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63)
2023(11971)
2022(9402)
2021(8508)
2020(6644)
2019(14881)
2018(14624)
2017(26852)
2016(15057)
2015(17096)
2014(17404)
2013(16486)
2012(15432)
2011(14233)
2010(14461)
2009(12961)
2008(12675)
2007(11449)
2006(10649)
2005(10240)
作者
(41938)
(34651)
(34606)
(33067)
(22242)
(16390)
(15746)
(13537)
(13524)
(12539)
(11811)
(11689)
(11244)
(11132)
(10855)
(10761)
(10345)
(10309)
(10258)
(10004)
(9212)
(8555)
(8470)
(8130)
(8107)
(7881)
(7816)
(7748)
(7136)
(6947)
学科
(61784)
经济(61707)
管理(40207)
(38535)
(29796)
企业(29796)
中国(26576)
地方(20765)
(20629)
业经(18099)
方法(15293)
农业(14188)
(13118)
理论(12783)
(12776)
(12655)
(12513)
(12447)
银行(12434)
技术(12147)
(12118)
(11892)
金融(11892)
教育(11614)
数学(11437)
数学方法(11223)
地方经济(10976)
发展(10346)
(10305)
(10293)
机构
学院(209150)
大学(205367)
(81719)
经济(79705)
研究(76298)
管理(73775)
理学(61161)
理学院(60381)
管理学(59349)
管理学院(58939)
中国(56968)
(45415)
科学(44220)
(39383)
(38216)
(36204)
(35553)
中心(35395)
师范(35279)
研究所(34086)
(32103)
财经(29656)
北京(29337)
(29189)
师范大学(28176)
(27317)
技术(27139)
教育(26865)
(26725)
业大(26364)
基金
项目(130242)
研究(105343)
科学(103788)
基金(89663)
(76462)
国家(75635)
社会(65533)
科学基金(64906)
社会科(62010)
社会科学(62000)
(53420)
教育(51452)
基金项目(46447)
编号(46446)
(44937)
成果(39508)
自然(37316)
自然科(36459)
自然科学(36452)
自然科学基金(35782)
(34563)
资助(34330)
课题(34234)
重点(30288)
(28887)
(28543)
发展(28473)
(27933)
(27742)
项目编号(27684)
期刊
(104403)
经济(104403)
研究(70810)
中国(55564)
教育(45522)
(32247)
管理(30182)
(29571)
学报(27871)
科学(27209)
(24219)
金融(24219)
技术(24117)
大学(22097)
农业(21680)
学学(19591)
业经(19265)
经济研究(16013)
职业(15987)
图书(14807)
财经(14695)
问题(13771)
(13110)
论坛(13110)
(12856)
技术教育(11373)
职业技术(11373)
职业技术教育(11373)
(11203)
(11116)
共检索到348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莉花  马方慧  李涵  
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秉持何种职业知识观的问题,反思职业学校到底应该教什么知识就尤为必要。职业知识概念化为审思当前学校职业课程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当前的职业课程体现了职业知识概念化的过程和结果,但仍存在忽略知识类型差异、过于偏向工作知识的风险。明晰学校知识与工作场所知识的差异及互补性并反思其获取途径,才可能更大效率地发挥不同学习场所的学习效力。未来职业课程应进一步树立以职业知识为核心的职业能力观,完善以职业知识为基础的能力本位课程,发展基于职业知识转化的职业活动载体。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亚南  石伟平  
麦克·杨基于知识观将英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历程概括总结为知识本位、标准本位和联结本位三个阶段,尽管这三个阶段改革的主体、路径和成效都各不相同,但三者对知识的处理都过于浅表化,都没能够认识到职业知识的独特属性及其教育价值。因此,麦克·杨借助迪尔凯姆的"神圣"与"世俗"的区分以及伯恩斯坦关于"垂直"和"水平"知识结构的内涵辨析,对职业知识的内涵进行了尝试性的阐述,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其职业知识概念化理论。基于上述理论,从目标、内容、组织、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职业知识概念化的课程实现路径,并指出了我国职业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东娇  
文化和文明本身就是涂层,具有保护、装饰和炫耀功能。作为文化分析的维度之一,文化涂层能够统合物理、化学、哲学、审美、技术、工艺、情感等多层意义,发挥对文化研究与建设的提醒和整理作用。在物质相对富裕、追求审美和装饰的智能时代,形式主义、技术主义和效用主义等单边逻辑的扩张和盛行引发文化涂层过度、不足和失衡等问题。运用哲学研究范式和结构主义方法研究学校文化涂层的概念化、结构化和格式化问题,对进入3.0时代的学校文化建设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学校文化涂层是学校文化建设过程和结果的一种相对可见和可控的文明状态,包括物理涂装、行为修饰、价值叠加、假设兴替,具有强弱分明的特点。学校文化涂层概念化包括对涂层现象和经验的抽象化、对学校文化涂层定义的操作化、对学校文化涂层知识的体系化、对学校文化涂层问题的具体化,意在构建学校文化涂层理论雏形。从学校文化结构化成层过程和机制看,三重价值选择机制奠定了学校文化基质,三层记忆转化机制积累了学校文化涂料,三种博弈机制确认了学校文化涂层主体及其涂层权。学校文化涂层格式化强调清除无必要成分以释放空间,对必要成分进行分类归纳和分区整理。涂层整理包括涂层前整理和涂层后整理,依据视觉-听觉装饰、显性-隐性文化、有用-无用管理三对分区逻辑进行,坚定地强化和扩大学校涂层的正义性与正当性、合法性与合理性,全力建设当代学校文化的先进涂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元  李兴军  
文章基于相关史料的分析研究,对中国职业指导概念的形成予以梳理,指出职业指导之名借用于日本,职业指导之实源自于美国,分析了相关术语与职业指导的关系,并明确了职业指导的概念,以期对今后职业指导的发展有所裨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臧兴兵  
知识经济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大学逐渐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在此背景下,大学教师的职业地位理应上升,但实际上,学术职业地位呈现出衰落之势。为此,学术人员必须以学术为本,内因与外因相结合,主动学习,刻意发展;同时应建设和谐、柔性的大学制度环境,采用弹性的评价考核机制并使组织结构进一步扁平化以促进学术职业地位的提高与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Des Gasper   陆丽娜  
经济学对收入的测算忽视了人类福利的很多内容。虽然这种扭曲正被逐渐关注,但是“人均GNP仍然被作为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ParthaDasgupta)。从直觉上,福利被认为是一个概念是合理的,但实际上,令人困惑的是,我们遇到了对福利概念和方法的不同定义,部分反映了不同的背景、目的和注意点。那么,有没有反映福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框架呢?本文表述了一个相对的和综合的框架,建立在Sen等的贡献上,虽然可能并不完美。由于福利概念实际上反映了人的个性和科学的面貌,比较复杂,因此我们会循序渐进地讨论这个框架。为防止个人观点对这个框架的影响,通过回顾大量的相关经验和观点,对其内在的理解逐渐增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鹏  庞学光  
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主要课程类型。其中,学术课程承担培养各种学术能力的基本任务,而职业课程承担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专业技术能力的特殊任务。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是为迎合现代复杂的工作世界对职业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完满职业人的基本需求而提出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鹏、庞学光在《全球教育展望》2014年第5期中撰文,阐述了职业教育体系中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的概念、内容及各自任务,在进行中西方比较后提出了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整合的理念。学术课程是指学校课程里反映大学传统兴趣的课程或课程的有关部分。学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培养相应的基本学术能力和高级学术能力,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范如涌  项晓乐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信息化概念的界定,来认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组成要素和内涵,认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必然涉及资源、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这四个基本要素,并依据人们对这些要素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来阐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金良  李钰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国家制度层面将职业教育确定为类型教育。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有着独特的发展规律和特征。通过对国内研究者关于职业教育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发现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理清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明确职业教育发展定位和探究中等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策略等方面。根据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归纳出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征,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转型发展的总体方向,明确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需要的双重功能价值,优化多元主体办学的格局,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曼塞萨·玛诺普  张梦琦  刘宝存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21世纪,对课程的概念化和定位限制了它保持与未来-相关性的潜力。为摆脱这一困境,可以从八个维度对课程进行重新定义,优化课程的未来-相关性,促进课程向全球性的范式转变,从而培养学习者应对未来的能力。但其中有些维度存在一定风险,需要认真对待和慎重纾解。同时,为使课程的未来-相关性在21世纪得以发展,课程必须不断预测并适应多变的关键驱动力,而且必须使课程作为建设性颠覆者的一分子。尽管课程变化的具体方向尚不清晰,但确保课程为学习者的将来做好准备不是一道选择题,它无论是从道德、社会正义,还是从全球稳定、全球安全和全球和平的角度来看都势在必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志平  周德义  
教师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缄默知识作为教师知识中的一类,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缄默知识的内涵入手,探索它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联系,并试从教师个体专业化和教师群体专业化两个角度,挖掘教师的缄默知识,促进教师自身及群体的发展,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金一强  
远程职业教育作为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交叉融合的产物,缺乏一个明确定义,这会带来概念混用、内涵与外延不对应、学科间交流不畅等问题。本研究在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概念与本质属性分析的基础上,遵循社会科学概念提出条件和定义方式,提出体现远程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描述性定义。在此基础上,根据是否颁发学历证书和办学主体的不同,展开远程职业教育外延分类及其发展分析。研究认为以职业院校作为办学主体的学历远程职业教育将有很大发展,而非学历远程职业培训是远程教育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需要不同所有制的办学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才能取得竞争优势。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研究方法规范、面向应用、来自职业教育领域的远程职业教育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松艳  杨红  孟凡志  李桂环  
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的探究了高职大学生自我概念对其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达到提升大学生职场竞争力,提高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水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海华  顾伟国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伴的职业教育必须承担起为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时代重任。文章认真梳理了职业教育产生的产业背景,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内涵关系及理论基础,并以苏州为例,从产业发展视角认真审视当前苏州职业教育的现况,紧密结合当前产业发展新态势,探索苏州职业教育发展的应和之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