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16)
- 2023(4870)
- 2022(3897)
- 2021(3676)
- 2020(2909)
- 2019(6700)
- 2018(6309)
- 2017(10709)
- 2016(6768)
- 2015(8071)
- 2014(8106)
- 2013(7262)
- 2012(6660)
- 2011(5989)
- 2010(6026)
- 2009(4630)
- 2008(4523)
- 2007(4207)
- 2006(3660)
- 2005(2904)
- 学科
- 济(19325)
- 经济(19319)
- 管理(12919)
- 中国(10660)
- 业(9734)
- 农(8087)
- 方法(7495)
- 理论(7022)
- 教育(7015)
- 教学(6733)
- 数学(6565)
- 企(6554)
- 企业(6554)
- 数学方法(6508)
- 地方(5419)
- 农业(5258)
- 业经(5101)
- 学法(4846)
- 教学法(4846)
- 学校(4408)
- 技术(4345)
- 学理(4320)
- 学理论(4320)
- 学(3660)
- 发(3610)
- 环境(3566)
- 工作(3048)
- 财(3012)
- 和(2936)
- 制(2767)
- 机构
- 学院(84175)
- 大学(76774)
- 研究(27799)
- 管理(25912)
- 济(25786)
- 经济(24952)
- 理学(21895)
- 理学院(21567)
- 管理学(21024)
- 管理学院(20853)
- 职业(19361)
- 技术(18457)
- 中国(17702)
- 科学(17223)
- 京(16573)
- 农(16057)
- 范(15439)
- 师范(15300)
- 教育(14930)
- 江(14906)
- 业大(13651)
- 所(13634)
- 职业技术(13620)
- 中心(12807)
- 技术学院(12540)
- 农业(12490)
- 研究所(12445)
- 师范大学(11724)
- 州(11363)
- 财(11291)
- 基金
- 项目(56556)
- 研究(48449)
- 科学(44140)
- 基金(35223)
- 家(30236)
- 国家(29828)
- 教育(28669)
- 社会(26689)
- 省(26413)
- 科学基金(24990)
- 社会科(24963)
- 社会科学(24957)
- 编号(23624)
- 划(22073)
- 课题(19252)
- 基金项目(18717)
- 成果(18625)
- 年(17076)
- 自然(14422)
- 重点(14140)
- 规划(14034)
- 自然科(14029)
- 自然科学(14026)
- 自然科学基金(13791)
- 发(13660)
- 资助(13328)
- 项目编号(12815)
- 部(12723)
- 创(12334)
- 性(11980)
共检索到129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涂三广
专业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有效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学校不能只停留在专业自身"怎么建",更须深入分析"为什么建";为什么建是专业建设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怎么建是专业自身价值的实现方式。在专业建设实践中,学校要首先回答为什么建,再考虑怎么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志利 郭孟杰
职业院校内设专业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类型、质量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职业院校“每年调整1次专业”,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分别行使调控权、自主权和参与权,遵循“自主”与“约束”相统一的行动逻辑,以“自主”体现自立、自为和自律;以“约束”保护自主,使“自主”表现出主动性、主体性和自觉性。职业院校应明晰专业调整的行动理由、行动目标、行动原则、行动主体和行动过程,逐步建设一批新兴专业、骨干专业、特色专业和高水平专业,适应区域产业链、创新链和人的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专业调整 行动逻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随国栋 罗生全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材质量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随着国家对高职教材建设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质量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价已成为高职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教材建设的质量逻辑来看,高职教材建设遵循着“价值目标——过程管理——结果评价”的逻辑链条与演绎进路,价值目标逻辑要求高职教材建设必须厘清质量目标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过程管理逻辑需要关注高职教材建设质量管理的价值取向与作用机理;结果评价逻辑则要求对高职教材建设质量评价进行问题剖析与运行机制检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曹叔亮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命题,加强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乃至整个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逻辑基点。文章从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出发厘清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逻辑关系、建设使命、系统要素,探讨内涵建设的主体、内容与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新民 杨文涛
专业群组群逻辑包括外部逻辑和内部逻辑,外部逻辑建立起专业群和产业的对应关系,主要是职业联系;内部逻辑建立起各专业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知识联系,人们平常所说的组群逻辑一般是指外部逻辑。外部逻辑主要有产业链组群逻辑、学科基础组群逻辑和技术基础组群逻辑,外部逻辑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的专业群组建。专业群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既不是外部逻辑也不是内部逻辑,而是连接专业群和产业的桥梁。作为专业群的内部逻辑,主要包括核心专业的作用、职业岗位群的分配、课程体系和平台课程、共享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
关键词:
组群逻辑 外部逻辑 内部逻辑 职业岗位群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韦莉莉
职业教育推行"课程思政"能够改变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两张皮"的现实窘境,对培养新时代职业人才和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由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是对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回应,是对西方国家学科德育的扬弃,符合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内在规律。构建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四位一体"的同向同行课程体系是基础,"一体化"教学体系是关键,"德能并重"多元评价体系是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邱福明
职业院校质量管理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问题,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关系到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水平提升、特色建构和创新成效。质量管理的整体化、多元化、信息化是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的应然逻辑。基于职业教育的属性特征、质量管理的特性和模式建构的逻辑规律等复杂的综合因素,职业院校质量管理的路径选择应从体系设计、流程标准、质量管理队伍、利益相关者群体、信息平台五个维度考虑。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质量管理 应然逻辑 路径选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曹渡帆 任捷
劳动教育作为一项具有多维性和立体性特征的教育实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空间性,需要多维空间作为其实践的载体,因而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必须严格遵循其现实展开的空间逻辑。空间范畴是对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在空间功能、空间属性和空间环境三个方面的本质规定,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指引了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空间实践。然而,在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分别出现了知识空间与实践空间分离、工具空间和价值空间冲突、教学空间和工作空间桎梏的三重空间矛盾,阻碍了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此,要通过设计课程体系,促进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空间功能整合;通过践行主流价值,实现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空间价值引领;通过明晰职能分工,增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空间协同效应,最终构建起多元立体、纵横联动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空间体系。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劳动教育 职业院校 空间逻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茂勇 蔡凌
职业院校数据治理是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要素。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范式的提出,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从宏观建构转向微观规范的政策诉求。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遵循从碎片转向全局的价值逻辑、从孤岛转向共生的过程逻辑、由浅表转向深度的技术逻辑及从适应转向预测的功能逻辑等四重转型逻辑。在实践场域,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存在数据生态失衡与数据架构断点、数据规格泛化与信息离散、数据治理政策缺位与流程迟滞、数据治理偏利取向与效用失准等现实问题。推动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实践范式建构,可从基于国家“智慧大脑”架构的共生共治价值体系建构、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数据全链条管理过程机制建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分层治理技术载体建制、基于师生同频成长支持体系动力设计的功能系统调试四个维度展开。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旦
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是加快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利载体,为更有效促进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团队文化建设。文章结合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内涵,提出组织文化理论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建设的逻辑路向,根据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建设现状和原因,提出组织文化理论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首先要明确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建设维度分别是理念维度和行动维度,前者指价值层面的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后者指行为层面的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其次要明确职业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创建途径,包括明确教学团队目标和任务,加强教学团队制度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对话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学团队评价机制,建设民主平等的教学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俊杰 林玲
在国家大力推动科教融汇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紧密对接产业发展、直接服务经济的教育类型,具有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社会服务领域积极作为的潜力,建设职业院校概念验证中心是促进科教融合的重要抓手。通过对概念验证中心产生背景、内涵、功能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梳理,考察了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实施情况,从功能定位、技术成熟度指标、服务范围和资本嫁接等角度分析了职业院校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逻辑。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概念验证中心作为主要实践案例,提出了促进职业院校概念验证中心的发展路径,旨在为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思路,助力科教融汇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科教融汇 概念验证中心 职业院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晓寒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行为的变革,全球范围内教学和学习的信息技术发展得到了普遍重视。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教学具有四方面特征:学习者参与的开放性、在线资源的生成性、学习行为的独立性、数据资源的可用性等,这些特征既适用于普通教育,亦适用于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背景下,职业教育更需要技术的渗透,职业院校学生需具备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等信息素养。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技术是基础、标准是导向、课程是依托、教师是支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如俊
数字时代数字素养将成为职业院校学生未来工作、学习与生活必备的核心素养。在对数字素养以及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内涵流变的追溯基础上,以胜任特征模型理论、耗散结构理论、人格心理学理论与教育生态理论为逻辑依据,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网络层次分析法、量化分析法、质化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学生数字素养总体框架模型,诠释框架的基本要素要义,提出解决学生数字素养培养问题的实践路向,即构建系统化的培育目标体系,设计层级化的要素结构框架模型,搭建多元化的培育课程体系,建设开放的培育生态,从而为职业院校实施学生数字素养培育与政策制定提供学理参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克松 熊晴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需"与职业院校的"能为",以及双方合作实现的互惠共赢是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逻辑理路。职业院校以课程为中介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有两种向度,即介入作为学科课程和作为活动课程的劳动教育。按照课程开发主体与资源要素的流向,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主要有单向被动输送式、单向主动介入式和双向互动合作式三种样态。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中小学 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课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绣叶 郑国萍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与引领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价值已得到充分阐释,但是学界对其作为一种权威评价工具的潜在贡献并未给予深入研究。在当前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缺失一致性评价工具与方法的背景下,技能大赛既能够测评学生的技能水平,也能够诊断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展现“技能资本”的潜在价值,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并兼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功能,因此,将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工具具有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技能大赛作为一种针对学生技能水平的测评工具是对其价值逻辑的深层诠释,能够丰富技能大赛价值的研究视角,同时也是技能大赛成果和数据转化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技能大赛 评价工具 价值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