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4)
- 2023(11248)
- 2022(9816)
- 2021(9344)
- 2020(7693)
- 2019(17916)
- 2018(17735)
- 2017(34088)
- 2016(18654)
- 2015(21049)
- 2014(21094)
- 2013(20524)
- 2012(18704)
- 2011(16861)
- 2010(16426)
- 2009(14520)
- 2008(13832)
- 2007(11589)
- 2006(9894)
- 2005(8391)
- 学科
- 济(67594)
- 经济(67510)
- 管理(52415)
- 业(48723)
- 企(41282)
- 企业(41282)
- 方法(32189)
- 数学(27454)
- 数学方法(27122)
- 中国(20870)
- 农(18230)
- 财(17213)
- 业经(15703)
- 学(15537)
- 理论(13818)
- 地方(13661)
- 技术(12378)
- 农业(12161)
- 贸(12031)
- 贸易(12025)
- 和(11794)
- 教育(11696)
- 易(11660)
- 务(11353)
- 制(11328)
- 财务(11292)
- 财务管理(11270)
- 环境(11150)
- 企业财务(10679)
- 划(10153)
- 机构
- 大学(252793)
- 学院(252417)
- 管理(103040)
- 济(95324)
- 经济(93097)
- 理学(90411)
- 理学院(89401)
- 管理学(87919)
- 管理学院(87464)
- 研究(82794)
- 中国(58377)
- 京(53609)
- 科学(51235)
- 财(42544)
- 所(40530)
- 研究所(37211)
- 中心(37171)
- 业大(37045)
- 农(36290)
- 范(36064)
- 师范(35817)
- 财经(35009)
- 江(34746)
- 北京(33972)
- 经(31995)
- 院(30542)
- 技术(29691)
- 师范大学(29128)
- 州(28619)
- 农业(28348)
- 基金
- 项目(179363)
- 科学(142010)
- 研究(135904)
- 基金(128956)
- 家(111234)
- 国家(110249)
- 科学基金(95235)
- 社会(83170)
- 社会科(78634)
- 社会科学(78615)
- 省(70197)
- 基金项目(69342)
- 教育(64706)
- 自然(62020)
- 自然科(60541)
- 自然科学(60531)
- 划(60000)
- 自然科学基金(59426)
- 编号(57655)
- 资助(52162)
- 成果(45851)
- 部(40159)
- 重点(40092)
- 课题(39806)
- 发(38193)
- 创(37613)
- 项目编号(35534)
- 教育部(34949)
- 创新(34846)
- 科研(33985)
- 期刊
- 济(100025)
- 经济(100025)
- 研究(73155)
- 中国(46043)
- 教育(38832)
- 学报(37957)
- 管理(36387)
- 科学(35326)
- 农(32388)
- 财(30478)
- 大学(28960)
- 学学(26825)
- 技术(26169)
- 农业(23173)
- 融(17643)
- 金融(17643)
- 业经(16911)
- 财经(15900)
- 经济研究(15789)
- 图书(15333)
- 职业(13701)
- 经(13455)
- 理论(12958)
- 问题(12678)
- 科技(12436)
- 实践(12015)
- 践(12015)
- 坛(11491)
- 论坛(11491)
- 技术经济(11387)
共检索到355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田启涛 葛菲
职业使命感可以为组织和个人带来一系列积极影响。现有相关研究有个人导向使命感、社会导向使命感、天赋导向使命感、精神视角使命感4种视角,不同视角对概念和特征的界定不同,测量维度也有区别。现有研究认为职业使命感对主观职业成功、职业认同、个人福利、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有一定影响。工作自由度和参与决策等作用于职业使命感。外部环境、行为因素、内在因素对职业使命感具有影响。工作重塑、休闲重塑对职业使命感体验有一定影响。认同导向、贡献导向、实践导向是追求职业使命感的策略。现有研究缺乏统一的概念和理论基础,有关职业使命感如何形成及前因研究不足,影响结构及边界条件探讨也较为缺乏。今后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厘清职业使命感的维度框架,明晰职业使命感的形成机制,验证职业使命感的影响边界,明确职业使命感的适用情景,以及探讨职业使命感是否适用于群体。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黄丽 丁世青 谢立新 陈维政
职业使命感作为当代组织管理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多聚焦于从员工层面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较少关注组织与员工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影响,关于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的研究相当匮乏。尽管已有研究表明职业使命感具有积极的溢出效应,但由于过分坚持原则而缺乏灵活和弹性以及心理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和不协调,极有可能导致负面效应,对于职业使命感的追求和践行是否兼有两面性的影响缺乏深入的研究。整合组织支持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从组织外部情景因素与员工认知状态相互作用的视角,运用Spss 19. 0和Amos 19. 0对305份两个时间节点的调查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分析,探讨组织支持对职业使命感的影响、职业使命感对员工的正负影响,以及未来工作自我在组织支持与职业使命感之间的调节作用,以揭示组织支持影响员工职业使命感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支持对职业使命感具有正向影响;未来工作自我对职业使命感具有正向影响;职业使命感对工作投入具有正向影响,但会导致更高的工作角色冲突;职业使命感在组织支持与工作投入和角色冲突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未来工作自我在组织支持与职业使命感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即未来工作自我的认知越积极、越清晰,越会促进组织支持对职业使命感的正向影响;但有中介的调节作用的假设没有得到验证。将目前主要从员工层面探讨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因素延伸和拓展到组织层面,丰富和发展了关于职业使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组织支持促进和激发员工职业使命感会因未来工作自我的不同而存有差异,这为管理实践者提供了有益的启发。拓展和深化了职业使命感影响的研究,有助于研究者更全面和深入认识职业使命感的双重影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韩雪 厉杰
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职业建构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分阶段收集215份员工数据,对员工使命感与其职业生涯自我管理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员工的使命感对其职业生涯自我管理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的职业承诺在使命感与职业生涯自我管理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授权型领导会调节员工的职业承诺在使命感与职业生涯自我管理之间的中介作用,当领导的授权水平较高时,员工的使命感通过职业承诺影响其职业生涯自我管理行为的中介作用显著,而在领导的授权水平较低时该中介作用不显著。最后,本文讨论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局限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田红彬 田启涛
新时代员工更加注重职业使命感的追求。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调节—中介模型,探讨服务型领导对员工职业使命感产生影响的中介机制及其边界条件。以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为依据,研究通过工作重塑这一中介变量来解释服务型领导与员工职业使命感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假设了自我验证努力和自我管理失败在以上关系中的调节效应。通过对一家上市科技公司398名员工的三阶段调查对以上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总体上支持本研究的理论预期。这将有助于理解组织情景因素、员工个人特征及行为习惯与其职业使命感之间的关系,指导管理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员工在工作中满足其个人需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根祎 徐静休
职业使命感是现代社会个体追寻精神财富与生命意义的重要表征,需要进一步拓展职业使命感的研究边界,探讨追寻职业使命感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以意义建构理论和个体-组织契合理论为基础,本研究探索追寻职业使命感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分析工作重塑的中介效应以及精神型领导的调节效应。通过两阶段跟踪调查法收集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追寻职业使命感会促进员工工作投入和工作重塑水平,认知重塑和关系重塑在追寻职业使命感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而精神型领导显著调节认知重塑和关系重塑的中介效应。本研究创新性地探索处于追寻职业使命感状态员工的职业行为影响机制,深化职业使命感理论研究的同时,亦为企业提升员工工作投入水平提供相应的实践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海霞 郑晓明
工作使命感是一个源自宗教视角的概念,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用来反映个体对自己当前工作的态度和感知。具有工作使命感会给个体和组织带来诸多的积极结果,如较高水平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工作投入等。本文在对工作使命感的概念、测量及有关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未来需要加强对工作使命感前因变量、拓展对结果变量与调节变量的研究、探讨工作使命感对群体过程和绩效的影响,并进行有关的跨文化研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贾文文 王忠军
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第一批出版的10本传记进行研究,旨在了解中国情境下,老科学家职业使命感的内涵结构与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职业使命感是一种高层次的职业动机,老科学家均具有较高的职业使命感;(2)老科学家的职业使命感是在个体的内省反思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受到个人自身因素、组织、家庭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并存在"社会-组织-个人"三个层面的交融关联。研究合理利用了"采集工程"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职业使命感的本土化概念,并拓展了职业使命感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
职业使命感 老科学家 案例研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新进
职业使命感培育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品质,如对个体职业使命的感知、理解、认同,并付诸实践,把为社会谋福利和自我实现作为内在动力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职业使命感培育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现实逻辑构成了严密的逻辑基础。职业使命感培育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拼搏奋斗的动力,是激励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源泉,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袁知柱 吴粒
可比性是一个很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它能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比较两类经济现象之间的异同,然而由于可比性测度的困难,其研究相对滞后于稳健性、相关性等质量特征。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系统的评述了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已有研究成果,包括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测度方法、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等方面,最后指出了会计信息可比性的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崔小雨 苏涛
针对当前学界关于职业使命感效能研究的诸多争议,为全面可靠地评估职业使命感的真实效能,本研究对116篇实证文献、165个效应值、82785个独立样本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职业使命感对个体工作和生活效能具有双重促进作用。在工作效能中,职业使命感对个体工作态度的促进作用最强,而后依次是工作绩效、创新和职场行为。在生活效能中,职业使命感对个体人生意义感的促进作用强于生活满意度。在各具体效能指标中,职业使命感对工作投入、关系绩效和创新的促进作用尤为突出。在调节效应中,宏观层面的地区文化、中观层面的组织类型和微观层面的测量方式均能显著调节职业使命感与其效能之间的关系,且方向一致,即集体主义、低权力距离、公益组织情境下以及采用多维量表测量职业使命感时,职业使命感都更为有效。研究结论为组织管理实践扬长避短地发挥职业使命感的效能提供了“简练”规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一凡
本文通过对温州5所高职院校200名应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职业使命感、学习投入和可就业能力的关系。采用Smart PLS 4.0进行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职业使命感与学习投入显著正相关;职业使命感与大学生可就业能力显著正相关;学习投入中的部分维度对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中的部分维度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洁 张建卫 宣星宇
本文基于工作需求—资源模型和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对404名国防科技研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职业使命感与情绪耗竭存在显著的U形关系,情绪耗竭对创新行为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情绪耗竭在职业使命感与创新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时间压力分别与挑战性评价和威胁性评价联合调节职业使命感与情绪耗竭关系间的曲线关系以及情绪耗竭的中介效应,即在高时间压力、低挑战性评价和高时间压力、低威胁性评价条件下,职业使命感与情绪耗竭的曲线关系以及情绪耗竭的中介效应更强。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奕荣 魏扬帆 张澳环 王树生 黄建辉
全面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为了系统深入了解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探讨组织支持感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考察职业使命感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职称的调节作用。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25所特殊教育学校289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组织支持感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职业使命感在组织支持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3)职称显著调节组织支持感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低职称教师组织支持感与职业倦怠的负性效应较强,高职称教师组织支持感与职业倦怠的负性效应较弱。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小宁
平台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的市场或行业组织形式,其功能是不同用户群体创造和交换价值的界面。目前,平台战略研究主要还是基于经济学的概念和分析方法。本文通过对近期平台战略研究文献的综述,在战略管理领域引入平台战略的研究视角,以更好地理解平台型企业的成长和竞争战略。本文首先综述了平台战略的定义和与之相关的性质特征,平台进入和构建战略以及平台包围战略,并重点介绍了平台创新战略和平台创新生态系统。本文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采用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理解平台市场和与之相关的企业成长和竞争,将有助于拓展平台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凌常荣 闻娟
通过对近十年我国旅游效率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发现国内研究成果呈快速增长趋势,研究领域较广,主要集中在区域旅游效率方面。但在研究方法上较为单一,以定量研究为主,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旅游效率评价体系。未来研究可以延伸至专项旅游领域,进一步修正和改进定量方法,同时优化旅游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旅游效率 效率研究 评述及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