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34)
2023(18175)
2022(15587)
2021(14423)
2020(12298)
2019(28042)
2018(27360)
2017(51462)
2016(28990)
2015(32863)
2014(32763)
2013(31230)
2012(28389)
2011(25414)
2010(25127)
2009(22484)
2008(21875)
2007(19334)
2006(16589)
2005(14044)
作者
(81872)
(68050)
(67460)
(64203)
(43163)
(32638)
(30681)
(26883)
(25963)
(24235)
(23187)
(22806)
(21447)
(21196)
(21047)
(20925)
(20691)
(20235)
(19592)
(19566)
(17059)
(16562)
(16497)
(15474)
(15321)
(15204)
(14996)
(14964)
(13723)
(13650)
学科
(103596)
经济(103482)
管理(87934)
(79283)
(67025)
企业(67025)
方法(53866)
数学(47212)
数学方法(46616)
中国(30681)
(30375)
(27925)
业经(23472)
(22288)
(20725)
财务(20643)
财务管理(20598)
地方(19868)
理论(19578)
企业财务(19548)
(19352)
贸易(19342)
农业(18920)
(18757)
(18449)
技术(18059)
教育(16878)
(16556)
环境(16146)
(16089)
机构
大学(394745)
学院(393227)
管理(156782)
(147580)
经济(144152)
理学(136106)
理学院(134588)
管理学(131952)
管理学院(131232)
研究(123855)
中国(91350)
(82897)
科学(79692)
(68716)
(66862)
业大(63101)
(61276)
中心(58582)
(58052)
研究所(56353)
财经(55601)
(53337)
农业(52756)
师范(52727)
北京(51447)
(50861)
(46894)
技术(45709)
(45436)
经济学(44160)
基金
项目(278463)
科学(218208)
研究(201258)
基金(199929)
(175441)
国家(173946)
科学基金(149557)
社会(124607)
社会科(118060)
社会科学(118029)
(110749)
基金项目(106508)
自然(99738)
自然科(97459)
自然科学(97430)
教育(97314)
自然科学基金(95679)
(93729)
编号(82769)
资助(82523)
成果(65831)
重点(62785)
(61231)
(58269)
(58201)
课题(58164)
创新(54103)
科研(54048)
大学(52978)
教育部(52726)
期刊
(150760)
经济(150760)
研究(107792)
中国(78015)
学报(67199)
科学(58079)
(57888)
管理(57205)
教育(56936)
(54144)
大学(51224)
学学(47613)
农业(39701)
技术(38651)
(30574)
金融(30574)
财经(26753)
业经(25347)
经济研究(23797)
(22864)
图书(22415)
(22220)
问题(19457)
(19362)
科技(19209)
职业(18500)
技术经济(17978)
理论(17591)
统计(17428)
业大(17283)
共检索到562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海荣  
教育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生不论接受任何层次教育,最终都将会进入社会选择职业,以期实现自身价值。为此,选择何种职业不仅是就业数量的反映,更是就业质量的体现。实证调查发现,"职业定位"和"专业选择"的问题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所在。为了更好的保证就业质量,应尽早将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引入教育体系,并将端口前移,尤其是高中阶段。通过系统的职业生涯培养,使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自己、认知社会、合理定位、选择专业、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做出科学规划,提升就业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晶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是普通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提出了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必须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贯穿整个大学教育阶段,从而培养大学生能担当未来重任的核心能力;分析了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的意义,提出了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下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辅导体系、以职业生涯设计为导向提高就业力等途径,为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邱文琪   岳昌君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要目标,作为重点群体之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尤为受到关注。本研究基于2013-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多种统计和计量回归方法,探讨本科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能力增值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本科生在高等教育期间的能力增值对其就业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认知能力增值和非认知能力增值的提升均有助于促进就业满意度的提高,且认知能力增值对于毕业生的就业起薪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分类分析发现,能力增值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双一流”高校学生的就业起薪上,而对“双一流”高校学生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建议高校和学生结合实际加强对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塑造与培养,同时强化以能力为导向的市场化用人机制。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冯沁雪  曹宇莲  岳昌君  
基于2009-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高校毕业生专业兴趣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并考察了成绩和学用匹配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分析了影响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研究发现:第一,毕业生专业兴趣较稳定且2009-2019年间有小幅提升;第二,专业与兴趣越吻合,毕业落实率越高,就业满意度也越高,但对起薪没有显著影响;第三,学习成绩在专业兴趣影响毕业生毕业落实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学用匹配则在专业兴趣影响就业满意度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第四,专业兴趣对毕业落实的正向影响近5年存在上升趋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敬宝  
基于对4657名工作5~20年的大学毕业生调查,立体展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在职业发展初期、中期、后期的动态过程中,职业发展渠道畅通,多数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平均月薪、岗位级别、专业技术职称、管理级别、社会保障、专业对口、技能匹配、满意度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不同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差异较大,分层现象明显,昔日同窗好友散落在晋升阶梯的不同层级,同时还存在人际关系、官本位影响大等晋升制度障碍。因此,政府要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和晋升机制,明确职业发展的路径和努力的阶梯;大学毕业生在单位中也要努力工作并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推动职业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欧阳忠明  黄慧  王燕子  
职业生涯适应能力被众多研究者视为重要的、必备的软技能,是个体获取适合的工作、提升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15个月的纵向跟踪对比研究,探讨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涯适应能力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控制组,培训组成员将在培训3个月后提升职业生涯适应能力;相对于控制组,培训组成员将在就业1年后呈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状态。为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相关的措施,例如,培育学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提升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决策能力,提升探索自我和未来场景的能力,以及培育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从整体上提升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适应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贤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能力上表现出的问题,要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上分析,并构建大学生就业实践体系、大学生就业课程辅导体系、大学生就业支持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江静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择业时的困惑和毕业生不适应职场规则等案例,分析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论述了职业生涯规划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作用,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终生生涯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提高毕业生就业力的办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文霞  冯晋  徐颖  李硕钰  
文章通过对高校、用人单位、就业管理部门以及毕业生进行深入调查,了解我国毕业生离校前后管理服务的主要做法,对已建立的工作机制进行分析,并依据信息理论对就业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改进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莉萍  
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理论,利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多元逻辑斯特回归模型和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对修读双学位的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双学位可以为学生带来明显的升学和求职优势,以及工资收入上13.3%的增长,且双学位的回报还会因第一专业的不同而不同。本文进一步通过深度访谈分析了双学位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为提高双学位的毕业率、保证更多学生获得双学位收益,我国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双学位教育体系,为学生的理性选择以及学习提供支持和辅导。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阮草  
大学生就业质量是评价社会阶层流动的关键指标。关于父母职业对子女就业表现的影响,始终是各界广泛关心的话题。基于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父母职业类型对于大学生就业去向以及就业起薪的影响情况。研究发现,在控制学生个体特征、人力资本、求职过程等其他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后,父母在体制内工作的毕业生进入到体制内就业的概率略高于其他大学生,但是在就业起薪上却没有因此获得更高的溢价。从影响机制上看,父母在体制内工作对毕业生的学历层次、择业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很可能通过这几个变量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表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宋齐明  
基于毕业生追踪调查,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将就业能力指标分为知识掌握、认知性技能、组织胜任技能、职业态度四个维度,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相较于其他能力,毕业生认为高校对学生认知性技能的培养更为欠缺;就学科差异而言,工科类学生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评价偏低;课外支持因素对各类就业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突出的影响,而课程和教学因素只对知识掌握方面有较强的作用;实习效果和学生投入因素亦不同程度地影响就业能力培养,并且实习效果不佳是工科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不足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臻  文玉菊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培养下的学生职业生涯成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借鉴现有研究基础,构建了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成功影响因素的模型。通过相关性、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个体、学校和社会等三个层面,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成功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冲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既有量的矛盾,又有质的矛盾,两者交织在一起,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错综复杂。但目前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建立由国家政府支持、社会企业参与、高校主导、大学生为主体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楠  谭娅  封世蓝  
本文从男女毕业生在不同部门的就业机会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问题。基于某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统计的2012届-2014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男性毕业生和女性毕业生在不同部门就业的概率的因素,并对男性和女性在不同部门的就业机会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得到男性和女性进入不同部门就业的影响因素是相似的,主要是学历、户口所在地、及专业等。总的来看,女性毕业生在国有部门的就业环境呈改善趋势,但是,并非所有专业都是如此,法学专业和经济学专业的女性毕业生在国有部门的就业机会连续三届低于男性毕业生。此外,本文结合研究成果和具体实际,从国家、高校、用人单位三方面提出了相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