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73)
2023(6731)
2022(5659)
2021(5226)
2020(4282)
2019(9160)
2018(9142)
2017(16139)
2016(9457)
2015(10647)
2014(10200)
2013(9070)
2012(7864)
2011(7262)
2010(7280)
2009(6255)
2008(5611)
2007(4865)
2006(4059)
2005(3532)
作者
(22563)
(18713)
(18474)
(17715)
(11750)
(8926)
(8499)
(7257)
(7184)
(6602)
(6339)
(6201)
(6021)
(5951)
(5747)
(5698)
(5683)
(5675)
(5619)
(5169)
(4769)
(4714)
(4517)
(4301)
(4263)
(4231)
(4206)
(4069)
(3897)
(3827)
学科
(28853)
经济(28831)
管理(20443)
(16386)
(12835)
企业(12835)
中国(11721)
地方(10285)
方法(9794)
(8786)
数学(8548)
数学方法(8330)
理论(8327)
教育(8121)
教学(7853)
地方经济(6816)
业经(6299)
农业(5872)
(5494)
(5396)
学法(5207)
教学法(5207)
环境(5182)
技术(5068)
(4914)
贸易(4909)
(4703)
学理(4587)
学理论(4587)
(4366)
机构
学院(115122)
大学(107490)
管理(37271)
研究(37266)
(37069)
经济(35964)
理学(32379)
理学院(31888)
管理学(30897)
管理学院(30678)
中国(24552)
科学(23904)
(22211)
(22102)
师范(21946)
职业(20122)
技术(20113)
教育(18844)
(18399)
(18364)
中心(17220)
师范大学(17103)
研究所(16821)
(16251)
(15760)
业大(15115)
(14926)
(14138)
职业技术(13931)
北京(13736)
基金
项目(79440)
研究(64973)
科学(63483)
基金(52819)
(45191)
国家(44739)
科学基金(38461)
社会(37940)
教育(36133)
社会科(35789)
社会科学(35787)
(35378)
编号(30174)
(29990)
基金项目(27497)
成果(23795)
课题(23464)
自然(23374)
自然科(22855)
自然科学(22850)
自然科学基金(22351)
资助(20807)
(20735)
重点(19596)
(19183)
规划(18301)
(17411)
(17337)
项目编号(17265)
创新(16000)
期刊
(41358)
经济(41358)
教育(35935)
研究(31718)
中国(29182)
技术(17445)
职业(15888)
学报(14938)
(14721)
科学(13988)
管理(13372)
(11881)
大学(11284)
技术教育(10927)
职业技术(10927)
职业技术教育(10927)
农业(10710)
学学(10300)
业经(8594)
(7879)
论坛(7879)
经济研究(7065)
(7063)
金融(7063)
(6069)
财经(5656)
(5626)
资源(5534)
商业(5144)
图书(5016)
共检索到1683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于忠海  
由于培训者和新教师在职业认知方面的理解不同,教师入职培训存在着理论认识、示范课效能和职业信念等三方面的逆差。其症结在于培训者将新教师定位于按既定模式、方法和程序操作、执行的技术人员;将教师入职培训定位于在内容上追求完美性、无限性,在形式上唯报告、讲座、观摩是从的灌输性训练。为此,培训者应反省和新教师之间的职业认知逆差,超越教师的技术角色窠臼,强化新教师作为人的职业认同教育;立足新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发展的成长契机,开展衔接性培训;摒弃报告、讲座、观摩为代表的大班灌输性培训,代之以工作坊和案例教学等张扬教师职业实践属性的主体性培训。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迪新  
文章结合校本培训的内涵,在分析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中校本培训实效性的基础上,从培训制度化、方式多元化、内容个性化以及评价标准科学化四方面构建教师校本培训机制,促进我国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宋朝利  王立校  郭爱英  
本文以S信贷公司为例,根据组织学习的理论提出了新员工入职培训思路并进行相应的培训设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萌  
缄默知识在教师教育中起着制约性作用,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缄默知识的显性化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传递缄默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师徒制,而"影子培训"恰恰就是师徒制在教师教育培训当中的体现。因此,影子培训的实效性与缄默知识的显性化密不可分,影子培训的实施必须充分重视缄默知识,必须在缄默知识理论指导下进行,两者只有相互推动、相互协调,才能实现教师培训的整体实效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亚婷  
现场学习是能将教师的求知热情及所学纳入教师精神生命的学习方式。现场之“现”指向时间维度的现时性,现场之“场”指向空间维度的情境性,两者的交互彰显出学习即意义在现场中敞开的过程。培训现场是教师现场学习的方式之一,研究发现,培训现场中教师处于抑身扬心的境遇之中,并彰显出身心分离的被动化学习样态。身体是整全性的身体,整全性的身体构成了教师现场学习的原初性基础,以具身性学习理论为基础,教师的现场学习应该强调教师的身体参与、身体体知和身体表达,以使教师实现身心合一的实践行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许明  黄雪娜  
针对新教师在头几年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困难 ,国外一些学者开始对如何帮助新教师顺利有效地完成这段时期的教学 ,从而为其专业发展奠定基础进行研究 ,并找到了一条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新教师入职培训 (NEWTEACHERINDUCTION)。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开始真正重视新教师的入职培训 ,把它看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阶段 ,逐步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本文从理论层面上对美国新教师入职培训加以介绍和分析 ,希望对我国的新教师入职培训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露  王亚南  林克松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的发展,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在全国各地开展,但培训开展的总体情况以及新入职专业教师的培训需求却不得而知。文章以上海市为例,通过设计调研量表,对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主体、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师资和培训评价五要素进行了现状和需求的实证调查。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上海市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方案的革新路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谢晓雪  田道勇  
新教师入职培训可以引导新教师进入教师角色,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当前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不足及保障措施的欠缺,使得新教师入职培训的内容、组织形式及评价方式欠合理,需要通过建设培训师资、拓展培训机构、规划双师型的成长道路等策略改善新教师的入职培训。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丁镜  
认知科学经历了由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发展进路。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意涵包含认知的具身性、认知的体验性与认知的环境性三方面,其蕴含着教学过程离不开身体的参与、具身体验是获取知识不可或缺的途径、学习效果取决于教学情境的创设等丰富的教育意蕴。作为培训机构,可以通过引入具身认知范式,创建以实训课程为主、理论课程为辅的课程设置,以体验教学为主、视听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为主、集中学习为辅的导学取向的农民培训模式,提升农民培训效果。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郭晨炜  
入职培训对新员工的态度形成、行为养成等方面有深远的影响,但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入职培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从剖析某企业案例入手,以塑造"职业化"员工作为入职培训核心理念,构建起以职业化为导向的入职培训模型,力图提高入职培训效果,使新员工尽早为企业贡献应有的绩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凤翔  肖艳婷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治理的"内部法",章程为高等职业院校治理提供了依据,在新时期,章程视野下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面临着制度、体系和目标建设方面的多重问题。结合治理实际分析,章程实施的法定性不明、章程规制的不完整性、治理主体参与的不完全、制度执行的理性缺失是造成高等职业院校治理困局的主要原因。建立以章程为核心的治理制度,明晰治理权责边界、增强社会互动效应,推进产教跨界融合、拓宽治理参与渠道,提倡信息化治理、培育第三部门,改进院校治理评估等,体现了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的改进思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娜  
文章以高职院校新教师入职培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北京地区的五所高职院校新教师展开调查研究,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现状,并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对高职院校新教师入职培训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薇  张学英  
"十二五"期间,约有4500万农民工要转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寻找合适的路径提升农民工的能力,以满足产业升级需求和适应城市生活成为我国城市化的关键。另一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农民工培训工作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培训项目缺乏统筹规划的问题,因此,整合现有培训资源为农民工打造全国统一、普遍适用的、内容全面的培训体系,既能够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还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晓春  
新员工入职培训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其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和离职的倾向。这些都最终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作为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最常用方法的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意义、目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等影响其培训效果。本文就上述方面以及新员工入职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试图使新员工入职培训取得最好的效果,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文继奎  杜杉杉  黄警钟  
培训是提升在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主要途径。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缺乏对教师的生命关怀影响其培训效果。教育生态观整体系统性、动态开放性的基本理念及对教师内在认知与追求和谐发展的关注,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供了新的视角。依据教育生态观从培训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活动设计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设计并实施培训计划,使培训效果有较大的改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