韩世岩  
文章以高等院校大学生教育教学的现状为背景,分析了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教学中存在的几方面问题,并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对课程体系设置、课程考核方式、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阎光才  
拔尖创新型学术人才是指那些在学术上尤其是基础理论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成就的学者。一个国家所拥有的拔尖创新型学术人才规模、结构和质量,往往更能够体现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以及科技发展的潜力,特别是其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晓明  
近年来,"拔尖创新人才"一词频频出现,但人们对其意义并未达成一致的理解和认同。笔者以为拔尖创新人才意指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富于个性和突破的时代中,在各行各业那些试图通过变革来引领发展,从而为整个社会经济的顺利转型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精深的专业造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勇于批判和变革的勇气应作为其基本的素质特征。只有抛开人才培养的功利性,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开始,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才能不断涌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铁城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我国是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非科技强国;是教育大国,但非教育强国。问题就在传统高等教育难以培养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此,高等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黄旭雄  谭洪新  陈再忠  刘其根  白志毅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水产养殖类专业教育面临新的困境。借助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开展拔尖创新型水产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选拔部分热爱专业、具有优秀科研潜能的学生,通过外语水平强化、海外游学、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多元师资队伍建设及个性化科研素养训练课等环节,强化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政策倾斜和加大资源投入,搭建中外合作教学平台,将海外游学培训及贯穿四年的个性化科研素养训练课纳入卓越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多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体系,创新卓越水产(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丁烈云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中央从国内外实情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必须顺应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指引,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历程中,既要发挥科技创新的优势,更要为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近年来,围绕成为"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学校定位,东北大学一直致力于有针对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新凤  钟秉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化部署,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领域进行了多样化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以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一主体或者多主体协同的选拔培养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依然面临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政策的缺位、各项政策目标或者政策主体的协同问题、选拔培养机制衔接问题等制约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统筹不同办学主体、学段、政策目标,促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政策协同,提高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彦辉  
体育事业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人才是关键,在当前教育体制下,通过教育途径培育出体育类创新拔尖人才,则是时代的命题。文章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定位创新拔尖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构建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试图探究为体育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钱宇光  
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固然应遵循一般性人才成长的普遍性规律,同时,还应该具有其特殊的成长轨迹,可将其概括为个性彰显、自主积聚、不竭创新、责任促动。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教务管理部门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关键部门,必须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宽松环境以及一系列完善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不断创新高校教务管理模式和增强教务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促进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木梁  
“人才矢量分析”是一种基于人才发展方向性分析的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分层、分类研究。以清华大学人才培养为案例,通过对毕业生调查分析,认为人才成长是一种具有生长优势的矢量。采用“人才矢量分析”揭示拔尖创新人才的发展方向,研究人才培养成长的规律,提出人才培养中要注意“方向选择、优势积累、创新突破”,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晶莹  张景斌  
基础教育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系民族的前途命运,国内外研究者都特别关注其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本文选取北京八中实验班作为研究案例,实证调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量化研究根据泰勒课程原理的六大基本方面展开,质性研究运用民族志课堂教学观察,结合师生和观察员的访谈,采用混合研究并行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研究结果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李红梅  
改革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前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英国研究型大学秉持学术自由的坚定信念,以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为基础设计课程,以产学研一体化为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院制和导师制为主导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借鉴英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我国高校应该树立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理念、构建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