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0)
2023(11763)
2022(9970)
2021(9481)
2020(8173)
2019(18928)
2018(18779)
2017(36448)
2016(19911)
2015(22527)
2014(22636)
2013(21983)
2012(20157)
2011(18110)
2010(17897)
2009(16260)
2008(16014)
2007(14479)
2006(12151)
2005(10485)
作者
(54472)
(46288)
(45735)
(43743)
(28771)
(22151)
(21009)
(18205)
(17385)
(16186)
(15498)
(15465)
(14393)
(14229)
(14138)
(14094)
(14048)
(13477)
(13247)
(13207)
(11380)
(11269)
(11247)
(10680)
(10529)
(10413)
(10326)
(10136)
(9332)
(9309)
学科
(83233)
经济(83153)
(59519)
管理(50588)
(47038)
方法(39777)
(38458)
企业(38458)
数学(36132)
数学方法(35695)
农业(30982)
中国(22436)
业经(21254)
(19922)
地方(15565)
(15063)
(14814)
贸易(14812)
(14457)
(14197)
技术(12811)
(12318)
财务(12277)
财务管理(12245)
理论(11719)
企业财务(11601)
(11573)
(11547)
银行(11523)
(11163)
机构
学院(278052)
大学(270791)
(114613)
经济(112319)
管理(109474)
理学(95658)
理学院(94716)
管理学(92992)
管理学院(92479)
研究(87101)
中国(66410)
(62417)
(54869)
科学(53568)
(49137)
农业(48205)
业大(46923)
中心(43736)
(43414)
(41374)
财经(39958)
研究所(39564)
(36484)
(35873)
师范(35543)
经济学(34629)
北京(33301)
(32345)
经济管理(32036)
技术(31703)
基金
项目(190876)
科学(151216)
研究(142275)
基金(138113)
(119279)
国家(118185)
科学基金(102184)
社会(89603)
社会科(84643)
社会科学(84618)
(76901)
基金项目(73768)
教育(67197)
自然(65651)
自然科(64138)
自然科学(64119)
(63926)
自然科学基金(62952)
编号(60922)
资助(55840)
成果(46984)
(43240)
重点(42868)
(42008)
课题(40688)
(39946)
创新(37280)
教育部(37092)
科研(37061)
国家社会(36765)
期刊
(121794)
经济(121794)
研究(70987)
(64126)
中国(51425)
农业(43549)
学报(41685)
科学(38640)
(37932)
管理(33761)
大学(32519)
学学(31019)
教育(30429)
技术(29821)
业经(26739)
(25336)
金融(25336)
(20957)
财经(18875)
问题(17920)
经济研究(17389)
(16126)
(14885)
农村(14283)
(14283)
统计(14186)
技术经济(14000)
农业经济(13999)
职业(13488)
世界(13435)
共检索到393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玲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中发生过职业流动的农民工样本,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职业流动次数对新老农民工职业向上流动的效用。结果表明:职业流动越频繁越不利于农民工职业向上流动,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对新老农民工职业向上流动均具有积极作用,老一代农民工中已婚的、外地农民工更容易实现职业晋升,新生代农民工中女性更容易实现职业晋升,在社会网络方面,居民互助多有利于老一代农民工职业向上流动,居民相熟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向上流动有负的效用。因此,打破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局面,规范企业用工制度,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从而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减少流动;同时,提升农民工教育水平以及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为农民工职业向上流动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符平  唐有财  江立华  
文章利用2012年全国性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工内部职业分割和流动的现状及其决定因素。研究发现,30%左右的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呈现出"去体力化"或"去农民工化"的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民工职业具有明显的性别和代际区隔。人力资本是农民工从事中高端职业的重要条件;社会资本仅对获取低端职业有意义,对中高端职业帮助不大;而政治资本对其职业获取几乎没有作用。尽管农民工向上流动存在较大障碍,但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和城市工作经验更丰富的农民工更易实现基于职业的向上流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辉  
本文采用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对农民工职业流动经历的跟踪数据,将每次就业决策时进行的职业搜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保留工资设定、搜寻渠道选择、搜寻努力程度投入、就业决策,探寻职业搜寻过程对职业向上流动的影响。发现,农民工职业搜寻过程随流动次数而变化,首次非农就业决策多产生于进城之前,之后主动职业搜寻增多;搜寻渠道以社会网络为主,社会网络效果越来越具体和直接;搜寻努力程度不够,更多将精力用于社会网络维护而非职业搜寻投入;农民工职业搜寻对职业向上流动影响程度与城市居民显著不同;在通过职业流动和提高保留工资实现职业地位上升方面农民工群体更显著;在搜寻努力程度方面城市寻职者更显著;在搜寻渠道方面社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锦墉  杨国强  梁志民  肖芳文  
本文依据江西调查样本数据,分别采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职业流动性存在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性高于老一代农民工;性别、家庭负担、打工是否压力大、总收入趋势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性影响系数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存在影响程度的差异;婚否、土地流转意愿、离职综合因素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性影响系数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影响程度也有较大代际差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中建  郭晴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主体,在向新市民过渡过程中,受到自身期望和能力差异的限制,面临着市民化动机强烈与综合素养低、职业期望高与人力资本薄弱、物质需求期望高与职业稳定性低的矛盾,难以与现代产业和现代城市相契合。应通过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优化,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综合性、实效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破解三对矛盾,帮助新生代农民工顺利实现向上流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妍冬  刘一伟  
本文在中国七城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职业流动对农民工收入水平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结果表明:职业流动对农民工的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两代农民工收入的比较分析,发现职业流动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呈正相关。但是在回归检验中发现,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的增加,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开始下降,职业流动频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而在第一代农民工的回归检验中,职业流动频次与第一代农民工收入水平不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卓玛草  孔祥利  
针对农民工代际间职业流动,利用2016年全国31个省份农民工实地问卷调研数据,构建农民工代际职业流动理论分析框架。采用代际职业继承指数与流动性指数等多维流动性指标,测度分析了农民工代际职业流动呈现代际差异与代际传递双重嵌套的特征事实。结论为:(1)农民工代际间职业分布存在代际差异,但在职业流动的代际差异中嵌套着职业代际传递与继承的共性;(2)农民工内部不同职业阶层存在大小不同的职业代际传递效应,形成结构性职业流动格局;(3)农民工代际间职业流动范围存在明显的分割性,表现为农民工非精英群体与农民工精英阶层之间存在着职业"潘篱"。因此,促进机会平等推动代际职业流动,对熨平中国社会不平等、促进新生代...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柳延恒  
新生代农民工从事非农职业的流动特征及相应的经济效应对于深入考察进城农民如何通过职业流动积累并逐步提升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民工真正实现市民化至关重要。本文以辽宁省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构建拓展的明瑟方程来反映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决定,以新生代农民工当前收入水平与上一份工作的收入水平来衡量其职业流动方向(向上、水平与向下),进而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来测量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方向。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提升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向上流动;年龄、职业流动次数变量与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向上流动负相关;相对于被动流动,采取主动流动方式的新生代农民工很可能实现向上流动;从事建筑业的新生代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旻  谭晓婷  
[目的]文章基于辽宁省1 242份实地调研数据,验证人力资源能力对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从自我发展能力、尊严生活能力、融入城市能力和谋生就业能力4个维度测度女性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其次采用计数模型和排序模型分别验证了人力资源能力与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频率、职业流动等级、职业流动方向的关系。[结果]女性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总体较低,其中自我发展能力、尊严生活能力、谋生就业能力均较低,而融入城市能力较高;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频率偏低,职业类型等级不高,且流动方向主要呈水平流动或不流动;女性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和谋生就业能力是影响职业流动频率和流动方向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能力和谋生就业能力越强,职业类型等级越高,越有利于向上流动。[结论]充分发挥女性农民工融入城市能力优势、提升人力资源综合能力,是推进人口城镇化、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的关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纪韶  王珊娜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更高质量的城镇化,其中农民工市民化目标的实现除了有赖于政府政策的推进,还在于农民工通过自身力量获取支撑其市民身份转变的职业发展。本文利用2014年最新调查数据分析了外出农民工的职业流动轨迹及职业向上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外出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经历以及该群体城市就业的职业特征总体上呈倒"U"型分布,存在逆向选择和向下流动现象。农民工城市就业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职业培训和"干中学"所带来的人力资本提升是农民工获取中高端职业的重要条件,社会资本仅有助于农民工获取低端职业而对该群体从事中高端职业以及职业发展的实现并无显著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超恩  符平  敬志勇  
新生代农民工相比第一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更加频繁,表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被部分学者概括为"三高一低"特征,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但工作耐受能力低。本文利用全国性的农民工调查数据,通过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代际差异的Oaxaca-Blinder分解发现,"三高一低"特征不足以解释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相比第一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更加频繁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群体未婚比例高,子女数量少,家庭负担小,且更加注重职业的发展空间,希望通过职业的向上流动实现自我提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瑶  彭开丽  李崇光  
实现高质量就业是当前受雇农民工流动的主要驱动力,职业流动能否提升受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有助于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向着公平竞争、高质量就业的方向发展。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内生转换模型,分析职业流动对受雇农民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职业流动的发生对受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有0.78%的正向影响,并且不同类型职业流动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高技能流动和行业内流动都能显著提升受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提升程度分别为4.84%和2.78%;低技能流动和跨行业流动都能显著降低受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降低程度分别为2.87%和1.26%。平均处理效应显示,已经发生了职业流动的受雇农民工如果未发生职业流动时,就业质量会下降11.42%。倘若未发生职业流动的受雇农民工能发生职业流动时,其就业质量能上升15.46%。受雇农民工提高就业质量的最佳选择是高技能且行业内流动,低技能者无论是行业内流动还是跨行业流动都会显著降低就业质量。据此,提出针对受雇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受雇农民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引导他们实现理性、有序的行业内流动,降低跨行业流动造成的损失等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柳建平  魏雷  
利用对甘肃10个村庄外出务工农民工的调查资料,基于代际差异视角,在统计分析其特征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泊松回归模型分别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并进一步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分离出造成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两代农民工存在明显的特征差异,且各种因素对职业流动的影响结果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个体特征差异是导致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差异的主要原因,家庭储蓄率低、未婚比例高、家庭劳动力多等因素提高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提高受教育水平、拓宽就业分布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吕晓兰  姚先国  
本文使用2008年执行的CHIP数据的城市移民部分,考察了不同类型职业流动及其收入效应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职业流动具有不同的收入效应;相同的职业流动行为,收入效应的性别差异显著。工作原因、家庭原因两类主动流动均显著提高了男性农民工的后续收入水平;虽然女性农民工具有更高的工作原因主动流动倾向,但其从中获得的收入回报明显弱于男性,家庭原因主动流动反而降低了其后续收入水平;单位原因被动流动显著降低了男性农民工的后续收入水平,但对女性农民工影响不显著。从在职搜寻工作行为视角考察农民工职业流动动机,同样发现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为实现农民工适度流动和稳定就业,除重视其共同诉求外,也不能忽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柳建平  魏雷  
利用对甘肃10个村庄外出务工农民工的调查资料,基于代际差异视角,在统计分析其特征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泊松回归模型分别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并进一步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分离出造成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两代农民工存在明显的特征差异,且各种因素对职业流动的影响结果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个体特征差异是导致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差异的主要原因,家庭储蓄率低、未婚比例高、家庭劳动力多等因素提高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提高受教育水平、拓宽就业分布有利于两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