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83)
2023(12610)
2022(10250)
2021(9338)
2020(7580)
2019(16979)
2018(16126)
2017(30927)
2016(16957)
2015(18653)
2014(18134)
2013(17743)
2012(16494)
2011(14893)
2010(15152)
2009(13910)
2008(12838)
2007(11455)
2006(10270)
2005(9144)
作者
(49575)
(41474)
(40962)
(38788)
(25985)
(20058)
(18413)
(16198)
(16149)
(14395)
(14227)
(13773)
(13020)
(12969)
(12911)
(12862)
(12537)
(11968)
(11939)
(11939)
(10499)
(10254)
(10002)
(9692)
(9615)
(9260)
(9082)
(9061)
(8483)
(8308)
学科
(68301)
经济(68211)
(51350)
(45986)
管理(39948)
中国(30690)
农业(30689)
(29562)
企业(29562)
(26240)
金融(26240)
方法(24561)
(24061)
银行(24018)
(23304)
数学(22485)
数学方法(22332)
业经(19362)
地方(17781)
(17042)
(16985)
(13272)
贸易(13260)
(12947)
(12640)
(11897)
(11585)
中国金融(11211)
技术(10982)
农业经济(10517)
机构
学院(235254)
大学(228215)
(99155)
经济(97012)
管理(84959)
研究(84578)
理学(73962)
理学院(73092)
管理学(71826)
管理学院(71431)
中国(69227)
(65579)
科学(52840)
农业(51074)
(47657)
业大(45129)
(43869)
(41997)
中心(41095)
研究所(40131)
(35643)
财经(33684)
农业大学(31995)
(30946)
经济学(30663)
(30189)
师范(29745)
(29656)
北京(29187)
(28231)
基金
项目(163774)
科学(129268)
基金(119064)
研究(116828)
(106363)
国家(105357)
科学基金(89226)
社会(76065)
社会科(71881)
社会科学(71861)
(66128)
基金项目(63762)
自然(57866)
自然科(56581)
自然科学(56564)
(55791)
自然科学基金(55554)
教育(53252)
编号(47042)
资助(46835)
(37917)
重点(37588)
(36256)
(36165)
成果(34902)
(34768)
课题(33383)
创新(32516)
国家社会(31910)
科研(31468)
期刊
(109020)
经济(109020)
(67957)
研究(65676)
中国(50722)
农业(45371)
学报(42755)
(38206)
金融(38206)
科学(38176)
大学(32368)
学学(31495)
(29207)
管理(25384)
业经(23807)
教育(23739)
(21499)
技术(21294)
问题(17255)
财经(16230)
经济研究(16146)
农村(14467)
(14467)
(13901)
农业经济(13554)
(13445)
业大(13206)
世界(12779)
农业大学(11746)
职业(11377)
共检索到353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石智雷  吕琼琼  易成栋  
本文基于全国106个城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考察不同类型职业流动对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职业水平流动对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职业垂直上升流动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职业垂直上升流动的跨度以及最后进入的职业层次的高低都会对其城市融入意愿产生不同的影响:最初职业为一般劳动力,通过职业垂直上升进入到管理精英阶层的农民工,他们的城市融入意愿高于进入到技术精英阶层的群体,而从技术精英转为管理精英的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意愿更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永贵  邓江年  
农民工举家外出并意图融入城市已成为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一个新趋势,而举家外出和融入意愿是否对农民工在务工地的消费产生影响呢?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估计了家庭化流动和融入意愿对农民工城市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化流动和融入意愿显著提升了农民工在城市的消费水平,两者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且不受家庭消费水平高低的影响。同时,研究也证实了持久性收入假说,即收入是影响农民工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而农民工家庭的消费行为与储蓄行为之间以及生活消费和住房等其他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但替代效应并不强。研究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即通过释放农民工需求来扩大内需必需切实解决农民工持久性迁移特别是家庭持久性迁移问题。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永贵  邓江年  
农民工举家外出并意图融入城市已成为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一个新趋势,而举家外出和融入意愿是否对农民工在务工地的消费产生影响呢?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估计了家庭化流动和融入意愿对农民工城市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化流动和融入意愿显著提升了农民工在城市的消费水平,两者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且不受家庭消费水平高低的影响。同时,研究也证实了持久性收入假说,即收入是影响农民工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而农民工家庭的消费行为与储蓄行为之间以及生活消费和住房等其他消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吕炜  杨沫  
本文基于职业流动和职业内工资同化的双重视角动态研究了迁移时间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利用CHIPS2007城镇住户和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对扩展的明瑟方程进行估计,实证结果显示:从职业间来看,农民工无法通过延长迁移时间来实现从低收入职业向高收入职业的流动;从职业内来看,在高收入职业内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不存在显著的工资差距,在低收入职业内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存在显著的初始工资差距且无法通过延长迁移时间实现工资同化。培训和社会关系对职业流动没有影响,但能显著加快职业内工资同化速度。本文的研究表明,由于95%的农民工从事低收入职业且其职业固化现象严重,因而绝大多数农民工无法融入城镇地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冯晓英  
2007年11月15日,《城市问题》编委工作会议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在此次会议上,与会编委建议发挥《城市问题》作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在城市科学领域的优势,以《城市问题》为园地组织学术论坛、笔谈会或小型研讨会,就北京或其他区域城市发展中有争议的问题展开研讨与争鸣,从而反映城市问题研究方方面面的情况,推动理论发展,促进学术交流。新年伊始,本刊邀请编委笔谈,现将部分编委之笔谈刊登于2008年第1期《城市问题》,以推动理论发展,促进学术交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辉武  
文化资本包括以行为方式、语言风格、品位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为形式的文化能力型文化资本和以文凭、职业证书等为形式的制度化文化资本。农民工文化资本的缺乏直接制约了其融入城市主体社会,同时,文化资本的缺乏影响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积累,并导致市民对农民工的文化排斥,进一步阻碍其城市融入。因此,政府和农民工自身都应做出某种努力,提高农民工的文化资本,实现其城市融入,完成市民化过程。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罗明忠  卢颖霞  
农民工的职业认同状况不但影响他们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行为,而且影响他们的城市融入进程。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开发农民工的职业认同和城市融入量表。基于对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部分外来农民工的调查数据,本文通过因子分析和结构效度检验发现,农民工的职业认同由职业价值、职业情感、职业学习和职业态度四个维度构成,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由文化融入、地域融入和社会融入三个维度构成;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回归,本文发现,农民工的职业认同水平与其城市融入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提升农民工的职业认同水平,将能有效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促进其社会身份实现真正转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兴邦  
采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融入对农民工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融入显著降低了农民工生育意愿,且对于80后和东部地区农民工生育意愿的负向效应更大。进一步探讨影响机制发现:定居意愿增加和男孩偏好下降是城市融入影响农民工生育意愿降低的两种路径。以融入为核心的"人的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从事实和机制两方面探讨城市融入对农民工生育意愿的影响,为客观评估城镇化的生育效应,增加人口预测工作科学性,人口政策动态调整和优化等工作提供了事实基础和理论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超   郭沛  
基于3 167份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计量分析方法,探讨农民工社会网络、定居意愿对其城市认同和身份认同等城市心理融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级社会网络、次级社会网络和社会网络强度都与城市认同和身份认同水平显著正向相关,城市认同对身份认同起到间接影响;定居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城市心理融入水平,同时定居意愿与社会网络存在交互影响。在独居和半迁移模式中,初级社会网络、次级社会网络和社会网络强度都显著正向影响身份认同和城市认同水平;而对于全家迁移的农民工来说,社会网络强度没有显著影响身份认同和城市认同水平,表明全家迁移对农民工社会关系具有部分替代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景晓芬  
从隔离性和稳定性两个维度将农民工的居住空间模式分为固定混合型、流动混合型、固定隔离型和流动隔离型四类。在此基础上,使用西安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工居住空间对其城市融入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城市居民隔离的同类群体聚居是西安市农民工的主要空间居住模式;隔离和不稳定的居住空间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水平存在着负向影响;在四类居住空间模式中,固定混合型居住模式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水平最高,其次是流动混合型和固定隔离型的农民工,流动隔离型的居住模式最不利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据此认为,实行一定程度的混居、在城市改造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农民工基于地缘的社会关系网络及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民工的居住环境,从而提高其城市融入水平。
[期刊] 改革  [作者] 钱龙  罗必良  
基于2019年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调查,探讨土地财产性收益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前承包地财产性收益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留城期限和户口迁移意愿均没有显著影响;当前宅基地财产性收益则显著提升了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稳健性检验再次证实上述结论是可信的。鉴于当前收益和未来收益的影响可能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承包地预期财产性收益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留城期限没有显著影响,但不利于农民选择将户口迁入城市;宅基地预期财产性收益则显著负向影响农民工的留城意愿、留城期限和户口迁移意愿。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土地财产性权益。一方面,要加快宅基地和农房市场交易来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另一方面,要加快形成承包地和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防止土地成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潜在羁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秦立建  陈波  
基于国家卫计委2010年12月的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专项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存在分位效应。在低分位点上,模型重点刻画城市融入度较低的样本的特点,医疗保险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影响不显著;随着分位点的提高,模型越来越体现城市融入度高的样本的特点,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城市融入有正影响,影响程度不断增强。而养老保险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则没有这种效应。本文认为养老保险对农民工融入城市具有类似门槛的效应,即是否有养老保险对不同层次的农民工都很重要;而医疗保险具有类似福利的效应,越是城市融入度高的农民工越看重医疗保险是否能更好地满足自己在城市生活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创新   唐曼萍   王浩宇   王畅翔  
[目的]提升农民工城镇融入水平,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要求。[方法]本文基于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的双重视角,运用OLS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生计资本对农民工城镇融入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农民工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水平上看,农民工生计资本总体水平较低,各维度生计资本测量值的大小顺序为物质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其中物质资本存量最多,人力资本存量最少。从结构上看,物质资本占优型和自然资本占优型农民工数量较多,人力资本占优型、社会资本占优型和金融资本占优型农民工数量较少。生计资本无论是在水平上还是结构上均显著影响农民工城镇融入。其中,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城镇融入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自然资本占优型对农民工城镇融入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资本占优型对农民工城镇融入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据此,该文认为多维度提升农民工生计资本水平,发挥生计资本组合效应是促进农民工城镇融入的重要举措。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珊娜  赵明霏  
本文基于2021年春节假期农民工个体调查数据,通过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劳动合同签订状况对农民工就地过年决策的影响,从而反映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状态。实证分析发现: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形成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对农民工选择就地过年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特别是对第二产业就业的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影响更大;将工资、社会保障、工作时间和工作稳定性作为中介变量,检验劳动合同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内在传导机制发现,工资、社保、工作时间和工作稳定性起到部分中介调节效应,工作稳定性的中介效应最为明显。因此,应推动劳动合同法的全面执行,有效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切实维护农民工特别是新就业形态从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荣明  
流动家庭化已成为当前我国人口流动的重要形式。本文利用2012年人口流动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农民工流动家庭化对其城市融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民工流动家庭化会促进其参加当地活动,更能增强心理融入程度,并且可以增强其经济上的融入能力,但是农民工家庭化流动会降低其城市居留意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