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66)
- 2023(11281)
- 2022(9475)
- 2021(8749)
- 2020(7266)
- 2019(16094)
- 2018(15811)
- 2017(29683)
- 2016(16392)
- 2015(18414)
- 2014(17904)
- 2013(16933)
- 2012(15580)
- 2011(14088)
- 2010(14254)
- 2009(13106)
- 2008(12690)
- 2007(11427)
- 2006(10157)
- 2005(9111)
- 学科
- 济(62971)
- 经济(62870)
- 管理(54443)
- 业(51096)
- 企(39907)
- 企业(39907)
- 中国(23021)
- 农(21900)
- 方法(20603)
- 财(17860)
- 制(17690)
- 数学(17427)
- 数学方法(17192)
- 技术(15562)
- 农业(15301)
- 业经(15031)
- 地方(13594)
- 体(12268)
- 银(11453)
- 银行(11432)
- 行(10945)
- 理论(10939)
- 技术管理(10547)
- 务(10338)
- 财务(10311)
- 财务管理(10284)
- 学(10240)
- 融(9941)
- 金融(9936)
- 企业财务(9786)
- 机构
- 学院(220413)
- 大学(217796)
- 济(89845)
- 经济(87779)
- 管理(86066)
- 研究(74190)
- 理学(73557)
- 理学院(72711)
- 管理学(71654)
- 管理学院(71189)
- 中国(56006)
- 京(45531)
- 财(44305)
- 科学(41394)
- 江(35577)
- 中心(35304)
- 所(35138)
- 财经(34314)
- 农(33638)
- 研究所(31354)
- 经(31155)
- 范(30951)
- 师范(30713)
- 业大(30322)
- 州(29977)
- 北京(28119)
- 经济学(27600)
- 院(27585)
- 农业(25334)
- 财经大学(25290)
- 基金
- 项目(149354)
- 科学(121262)
- 研究(115337)
- 基金(109207)
- 家(93658)
- 国家(92779)
- 科学基金(81560)
- 社会(75523)
- 社会科(71486)
- 社会科学(71471)
- 省(59120)
- 基金项目(58221)
- 教育(55193)
- 自然(50408)
- 划(49861)
- 自然科(49287)
- 自然科学(49277)
- 自然科学基金(48395)
- 编号(47901)
- 资助(41957)
- 成果(38421)
- 制(34567)
- 课题(34192)
- 部(34052)
- 创(33758)
- 重点(33707)
- 发(32555)
- 创新(31716)
- 国家社会(31541)
- 教育部(30190)
- 期刊
- 济(102788)
- 经济(102788)
- 研究(67420)
- 中国(51624)
- 财(34987)
- 教育(32346)
- 管理(32103)
- 农(31318)
- 科学(29208)
- 学报(28652)
- 技术(23618)
- 大学(23349)
- 融(22994)
- 金融(22994)
- 学学(21851)
- 农业(20075)
- 财经(17164)
- 业经(17133)
- 经济研究(15266)
- 经(14837)
- 问题(14715)
- 职业(14358)
- 坛(11426)
- 论坛(11426)
- 科技(10781)
- 现代(10457)
- 发(10310)
- 技术教育(10277)
- 职业技术(10277)
- 职业技术教育(10277)
共检索到339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毛丰付 潘加顺 邹琳华
住房支付能力是城市生活的关键要素,然而国内新移民群体的住房支付能力研究被长期忽视,并且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和户籍制度安排何者对移民住房支付能力影响更重要仍然有待研究。利用杭州市问卷调查数据,从新移民住房的客观支付能力和主观支付意愿两个方面入手,考察城市新移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单位背景对移民住房支付能力有显著影响,个人职位对住房支付能力影响不显著,就职于体制内单位和外资企业的新移民住房支付能力显著好于供职于民营企业的新移民。在控制职业背景因素后,户籍制度对住房支付能力影响不显著,但是户籍制度对新移民的主观支付意愿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城市新移民 住房 支付能力 支付意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毛盛志 温兴祥 陈杰
本文基于异质性主体的三期世代交叠模型,从理论上刻画了作为短期移民的农民工和农村进城永久移民的储蓄率差异。由于户籍差异,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经济状况欠佳且无健全的社会保障,为了支付老年时期的生活成本,他们在城市工作期间的储蓄率会高于实现了户籍身份转换的永久移民。进一步地,本文使用CHIP2013年数据对农民工和永久移民的储蓄率差异进行了RIF回归分解。总分解结果表明,要素效应缩小了农民工与永久移民的储蓄率差异,而结构效应却会扩大两者储蓄率的差异;构成分解结果进一步表明,户主的人力资本特征差异会缩小两者储蓄率的差
关键词:
农民工 储蓄率 户籍制度 RIF回归分解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三百
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调查数据,本文考察迁移对收入的影响,OLS估计结果表明,除市内未获取户籍迁移外,其他类型迁移者的收入平均而言都高于未迁移者的收入。PSM方法的估算结果表明,与未迁移者相比,迁移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为44.34%。其中,市外迁移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大于市内迁移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未获得户籍迁移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大于获取户籍迁移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同时将迁移按城市内外和是否获取户籍进行划分后发现,市外未获户籍迁移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最大,其次是市内获取户籍迁移,再次是市外获取户籍迁移,而市内未获取户籍迁移对迁移者收入并无显著影响。对比OLS和PSM估计结果发现,市外迁移者的收入优势...
关键词:
城市移民 收入增长 户籍 倾向得分匹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春雷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选择了重化工优先发展战略,资本的高投入使对农业剥夺实现以农养工成为必然。为限制农村人口在城乡比较利益诱致下向城市迁移,制定了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客观上起到对城市资源的社会屏蔽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户籍制度开始出现松动并逐渐放开,从二元户籍制度向城乡户口一体化方向发展。户籍制度所附加的福利功能,使建立其上的城乡二元体制依然顽固地制约着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计划经济时期户籍制度中城乡分治的历史合理性早已丧失,但长期城乡分治所形成的社会利益集团却依然对城市资源发挥着强大的控制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娟 刘新平 原伟鹏 田丰收
现行土地制度导致土地收益不可持续、土地利用效率偏低与产业结构失衡、损害部分农民权益。户籍制度造成城市伪城市化、城市"民工荒"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并存、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等。中国现代化城市发展应建立市场主导、政府为辅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增强新型城市化法律保障,建立健全城市发展规划。
关键词:
土地制度 户籍制度 城市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时磊 史宇轩
我国特有的二元户籍制度导致农民工在城市不能同等地享有劳动收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这些外部生存障碍是否对农民工的人格特质产生影响值得研究。文章基于广东省制造企业-员工匹配的实证调查,采用BIF大五人格量表,分析同在制造业工作的农民工和城市工的人格差异。研究发现:户籍不同的农民工和城市工在16~25岁群组人格特质相差不大,甚至农民工的尽责性要稍高于城市工;从26~35岁群组起两者之间出现人格距离,农民工五个维度的人格特质开始低于城市工,随着年龄的增长两者人格距离越来越大;56岁以上的群组,两者人格距离最为明显。这说明50后农民工在临近退休时,因各方面保障的缺乏人格特质与城市工有了显著差异。建议改革户籍制度,特别是要破除农民工在享有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无形墙。
关键词:
人格特质 户籍制度 农民工 制造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娟 刘新平 原伟鹏 田丰收
现行土地制度导致土地收益不可持续、土地利用效率偏低与产业结构失衡、损害部分农民权益。户籍制度造成城市伪城市化、城市"民工荒"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并存、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等。中国现代化城市发展应建立市场主导、政府为辅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增强新型城市化法律保障,建立健全城市发展规划。
关键词:
土地制度 户籍制度 城市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俞德鹏
户籍制度与城市化俞德鹏城市的集聚效益决定了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关系。将我国城市化进程与世界上20个非社会主义大国城市化的平均趋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导致滞后的原因是现行户籍制度而不是其他因素。城市化的滞...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文武 梁琦 张为付
本文构建了纳入制度效用折损和住房供给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住房价格和户籍制度影响城市生产率的机理,并采用中国城市数据进行反事实检验。研究发现:降低户籍限制和房价均让城市生产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户籍制度改革和房价调控将显著降低要素错配;户籍制度和房价的要素错配效应具有明显的城市异质性,减缓户籍限制对5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生产率提升最高,200万人口以下小城市幅度最低;房价控制对不同规模城市生产率的扭曲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现象。
关键词:
城市生产率 房价 户籍制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文录
石家庄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坚持两个基本条件 ,即收入来源和住房 ,放开了 7种人的入市条件 ,大大降低了农民进入大城市的门槛 ,解决了进城农民的户口问题 ,推进了城镇化速度 ,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这次改革的消极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将随着各项配套政策的实行得到解决
关键词:
城镇化 户籍制度 改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左鹏,周菁
本文从中国城乡关系发展演变的背景出发,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 某县级市1991~1998年户口买卖全过程的调查,分析了买卖双方的基本动机和得失 情况,得出了对户口买卖的基本评价,提出了以居住地户口为基础,建立中国现代化 户籍管理制度的基本思路。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戚阳阳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化,人口跨户籍所在地流动的浪潮冲击着既有户籍制度中就业领域的不平等。由于我国传统社会结构性、体制性及自身素质等因素制约,现今流动人口就业领域存在着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待遇较低、就业保障被边缘化、就业范围单一、就业权益受到侵害后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等主要问题。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正形成的当下,应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从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将权益与户籍相脱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和增强流动人口权利意识等方面入手,逐步消除对流动人口的就业歧视,保障流动人口的平等就业权。
关键词:
户籍制度 流动人口 就业 平等 权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邵光学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该文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研究了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户籍制度改革 城乡二元结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国光
户籍制度改革与创新:农民与市场的呼唤林国光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发展劳动力市场是“当前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之一;要“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要“打破地区封锁、城乡分割的状况”,“使各种经济资源在更大的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立芳
我国二元户籍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有积极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形成、推进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维持了城乡社会稳定等。但户籍制度带来农民被边缘化,阻碍了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违背了公民迁徙自由等基本权利、农民身份遭歧视、削弱了农民的进城积累、抑制了农民需求条件的进一步提升等方面。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成为农民市民化之必须,改革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相应的配套服务的展开、城市和谐共生和完善法律制度等相关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