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76)
2023(10824)
2022(8383)
2021(7768)
2020(6070)
2019(13435)
2018(13383)
2017(24805)
2016(14228)
2015(15959)
2014(16126)
2013(15078)
2012(13894)
2011(12470)
2010(12727)
2009(11424)
2008(11266)
2007(10375)
2006(9469)
2005(8507)
作者
(39109)
(33283)
(32335)
(31053)
(20613)
(15696)
(14697)
(12868)
(12795)
(11560)
(11107)
(10999)
(10479)
(10424)
(10277)
(10042)
(9690)
(9662)
(9447)
(9433)
(8479)
(8237)
(8090)
(7806)
(7526)
(7513)
(7295)
(7291)
(6767)
(6761)
学科
(54518)
经济(54446)
(48944)
(43746)
农业(32748)
管理(32704)
(22799)
企业(22799)
中国(20468)
业经(20370)
方法(15296)
(14986)
地方(13805)
(13274)
数学(13035)
数学方法(12922)
(12840)
(12672)
农业经济(12451)
发展(11170)
(11153)
(10364)
(9708)
银行(9689)
(9636)
(9535)
农村(9515)
(9373)
(9147)
金融(9140)
机构
学院(194279)
大学(185926)
(77041)
经济(75154)
研究(69675)
管理(69410)
理学(59570)
理学院(58959)
管理学(57931)
管理学院(57578)
(54764)
中国(53451)
农业(41549)
科学(41207)
(38916)
(35347)
业大(35314)
(35170)
中心(33623)
(31874)
研究所(31873)
(28235)
师范(27950)
财经(27074)
农业大学(25513)
(24784)
技术(24394)
(24341)
(24292)
北京(23773)
基金
项目(129656)
科学(102470)
研究(101855)
基金(91500)
(79741)
国家(78865)
科学基金(66798)
社会(63953)
社会科(59875)
社会科学(59858)
(53125)
基金项目(48113)
教育(47693)
编号(44908)
(44022)
自然(39962)
自然科(38972)
自然科学(38962)
自然科学基金(38263)
成果(36230)
资助(35183)
课题(32068)
(31822)
(30534)
重点(29801)
(29327)
(26764)
(26644)
(26493)
国家社会(26378)
期刊
(95933)
经济(95933)
(61440)
研究(55964)
中国(49836)
农业(41466)
学报(32562)
教育(31174)
科学(29233)
(26166)
大学(26145)
学学(24889)
业经(22786)
(22737)
金融(22737)
管理(21485)
技术(20315)
(18955)
农业经济(14817)
农村(14672)
(14672)
问题(13903)
职业(13765)
财经(13257)
(12892)
经济研究(12875)
世界(11863)
(11497)
社会(10429)
业大(10376)
共检索到303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印子  
乡镇治理事务的公共服务取向与繁杂的公共行政事项对职业村干部群体形成制度性需求,农村社会格式化成为后备干部制度有效运作的社会土壤。职业村干部群体的科层化治理体现为权责明晰的行政责任制度、逐级晋升的官僚成长机制和常态化的办公会议制度。职业村干部群体身处科层化的治理结构中,具有理性官僚的些许特征。农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并非仅仅依靠科层制就能实现,基层治理程式化以相应的社会条件和雄厚的公共财政为依托。众多的治理主体在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中同样发挥不可替代的功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制度创新应通盘考虑相关治理变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印子  
乡镇治理事务的公共服务取向与繁杂的公共行政事项对职业村干部群体形成制度性需求,农村社会格式化成为后备干部制度有效运作的社会土壤。职业村干部群体的科层化治理体现为权责明晰的行政责任制度、逐级晋升的官僚成长机制和常态化的办公会议制度。职业村干部群体身处科层化的治理结构中,具有理性官僚的些许特征。农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并非仅仅依靠科层制就能实现,基层治理程式化以相应的社会条件和雄厚的公共财政为依托。众多的治理主体在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中同样发挥不可替代的功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制度创新应通盘考虑相关治理变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万芹  
不少学术观点认为村干部职业化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然而,笔者在一些农村地区调研发现,村干部职业化并非只有利,而是利弊共存。村干部职业化虽然能够有效激励村干部积极行政,并促进村级组织的规范化管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村干部职业化并没有解决村干部作为"当家人"为民服务的动力问题;伴随村干部职业化的是村级组织的行政化和村民参与的缺失。为解决这些问题,南京市政府通过一些制度化的监控手段,改进村干部职业化,使村干部有效地为民服务。南京市村干部职业化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及其为克服弊端进行的制度创新,回应了当下村干部职业化的争议,为村干部职业化提供了借鉴和反思。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晋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干部是新农村建设主体中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建设好新农村,首先就要使农村干部端正对新农村建设科学内涵的认识,增强带领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本领,提高建设新农村的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红  
实行免征农业税和种粮直接补贴,作为惠及9亿农民的一件大事,在使农民得到实惠,提高种田积极性的同时,也断了村干部的收入来源,而全国几百万村干部又被政府排除在财政供给体制之外,这种“村民自治”与推行“农业税及附加取消”相互脱节、缺乏衔接点的改革,使我国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呈现出“两张皮”的态势,不可避免地会给农村工作带来新的情况和影响。如何根据新形势需要,合理解决村干部报酬的资金来源问题,转变村干部的工作职能,亟待摆上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帮成  李琼  杨文圣  
本文在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技术对上海市十个行政村的105名村干部当前面临的工作压力源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村干部面临的压力来源主要来自他人对自己工作的期望、职业前景、人际关系、能力和知识局限、角色冲突五个方面;研究还发现,在以上五个方面中,与人际关系相关的压力对村干部的影响最为严重,而与能力和知识局限相关的压力则相对最弱。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仁杰  何爱平  
利用CHIPS2002的村级调查数据,本文验证了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以村长和村支书为代表的村干部的高等教育背景与企业管理经验对农民收入的提升作用。本文发现村干部个人素质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影响农民收入:第一,高素质的村干部更有利于带动村庄引进外部投资,更能为村庄提供良好的支农服务以增加农民收入;第二,高素质的村干部与上级政府部门的交流更加密切,这种政治关联对提高农民收入有着显著影响。另外,在基层民主制度下进一步考察村干部的个人素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本文发现基层民主制下选拔出来的学历高、懂管理的高素质村干部对农民收入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本文的结论对于通过完善村干部选拔机制和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来提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东日  石绍成  
无论从整个国家的稳定还是从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上看,当代中国"善治"的主要对象就是基层社会。而村民参与和村干部监督关系的研究,对探索基层社会的"善治"有重要价值。为此,选取了湘西蒙县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村民参与虽总体上对村干部履职有促进作用,但蒙县的村干部监督状况却并不理想,这源于村民参与的传统性质和村民自治的体制局限。为此需要为公民参与创造条件和实施县域地方自治,而它们的运行需要以公共利益的建构以及公民参与权的保障为基础——这最终将体现在问责制上。因此,打造健全的问责制及其所需的体制机制是基层社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东日  石绍成  
无论从整个国家的稳定还是从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上看,当代中国"善治"的主要对象就是基层社会。而村民参与和村干部监督关系的研究,对探索基层社会的"善治"有重要价值。为此,选取了湘西蒙县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村民参与虽总体上对村干部履职有促进作用,但蒙县的村干部监督状况却并不理想,这源于村民参与的传统性质和村民自治的体制局限。为此需要为公民参与创造条件和实施县域地方自治,而它们的运行需要以公共利益的建构以及公民参与权的保障为基础——这最终将体现在问责制上。因此,打造健全的问责制及其所需的体制机制是基层社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东日  石绍成  
无论从整个国家的稳定还是从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上看,当代中国"善治"的主要对象就是基层社会。而村民参与和村干部监督关系的研究,对探索基层社会的"善治"有重要价值。为此,选取了湘西蒙县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村民参与虽总体上对村干部履职有促进作用,但蒙县的村干部监督状况却并不理想,这源于村民参与的传统性质和村民自治的体制局限。为此需要为公民参与创造条件和实施县域地方自治,而它们的运行需要以公共利益的建构以及公民参与权的保障为基础——这最终将体现在问责制上。因此,打造健全的问责制及其所需的体制机制是基层社会"善治"的主要途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立争  
"当家人"与"代理人"的角色冲突,使村民组长的职责履行陷入双重困境;低下的经济待遇和不可求的政治升迁机遇,使村民组长职位吸引力丧失殆尽,从而加剧了村民组长的"接班人"危机。稳固的乡村政治空间结构、强大的乡村社会资本以及双重角色寄托的延续,决定了村民组长"接班人"危机的解决不可一蹴而就。建议改进村民组长待遇制度,在乡村政治空间结构濒临崩溃、乡村社会资本面临瓦解的东部沿海农村,试行村民小组的合并或撤销措施,并伴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逐步推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祖佩  梁琦  
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构建既要遵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和规范要求,又要立足转型期农村基层治理的复杂现实,聚焦问题,提出契合当前农村基层治理实际的现代化方案。而资源以及基于资源的利益博弈,构成审视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的重要变量。基于此,在广泛田野调查基础上,以资源形态为切入点,分析不同资源形态下"富人""狠人""能人"和"老好人"等村治精英的治理逻辑。在理清不同村治精英主导下农村基层治理所涵盖的治理结构、治理规则和治理秩序等层面的基本表现基础上,分析各个层面与民主化、法治化和制度化等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之间的张力及其生成机制。最后,本文从农村基层治理各利益主体权利义务关系平衡、必要的农村治理空间和社区性规则培植以及村庄社会公共性构建等方面,提出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可行方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绪珠  白志礼  谭江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思路,而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推动者——村干部,则是实施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就此,本文通过分析村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我国村干部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青平  李崇光  吴乐  
本文在大规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对我国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满意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反映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满意度内部结构的BRFCS模型。发现由于对工作回报、人际关系和个人—工作匹配感到不满意导致近半数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满意度偏低,基层干部工作满意度与其工作绩效呈正向关系,干部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组织因素都对其工作满意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