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37)
- 2023(18562)
- 2022(16010)
- 2021(14871)
- 2020(12614)
- 2019(28707)
- 2018(27936)
- 2017(53682)
- 2016(29447)
- 2015(33013)
- 2014(32370)
- 2013(31358)
- 2012(28445)
- 2011(25637)
- 2010(25268)
- 2009(22826)
- 2008(22106)
- 2007(19113)
- 2006(16341)
- 2005(13815)
- 学科
- 济(110281)
- 经济(110126)
- 管理(84508)
- 业(80161)
- 企(67047)
- 企业(67047)
- 方法(55302)
- 数学(48816)
- 数学方法(48191)
- 中国(31545)
- 财(30502)
- 农(29724)
- 业经(24439)
- 学(23956)
- 贸(23864)
- 贸易(23856)
- 易(23234)
- 技术(21722)
- 地方(20757)
- 制(20699)
- 农业(19773)
- 理论(19002)
- 务(18813)
- 财务(18734)
- 财务管理(18691)
- 企业财务(17705)
- 环境(16918)
- 银(16855)
- 银行(16788)
- 和(16694)
- 机构
- 大学(403996)
- 学院(402990)
- 管理(159008)
- 济(158212)
- 经济(154964)
- 理学(139416)
- 理学院(137881)
- 管理学(135269)
- 管理学院(134541)
- 研究(131339)
- 中国(95654)
- 京(84158)
- 科学(83044)
- 财(72269)
- 农(68162)
- 所(64857)
- 业大(64074)
- 中心(60245)
- 研究所(59677)
- 财经(58811)
- 江(57193)
- 农业(53826)
- 经(53812)
- 范(52658)
- 北京(52070)
- 师范(52051)
- 经济学(48717)
- 院(48097)
- 州(46101)
- 技术(44913)
- 基金
- 项目(287444)
- 科学(226374)
- 基金(209346)
- 研究(206002)
- 家(184271)
- 国家(182749)
- 科学基金(157027)
- 社会(130243)
- 社会科(123496)
- 社会科学(123468)
- 省(112469)
- 基金项目(111040)
- 自然(103970)
- 自然科(101624)
- 自然科学(101595)
- 自然科学基金(99800)
- 教育(97052)
- 划(95759)
- 资助(86008)
- 编号(82874)
- 成果(65057)
- 重点(64826)
- 部(63447)
- 创(61091)
- 发(60456)
- 课题(57612)
- 创新(57107)
- 科研(55784)
- 教育部(54641)
- 国家社会(53831)
- 期刊
- 济(159926)
- 经济(159926)
- 研究(110919)
- 中国(74353)
- 学报(69009)
- 科学(60737)
- 农(60246)
- 管理(56702)
- 财(54741)
- 大学(52356)
- 学学(49563)
- 教育(47846)
- 农业(41362)
- 技术(38304)
- 融(31842)
- 金融(31842)
- 财经(28451)
- 业经(26781)
- 经济研究(26622)
- 经(24284)
- 业(21775)
- 问题(21218)
- 科技(20774)
- 版(19716)
- 图书(19166)
- 技术经济(18746)
- 统计(18070)
- 理论(18023)
- 业大(17969)
- 商业(17549)
共检索到568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卢晓杨 汤超颖
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流动对科研人员的科研产出有怎样的影响?其影响机理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一直未得到充分的回答。一方面,职业流动带来了异质知识获取、研究问题、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可以助力科研探索,提升科研产出;另一方面,职业流动也伴随着适应新环境、个体组织匹配等成本,它将随时间增长趋于下降。因此,职业流动对科研产出的影响将有一定的时间效应。本文分析了847名科研人员的个人简历与44593篇论文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科研人员在发生职业流动后的前四年会经历短暂的论文数量和质量的下降,自第五年起出现“高产”和“优产”;职业流动对论文质量的正向影响在流动后的第六年消失,而对论文数量的影响在第六年依然显著,相较于论文质量,职业流动对论文数量的正向影响维持的时间更长;科研人员由于职业流动所带来的科研探索能在流动后的六年内影响论文数量,但只能在流动后的前三年提升论文质量。以上结论丰富了流动与产出理论,对人才管理和政策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
职业流动 科研探索 科研产出 时间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卢晓杨 汤超颖
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流动对科研人员的科研产出有怎样的影响?其影响机理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一直未得到充分的回答。一方面,职业流动带来了异质知识获取、研究问题、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可以助力科研探索,提升科研产出;另一方面,职业流动也伴随着适应新环境、个体组织匹配等成本,它将随时间增长趋于下降。因此,职业流动对科研产出的影响将有一定的时间效应。本文分析了847名科研人员的个人简历与44593篇论文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科研人员在发生职业流动后的前四年会经历短暂的论文数量和质量的下降,自第五年起出现“高产”和“优产”;职业流动对论文质量的正向影响在流动后的第六年消失,而对论文数量的影响在第六年依然显著,相较于论文质量,职业流动对论文数量的正向影响维持的时间更长;科研人员由于职业流动所带来的科研探索能在流动后的六年内影响论文数量,但只能在流动后的前三年提升论文质量。以上结论丰富了流动与产出理论,对人才管理和政策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
职业流动 科研探索 科研产出 时间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闫一石 潘雄锋
采用我国2003~2017年泸深上市企业的数据研究发现,股票流动性和公司创新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即倒U型关系),并且这种关系进一步受到宏观层面的股权分置改革和股市市场状态(牛熊市)的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曾诗鸿 姜雪 蔡明明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的引进从1979年改革开放开始迅猛增长,目前关于FDI与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并未得到定论。因此关于FDI与中国创新产出的研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举吸收FDI的发展中大国,就显得尤为必要与关键了。本文采用1993年至2012年的全国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改善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多维度创新产出的影响,揭示FDI、资本存量和就业人口数量3个投入要素与专利申请授权数、技术市场成交额、全国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不同衡量指标衡量的创新产出具有不同的效应,FDI对专利申请...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新兴 刘坤
科研腐败问题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在一个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下,使用2001-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从经验层面考察了科研反腐力度对创新产出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事后惩戒力度(即科研反腐力度)对科研产出效率(即创新产出效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二者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在早期发展阶段,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事后惩戒力度的下降有利于提升科研产出效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事后惩戒力度的增加有利于提升科研产出效率。(2)事后惩戒力度对科研产出效率还有间接的影响,降低事后惩戒力度有利于提高科研经费配置对科研产出效率的贡献。本研究为理解科研经费资金的使用效率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和初步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睿 段从清 王治
本文利用2005~2012年中国A股市场公开披露的独立董事独立意见数据,以声誉为维度,分别考察了不同声誉水平和不同薪酬与声誉匹配状况下,薪酬对独立董事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声誉水平中等或较低以及薪酬明显高于声誉的独立董事群体,其薪酬对有效性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是,在高声誉水平以及薪酬符合或明显低于声誉的独立董事群体中,薪酬对独立董事有效性不具有显著影响,而且还有证据显示,薪酬对独立董事有效性具有较弱的正面激励作用。这说明薪酬对独立董事有效性的影响具有两面性,除现有文献揭示的、由独立董事制度设计缺陷导致的"天生"负面作用之外,薪酬对独立董事有效性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可能是薪酬对独立董事勤...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声誉 薪酬 独立意见 公司治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武装
文章基于责任中心的相关理论,从企业管理中心、基础责任中心两个角度出发,以生产函数为蓝本,分别设计了企业人力资源产出效益的定量模型。通过模型的线性转化,选取200家上市公司的样本进行实证检验,验证模型是否合理。检验结果显示,除了技术服务类人力资源变量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之外,客户资本、组织资本,以及销售、管理监督两类人力资源变量都是显著的,即对产出效益具有较强的解释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责任中心 人力资源产出效益 组织效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何波 刘渝琳 陈翊旻
作为不可或缺的新型生产资料和重要战略资源,数字要素为驱动经济增长、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新的时代机遇。本文将宏观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数据相结合,从阶层流动、收入差距双重维度探讨数字要素参与能否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带来福音?研究发现:数字要素参与在畅通不同收入群体向上流动通道的同时削弱了收入相对剥夺效应,改善了收入分配结构。其作用机制在于数字要素通过助推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优化家庭资产配置,提升家庭收入创造能力和增值能力,带来阶层流动机会的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保障在数字要素参与对非农就业和金融市场参与发挥的促进作用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强化了“提低、扩中”的数字红利效应。本文为探索数字要素参与助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赋能共同富裕的可行路径提供新的思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纪茂利 李鑫
本文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3年的数据,分别从真实盈余管理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操控、生产成本操控和酌量性费用操控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其在短期和长期内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短期内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操控盈余水平明显有利于提高当前的企业价值。在长期内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越来越小,说明长期操控真实盈余管理的企业,其企业价值逐年降低。相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操控和生产成本操控,酌量性费用操控的显著性略强,酌量性费用操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程度更大。
关键词:
真实盈余管理 企业价值 酌量性费用操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玥卓
创新政策一直是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其中税收优惠政策是一种具有市场导向性的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政策对企业产生激励作用的原因尚不清晰。选取对我国技术突破有重要作用的软件与集成电路企业,采用2006-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聚焦2011年国家对软件与集成电路行业的两个税收优惠政策,运用双重差分法对企业创新产出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对发明专利申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非发明专利申请无显著影响。融资约束、企业避税行为等是税收激励政策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另外,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规模、产权和区域企业有不同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对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创新产出促进作用更大。从税收优惠政策长期影响看,该政策对专利申请的影响存在时滞性,而发明专利申请在政策发生当年就显著增加。研究结论可为明晰税收优惠政策、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产出间关系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胡锋 高扬 赵红 刘超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创新竞赛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关注,如何提升竞赛绩效是开放式创新领域一个经久不衰的议题。由于互联网能够联接不同地域的用户,在线创新竞赛能够招募、吸引诸如文化差异性较大的参与者,已有研究揭示了酬金、参与者数量、参与者技能水平等对于竞赛绩效的影响,却忽略了参与者文化因素。分析创新竞赛的结构,着重分析参与者的群组化导致参与者之间相互影响和组织者偏好的主观化导致其受到参与者或候选解决方案的风格的影响。基于上述两类影响,提出以Hofstede的6个文化维度概念化的参与者文化特征影响竞赛绩效,以及个体解决方案的风格偏离组平均水平的程度也影响组织者对该方案的主观评价进而影响竞赛绩效的假设。收集7 355个设计类创新竞赛的数据,以高质量解决方案的数量测量竞赛绩效,针对竞赛绩效变量存在的零膨胀和过度离散现象,建立带有交叉随机效应的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参与者的文化因素能够影响竞赛绩效,组织者需要有意识地选择或吸引特定文化特征的参与者加入竞赛,以提升竞赛绩效。组织者对于高质量方案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参与者或候选方案的风格影响。Hofstede的6个文化维度中,低权力距离、高个人主义、高男性化、低长期导向或高放任导向文化特征的参与者群组其个体会开发较多的高质量解决方案;候选解决方案风格偏离组平均意义上的风格越大,越不容易被评为高质量解决方案。因此,组织者或网络创新平台管理者需要意识到上述锚定效应并规避其副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双重路径创新模型能够用于个体层面的创新过程的建模。因此,影响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因素均能够被作为提升竞赛绩效的有效抓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韩超群
本文以时间维度对物流外包实践演进的阶段进行了划分,并对其构成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比较;通过对国内外物流外包理论相关文献的梳理,构建了一个与实践活动演进相支撑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追踪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讨论未来物流外包实践演进以及理论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物流外包 实践 演进 理论框架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赵蓉英 魏明坤
数据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研究和探索数据的发展成为目前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数据科学是以数据为中心的科学,本文在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时间维度,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数据科学发展演进进行分析,厘清数据科学发展的轨迹,研究其在信息科学、社会科学、机器学习、大数据领域的应用情况。研究发现数据科学的发展覆盖多个学科领域,属于一门新的交叉性学科,对知识积累、文化记忆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数据科学发展的演进分析,将数据科学发展分为以数据存储为中心和以数据分析处理为中心两个阶段,并对两个阶段数据科学发展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昂 张道宏
本文借助物质流分析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引入时间维度,界定"物质流时滞"概念,在分析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物质流动界面的基础上,建立了中短期时间尺度下的循环经济物质流单循环模型,并利用模型中物质流之间的质量平衡关系对物质运动规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时间尺度下的循环经济系统物质流总量特征与动态变化做出进一步的剖析,展示出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内,资源投入量与废弃物排放量之间的匹配关系与变化规律。最终得出如下结论:通过对不同行业和产品物质流时滞的综合测算,形成政策性物质流时滞,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有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物质输入量决定了一段时间后的废弃物排放量,必须长期坚持执行减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贺建风 费潮生 张晓静
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研究通勤时间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通勤时间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2)通勤时间因区域位置、个体因素和工作性质的差异对工作满意度影响表现出较强异质性,在沿海区域、城市地区、男性员工、无晋升渠道员工的分组中影响效应更为强烈;(3)进一步对影响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验证出工作日睡眠时长和情绪低落程度是通勤时间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中介变量,通勤时间增加会通过影响个体心理状态以及短期内个体的生理状态从而对工作满意度产生负面效应。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政府部门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银行利差多维度量及影响因素:基于中国银行业1998-2006年经验证据
出口复杂度影响了产出波动吗——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
汇率改革进程中人民币的东亚影响力研究——基于空间、时间双重维度动态关系的考量
对职业院校质量评估的新思考——基于同行评议的维度
分层制度提升新三板流动性了吗?——来自多维断点回归的经验证据
技术创新产出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交互作用下的环境污染影响——基于动态视角的中国经验证据
企业集团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规模对专利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1998—2010年上市公司经验证据
“创新力-影响力-传承力”科研评价维度构建与实证
期权激励会促进公司创新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专利产出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