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63)
2023(9651)
2022(7314)
2021(7046)
2020(5137)
2019(11761)
2018(11795)
2017(20049)
2016(12455)
2015(14162)
2014(14470)
2013(13015)
2012(11758)
2011(11028)
2010(11248)
2009(9775)
2008(9527)
2007(8721)
2006(7726)
2005(7476)
作者
(32234)
(26966)
(26567)
(25597)
(16844)
(12599)
(12305)
(10477)
(10431)
(9714)
(8911)
(8850)
(8433)
(8430)
(8420)
(8367)
(8359)
(7893)
(7795)
(7586)
(6931)
(6751)
(6552)
(6319)
(6194)
(6108)
(6095)
(6020)
(5454)
(5449)
学科
(34500)
经济(34456)
管理(25896)
(23036)
教育(21985)
中国(19859)
(18588)
企业(18588)
理论(13485)
(12988)
(12522)
业经(11421)
教学(10486)
(9637)
农业(8889)
方法(8801)
发展(8589)
(8467)
技术(8204)
地方(7550)
(7513)
(7263)
(6842)
(6549)
(6245)
金融(6241)
研究(6051)
(6037)
银行(6021)
(5855)
机构
大学(164835)
学院(162264)
研究(60915)
(51725)
经济(50151)
管理(49807)
理学(42059)
理学院(41395)
管理学(40372)
管理学院(40059)
中国(38750)
(37342)
科学(37228)
(35697)
教育(35536)
师范(35482)
(31114)
师范大学(29025)
研究所(28253)
(26986)
中心(25878)
(25510)
(25113)
技术(25071)
北京(24472)
职业(22495)
(21488)
业大(21428)
(21326)
农业(19921)
基金
项目(100985)
研究(85021)
科学(80225)
基金(67081)
(57943)
国家(57238)
社会(49225)
教育(48025)
科学基金(47184)
社会科(46013)
社会科学(45998)
(41679)
编号(39754)
(37419)
成果(36792)
基金项目(34002)
课题(30981)
自然(27124)
(26984)
自然科(26452)
自然科学(26447)
自然科学基金(25961)
重点(24720)
资助(24615)
项目编号(24083)
(23812)
(23192)
规划(23007)
(22487)
(21787)
期刊
(63521)
经济(63521)
教育(62746)
研究(58297)
中国(47311)
(25888)
学报(25610)
科学(22059)
大学(19919)
管理(19837)
技术(19503)
(18440)
职业(17614)
农业(17433)
学学(16517)
图书(12652)
技术教育(11869)
职业技术(11869)
职业技术教育(11869)
(11794)
金融(11794)
(10888)
论坛(10888)
业经(10238)
(9792)
经济研究(9381)
财经(9302)
书馆(9061)
图书馆(9061)
(8786)
共检索到261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亚南  石伟平  
麦克·杨基于知识观将英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历程概括总结为知识本位、标准本位和联结本位三个阶段,尽管这三个阶段改革的主体、路径和成效都各不相同,但三者对知识的处理都过于浅表化,都没能够认识到职业知识的独特属性及其教育价值。因此,麦克·杨借助迪尔凯姆的"神圣"与"世俗"的区分以及伯恩斯坦关于"垂直"和"水平"知识结构的内涵辨析,对职业知识的内涵进行了尝试性的阐述,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其职业知识概念化理论。基于上述理论,从目标、内容、组织、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职业知识概念化的课程实现路径,并指出了我国职业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静   朱忠军  
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现场工程师发展的重要议题,现场工程师的多元素养需要“双导师”团队给予保障,进行“双导师”团队建设需要以理论与实践并行的目标为导向、科学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制度来规范、德才兼备的团队文化进行熏陶、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进行支撑,还需要多措并举引领“双导师”团队建设,多维并举推进“双导师”团队建设,校内与校外并重落实“双导师”团队建设,理念与实践并行促进“双导师”团队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康廷虎  黎进萍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就业能力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在弹性化管理背景下,社会组织对个体就业能力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个体应通过学习掌握多维性的就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组织结构的变革和职业流动。基于此,职业教育对就业能力的理论构建应该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对就业能力的培养应该以多能型人才目标为导向,应该适应职业流动的需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于扬   牛彦飞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以“强就业”为导向,以“高技能”为核心,以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载体,以服务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为目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国内外相关实践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和范本,后续推进过程中应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性与实践性;坚持以能力与素质提升为主线,突出人才培养的复合性与高端性;坚持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双责并重,突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坚持以服务终身教育为类型特征,突出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与终身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宏伟  庞学光  
技术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构成要素,以特定的方式存在于职业教育的教学与课程之中。哲学解释学的技术诠释不同于传统技术观念,它带来了技术内涵的转变:技术理解的内涵由"机械认知"走向"存在关切",技术知识传播由"明言传递"转向"意会体悟",技术知识转化由"线性应用"变为"螺旋循环"。这对职业教育的现实变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构建情境化、共享式的学习过程;运用"隐喻"等符号化和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安排合理的课程实施顺序并创造技术知识转化的有利条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秀霞  
高等职业教育学位是连接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也是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解决的问题。"工士"学位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建设的重要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对"工士"学位的理论内涵进行了界定,深入分析了"工士"学位的人本、公平和发展价值,并从法理支撑、标准建设、机制保障以及关系耦合四个视角对"工士"学位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宗诚  吉国庆  李波  
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合规性评价制度是伴随质量年报制度的实施而持续开展的,旨在保证质量年报自身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制度。通过梳理质量年报合规性评价的缘起和意义,以2022年《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合规性评价标准》为例阐释评价指标和权值赋分过程;对省级层面高职和中职质量年报合规性评价结果的分析表明,质量年度报告存在主体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报告基本要素不够规范、普遍缺少深入的量化分析、省域之间差别较大、企业年报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应从规范化落实、标准化建设、数字化支撑等方面创新发展路径,对于推动各地规范编制行为、健全内容要素、提升编写质量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洁莹  
"职业"是人类生活的外在表现,这些活动因其结果而让个人感到有意义;"技术"的五个层面的含义、三种存在状态只是认识论中的"技术","技术"知识只有进入教育场域成为可传授的知识,才能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场域中的"技术"知识。教育立场中"技术"知识的内在构成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符号标准、逻辑形式和意义性。因此,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和"技术"知识再生产为中介的人的价值的实现过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莉花  马方慧  李涵  
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秉持何种职业知识观的问题,反思职业学校到底应该教什么知识就尤为必要。职业知识概念化为审思当前学校职业课程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当前的职业课程体现了职业知识概念化的过程和结果,但仍存在忽略知识类型差异、过于偏向工作知识的风险。明晰学校知识与工作场所知识的差异及互补性并反思其获取途径,才可能更大效率地发挥不同学习场所的学习效力。未来职业课程应进一步树立以职业知识为核心的职业能力观,完善以职业知识为基础的能力本位课程,发展基于职业知识转化的职业活动载体。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课题组   唐珂   周武忠  
<正>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文化是乡村的根与魂。乡村记忆工程以“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为根本任务,有效推进农耕文化在挖掘保护、记录整理、传承发展等方面的实践创新,让优秀中华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瑰丽华彩。系统实施乡村记忆工程,需要准确把握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乡村记忆工程是什么、为什么?要科学界定其内涵,深刻理解实施乡村记忆工程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欧小凤  罗琴  
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亟待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核心在于科学处理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推动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适度发展、结构的持续优化、质量的逐步提高以及效益的稳步提升。具体而言,应树立与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快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立专业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尚晶  
职业教育技术文化作为产教双主体交互融合而催生的一种新文化,是技术观念文化和技术实践文化的合一,其样态分别表征为工匠精神和产教融合。技术文化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理性表达和实践指引作用,赋予职业教育以价值追求,凸显其作为类型教育的内在性、精神性的独特之处。然而,由于技术文化历史断层与现实错位致使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认知偏差,进而出现产教融合适应性疏离等问题,需要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以耦合协同、异质同形的职业教育实践观重塑职业教育技术文化:从内生动力角度主张走向技术实践共同体,增强职业教育双主体适应性;从外生发展角度形塑实体嵌入的工匠精神技术观念文化;从共生同构角度倡导产教“异质同形”的技术实践文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颖  
印度的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印度经济的总体进步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以印度及我国相似的基本国情为基本切入点,对印度IT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进行探索及分析。印度职业教育多样的机制与体制、职业证书的社会价值以及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等经验将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珏  
麦克卢汉的传播学思想发端于其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和广阔探索,他有关媒介的主要论断的雏形来自于他为美国广播电视教育工作者协会所完成的新媒介研究项目报告书。在这份报告书中,麦克卢汉阐述了媒介实验和媒介教学大纲,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研究以失败而告终。在他之后的媒介代表作中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开启心智、深度参与、强化课程、整合学科、艺术独立等,对21世纪媒介教育的图景规划也有着相当的启示和指导价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荆婷  周明星  
国际化是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即是本土职业教育全球化和国际职业教育本土化的交融生成过程。现存困境:缺乏国际化教育理念;缺乏国际化支持系统;缺乏国际化师资队伍;缺乏国际化合作格局。优化路径:双向并举,确立共享教育理念;双重保障,强化对外支持系统;双轨推进,塑造融合师资队伍;双管齐下,打造全球合作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