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78)
2023(13569)
2022(10815)
2021(10394)
2020(8099)
2019(18648)
2018(18490)
2017(34073)
2016(19424)
2015(22346)
2014(22142)
2013(20752)
2012(19031)
2011(17435)
2010(17728)
2009(15975)
2008(15794)
2007(14277)
2006(13069)
2005(12175)
作者
(50274)
(41590)
(41570)
(39989)
(26755)
(19735)
(18916)
(16231)
(16042)
(15123)
(14225)
(13871)
(13615)
(13310)
(13299)
(12994)
(12528)
(12139)
(12094)
(11958)
(10782)
(10143)
(10052)
(9497)
(9494)
(9464)
(9336)
(9311)
(8299)
(8290)
学科
(70760)
经济(70685)
管理(48572)
(47571)
(36969)
企业(36969)
中国(31012)
(24833)
方法(23919)
教育(22013)
数学(20472)
数学方法(20178)
业经(18288)
(16726)
(16544)
贸易(16533)
(16218)
农业(16011)
(15441)
理论(15129)
(14758)
地方(14668)
(13614)
(13526)
(12751)
银行(12745)
(12350)
技术(12325)
教学(11678)
发展(11318)
机构
学院(262673)
大学(261474)
(109706)
经济(107366)
研究(97312)
管理(92481)
理学(78086)
理学院(77142)
管理学(75893)
管理学院(75345)
中国(70767)
(57590)
科学(53201)
(50875)
(47567)
(44373)
师范(44132)
研究所(42887)
中心(42192)
(40941)
财经(39418)
北京(38051)
教育(36887)
(36016)
(35906)
师范大学(35598)
(35134)
经济学(34377)
(32325)
技术(31550)
基金
项目(163622)
研究(133853)
科学(131138)
基金(114976)
(98062)
国家(97085)
社会(83783)
科学基金(82564)
社会科(79147)
社会科学(79128)
教育(68657)
(63385)
基金项目(58003)
编号(57678)
(55360)
成果(50410)
自然(47621)
资助(46836)
自然科(46536)
自然科学(46527)
自然科学基金(45724)
课题(44107)
(38804)
(38628)
重点(38451)
(36777)
(35424)
(34628)
教育部(34406)
国家社会(34199)
期刊
(127867)
经济(127867)
研究(93848)
中国(65666)
教育(64903)
(37527)
管理(37037)
(35361)
科学(32884)
学报(31959)
技术(28370)
大学(26807)
(26659)
金融(26659)
农业(24604)
学学(23395)
经济研究(21577)
业经(20902)
财经(20067)
职业(19252)
(17592)
问题(16490)
(16009)
(15060)
论坛(15060)
国际(14408)
世界(14168)
(13815)
技术教育(12653)
职业技术(12653)
共检索到420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聂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系列改革的重要一环。为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内涵,落实好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任务,本刊特组织“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笔谈,邀约职教领域的专家学者撰文,就如何回答好“教育强国、职教何为”的时代命题,从系统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促进就业创业与高质量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与服务经济社会共生发展等方面对全面深化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深入阐释,以期为职业教育领域学习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宾   章荣君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向前推进的实践起点,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牵引。以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改革观的理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的传承与赓续以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现实要求。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人民至上、强化制度保障和持续推进理论创新等改革开放的经验优势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来源。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聚焦时代发展主题、坚持人民至上、把准改革主攻方向和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论,为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制度保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陆生  彭与格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的教育类型,对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近年来,新《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利好政策密集出台、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为职业教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面对上述机遇,政府、职业院校、企业等应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首要任务,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融通育人体系,创新构建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持续深化“三教”改革进程。在战略实施层面,要以落实职业教育信息化2.0行动为“先手棋”,放大数字化技术溢出效应;以加快推进制度保障机制建设为“关键棋”,厚植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根基;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为“制胜棋”,创建开放互融式职教生态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庄西真  
职业教育现代化既是指职业教育发展到某一时间节点的状态,也是指职业教育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过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指的是基于职业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立足中国发展需求和本土实践,探索中国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它充分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特色、社会职能特色、发展环境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呈现出多元体系的互融互通、多样区域的均衡发展、多维共进的办学格局、多边共赢的国际品牌四个特征。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应坚持统筹推进,发挥央地联动的治理体制优势;坚持类型定位,彰显职业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坚持服务发展,促进个人发展和国家需求有机统一;坚持开放包容,打造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平  
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之举,是优化同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结构的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要实现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主动增强适应性,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强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力。因此,在人才培养维度,必须坚持优才供给构建职业本科标准范式;在产教融合维度,坚持路径创新推动形成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在应用科研维度,坚持应用导向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社会服务维度,坚持精准嵌合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在国际合作维度,要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构建人类技能共同体。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师方媛   何睦  
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字经济从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乡村治理方式变革三方面赋能,缩小农村内部发展差距,为推进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助力。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数字技术技能要求与村民数字素养不足的冲突、数实融合与乡村数字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的冲突、要素下沉与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的冲突以及治理工具智能化与乡村数字治理效能不足的冲突,导致数字经济对乡村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也必然要从培育数字人才、健全数字乡村资源整合体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着手,打通数字经济赋能堵点,为扎实推进农村共同富裕提供新动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孟亭含  
合理发挥数字经济优势是全面推进与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市场体系、基础设施、技术网络、经济支柱支持。研究发现:数据要素融入、数字基建布设、数字技术下沉及数字业态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动能。尚需注意,数字治理局限性、城乡发展脱轨化、技术应用片面化、数字文化偏向性等诸多梗阻并存,限制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赋能作用发挥。为此,应寻求数字组织再嵌入社会基层治理、重塑数字基建组织性网络动态结构、探索数字技术全流程生态治理应用、构建文化产业数字化新型发展业态,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成岳冲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同时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玮炜  石文斌  徐兰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呈现中国特色、中国学派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样式。在哲学视角下,职业教育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其内涵、实现路径与社会发展呈现何种逻辑关联?对此,引入“辩证否定”理念,从科学社会主义视角梳理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脉络,在历史纵向和社会横向的观照中把握职业教育的内涵特征——通约性、否定性和暂时性,指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加强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祖泽  黄俊伟  吴敏  罗小丽  
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我国应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推进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是缓解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价值诉求,亦是顺应党和国家战略布局的必然途径。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亟需助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系统推进“三教”改革联动、聚力引导产教深度融合,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供创新遵循。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应畅通多层次职业教育融通渠道,架构类型定位“立交桥”;加速推动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点燃类型化发展“动力擎”;引导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铺就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旭刚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生力量,认识和把握其核心内涵、基本特征和实践路径,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根本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旨归、以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为核心主题、以走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发展道路为发展路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规模化、普惠性、适应性、可持续性、包容性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以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为根本,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切入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以深化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破除制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障碍;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提升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守英  
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现象,道路和模式各一,不同国家处理本土因素和外来因素的方式决定了现代化的速度和路径。为了实现传统乡土中国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以制度变革和结构转型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从以新民主主义制度促进农业国的转型、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推进国家工业化、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以非凡的组织和领导特性,基于超大人口规模基本国情,以人民为中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关键在于解决全面现代化中的重大难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以现代化国家建构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季诚钧  莫晓兰  朱亦翾  周海云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教育领域中的自然延伸与必然要求。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内外部各要素的整体转换,是中国教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动态发展过程。除了国际通用评价指标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评价必须立足中国国情与实际,以人民为中心,注重群众满意度与获得感。目前,我国教育现代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班额、人均受教育年限、受高等教育比例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适应问题凸显,弱势群体教育与因材施教存在明显短板等。在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开放合作、教育共富、监测评价等路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刘宝存  苟鸣瀚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新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其本质是由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教育现代化,是既吸收借鉴世界经验又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教育现代化,是保障全体人民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教育现代化,是公平优质、追求卓越的教育现代化,是开放自信、合作共赢的教育现代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但仍面临核心教育资源的供给存在不足、教育结构体系的优化调整相对滞后、教育对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亟须提高、教育对外开放的整体布局仍待完善等挑战。面向未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应将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结合起来,其关键任务包括:发展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优质教育,推进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教育交流合作新局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健  
随着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统筹推进数字新基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可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数字新基建不仅可以促进本地现代化发展,亦可借助空间溢出效应提升邻近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可通过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赋能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新基建配套措施、健全区域联动调控机制、定制地区柔性管理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参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