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4)
- 2023(10213)
- 2022(8675)
- 2021(8160)
- 2020(6782)
- 2019(15618)
- 2018(15771)
- 2017(28882)
- 2016(16502)
- 2015(18647)
- 2014(18581)
- 2013(16974)
- 2012(14852)
- 2011(13537)
- 2010(13920)
- 2009(12221)
- 2008(11537)
- 2007(9815)
- 2006(8610)
- 2005(7626)
- 学科
- 济(60268)
- 经济(60214)
- 管理(38354)
- 业(33151)
- 企(27184)
- 企业(27184)
- 方法(27044)
- 数学(24597)
- 数学方法(24007)
- 中国(18958)
- 农(16620)
- 地方(14422)
- 理论(13660)
- 业经(13193)
- 制(12225)
- 教育(11895)
- 教学(11586)
- 财(11254)
- 学(10850)
- 农业(10667)
- 技术(9869)
- 贸(9364)
- 贸易(9360)
- 体(9071)
- 易(9029)
- 环境(8577)
- 地方经济(8520)
- 银(8512)
- 银行(8485)
- 融(8443)
- 机构
- 学院(214691)
- 大学(203853)
- 济(78043)
- 管理(76498)
- 经济(76121)
- 研究(70467)
- 理学(66158)
- 理学院(65367)
- 管理学(63642)
- 管理学院(63272)
- 中国(49998)
- 科学(44544)
- 京(43131)
- 所(35627)
- 财(35076)
- 农(34568)
- 江(33782)
- 技术(33619)
- 研究所(32562)
- 范(32270)
- 师范(31974)
- 业大(31717)
- 中心(31542)
- 职业(30762)
- 财经(27258)
- 农业(27028)
- 北京(26831)
- 州(26785)
- 院(25808)
- 师范大学(25102)
- 基金
- 项目(145161)
- 科学(114936)
- 研究(111177)
- 基金(100165)
- 家(87157)
- 国家(86396)
- 科学基金(74146)
- 社会(66533)
- 社会科(62979)
- 社会科学(62964)
- 省(62119)
- 教育(58297)
- 基金项目(52102)
- 划(51940)
- 编号(49409)
- 自然(47369)
- 自然科(46310)
- 自然科学(46301)
- 自然科学基金(45402)
- 资助(41260)
- 成果(38549)
- 课题(36954)
- 重点(34460)
- 发(32710)
- 部(31441)
- 年(31312)
- 创(31064)
- 规划(28961)
- 创新(28808)
- 项目编号(28529)
- 期刊
- 济(85605)
- 经济(85605)
- 研究(59915)
- 中国(50539)
- 教育(47254)
- 学报(31183)
- 农(31138)
- 科学(28802)
- 技术(28651)
- 管理(28365)
- 财(25799)
- 大学(23983)
- 学学(22206)
- 农业(21538)
- 职业(21303)
- 融(15901)
- 金融(15901)
- 业经(15619)
- 经济研究(14427)
- 技术教育(14419)
- 职业技术(14419)
- 职业技术教育(14419)
- 财经(12688)
- 坛(12404)
- 论坛(12404)
- 统计(11676)
- 业(11637)
- 经(11048)
- 策(10915)
- 问题(10101)
共检索到315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汇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如何真正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从高职院校的就业导向方针入手,把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作为高职德育工作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尝试将高职德育目标、理念、手段和内容与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培养有机融合,从而提升高职德育工作的实效,打造特色的高职德育模式。
关键词:
职业素质 高职 德育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邹伟建
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构建高职德育新模式,需要做好下列工作:创新高职德育观念,树立高职德育的特色观、人才观、实践观、发展观;构建高职德育新内容,拓展德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实践教学为阵地,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引进企业文化;创新德育评价,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考核形式多样化。
关键词:
职业素质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 德育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秋华
在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多的今天,高职高专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高专教育也纷纷投入到教育改革中,旨在通过优化教育模式来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人文素质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中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鉴于此,高职高专教师应建立起以人才培养为理论基础的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促使学生逐渐成为专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兼具的应用型人才,为他们融入社会并参与实践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人才培养 人文素质 教学改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卫芳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交融已是大势所趋,它有助于完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加速职业素质培养进程,丰富职业素质培养形式。在校企文化互动视域下,可以通过校企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活动文化的互动来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
校企文化 高职生 职业素质 互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建华
一、素质教育的发展及特点素质教育的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离不开教育,因此首先要在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樊玉国
本文在分析行业文化以及其功能的基础上,探讨行业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并以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为例,分析这种模式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
行业文化 高职院校 综合素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天罡
本文在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现存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阐述了素质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探讨了改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职人才素质教育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素质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叶章勇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知行合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的灵魂。本文以外语专业为例,运用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双师"的定义、特点以及培养途径。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双师型 师资培养 国际比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许晓革 王兴芬
伴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历经了恢复重建、规模扩大、体制改革等重要阶段。今天,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教育质量、适应国家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定位于"全面提高质量",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种培养方式"等质量提升的具体途径和要求。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转变,为地方性高校提出了新挑战。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一所由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雁灵
今天的医学教育质量决定明天的医疗水平。适应时代要求,改革医学教育,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是每一所医学院校的不懈追求。第二军医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和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获准设置研究生院的3所军队院校之一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科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田富俊 胡卫卫
通过对大学生能力素质体系中各项能力的整合归类,构建了"基础性能力+专业性能力+发展性能力"的大学生"三维能力"素质培养的基本框架,并基于280份用人单位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各项能力的重要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学分制的"BPD培养模式",并从优化课程体系、实施分级分类培养、开展补短板教育、调整教学管理机制、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常维亚 朱郴韦 邢鹏
培养和造就大批基础扎实,专业面向宽,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突出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顶层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毅 李敏
对高职类大学生的培养不应只将眼光放在技能培养上,还应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伴随品质消费时代的来临和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开展,TRIZ理论体系和《菁英学习手册》的引入为理工类商科高职生的综合素质精准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意义,对于解决理工类商科高职生素质教育的困境提供了一种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毅 李敏
对高职类大学生的培养不应只将眼光放在技能培养上,还应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伴随品质消费时代的来临和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开展,TRIZ理论体系和《菁英学习手册》的引入为理工类商科高职生的综合素质精准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意义,对于解决理工类商科高职生素质教育的困境提供了一种思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闫娟
建立高本衔接视域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选择适合自身特征的高职教育理念,认识和制定高本衔接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设立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高职院校学生学情特点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只有有效构建高本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联合企业共同办学协同育人,才能更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专业核心、创新创业、社会服务及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和素养,全面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