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34)
- 2023(14504)
- 2022(11937)
- 2021(11432)
- 2020(9170)
- 2019(21052)
- 2018(20432)
- 2017(37552)
- 2016(20541)
- 2015(23259)
- 2014(23088)
- 2013(21517)
- 2012(19254)
- 2011(16909)
- 2010(16906)
- 2009(14666)
- 2008(12932)
- 2007(11069)
- 2006(9061)
- 2005(7792)
- 学科
- 济(66299)
- 经济(66232)
- 管理(54700)
- 业(50671)
- 企(42364)
- 企业(42364)
- 方法(31065)
- 中国(29731)
- 数学(27475)
- 财(27254)
- 数学方法(27012)
- 融(26152)
- 金融(26149)
- 银(24206)
- 银行(24188)
- 行(23346)
- 农(20635)
- 业经(16938)
- 理论(16911)
- 制(16861)
- 地方(16043)
- 务(14398)
- 财务(14350)
- 财务管理(14310)
- 农业(13772)
- 企业财务(13593)
- 教育(13155)
- 技术(12556)
- 教学(12303)
- 贸(12285)
- 机构
- 学院(258496)
- 大学(250046)
- 济(97981)
- 经济(95704)
- 管理(95356)
- 理学(82314)
- 理学院(81503)
- 管理学(79959)
- 管理学院(79482)
- 研究(76704)
- 中国(62443)
- 财(52115)
- 京(49676)
- 科学(44054)
- 财经(39543)
- 中心(39284)
- 江(39138)
- 范(36520)
- 师范(36156)
- 经(36033)
- 所(35459)
- 技术(34717)
- 农(34378)
- 业大(33800)
- 职业(31991)
- 研究所(31820)
- 州(31758)
- 经济学(31647)
- 北京(30397)
- 财经大学(29603)
- 基金
- 项目(176155)
- 研究(139798)
- 科学(139585)
- 基金(123678)
- 家(104729)
- 国家(103698)
- 科学基金(90814)
- 社会(86320)
- 社会科(81765)
- 社会科学(81747)
- 省(72969)
- 教育(70498)
- 基金项目(65171)
- 编号(60867)
- 划(60158)
- 自然(55408)
- 自然科(54183)
- 自然科学(54170)
- 自然科学基金(53147)
- 资助(49287)
- 成果(48547)
- 课题(43554)
- 重点(40645)
- 部(39353)
- 发(39116)
- 创(38839)
- 年(37359)
- 项目编号(37130)
- 创新(35946)
- 性(35714)
- 期刊
- 济(101773)
- 经济(101773)
- 研究(75104)
- 中国(56921)
- 教育(50303)
- 财(43455)
- 融(35192)
- 金融(35192)
- 管理(34435)
- 学报(34158)
- 农(31137)
- 技术(30970)
- 科学(30260)
- 大学(27978)
- 学学(25855)
- 职业(20882)
- 农业(20702)
- 财经(19501)
- 业经(18234)
- 经济研究(16847)
- 经(16845)
- 技术教育(14142)
- 职业技术(14142)
- 职业技术教育(14142)
- 问题(12821)
- 坛(12756)
- 论坛(12756)
- 图书(12380)
- 财会(12169)
- 理论(12151)
共检索到382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志国 金萍女 鲍婷婷 吴志军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融通形成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育人合力,对于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大格局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立足于新时代工匠培育视角,在厘清内涵意蕴的基础上,剖析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双融双驱”的客观诉求与现实困境,并进一步刻画二者深度融合的应然图景,理性呈现其逻辑理路以及达成双向奔赴的内在契合点。为了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双融双驱”的理想状态,从一体化育人范式、立体式顶层设计、教师成长新生态、高质量评价新机制等层面全方位打造新时代工匠培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专业教育 课程思政 工匠培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春玲
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底色。工科院校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有助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以及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此,需要工科院校更新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资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把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
新时代 工科院校 工匠精神 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东照 邓宏宝
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学术界现有研究更多是基于教育学的视角,突出了政府和职业院校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关键性作用。从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出发,工匠精神培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当前我国工匠精神培育存在“多重场域”,且在培育场域与惯习涵养间存在“互动困境”。应通过积极建构现代工匠的文化认同、有效促进学习场域的融合衔接、切实涵养行动主体的工匠惯习、大力增强工匠实践的资本转化等方式,不断契合工匠精神培育的主客观结构,将现代工匠由被社会生产异化的“工具人”还原为学会自我反思的“实践人”,以促进社会主体工匠惯习的养成。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场域与惯习 职业教育 培育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叶桉 刘琳
叶桉、刘琳在《职教论坛》2015年34期撰文,肯定当代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呼唤,创新性地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职业院校德育和素质教育中以培育当代工匠精神,从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逻辑关系和模式机制入手,着力阐发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普遍价值和特殊意义在培育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的主体地位和导向作用,为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开拓了新思路,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叶桉 刘琳
培育当代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呼唤,是国家强盛的需要。职业院校是培养、训练有开拓创新意识、良好职业操守和专门技术技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培育和塑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工匠精神是其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的核心与精髓。红色文化是由中华民族最优秀儿女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亿万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形成的最优秀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将其有机融入职业院校德育和素质教育工作中,以培育当代工匠精神,定能造就数以亿计"德艺双馨"的大国工匠、行家里手,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型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
工匠精神 红色文化 职业院校 德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娟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以及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构建,培育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而言,工匠精神包括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与人文素养。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专业精神培育缺乏理性支撑、职业态度培育过度依赖技术理性、人文素养培育缺乏理性约束等问题,导致工匠精神培育陷入困境。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需要依托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借助思政课平台来培育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梅纪萍 储德发
“大思政课”视阈下,校园文化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有着职教的鲜明个性,建设具有时代特征、职教特质、地方特色、专业特点的校园文化,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育人各环节中一以贯之地坚定文化自信、培育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认同,有利于增强师生的幸福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助于从实践上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汪锋
根据"工匠精神"中"道技合一"的核心要义,阐述了传承和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对当下我国实现"中国制造"强国之梦的特殊意义。针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校企合作难以深度开展的现象,分析了其校企文化冲突的原因,指出"大国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二者的利益契合点,应当以此推进高职教育文化建设。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校园文化和质量评价等视角给出了基于"大国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教育文化建设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浩斌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又被冠以"世界工厂"的美名。中国制造业正在向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国民经济的增长正在从数量型转为高质量型。中国的出口贸易正在从劳动密集型转向高科技型,因此需要一代高水平的"强国工匠"。这些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原有的职业教育基础是不够的,必须开辟新的教育资源。而普通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在技能方面比较欠缺,这主要是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师资力量上的不对称,因此需要重新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国工匠"培养之路。
关键词:
强国工匠 高技能人才 本科职业教育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崔博文 代湘荣
探讨将"三进一融"育人模式,即将思想导师、职业导师、素质导师合力育人机制融入到新时代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之中,指出它是贯彻党的职业教育方针,提升高职院校"三全育人"质量,完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尝试,对新时期物流人才提质赋能内涵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三进一融 物流人才 培育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贾秀娟
培育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固有使命,产教融合模式在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政府在促进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缺少政策顶层设计,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缺少对工匠精神培育问题的具体设计。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可沿着"六双培育"路径实施:政府顶层设计—双保险培育;教学管理渠道—双拓宽培育;行业大师与企业能人—双榜样培育;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师资培育;校内实训与企业车间—双平台培育;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双载体培育。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职业院校 工匠精神 六双培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乃新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国家的迫切需要,作为职业院校必须以培养具有吃苦耐劳、具有奋斗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在培养具有爱岗敬业、诚信守业、勤勉精业和奉献事业精神品质的技术技能型工匠人才方面进行大胆探索,通过价值引导、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校企合作等,培育和促进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品质的养成,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做出职业院校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工匠精神品质 培育探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季昌勇
工匠精神与职业院校人才培育在本质内涵、价值取向和实践内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关联耦合性。目前,职业院校人才培育依然存在制度不完善、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校企合作未形成有效机制等问题,需要通过构建立体式课程体系、创设情景式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外化式制度体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体系,推动"工匠精神"内化于行,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育质量。
关键词:
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 人才培育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友力
培养"工匠精神"和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是新时期对职业院校的新要求,需要将两者有机融合,找寻其价值实践路径。培养"工匠精神"要走出误区,"工匠精神"与"立德树人"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路径,要树立一种理念,"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注重两个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引导的统一;构建三全模式,形成立德树人合力;设计四大模块,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五大机制,营造人人成才、人人出彩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
大国工匠 工匠精神 立德树人 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雪梅 周斌
探索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对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影响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在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两个方面。目前,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有待完善;部分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欠缺;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缺失。通过对部分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协同育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我们提出完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全方位+融合”“全员+融合”“全过程+融合”以及“全评价+融合”的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即“四个融合”的独特模式,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育人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协同育人 课程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