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01)
2023(5199)
2022(4132)
2021(4196)
2020(3336)
2019(7883)
2018(7754)
2017(13714)
2016(8463)
2015(10375)
2014(10607)
2013(9598)
2012(8736)
2011(7669)
2010(8142)
2009(6496)
2008(6532)
2007(5913)
2006(5140)
2005(4753)
作者
(20340)
(16401)
(16290)
(16087)
(10313)
(7945)
(7659)
(6454)
(6378)
(6296)
(5632)
(5499)
(5379)
(5357)
(5315)
(5192)
(5019)
(4976)
(4866)
(4687)
(4406)
(4249)
(4115)
(4004)
(3922)
(3861)
(3759)
(3729)
(3431)
(3423)
学科
管理(19341)
(17256)
经济(17228)
(15035)
(13430)
教学(13225)
(12550)
企业(12550)
中国(12046)
理论(10708)
财政(9805)
教育(9080)
学法(8565)
教学法(8565)
(8152)
(7890)
学理(6590)
学理论(6590)
(6347)
业经(5367)
地方(5359)
技术(5079)
方法(5057)
学校(4808)
(4792)
(4731)
农业(4510)
(4287)
(4230)
(4165)
机构
学院(104770)
大学(95505)
研究(30185)
管理(29632)
(28378)
经济(27188)
职业(24420)
理学(24232)
理学院(23896)
管理学(23154)
管理学院(22976)
技术(22318)
中国(21210)
(21015)
(20487)
(19997)
师范(19806)
(19491)
教育(18710)
科学(18502)
职业技术(17266)
技术学院(16024)
(15847)
(15605)
师范大学(15033)
中心(14256)
研究所(13597)
北京(13437)
财经(13245)
(11850)
基金
项目(58231)
研究(53727)
科学(43480)
基金(32975)
教育(32789)
编号(28298)
(27853)
(26560)
社会(26546)
国家(26151)
社会科(24631)
社会科学(24623)
成果(24035)
课题(22885)
(22691)
科学基金(21592)
(20893)
基金项目(16790)
项目编号(16027)
规划(15723)
(14919)
重点(14483)
(14088)
资助(13832)
研究成果(13574)
(13316)
(12899)
(12880)
阶段(12838)
(12685)
期刊
教育(43422)
(39213)
经济(39213)
研究(34462)
中国(34377)
(20196)
技术(19861)
职业(19367)
技术教育(13257)
职业技术(13257)
职业技术教育(13257)
管理(12697)
学报(11821)
(11148)
大学(9792)
科学(9707)
(8825)
论坛(8825)
学学(8233)
农业(7588)
(7488)
金融(7488)
业经(7347)
图书(7198)
财经(6873)
经济研究(6067)
职教(6002)
(5996)
(5516)
财政(5516)
共检索到172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小蔚   徐春妹  
为解决当下“课程思政”学习中“知、情、意、行”严重脱节的问题,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提出“具身”式“课程思政”概念,强调“身体”亲历参与在“课程思政”学习中的回归,涉及知识、感受、动机及行为“四维”系统。基于“具身”式“课程思政”学习的内涵,论证“具身”教学对学生“知、情、意、行”改变的重要价值,重构“四维”和谐统一的实现路径“。知”是基础,汲取“知技价值”认知“;情”是核心,点燃“知技报国”之情“;意”是动力,砥砺“知技报国”之志“;行”是落脚点,力“知技报国”之行。四者和谐统一,形成螺旋上升轨迹,从而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丽华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成了高职院校协同育人的合力,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载体。时代需求是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前提,理论依据是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基础,原则规定是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关键,路径设计是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核心,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内在理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荣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催生了智慧教育和智慧学习。职业院校智慧学习的特征表现为学习设施设备的智能化、学习时空的无限性、师生互动的即时性和学习者身份的多重性。智慧学习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办学形态的转变。基于智慧学习的课程支持有着不同于传统学习方式的内在禀赋,职业院校应当树立全面发展的课程观,开发与工作过程相适应的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提供支持智慧学习的作业推送、过程记录、自动处理和智能评价等相关课程功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辉  
以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为目标,立足当前实践教学的实施困境,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现代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结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践,提出了以“校内研学+VR/AR体验+工坊练创”为主要内容的高职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传统教学和信息教学、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融通推进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课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寨平  
分析了职业院校在产教结合中建立学生职业养成性培养模式,提出了职业养成性培养模式设计方案,探讨了其评价体系,并针对目前实施难点提出了具体实施策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桂春  
职业院校实践课教师普遍缺乏基本的教学素养,这不仅制约了实践课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拖累了职业技术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影响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实践课教师个体角度而言,提升教学素养水平的基本策略包括:正确认识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独特性,正确认知学生和学习,树立现代教学观念,学会学习和反思,强化教师专业角色意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启鸿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为什么开展""如何开展""开展的怎么样"的疑问,提出职业院校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聚焦三个关键点助推、突出"工匠精神"职教特色和创新多维度评价体系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唐根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其核心是对操作技能的培养。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仍受限于实训条件不完善、实训师资配比低等因素,然而,基于工学结合的"导生制"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缓解实训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开创了一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与融洽师生、生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谭波   周健美  
“课程思政”理念提出的核心是通过教学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实现自我教育。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阅读材料的语言特色、文章内容、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等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在阅读过程中挖掘其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帮助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同时,教师也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小林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度重视思政课的改革创新。然而,在部分高职院校中,由于受教师教学能力等因素的制约,思政课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没能发挥,影响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为此,高职院校应推动形成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内外动力,实现内外动力的互补,完成铸魂育人的功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清玲  潘宗秋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关键主要在于体验,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把体验式教学法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文章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调查入手,分析体验式教学法的困境,针对问题提出了摆脱困境的方法,为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淑敏  李秋红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相互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本文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创业教育为例,探索将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的必要性、可能性,探索高职院校加强创业教育的新路径,以期拓宽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发展空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姚伟杰  
在新时期,外语教学具有价值引领及知识传授的作用,高校日语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也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融合课程思政,提升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加快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互联网+时代的日语教学模式探究》一书由郭晓雪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坚持"互联网+"的观念来充分地把握日语教学模式。该书包含6章,主要探讨了日语课程及日语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教学的目标体系。同时,作者也探讨了如何提升日语课堂教学质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可  
教学评价就是依据一定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到教学上的不足和差距,可以有针对性去完善教学。教学评价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可行途径,也是确保教学质量得到保障的重要机制。国内职业院校的教学评价尚在起步阶段,存在着教学评价核心目标不明确、教学评价工具设计不合理、教学评价中形式主义严重等问题。在职业院校中开展教学评价要以专业发展目标为核心、设计区别化的教学评价、借鉴"RTOP评价表"、构建"形成性为主兼具总结性"的评价体系等措施。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让其在学校中得到良性发展,从而实现提升教学效能的目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侯鹏  
近年来,重视高校思政课是党和国家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大学生在思政课上的参与度,是关乎此项举措能否保质保量完成的重中之重,更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内生动力。议题式教学法因其以学生为中心、活动形式多样等特点,易于调动大学生在思政课上的积极性,使思政教师能够快速提高教学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